第十八卷 心潮逐浪高第六十二节 印象深刻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陆为民娓娓而谈,谈得很细,荣道声和杜崇山也听得很认真,这其实就是一个城市的产业确立过程,他们俩也很想弄明白,陆为民能在丰州一展风采,回到宋州之后又能继续奋勇前进,这就不是机缘凑巧或者说踩着狗屎运那么简单了,那是真的有点儿本事,对这方面有心得体会了。○粗一听仍然没有太多新意,但是当陆为民谈到细节,谈到如何确定,如何发掘本地优势条件,有针对性的创造优势条件,最终选择和确定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再来进行培育和扶持,又列举了一些个案来佐证,荣道声和杜崇山这才明白一个大概。
他们俩也是搞经济的老手了,对这些东西不是不明白,他们就像搞明白陆为民是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能够聚合如此大的力量,在丰州如此,在宋州亦是如此,如果可以复制这种模式的话,那么在其他地方是不是也可以这样逐一复制呢?
很显然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虽然陆为民说了那么多,这涉及到整个党委政府的理念作风,涉及到一座城市的运作,涉及到当地政治经济生态的调整,非一蹴而就可能。
陆为民能在丰州打开局面,得益于当时和张天豪意愿一致,意气相投,还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干部携手合力,在宋州能一飞冲天,则是因为宋州在前几年已经打好了基础,陆为民出任市委书记,能迅速驾驭局面,引领这个爆点而已。
也就是说也许有些东西在别的地市是可以复制的,但是有的东西则无法复制,还有的东西陆为民去也许能做到,但是换了别人,也许就要走样。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陆为民当然也不敢在两位主要领导面前卖弄,实事求是的谈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想法,谈得最多的还是认为有良好的构想和规划是前提,但是能有一拨志同道合、执行力强的同僚和下属来负责工作的推挤则是关键,而这一点的根本又在于党政主要领导要团结,要齐心协力。
陆为民也不知道自己这番话是不是对荣道声和杜崇山有什么打动,但是总而言之在这番意见说出来之后,荣道声和杜崇山话都都少了许多,似乎有所思考。
十六届五中全会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讨论“十一五”规划,这其实也就是为今后五年的发展要勾画框架。定调子,所以的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都要参加这次重要会议。
杜崇山还不是中央委员,但十六届四中全部增补二名中央委员时,他未能增补,估计要到上才会选为中央委员。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期间的规划展望还是比较乐观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重要表述,比如要解决社会保障体系健全问题,要提升中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产阶层问题,这两条在今后的工作中都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发展与民生的结合要求越来越紧密。
三个人也在这个问题上探讨一番,但是都还是一致认同,在昌江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仍然是第一要务。未来三五年中,摆在昌江省各地市州党委政府的首要问题还是发展经济,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就业和收入增加问题,在这一点上。哪怕现在似乎已经在向沿海发达地市看齐的宋州也不例外,经济的短板依然很多,要维系长久的发展后劲。仍然需要坚持不懈的抓项目、抓基础设施建设、抓产业培育、调整和升级。
荣道声和杜崇山对陆为民的头脑清醒十分满意,在他们两看来,陆为民丝毫没有因为宋州经济实力的崛起而骄傲自满,甚至还很有点儿居安思危的味道,提出了很多宋州目前存在的短板劣势,像烈山发展趋缓、泽口发展路径迷茫、老城区的经济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见到真实效果,一些老的经济较为发达区县在寻找新的产业突破上还在徘徊不前等。
这一番话下来,听得荣道声和杜崇山都觉得陆为民是不是对宋州要求太高,完全是以深圳、苏州这样的城市格局来衡量,这样对比当然是差距巨大,问题是全中国有几个深圳、苏州?
陆为民也没有客气,只说宋州除了干部思维理念和一些特区政策赶不上沿海地区外,其他硬件条件丝毫不亚于深圳、苏州,像劳动力资源优势、交通运输优势等更是远胜于深圳、苏州,宋州没有理由底气不足自我矮化,完全有资格去追赶这些城市,哪怕一时间赶不上,但是起码我们要紧追他们的节奏而行,不能被这些地方越丢越远,这就是自己的目标。
应该说陆为民的态度让荣道声和杜崇山都有些震动,哪怕一时间赶不上,起码我们敢于追赶,不能掉队,宋州从站的位置上就已经把自己和深圳、苏州站在了同一梯队,而且还很自信的把自己对深圳和苏州的优势摆了出来,就是要利用这些优势来体现出差异化,与深圳苏州竞争在项目和资本上进行竞争,你可以选择深圳,也可以选择苏州,但是你起码要看一看宋州,相互掂量一下,要证明深圳和苏州的竞争要素的确强于宋州,这就是自信和底气所在。
现在的宋州根本没有把昌州放在同一地位,这是何等的气势?!
正是站在不同的高度,你才能有不同的要求,也才能踏上不一样的发展路径。
*
荣道声和杜崇山走了,陆为民感觉到自己后边一段话可能对两人冲击有点儿大。
两位领导这段时间恐怕心情不是太好,昌江三大经济强市,除了宋州大放异彩外,昆湖增速放缓,昌州萎靡不振,这两大块原本是能够为昌江全省经济增速拉分的,但现在却成了尴尬,而第二梯队中的青溪、桂平仍然表现得十分平淡,看不到有任何耀眼的迹象,整个昌江省的表现被拉低不少。
相反倒是丰州一路紧追宋州,虽然在经济总量上远逊于宋州,增速上也不及宋州,但是却在扎扎实实一步一步的拉近和昌州的距离。
当然,和昌州的距离还比较远,但是按照前三季度的增速,丰州超越青溪已成定局,正式成为昌江老四,这老四和老三也就只有一位之差,想一想十多年前丰州刚成立地区的时候,gdp总量只有昌州的八分之一不到,连仰望昌州的资格都没有,但现在它也有资格要捅一捅昌州的菊花了。
陆为民本来是不想说太多的,埋着头扎扎实实干自己的就行了,宋州的成绩摆在那里,不需要谁来吹嘘或者点评,gdp是实打实的,财政收入是实打实的,人均收入是实打实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也是实打实的。
或许你可以一时间玩玩数字游戏,但你能一直玩么?你敢玩太大么?税收收入你能玩数字游戏么?不能。
但陆为民感觉到荣道声和杜崇山是真想听一听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面对两位主要领导如此态度,他要在矫情或者玩虚的,那就真的是不识抬举了。
他实话实说,但是并不代表宋州的经验放之四海而皆准了,他也早就说了,这是系统工程,不可能完全复制,否则就是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了,但无疑有些东西是可以借鉴甚至是复制的。
虽然两位领导走的时候都没说什么,但是陆为民感觉,荣杜二人怕是心里很不平静,其中最大的因素就在于昌州。
昌州是副省级城市,人口也是全省最多的城市,占到全省总人口大的六分之一强,1992年昌州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23.1%,但是到2004年,昌州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下滑到13.2%,下降了足足10个百分点,而宋州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从7.4%攀升到了19.1%,上升了接近12个百分点,今年这个变化还要更大,宋州在全省经济总量所占比可能要达到28%,这一升一降,一增一减,之间的悬殊对比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彭海波是外调干部,不好说,但是茅道庵却是从昆湖市委书记过来的,而且茅道庵在昆湖的表现可圈可点,为昆湖的崛起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到了昌州之后似乎就有点儿迷失方向了,这其中固然有彭海波的因素在其中,但他自己有没有原因呢?陆为民估计荣杜二人认为茅道庵也是有责任的,否则不会有这样模糊的态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