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无解死局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王夫之这话顿时吓傻了众人,这已经是藐视皇家了,尽管明朝言论自由的尺度比较大,可也没什么人敢这么说,何况还是当着两位朝廷命官的面。全场静的吓人,李致远正想说点什么缓解一下尴尬,吴道行却先开口了,年迈的他气得全身发抖,铁青着脸,一把挣开了扶着他的邝鹏升,大声斥责爱徒王夫之:“小子安敢胡言!你可知何谓忠义大节?”
“主亡则臣辱,予以诸生,虽未登天子堂,然食恩累代,独非草莽之臣哉?”
吴道行的意思是说皇帝身死就是臣子的耻辱,你们这些诸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每月都给廪膳,补助生活),虽然没有入朝为官,但世受大明朝廷恩泽,难道不是在民间的臣子?
李致远暗暗为这位老先生点赞,别的不论,单凭这份气节就值得赞赏,明末的士大夫若都能有这份气节,明朝只怕没那么容易亡天下,那些做汉奸的无耻士绅都该来好好听讲。
不过等京师沦陷,崇祯吊死煤山的噩耗传来,这位老先生怕是要为大明殉死。
“若果如此,君亡则国亡,国亡亦臣子之过,我等又有何面目苟活于世,当以死殉国!”
老师发怒,做学生的就算再有不同见解,也不敢再造次,王夫之只得连连道歉,其他学生也纷纷上前劝解他们的老师。
李致远没有说话,只是暗暗观察场中众人的表现,发现在一旁的堵胤锡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
“好了好了,老先生切莫动怒,王夫之也只是假设,他的意思本官明白,是想说相比大明天子,华夏天下更为重要。”李致远看也闹得差不多了,赶紧出来打圆场。
“天子天子,即是上天之子嘛,儿子自然没有老子重要,他说的也不是没有几分道理,你就别再怪罪他了。”
李致远干脆转移话题,“本官此次造访岳麓书院,实为求才而来。”
“本官久闻岳麓大名,深知此地是藏龙卧虎之地,诸位都是胸怀天下的人才,值此国家危难之际,何不入仕以报效朝廷?”
“诸位想必也知道,此前湖广为逆贼张献忠所据,各地官府衙门官吏伤亡惨重,现在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
“本抚奉皇命巡抚楚南,开府长沙,奈何手下人才严重不足,本打算找堵知府借调几名书吏,可知府衙门尚且缺官缺吏,实在顾及不到新立之巡抚衙门?”
“故本官打算招若干文书、记室,助本官处理日常政务,不知诸位之中,可有人愿意助本官一臂之力?”
众人面面相觑,都有些意外,不过巡抚亲自来招贤纳才,还是有人愿意去的,可在老山长面前,有些不好意思弃书院而去。
这时,吴道行出来说话了,“李抚台说的在理,现在国家危难,一味躲在书斋里埋头读书,对国家又有何裨益?”
“你们无需担心老夫,若有意报国尽管随李抚台而去,老夫高兴的很。”
“只望你们尽心做事,莫忘了忠义大节,污了书院的名声!”
堵胤锡也开口道:“不止李抚台,本府的知府衙门也缺人的很,诸位尽管放心,李抚台和本府都是爱惜人才的人,只要肯用心做事,不仅你们个人能有大好前程,更能实现各位治国平天下的夙愿。”
于是在场众人纷纷窃窃私语起来,片刻之后,就有不少人举手表示愿意,李致远吩咐随从记下他们的姓名籍贯,并约定好明日去府衙挂名报备。
见王夫之和刚才给李致远留下深刻印象的夏汝弼、郭凤跹几人都犹豫着还未表态。
于是李致远走近这几人,问道:“你们几位不愿意随本官做事么?”
夏汝弼为难道:“回抚台,实不相瞒,我们不是不愿意,只是我们几人并非长沙本地人,而是衡州衡阳人士,且在下和季林(郭凤跹)都不是岳麓书院的,此次只是随而农来长沙看看岳麓书院,并未告知家中长辈要在长沙久留……”
李致远不由分说地打断他道:“国事家事,孰重孰轻?”
“况且长沙去衡阳不过三百里,你们修书一封,几日即可送到,尽管告知家中长辈,为本官做事即是报效国家,为国尽忠的事,家中父兄岂会不同意?”
见他们还在犹豫,李致远又道:“听说你们几位都是崇祯十五年在湖广乡试中举的举子?”
见他们点头,李致远惊喜道:“其实我也是那一科中的举,说起来咱们还是同学啊,我记得而农的《春秋》可是名列第一!”
其实李致远记得个鬼,考科举的根本不是他,真让他写什么春秋他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他只不过是刚才问了堵胤锡而已,好来打感情牌的。
三人都十分惊奇,同科中举的,人家都做到巡抚了,他们还在乡里蹉跎岁月,顿时都起了上进之心,答应了李致远的邀请。
此间事了,李致远和堵胤锡打道回府,下山途中,堵胤锡似是无意地问道:“李抚台刚才在书院内问起内忧外患之轻重缓急,在场诸位学子都已作答,可下官记得抚台本人还未回答啊!”
“不知李抚台自己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李致远一愣,微微摇头道:“堵知府这话可说的不对。”
堵胤锡也楞了,疑惑道:“有何不对?”
李致远笑道:“堵知府不也没回答么?”
“李抚台都未回答,下官怎好先答,还是先听听李抚台的高论。”堵胤锡也不甘示弱,又把问题推到李致远这边。
“那本官就姑且一说吧,堵知府也姑且一听。”和堵胤锡这样的人也没必要藏着掖着,反正形势已经很明朗了。
“对圣上和大明来说,自然是内患更紧迫了。”
“据北方最新的消息,李自成已经打到陕晋交界,渡河在即,堵知府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吧?”
见堵胤锡有些忧心地点头,李致远继续道:“李自成对京师的威胁当然是最直接、最致命的。”
“其拥兵近百万,一旦山西宣大沦陷,大军就会兵临京师,到那时候谁还能救得了京师?”
“而关外的建虏虽然能越过山海关,从喜峰口、古北口频繁入寇,直接进入直隶乃至山东烧杀抢掠。”
“但这只是因为建虏轻骑来去迅速,大明的兵马追不上,又或是不敢和建虏硬拼,只得任其胡作非为。”
“可建虏单凭轻骑还是攻不下京师的,一旦勤王的大军赶来,也只得退回关外。”
“且此二关口毕竟离建虏老巢太远,还得经过蒙古人的地盘,不宜大军劳师远征。”
“所以只要山海关不破,建虏还是没那么容易攻破京师的。”
“但建虏频繁骚扰,朝廷在辽东的花销实在是个无底洞,在辽东花的银子多了,又会使得关内民变进一步加剧,朝廷更加无法镇压。”
“总之,对大明来说,无论内忧还是外患,都是重疾,只不过李自成这个内忧是急病,建虏外患是缓疾。”
“而对我华夏之民来说,只怕还是建虏威胁更甚。”
“至于原因嘛,方才王夫之已经说了,你我也心知肚明。”
见堵胤锡沉默不语,李致远补充道:“堵知府你想想,万一京师及圣上有何不测,你觉得山海关的吴三桂会作何打算?咱们南方的大明军民又会作何打算?”
“本官相信以堵知府的眼光,不会想不到可能的后果,要真是李自成攻破了京师,只怕南方诸公都要视李自成为首要大敌,恨不能杀之而后快!”
“到那时,难保不会来个联虏平寇的大计,引建虏铁骑入关。”
“可建虏狼子野心,且不说这些年在辽东的数百万死难者,就是关内,死在建虏屠刀之下或是被其掠为奴隶的百姓又何止百万?”
“就譬如崇祯十二年,建虏骑兵长驱直入至山东,屠济南十数万百姓,在山东肆虐两月有余,烧杀抢掠,犯下累累罪行。”
“况且真要放其入关,谁能担保他没有侵吞天下的野心。”
“到那时,关内又有谁能敌得过建虏的八旗铁骑?”
“而没有了关隘之险,中原大地岂不是任其驰骋,华夏亿兆百姓岂不是任其屠戮?”
“这就是本官的回答,不知堵知府有何高见?”
堵胤锡叹道:“唉,李抚台所说其实也是下官一直忧虑的,此乃一无解的死局,下官又能有何高见?”
“但愿山西能挡住李自成的大军吧!”
——————————————————————————————
崇祯十六年十二月廿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