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林诚义的推荐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林延潮还在琢磨,听侯忠书发问后还未反应过来。而一旁张归贺已是十分不屑地侯忠书对道:“平日叫你多读书,居然连濂浦林氏也不知,真是白瞎了。”

    “不知就不知,我也不问你,潮哥,你来告诉我!”侯忠书向林延潮问道。

    林延潮自是知道濂浦林氏的名头,他上一世闲得无聊,就翻越明史上,记得对于濂浦林氏有一句评价。明代三世五尚书,并得谥文,林氏一家而已。

    谥文,一般是三品官以上方有的权力,而不是每个三品官都有,明朝只在大学士,两京六部,都察院的主官方有。而且身前身后名声都需俱佳了,如严嵩等定性为奸臣的,就算是首辅,死后也得不到谥号。历史上张居正,谥文忠,后来被清算时,谥号也被褫夺。

    而濂浦林氏,不仅三代出了五个尚书,而且还具得谥号,属于身前位高权重,身后体面的家族,难怪明史上,下只此一家了。没料到林诚义居然出是三世五尚书的濂浦林氏。

    不等林延潮回答,张归贺卖弄地道:“三祭酒四尚书你听过没有?”

    嗯?少了一个,对了,这才万历年间呢,大概是林家还有一人,还没官至尚书呢。

    “什么是三祭酒四尚书?”侯忠书摇了摇头。

    张归贺长叹一声,露出孺子不可教也的神情开口道:“你蠢,你还不信,这话意思是濂浦林氏,曾有三人任至国子监祭酒,四人官至尚书,你呢?”‘在国子监卖酒的,也没什么了不起啊!‘林延潮轻咳了一声,与侯忠书拉开了点距离,低声道:‘是国子监祭酒,国子监里的监生都是他的门生。‘一省督学的门生,不过是一省的生员。而两京国子监的门生,却是半个大明朝的监生。‘原来如此,那四尚书,也就是四个人官至尚书,‘侯忠书啊的一声道:“我们洪塘乡只出过一个尚书啊。”

    洪塘乡的尚书,自是张享的祖上张经了,张经曾官至兵部尚书,大明整个东南皆由他节制。

    林延潮解释道:“在本朝士大夫顶了,生前当官也不过做到正二品,就算堂堂内阁大学士正官也不过五品,还得靠后头挂一个尚书衔,才能跻身正二品之列,而林家四位尚书,四位二品大员,你厉不厉害。”

    确实三世四尚书,就算一个家族荣华之至了。

    过去一个家族三代,出三进士,甚至三个举人,都可以得上科举连芳了,在任何地方,都算得上牛逼轰轰了。可是这濂浦林氏,居然三代出了四位尚书,不提后面再算上一个,整个大明两百多年,也只有这独一份啊。

    而林诚义居然是出自濂浦林氏这样的大族,众人事先谁也不知道。

    但林诚义自承是濂浦林氏旁支后,众人才好受了一些,也难怪如此他之前会落魄到洪塘社学来教书。但是这一番进学,还是院试案首,族内宗老对他也是重视起来,看来是要重点栽培了。

    靠上濂浦林氏这颗大树,这无比深厚的背景和底蕴在,林诚义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众人都是暗暗可惜,都想抱大腿,但这么多年后,才发觉原来大腿就在眼前,以前怎么没有好好与林诚义打好关系。但是林诚义能有今日,还不是靠了林延潮,众人不由用羡慕的眼光扫向林延潮。此人拜在胡提学门下也就罢了,以后还有林诚义的提携,哎,最大的得益者竟是这个子。但是林延潮仿佛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坐在那该吃什么,吃什么,表现得十分低调。

    张享目光从林延潮那收回来,对林诚义道:“先生高中秀才,进学之后,为族内看重,还了一门亲事。这真是大登科后登科,喜上加喜啊!”张享竟也开始奉承林诚义了。

    张总甲也是不甘心道:“先生,只是怕你这一去平步青云,以后恐怕都不记得我们了。”

    “怎么会,我在洪塘乡承蒙张少爷,张总甲照顾,这份情我一定记得。”

    张享听了当下满意地点点头道:“先生,这一杯酒我敬你。”

    “林先生,来我敬你!”乡人们纷纷举杯,其中巴结的味道更浓了。

    第二日,林诚义要与老母亲,收拾东西返回老家,临行前,学生一一都被叫来话。

    林延潮依旧是最后一个。

    屋外,乡人们给林诚义收拾屋子,整备骡马,屋内林诚义与林延潮皆在屋内。

    林诚义先关心林延潮功课问道:“课业准备如何了?”林延潮道:“回先生的话,你赠我的大学章句,已是读完了,正在读论语,我正向新先生请教。”

    林诚义点点头道:“三人行必有吾师,新先生虽是老童生,但也是过了县试,府试,你不可以因为他落第于院试,而看轻他。”

    林延潮能自己还真的看轻过,于是回答道:“学生很用功地向新先生请教呢。”

    “我知道,我有向他问过你的学业。”

    “新先生,是不是赞我很有分呢?”林延潮不由笑着道。

    林诚义板起脸道:“你分?”

    林延潮立即端坐坐姿,当下道:“先生,学生失态了。”

    林诚义神色稍稍缓了一下,但仍是正色道:“读书谁有没有分,为师不知道,但就算没有分,但从不懈怠的刻苦,始终不变的向学之心,这才是比分更重要的。”

    林延潮虽被林诚义训了一顿,但是也是对林诚义的话,深以为然。

    林延潮当下知错就改,恭敬地道:“先生之言,学生受教了。”

    林诚义对林延潮的态度很满意,当下也不板着脸道:“你的学业,周先生向我过了,他你正专研经学,正苦于不得门径对吗?”

    林延潮当下道:“是的,先生,学生正苦于此,所以还请你能指点一番。”

    林诚义道:“为师身为廪生将来为你县试,府试结具作结可以,但眼下要准备乡试,恐怕无法抽出时间来指点你。”

    林延潮不由心底哀嚎一声,想了下还是问自己最关心的话题,道:“先生,敢问以学生眼下读书,要几年才能赴县试呢。”

    林诚义想了下道:“这,你的基础很扎实,蒙学文章没有不会的,虽经学只念了大学章句一篇,但若研读经学,比其他只读四书五经的士子,要事半功倍,但是若想在童试中出头,最少还要七八年的勤学,就算你是资聪颖,但立三四年的苦功也是少不了的。”

    这显然与林延潮一年半后参加童试,预期相差很远。

    林延潮当下问道:“先生,还有更快的途径吗?”

    林诚义听了严厉地道:“你以为举业,有那么容易,读书最讲究循序渐进,欲速而不达的道理,你知道吗?”

    林延潮当下不服气地道:“先生,我不是不想循序渐进,但只是想如何读书能令自己更有效率,我有听国朝有人十八岁就中了状元,难道他也是一步一步挨的吗?”

    林诚义听了默然道:“你现在还不到参加县试的水准,就想向状元看了,想走捷径,也不是没有,首先你要加倍努力才是,其次必须要有一个名师指点你,这样能走点弯路。”

    提及名师,林延潮眼睛一亮道:“记得,先生要给我择一名业师。”

    “没错,我是过。”

    “求学者,不仅要名师指点,还需见贤思齐,不可闭门造车。平日与一群有志于科举,并且水平很高的同窗一并研习经义才是,然后成为同窗中翘楚,再去参加县试。”

    林延潮黯然叹到,自己同窗罢了,也就张归贺水平和自己相仿佛,其余不是太懒散了,就是资不够,见贤思齐又从哪里起。

    林诚义与林延潮讲了一番话,然后仰望着窗外,慢慢地道,“这一次回乡后,为师已向族里宗老要求,让你入濂浦林家开办濂江书院求学。”‘濂江书院?‘‘是的。‘林延潮一脸震惊。

    ‘濂江书院始建于唐的书院,朱熹,及其弟子黄榦都在这里讲学过,有千年传承。原来是濂浦林家的族学,林家的进士皆从其而出。‘

    “而眼下濂江书院内的山长是举人,而授业的讲郎,也是贡监,他们的学业都在为师之上,在你没有进学,成为生员前,也足以作你的业师了。”林延潮琢磨着,这是相当于是后世山区学,进阶省重点中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