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7章 襄洛铁路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出了驿馆,随着李复圭,众人到了州衙。一到后衙,几位知州便就迎了出来。

    晏殊快走几步,握住范仲淹的手道“希文,多年不见,一向可好”

    范仲淹拱手“还好,还好。自京城一别,忽忽数年,唉,不知不觉,你我已是风烛残年。”

    欧阳修上前道“范相公老当益壮,何出此言过得几年,朝廷还当重用。”

    范仲淹微笑着摇了摇头,与宋祁和柳植见过了礼,一起走到院里。

    暮春天气,草长鹰飞,院里的花树开得正艳。树间挂着的几只鸟,扯开喉咙,不断歌唱。

    分宾主落座,京西路转运副使李铖道“等了数日,众位知州终于到齐。今晚为杜运判和五位知州接风,明日,我们便一起商议营田事务。”

    众人一起称是。杜中宵是转运判官,在这里,他跟李铖是自己人。

    李复圭道“诸位大臣到弊地,特备了些酒菜,今晚痛饮。小地方,招待不周,莫怪。”

    欧阳修笑道“李知州说哪里的话,我们从铁监一路走来,唐州的景象看在眼里。想数年前我从光化军任上去京城,走的就是这条路。那时田多旷土,人烟稀少,一片萧条。此次却是不同,一路上人烟稠密,稻桑遍地,不可同日而语。似此富庶地方,必不会亏待了几位相公。”

    李复圭道“这都是杜运判掌管的营田务功劳,一年多时间,人户翻了一番,开了无数田地。现在营田务还是直属转运司之下,地方上不得插手,唐州依然不容易。”

    杜中宵与李铖相视一笑,没有说话。

    一年多时间,营田务在唐州安置了过万户,建了无数村庄,开出大片良田。不只如此,营田务还发展了商业,现在青台镇的繁华,不下于唐州城。李复圭年后才到本州任职,看在眼里,极是眼热,一力主张让营田务把建好的地方,转交地方。这些资源一到手,唐州的人口和经济立即翻番,政绩不小。

    杜中宵跟转运司商议过,主张按照朝廷开田免税三年的惯例,三年之后稳定了再移交给地方。不然地话,像以前唐州等地也曾经营田,都是由于州县搜刮过甚,导致人户逃亡而失败。地方营田,不管是由州还是县主持,官员为了在任期内出政绩,收的地租比当地的地主还重,怎么发展得起来。

    不大一会,上了酒菜,众人欢饮。

    酒过三巡,欧阳修道“诸位,你们坐过火车吗”

    李铖道“前日我们到车站那里看过,一个车头带着数个车厢,装的东西着实不少。而且跑起来比马车还快,极是便易。”

    欧阳修道“敢止如此。这车只要加水加煤,便就可以一气跑数千里。用马拉车,路上要准备草料饮水,还要歇息,如何比得了我们从铁监过来,三百多里路,三个多时辰就到了。除了晏相公因为晕车的缘故,精神萎靡了些,其他人根本就没觉得什么,便就到了。”

    王洙笑道“还会晕车只听说过晕船,坐车怎么会晕”

    宋祁摆了摆手“你们坐一坐就知道了。那车摆来摆去,可不就像坐船的样子。这车好就好在,是烧煤出力,不用牛马。听杜运判说,只要路上有加水加煤的地方,可以一气跑万里之遥。”

    范仲淹微微点了点头,道“我们前日看见,拉着几辆车,每车都装得满满的。不知这火车,一趟能拉多少石一个时辰百里,真能按这速度跑数千里”

    杜中宵道“回相公,现在的火车,一趟是拉六千石。一个时辰百里,是在平地,如果山地上坡的时候,自然会慢一些,但也不会低于一个时辰五十里。只要路铺好,有车站加煤加水,数千里当然不在话下。实际上,铁路铺到哪里,火车就能跑到哪里。”

    范仲淹又点了点头“若是把铁路铺到京兆府,铺到秦州,火车数日之间就能跑到”

    “路铺过去了,当然是能跑到的。不过,到秦州要翻六盘山,这路可不好修。我考虑过此事,要到西北去,路当从镇戎军向北,到灵州。而后过黄河,转向河西。”

    范仲淹点了点头“也是,走镇戎军不必翻山,地方平坦,想来容易修路。”

    说完,神色黯然,轻轻摇了摇头。与党项已经议和,这些事情只能想想了,当年的金戈铁马早已经远去。即使向西北铺铁路,已过六十岁的范仲淹,也不大可能再到边疆去了。

    这里的几位年老大臣,比如晏殊和范仲淹,以及宋祁,对于党项一直耿耿于怀。与党项的战争正是他们当政的时候,最后以这种方式结束,每个人都不甘心。不甘心又怎样呢范仲淹是在西北过仗的,打不赢就是打不赢,乐观一点也就是防守有余,进攻不足。

    如果早有这样一条铁路,军队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到西北,又会是什么结果呢作为当年的西北主帅之一,范仲淹禁不住这样想。或许,不会那么狼狈,但要想战胜元昊,总觉得还是不足。

    见众人感兴趣,杜中宵道“其实铺铁路,通火车,不只是缩短了运送人员和物资的时间,节省了运费。更重要的是,有了这种手段,从其他方便能够节省下大笔钱财。”

    作为转运副使,李铖对此是最感兴趣的,见杜中宵说起,忙道“运判,铁路和火车是你们铁监制出来的,你管着,想来比我们都看得清楚。到底有哪些好处,不妨说上一说。”

    杜中宵拱手,道“便以刚才说的西北为例。如果有了铁路,中原大军数日可达。不只如此,陕西路的军队,几天时间就可调到数百里外。如此一来,就不必到处建堡寨,处处设防。一路有警,方圆千里的大军可以云集对敌,不致因处处设防每路的兵马都不多,被西贼各个击破。此是军事意义。再从朝廷花费来讲,中原物资可以方便地调运到西北,便就不必依赖商贾,延边入中法没有必要了。仅此一项,就可节省千万贯不止。而且,运输方便,前线的物价就不会太贵,又省下一大笔钱。”

    李铖点了点头“说得有道理。前些日子,田计使来书,说许多人都言铁路好处,欲要今年秋冬之季铺设襄州到洛阳的铁路,让我们议一议。运判觉得如何”

    杜中宵道“从襄州到洛阳,有两条路。一条是走邓州、南阳、鲁山关,经汝州到洛阳。还有一条是走唐州,过叶县去汝州。西线路短,若铺起来比东线便捷,此不必说。但六十里鲁山关都在山中,能不能铺路,下官说不好。稳妥起见,走唐州,过叶县,虽然远了一些,一路都是平地,倒是有可能。”

    李铖点头“有道理。鲁山关一向通不了大车,铺起来不易,还是走唐州稳妥。运判,如果铺这样一条路,不知秋冬两季可否完成”

    杜中宵道“副使,只是铺路,当然不难。但是,这样长的路,铁监积攒下来的铁,就全部都用完了。再铺别的路,铁监挪不出钢材来,要用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