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对酒卷帘邀明月 誉满京华恰少年 第243章 缺粮是个大问题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淳王爷,你发现一个问题没有?”韦仁实对李淳说道。“什么问题?”李淳问道。
“神策军的兵卒基本上都很壮硕,看起来很是威武,但是十六卫的士兵却多孱弱。”韦仁实说道:“就算是从金吾卫里面挑选出的那一千一百号人,比之下面神策军中的士卒也要瘦弱不少。”
李淳拿起望远镜又往下面看看,然后放下望远镜,点了点头,说道:“的确是如此。神策军中的兵卒壮实多了,看起来一个个孔武有力。”
“神策军粮饷充足,吃得饱饭,自然身体强壮。”韦仁实又道:“十六卫的兵卒粮饷不如神策军,吃不饱饭,自然身体孱弱。身体孱弱,便纵是操练他们,身体也吃不住。”
韦仁实叹了口气:“兵卒乃是作战之人,犹如朝廷手中之刀锋。刀锋不够锋利,不够坚硬,如何能够杀敌?十六卫的兵卒要想成为组成那刀锋之人,他们就必须强壮有力,身体健硕,才能成为坚硬锋利的刀锋。所以这吃得饱就尤为重要。神策军的兵卒普遍都要比十六卫的兵卒强壮,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因为神策军的粮饷要比十六卫的军伍充足,能吃得饱饭。能吃饱,人就不会孱弱无力,这是军中的基础啊!”
众人一时间都沉默了起来。
神策军如今是唐廷直接控制下的最为具有战斗力的军队,是唐廷的倚仗。
而十六卫如今空有其名。
所以一应装备粮饷自然是尽着神策军发放了。
粮饷充足,士兵们吃得饱饭,自然身体强壮,也能够适应得来一些强度高些的训练。
但是十六卫不行,粮饷不足,士卒们吃不饱饭,身体机能减弱,不够强壮。这一千一百号人,因为是从金吾卫里特意挑选出来的,所以还算是身体底子好些的——金吾卫负责长安巡逻,平时还是发挥着用处的,所以粮饷比十六卫中其他的还充足些。而这一千一百号人是从十六卫中特意挑选出来的,一定还是好些的才被挑了出来。
可即便如此,这一千一百号人的身体也不如神策军中兵卒的身体强壮。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普遍性的不如。
更可想而知十六卫其他的兵卒了。
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朝廷资源有限,一定会向更有优势的军队倾斜。
十六卫的粮饷不足,士兵身体不够强壮,吃不饱饭,营养跟不上,身体就无法适应这种高强度的训练。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要想十六卫重新崛起,就要使十六卫的战斗力至少能够跟神策军持平。
但是身体上的差距不是一天半天能够追回来的。
要想士兵的战斗力上升,并保持下去,身体强壮是最基本的。而要想让将士们身体强壮,那至少得让让他们吃得饱饭,保证营养。
但是如今的大唐已经不是之前那个“小邑犹藏万家室”的盛世了。
粮食有限,不可能保证朝廷所有的军队都能够粮饷充足。
大唐的粮食不足,各地藩镇又先仅着自己截留,到了朝廷手中的更是有限。
朝廷需要粮食啊!
这可是让人发愁的事情了。
如今高产又不挑土的作物都还在海洋的那边,这可真是没有办法了。
突然,韦仁实脑中灵光一现,想起来之前上朝时候,听说安南都护府牙将王季元逐其观察使裴泰而反,泰逃奔朱鸢。第二天,左兵马使赵匀斩王季元及其党,迎裴泰而复之。
当时听见这个消息,也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听见安南,就想了想安南是后世里的什么地方。于是便也随之想起来了两个念头,一个是越南猴子,一个是林邑国。
安南都护府,地域就是后世里的越南,也是唐初时候的林邑国和周边之地。
而提起林邑国,就又想起来了另外一个名字——占城稻。
产量高,在热带亚热带能够一年三收甚至四收,就算是在北方的确,也能一年两收、一收。
似乎是在宋代被引入,之后推广开来,在配合晚稻,使得水稻显著增收。
占城稻……
韦仁实倒是知道高产的粮食作物在哪里,可关键是现在去不成。
后世里的那些主要粮食作物,大多是从南美传入,土豆、玉米、番薯等等许多都是,现在可没有船能发现新大陆去。
最有可能找到的,就是占城稻了。
若是能够从安南找到占城稻,然后大规模开发岭南、琉球等能够使占城稻一年三熟的地方,由朝廷主导强行推广开来,或可大大缓解大唐粮食短缺的困境。
倘若能将占城稻在大唐推广开来,使大唐实现水稻增收,那么就可以缓解一下粮食问题,十六卫兴许就能够拥有充足的粮饷了。
“朝廷手中缺乏粮食发给军中作为粮饷,将士们没有粮饷,第一个问题就是吃不饱饭,导致身体孱弱,不禁战斗力降低,就算是操练起来,也难以承受。第二个问题,则是严重降低了将士们的积极性,也就是降低了士气,涣散了军心。这样一支队伍,可没法去制衡神策军。”韦仁实对李淳说道。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李淳也叹了一声:“这道理我自然也知道。只是……”
“淳王爷,你听没听说过一种稻种,名字叫占城稻。”韦仁实转头问道。
“占城稻?”李淳摇了摇头,说道:“没听说过,我只听说过卢城稻,乃是稻中极品。”
众人也是好奇,便追问道:“仁实哥儿,这占城稻是啥稻种?”
“也是稻中极品啊……”韦仁实说道:“安南都护府下,有环王国,就是以前的林邑。此处有一种稻种,名叫占城稻。这种稻种在当地可以一年三熟至四熟。”
“恩?一年三熟?”众人明显不信,李淳笑道:“这一定是传闻而已,仁实哥儿莫要以为我不通农事。世上岂有能一年三熟、四熟的粮食?若是有,那天下百姓也不必屡受那饥荒之苦,咱们也不用缺少粮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