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蒋总(2)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第一百四十二章蒋总(2)

    见张群不往下继续,而是直盯着自己看,蒋介石便知道他也对这问题感兴趣,于是便索性摊开讲道:“打吴佩孚、孙传芳还要靠共产党出力,我自然要做足姿态,你应该知道,北伐军能攻克两湖,第四军的叶挺独立团要占一半功劳。这就好比开磨坊的老板拉驴上磨一样,要想让它乖乖听话,勤转快跑,就得先出点粮草将它喂饱。”

    张群若有所思,又听蒋介石继续道:“其实对共产党的一些人,我倒是真心想用他们。中山舰事件发生后,我在放出李之龙时,还曾亲自和他谈过一次话。我说:‘我是你的校长,你是我的学生,就算校长处罚学生处罚错了,学生也不应当记他的恨,因为校长毕竟是为学生好的。’后来我又跟他说:‘就算你记恨我,我也还是要重用你。’”

    “我让他选,或者到总司令部做事,或者到南方带兵。但这家伙大概吓破了胆,说他不愿带兵,只想到前方做点宣传工作。我苦劝不听,就批了几百块钱,让他去找邓演达,到政治部办剧团去了。你说,这些人的脑壳是不是被教唆坏了,怎么倔成这样,连好坏都分不清了?”说着,他恨恨右手成拳,猛击左掌,显然内心并不能释怀。

    张群不敢接话,而是又往下接道:“其次,他们还担心你同日本人的关系。毕竟只要稍作了解,就不难知道总司令曾在日本东京的振武军事学校学习过三年军事,后来还担任过日本陆军第十三野炮团的见习士官。他们不知从何处听到的谣言,说日本人已经在暗地向总司令活动,想让总司令打败吴佩孚后,和满洲的张作霖合作,共同主宰北京的中央政权。他们显然担心整个中国会完全落进日本人的势力范围。”

    蒋介石眯着眼睛道:“日本人确实有派人过来,不过我只是虚与委蛇。娘希匹,这些小矮子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想在老子和张作霖之间搭线,我看他们是被北伐吓到了,才会出这种狗屁主意。不过,我没有完全拒绝,仍是敷衍着,正好借此给英美等国施加些压力,逼他们主动靠上来,现在看,这目的是达到了。他们说是担心,其实只是想探听虚实,用不了多久,就会主动找上门的。这些列强没一个好东西,不多人家钱多枪杆子硬,该利用时还得好好利用,漂亮话谁不会说,又少不了一块皮肉。”

    这应该是他的心声,即便从个人角度出发,权力欲强的人自然最反感别有掣肘,如果他真登顶中国第一人的宝座,自然不愿头上还有列强当着太上皇,指手划脚,说东道西。不过现实就是现实,实力不够,自然要先矮上三分。这和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关系还不同,中共基于信仰服从第三国际,蒋介石却是为争夺权力,和列强敷衍乃至对其低头,一旦翅膀硬了,说翻脸就会翻脸,是绝没有什么心理障碍的。

    其实,蒋介石对列强并不信任,但他寻求英美支持之举却其来有自,应该说,部分观点还是受到孙中山的影响。

    虽然孙中山确立的三大政策中有“联俄”一项,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并非出自其本意。一开始,孙中山其实是希望美国及英国承认他的政府是中国的合法政府,并援以资金及武备,助他以武力统一中国。但每次与两国打交道,都遭到断然拒绝。于是他转向苏联求助,马上得到响应。

    联俄之后,经国民党内中国共产党员的推动,国民党被全力推向极左,这时孙中山便警觉了。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数百名中国籍毕业生,试图将中国的这场**,融入世界范围的共产主义**计划。孙中山由此感到,中国的未来地位和福祉,可能要服从莫斯科的反帝总体构想,这是他无法接受的。

    适逢美国驻华公使雅各布?古尔德?舒尔曼访问广州,绝望的孙中山要求与其会面,并举行了秘密晤谈。孙中山要求美国公使促使华盛顿出面,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及其他较小的条约国沟通,看各国是否愿对中国作联合干预,为期五年。孙中山提出,他可以发表正式倡议,对干预发出邀请,并愿意全力劝导中国民众与这场干预合作。孙中山预先对计划作了详尽设计,考虑了所有细节。他要求被邀请的国家联合出兵占据各省首府,并对铁路、河流、港口、电报实施军管;要求美欧各国派出大量军事专家、铁路专家、金融专家、水利工程师、公共健康行政人员、教育专家及其他培训顾问,来华工作五年;要求行政专家们不仅要帮助组建一个中央政府,还要在十八个省组建高效地方政府。他的想法是:五年里,外国军事力量可帮助镇压军阀及土匪,中国便可在和平与秩序中真正获得新生。他提议,至保护期的第五年初,中国必须举行全国及各省的选举,然后将权利逐步移交给民众自己选出的领导人。但令孙中山失望的是,对这项提议,华盛顿并不热情。不过,华盛顿确实与欧洲几个大国作过沟通,同样的,欧洲各国也无一对此做过严肃考虑。一战结束时,各国曾在西伯利亚作过联合干预,遇到过极大险阻,致使各国一听到类似计划便感觉胆寒。而且,即使政府有兴趣,各国国会和议会看到任务如此庞大,也绝不可能批准。

    当时是在一九二三年,如果各国真打算扶持中国,日本最多只会发出无力的口头抗议。而且,不管事情是否会按照孙中山这位理想主义者的设计演变,如果此事真的发生,那远东甚或世界的历史,都将变得面目全非,完全不同。两年后,在死前两个月,孙中山再次作出同样的恳求,结果还是徒劳。

    蒋介石与孙中山不同,他更现实,所以联络英美并非为请其干预,而是一来想对吴佩孚、孙传芳釜底抽薪,断掉其外援;二来是想为摒除三大政策,寻求必要的支持。他其实就是打着互相利用的主意,骨子里对英美并无任何认同感,即便不出于民族主义考虑,列强对他这样权力欲望浓重的人指手划脚,也是其不能接受的。

    蒋介石想了想道:“英美公使那里保持联系就行,不用太主动,我估摸着只要打下南昌,两国知道孙传芳不可恃,自然会找上门来。到时候,我们就掌握主动权,想必还能谈下更好的条件。”

    张群答应一声道:“是,总司令,我会把握好这个度的。”

    蒋介石笑笑说:“我自是信任你,不然这等隐秘的事,也不会交给你办。还有件事你需帮我参谋参谋,岳军,你在冯玉祥的西北军待过,虽然只是国民第二军,但对西北应该很了解了,不知道对突然冒出来的解放军有何看法?”

    吴安平成立西北临时政府并出任最高执政的事,眼下正传得沸沸扬扬,张群作为总参议,自然有所耳闻并有所考虑,不过他并未直接回答蒋介石的问题,而是反问道:“总司令以为如何?”

    蒋介石拿起那一叠电文,感慨道:“七天之内,西峰发出二十七封全国通电,篇篇言之有物,既涉及广泛又影响深远。不问可知,其志非小,弄不好比北洋还难缠,最起码北洋摆不出这样的大格局。”

    张群点头道:“国共两党在甘陕都有支部,活动也未受到限制,只是我们以前没有重视,所以事到临头才感觉突然。虽然现在消息传得很多,但依我看,没有多少是真实的。我只明确了几点:第一,吴安平本身是大财阀,其财力还超过支持我们的江浙财阀;第二,解放军战力不好判断,但兵力最少已达二十万之众;第三,吴安平已得到各阶层支持,否则其明显集权的制度,不可能堂而皇之出现在通电中;第四,其政治倾向虽不明,但绝不会站在北伐的对立面。”

    蒋介石饶有兴趣问道:“第四点结论你如何得出的?”

    张群解释道:“看西峰这些通电,其上阐述的政策及法规,很像多种体制的杂烩,既受西方影响,又试图糅合国共两党的某些主张。从这点来看,吴安平并没有明确的政治倾向,而纵观其政策主旨,显然更贴近三民主义,而远离北洋,这首先就是一种倾向。另外,解放军控制甘陕,先后击败甘军及陕军,虽然冯玉祥自以为遭了暗算,其实是从北洋嘴里夺肉,两方已然对立,自然联合的可能性就减到了最小。”

    蒋介石也认为有理:“这么说,倒是有可能促使解放军加入北伐了?”

    张群犹豫着道:“是有这可能,不过目前时机还未成熟,冯玉祥那里有些关碍。他虽然誓师**,但秉持的其实是实用主义,绝没有一往无前的魄力,不先为西北军找块地盘,他是不可能动兵北伐的。这一来,解放军必成其仇敌,为争夺甘陕控制权,双方或许要先打上一场。照理说,冯部已加入**军,我们自应支持,但我感觉西北军获胜的机会并不大,冯玉祥其实是压了一场大注。”

    蒋介石道:“既然这样,我们也不用着急表态,先看局势如何发展再说。不过,西北军那里有于右任在,解放军这边却还没有联络,岳军,不如你往西峰跑一趟,顺便再观察一下甘陕的实际情况。冯玉祥也不是安分守已的人,我们不必拘泥于他当下的友军身份,还是要提前做好两手准备,只要双方开打,无论哪个得胜,都有回旋的空间。”

    张群表示已领会意图,不过他又问道:“倘若结果是解放军击败西北军,不知总司令打算如何应对?”

    蒋介石不答,反没头没脑对张群说道:“你该知道出师北伐时,我把留守广东的重任交给了粤军第四军的李济深。我对他说:‘中正此次出师,无论成功与否,都绝不会再回到广州了。’那家伙两眼乐成一条缝,还客气说:‘北伐成功之日,也即总司令凯旋回粤之时,任潮当率留守大员,迎虎驾于百里之外。’娘希匹,他心里只怕就盼着我不回去呢。”

    张群拍手赞道:“李济深原籍广西,远比广东那些有根有底的地头蛇们容易对付,总司令这人选挑得太妙。”

    蒋介石又道:“第五军李福林也是拆烂污,平时开会从不发言,像泥胎一样只是唯唯诺诺,可你摸不清他心里在想什么。他的那些队伍都是土匪,以前一直驻在河南那边,官匪不分,谁也调不动他。这次出师,我没让李福林跟着,也让他留守广州,正好给李济深底下安些不听话的地头蛇。”

    张群笑道:“李福林这家伙就是个大土匪,好在没有多大野心。他是在烟馆里帮客人点烟灯出身,能做到军长已经心满意足了,只要总司令不断他的油水,他绝不会胡乱生事。”

    蒋介石慢慢说道:“广西方面新桂系已经成型,以第七军李宗仁为头脑,以黄绍雄和白崇禧为左右手。白崇禧虽智谋过人,但他偏重军事,又太自负,非经邦济世之才。黄绍雄有政治野心,为人狡诈多端,但好夸夸其谈,而且斤斤计较小利,终不过只能起帮闲政客的作用,也不足畏。三人之中,只有李宗仁胸有城府,不可小视。”

    张群附和道:“我看他待人谦和,不露锋芒,看似平庸,实有大志,这人必须用心对付才行。”

    蒋介石咧嘴笑道:“娘希匹,我早看穿他了。出师前,李宗仁在广州住了四五十天,到处攀亲拜友,同共产党的人和苏联顾问都有接触,这其实就是想探听虚实,摸摸行情,看看我手里有多大的力量。直到现在,李宗仁向广西方面发电报,都是使用自己带的密码,不知道暗地里在搞什么名堂。”

    “李宗仁虽是七军军长,可他的老家还在广西;七军的那几个师长又都不安份,等翅膀硬了一个都不会听他的。只要派人盯紧他,特别注意他跟广西方面的来往,再在那几个师长身上多下些功夫,想来他也掀不起多大风浪。”张群提示道。

    “这一点我早有布置了。”蒋介石看了张群一眼道:“我让机要科专门派人盯着第七军那边的情况,随时把他的谈话和行动用密电报告我。上次李宗仁回去,我给了他们七军一千五百支步枪、六挺重机枪、两部无线电台,并且还告诉他,以后只要第一军有的,也要先照顾第七军。看样子他还知道些好歹,不像四军那些家伙,就像你欠他的债一样,再给他好处,他嘴里也没有半个谢字。”

    “四军有些二杆子货,如潘振山,刚猛有余,谋略不足,终究成不了气候,十师陈真如倒是有些心计,可军事上又不行。我看最可畏的还是独立团团长叶挺,这人孙总理在世时就很器重,论地位应当在陈真如之上,可他甘愿放弃高位,接受共产党的命令去充任独立团团长,不能不说是有相当的政治头脑。再看他在两湖指挥的这几仗,真可说有制胜千里的大将之才,此人若能为所所用,足可抵上十万精兵。”张群有些感慨道。

    蒋介石连连摇头:“他比陈独秀还赤化的厉害。听说发生‘中山舰事件’后,他在独立团讲话,把我比作第二个陈炯明娘希匹,要不是还要他带队伍北伐,老子现在就能收拾了他”他的语气变得凶狠起来。

    张群温和地劝慰道:“宰相肚里能撑船,说什么由他去,只要他在前头同北洋拼命,我们就当什么话都没听见。”

    蒋介石显然不愿意再多说独立团的事,又接着刚才的话题道:“湖南方面,也不是五个指头一般齐的。论声望和资历,当然以谭延闽最高,这人面善心狠,八面玲珑,哪方面都可以用他作号召。不过我已经推举他做了国民政府的代主席,占了汪精卫的位置,也算是位极人臣,想必他不会再怀什么异心了。”

    “程潜野心也大。他精明能干,又恃才傲物,在湖南早已有取谭延闽而代之的抱负,他之前拼命反对唐生智归顺,并且尽量讨好共产党和广西方面,也正是想得到他们的支持,日后好同唐生智争个高下,当他的湖南王。这次我把程潜的第六军放到江西这边,让他做前敌总指挥,也算给他很大面子,至于将来湖南的地盘到底归谁,我对他说:‘你追随总理在前,唐生智归附**在后,论功行赏,当然要有前后之分了。’”

    “这个话说得好。”张群表示佩服道。

    蒋介石笑了笑,却又深沉地说道:“不过,日后程潜未必能斗过唐生智。姓唐的这家伙翻云覆雨,非同一般。他靠吴佩孚的支持赶跑了赵恒锡,后来又不买吴佩孚的帐,最后叫吴佩孚打得没有退路了,这才过来跟我们联络,让我们出兵帮他打吴佩孚。谭延闽和程潜一提起这人,就是一肚子气。他们说,这样的人要**,除非狗改得了吃屎。不过,这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他们两个又何尝不是这样。”

    张群郑重道:“唐生智日后必反,我们对他得多留心些。”

    蒋介石点头道:“我有这预料。娘希匹,听说唐生智在他的第八军里,培植亲信,要求部下像儿子服从老子一样听他的话。他身边还养了个和尚,整天为他抽签算命,说他的命相如何如何好,他也把那个和尚捧得像神仙一样。有人告诉我,那和尚曾跟唐生智说,我蒋介石过不了他第八军那一关,唐生智也信了,自以为有天命。娘希匹,看样子他的胃口不只是想当个湖南王,总有一天我要好好收拾他。佛教将军?狗屁”

    张群不觉莞尔,轻笑道:“唐生智自然不是总司令的对手。”

    蒋介石赞许地看了他一眼,又更加踌躇满志笑道:“欲求生受用,需下死功夫。总理一生吃尽苦头,东跑西颠,搞了十几年的北伐,也没打出过韶关,现在我们刚出广东几个月,两湖就已到手,江浙眼看也要收复,没有一点纵横捭阖的手段,哪里会有这样的成绩。我跟你说这些,是想让你知道,吴安平即便再厉害,也总会有弱点,只要有弱点,就不难找到应对的手段。本来我们要整治的人就已不少,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再来一个吴安平又能如何?”

    张群已经听出,虽然他对吴安平还缺乏了解,但对自己的权谋手段却极具信心。不管如何,作为领袖有这样的信心,自然是值得肯定的,于是,他也很凑趣地送上了一大堆赞语,把蒋介石直接捧到了天上。

    直到副官过来提醒,陶醉万分的蒋总司令才记起,该下达进攻南昌的作战命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