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民谣的时代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想要把整座四合院翻新一遍按照现在的价钱估计要一万出头,再添置家具什么的两万块应该能拿的下来,至于其他贵重一点的物品以后再说。林子轩和慕姗姗为了买这套四合院把积蓄用的差不多了。
这不是说他们就没钱了,向朋友借个两万块应个急完全没问题,或者从好梦公司里先拿出来用了,以后补上就行。
作为公司的老板这点权利还是有的。
对现在的林子轩来说,这些都不算多大的事儿,他已经不是刚毕业那会的光景了。
不过他还有一个门路,就是把一封家书那歌的版权卖出去。
自从一封家书在春晚上唱红之后,就有音乐制作公司的人来找他,想要购买版权。
如果在这歌没唱红之前,歌词和作曲加在一起也就两千块左右,这是市驰。
现在这歌唱红了,音乐公司还想用这个价格购买版权,这就让林子轩不能接受了,这是新人词作者的价格,不是埋汰人么?
所以他一直拖着,没有答应。
没有版权,音乐公司就不能出正版的专辑。
随着这歌的流行,传唱度越来越高,林子轩相信音乐公司还是会妥协的。
就这样,从二月份拖到了六月份。
这次来找他的是一家香江的音乐公司,叫做大地唱片,不是大公司,刚成立没几年,找他的人是大地唱片的音乐制作人黄晓茂。
黄晓茂是地道的京城人,军人家庭出身,大院子弟。
他准备制作一批内地的民谣歌曲,相信在国内会有市嘲景。
这时候,内地的流行音乐逐渐展起来,成立了不少家音乐公司,培养了一批专职的流行歌手,也有了自己的音乐特色。
只是和港台的流行音乐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不光是音乐作品质量的问题,还有制作、宣传和行方面的问题。
港台的音乐公司具有成熟的市乘作体系,懂得如何打造明星。
一个歌手的唱功可能不是一流,可通过包装和宣传就能成为大歌星。
想想上一年的春晚,一旦要求真唱,港台歌星就不愿意参加春晚,这不是说他们都没有实力,而是他们所属的音乐公司不同意。
在和港台歌手的抗衡中,内地的流行歌手失败而归。
与其说是歌手的失败,不如说是内地音乐制作体制的失败,还有法律上的不健全。
在这种情况下,华国的摇滚乐和民谣开始在夹缝中兴起,成为内地流行音乐的新生力量。
黄晓茂打算制作两类专辑,校园民谣和城市民谣。
他托圈子里的人找到林子轩,想要购买一封家书的词曲版权,为此他约了个饭局,请林子轩出来吃饭,大家聚一聚,在酒桌上好谈事情。
林子轩准时赴约。
饭局上大多是京城音乐圈子里的人,他都不太熟悉,就是随便认识一下。
在这个年代,搞音乐的大多留着长头,显得特别颓废,尤其是搞摇滚和民谣的,不然彰显不出个性来。
林子轩在这帮人里有点不合群,他们也不乐意和林子轩聊天。
“你们唱片公司还收校园民谣么?我这儿有一。”林子轩询问道。
“有人唱过么?”黄晓茂好奇道。
“应该托名的吧,叫同桌的你。”林子轩平静道。
这句话一出,酒桌上的人都安静下来,这些人不少是搞校园民谣的,凡是搞校园民谣的都知道有这么一同桌的你。
这歌大概是四年前传开的,据说是从京城广播学院,可没人知道是谁写的。
后来还有人到广播学院问过,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主要是那一届的学生都毕业了,后面的学生都是听说过这件事。
不过这歌倒是传唱的很广,尤其是在京城的各大院校,成为了一个传说。
可以说,这歌是内地校园民谣的开山之作,他们很多人都是听了这歌才开始创作校园民谣的,只是没想到在今天遇到了正主。
“你闹着玩的吧?”有位歌手不信道。
“林总,我一直想找这歌的词作者啊,你不是哄我吧?”黄晓茂惊喜道。
“这有什么好哄的,四年前,我即将从广播学院毕业,有天晚上参加了毕业班的晚会,那时候正在谈对象,就在晚会上唱了这歌。”林子轩回忆道。
“林总,这歌一定要给我,有了这歌,咱们这个校园民谣的专辑才算是完整了,不然总有点遗憾啊。”黄晓茂兴奋道。
黄晓茂已经相信了。
以林子轩的身份根本没必要说谎,否则有人出来指证他撒谎,那他在圈子里就很难混了。
在座的这帮人愣住了,同桌的你不见得是最好的校园民谣,可它的影响太深了。
圈子里的人谈起来这歌都有很深的感情,林子轩算是他们圈子里的前辈了。
“林总你怎么没继续写歌,太可惜了啊。”有人感慨道。
“毕业后分配到了广播电台,后来进入影视行业,也就没怎么写了。”林子轩回应道。
这帮人一听,都有点惋惜,音乐圈少了一个奇才啊。
这还是他们不知道一无所有也是林子轩唱出来的,否则可能会更加热情。
这顿饭局后面的气氛颇为热烈,这批搞音乐的纷纷对林子轩表达好感,有种我是听着你的歌长大的感觉,让林子轩以为自己老了不少。
吃完饭,黄晓茂和林子轩谈了歌曲版权的问题。
按照香江的价格,对于著名的词作家,一歌词曲的版权大概是八千港币,新人只有三求右,这几乎是内地的一倍。
对于林子轩的两歌,黄晓茂给出了著名词作家的价格,两歌一共一万六千港币。
林子轩觉得还行,就和大地唱片签了合同,转让了一封家书和同桌的你的版权。
随着大地唱片行了校园民校的系列专辑,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校园民谣的浪潮,华国的音乐拳来了一个民谣的时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