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寓军于民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关于海上的事情,还是请教郑芝龙靠谱,于是郑主席又被请到了皇宫。崇祯心说,似乎自己真的选对了人,要是别人来当这个工商联主席,好像谁都没有郑芝龙合适。论德,郑芝龙可能排不上号,然而论才能和财力,郑芝龙绝对是不二人选。崇祯开门见山就问郑芝龙海上是怎么捕鱼的,有没有用拖网渔船捕鱼的做法。郑芝龙对于海上之事,当然是知之甚详,属下海盗们大多是渔民转行而来,海盗生意清淡的时候,或者出于改善膳食的需要,海盗们也是要捕鱼的,郑氏的多元化搞得有声有色,在做官军、海商、海盗之余,还偶尔涉足渔业。郑芝龙一听皇上问起拖网捕鱼,便毫无保留地介绍起来:
“启禀皇上,拖网捕鱼洪武年间就有了,臣的船队当中有一种三桅‘牵风’船,原本就是用作捕鱼的,用作战船之后,船上一样配备了拖网,随时可以用来捕鱼。”
王承恩记得这个时代就算有拖网捕鱼,也只是最原始的那种拖网,拖网小不说,还没有网板,捕鱼的效率大打折扣,于是出言问道:
“郑大人,不知道有没有用两艘船拖一张网进行捕捞的?”
郑芝龙当然没有听说过这种事,王总监站着说话不腰疼,一艘船拖网捕捞已经大是费力,两艘船又是怎么个捞法,真是异想天开!还得跟这不懂捕鱼的人解释一番:
“王总监,这拖网捕捞,渔网已经很大,一网下去有时可以捞好几百斤鱼虾,渔网本身也不轻,收网还好,要把一网鱼虾拉上船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是两艘船拖一张拖网,那这个网就不是一般的大了,捞上几千斤的鱼虾都有可能,怎么收网?怎么拉上船来?这可不是简单一句话就可以实现的。”
郑芝龙心说,出海打渔这事王总监不沾边,估计都没有见过大海,打渔这活儿可是一件出力的活,没有什么取巧。哎!慢!慢!王总监这人就是能够想出各种新奇道道,没准连打渔这事儿他也能想出不一样的法门?想到此处,话锋急转,说道:
“也许王总监在捕鱼上也有什么高明主意,倒要请教!”
王承恩笑了笑,心说原本两船拖网捕捞要到十八世纪才会出现,不过为了缓解大明的粮食危机,说不得只有让它在十七世纪出现了,此外还得启动一系列军工转民用的技术。王承恩道:
“郑大人,据我所知,现在流行的拖网捕捞值得改进的地方很多,其一是拖网,可以采用网板,使渔网开口最大;其二是绞盘可以采用离合型棘轮机构和长臂杠杆,可以大幅节省人力;其三,尾部可以开斜槽,或者设置滑轮机构,使用杠杆绞盘机构,将网满鱼虾的渔网拉上船;最后,大型渔船还可以加装蒸汽动力,捕捞过程全部可以用蒸汽动力完成,人力只须操作即可。改进之后的拖网捕捞,既可以单艘拖网捕捞,也可以两船拖网捕捞,至于一网捕捞的鱼虾,我敢说,一网超过一万斤也是可能的。”
王承恩没有把后世一网最多能捕捞400吨的数字说出来,饶是如此,郑芝龙已经是非常吃惊,乖乖!一万斤,那是什么概念!郑芝龙前一阵子以为再也干不成海盗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想到过让手下那班闲得蛋痛的家伙去海上捕捞鱼虾,不过接下来就是繁忙的春运,再后来又要把张献忠十万人马送出海去,手下的船只从十二月起一直忙到现在,所以轮不到考虑向渔民的转型。郑芝龙想到此处,面上浮上了笑容,说道:
“启禀皇上,若是真如王总监如此说,不要说一网能打一万斤,能打几千斤也就烧高香了。等把张献忠的人马运走,依臣的想法,我那些干不了水师的手下正好可以转行捕鱼,只须王总监搞出几艘样船,然后照葫芦画瓢,旧船该改的改,改造的造,那些人总算可以干点营生了。”
崇祯对于风帆船拖网捕鱼还是颇有几分怀疑,若是海上风力不足,牵风船跑不起速度,捕捞的效率可不敢恭维,于是说道:
“依朕看,拖网渔船最好也装上四连杆曲轴机构,驱动螺旋桨,捕捞的效果岂不是更好!反正我们的军工技术发展很快,新的军工技术成熟之后,老的军工技术也就可以转为民用。王承恩,你看如何?”
王承恩可不认为一定要装上四连杆曲轴加螺旋桨,不过既然是皇上发话,一口否定好像不妥。于是说道:
“皇上,何不参照军屯的办法,搞一支海上军管捕捞队,战时参战,平时捕捞,这样一来,大明所养水师可以更加庞大,若遇大战,不愁水师军力不济。至于这支海军捕捞队,一律配上战时可以转为军用的船只,平时就用来捕捞,少量配置蒸汽动力,大部分船只风帆加曲轴螺旋桨人力驱动,再加上只捕捞不参战的纯风帆船只,做到军民两用,皇上以为如何?”
王承恩深知海军是一个烧钱的军种,此时大明实力羸弱,若是建立海上力量能够寓军于民,则压力小得多。当年孙传庭建立的一支王牌秦军便是采用军屯之法,靠屯田积蓄打仗的资本,否则靠崇祯拨的那点钱,恐怕都搞不起一个用以自保的民团。
崇祯一听,心说不错啊!这主意好!郑芝龙手下的船队就是经商、打劫、捕捞、剿匪、作战几不误的,且问问他:
“郑爱卿,你看这个主意如何?”
郑氏就是靠商、匪、渔养着庞大的船队,当然知道此计可行。自己的某些手段看来要被抄袭了,可还得顺着意思回答:
“王总监的主意,自然是高明的。”
崇祯笑笑,立时表态:
“朕意可以试试搞这么一个海军捕捞队,寓军于民,可军可民。刘继云,先拟一个计划,到时开会合议一下,尽快把这个捕捞队成立起来。嗯,军事化管理,捕捞的效率就会高得多!不过,郑爱卿,那什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什么意思?难道打三天鱼就一定得晒两天网吗?打六天鱼晒一天网行不行?”
崇祯的意思是堂堂军队哪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周休息一天说得过去,一个月休息十二天,那算什么事啊!
郑芝龙闻言,想笑却又不敢笑,只得解释道:
“启禀皇上,这渔网乃是棉线织成,渔网若是在海水中浸泡时间过长,网线便会变得疏松,极易被鱼虾撞破,鱼死网破的说法就是这样来的。故而捕捞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得马上晾晒渔网,若是晾晒不及时,渔网便会很快发霉腐烂。有一首歌谣是这么唱的:‘出海船儿紧撒网,归来鱼虾堆满舱。上岸总有千件事,头件先是晒渔网。’,这打三天鱼,就真得晒两天网,这可是有经验教训的。”
崇祯听罢有点丧气,只好说道:
“看来晒渔网的时候,只好搞搞操练和射击了。”
王承恩倒是知道,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尼龙丝代替了棉纺线,渔网这才彻底不惧海水浸泡。用棉线渔网的时代,不晒渔网还真是不行。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王承恩微笑着说:
“启禀皇上,要解决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倒也不是没有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采用标准化渔网,只须多备渔网,一条渔船至少备三张以上渔网,一张渔网捕捞三天后返回交给港口人员晾晒,港口将另外的渔网交与渔船再出海捕捞即可。第二个办法,就是改进渔网材料,我看可以在添加50%的玻璃纤维和部分麻料纤维,棉麻和玻璃纤维混纺,这种混纺材料做成的渔网,也许可以实现皇上所说的六天打渔一天筛网。”
玻璃纤维耐腐蚀,这个崇祯也是略懂,先不说轮换渔网,要是能用上玻璃纤维,起码可以节约棉线,天知道要做多少张巨网才能满足捕捞的需求!崇祯望着王承恩,心说行啊,连玻璃纤维都拉出来了,自己受伤之后,好像科技的进程还是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崇祯有点小情绪,这虽然不是个大喜讯,那也得跟自己这个皇上吱个声吧。崇祯问道:
“玻璃纤维是几时搞出来的?何不拿来给朕看看?”
王承恩连忙答道:
“启禀皇上,这玻璃纤维还没有拉出来,不过拉出玻璃纤维丝并不难,铂合金已经有了,说起来这铂合金的来路,呵呵,是从欧洲人的银币里面淘出来的,真是淘到宝了。用铂合金拉玻璃纤维丝,那是小菜一碟。至于与棉麻混纺的效果如何,试过才能知道,不过料想不会差到哪儿去。”
郑芝龙听着玻璃纤维这个词语莫名其妙,于是问道:
“王总监,这玻璃纤维是一种丝线吗?玻璃和丝线又有什么关系?与渔网又有什么关系?”
在郑芝龙眼里,玻璃又硬又脆,丝线又软又柔,怎么能联系到一起呢!王承恩感觉真有必要写一部《十万个为什么》,当然现在还得解释:
“这玻璃纤维就是玻璃高温熔化之后,拉出来的丝,就叫玻璃纤维,这玻璃纤维很是经拉,比棉线还经拉,不过还是有些脆性,所以最好和棉麻混纺。玻璃纤维不怕浸泡,可以提高渔网的使用时间。当然还得先试,试过之后才能下结论。”
崇祯心知掺入玻璃纤维之后渔网应该好很多,这不是什么大事,崇祯不愿继续纠缠,于是说道:
“郑爱卿,朕要成立这么一支海军捕捞队,朕希望爱卿能够举荐一个人选,不知道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