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裁 第一百八十六章 改革开放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崇祯对于收复辽东,一开始的计划是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解决问题,可是总觉得计划里面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好像也有一些隐患,究竟是什么隐患,一时也理不清脉络,总是觉得好像不那么简单的样子。经过这一番计议,总算明白了其中的隐患。虽然曾经也推演过李自成在明清大战中有何种反应,但是却没有顾及扫平辽东之后,李自成会采取什么行动。现在看起来,不等大明灭掉满清,只要大明来几场大胜,那李自成必然会对大明备战。
现在三个人搞了一阵头脑风暴,果然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自己多少也是这三个臭皮匠之中的一员,哪怕公主最后是大计的集成者,也不能少了自己的参与不是!崇祯心理总算平衡了一些,再说刘邦就一无赖,朱元璋就是一要饭的,自己好歹还是后世一位专业工作者,要文凭有文凭,论起当皇帝来,刘邦和朱元璋这种文化程度都可以胜任,自己何必要那么自卑呢!唉!三个人穿越就是这一点不好,要是自己一个人穿越的话,金手指一开,普天之下全是崇拜者,那感觉就真是太好了。
不过,正是有了其他人穿越,甚至日本人还集体穿越了,使得自己能够收起狂妄之心,不至于像杨广那样疯狂。
整体战略一定下来,辽东就不需要那么急迫了,计划当然需要作调整,在制订新计划的时候,最好能够穿插一段御驾亲征的戏码,自从上次亲征之后,朝中诟病者甚多,总之皇帝就不应该亲征,如此这般。从内心来讲,杨广的“放卫星”固然不可效法,不过,亲征和巡游却不妨效仿一番。
崇祯想,这个战略调整真是及时啊,说起来现在大明还是一个烂摊子,根本就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如果条件允许,自己也不介意优先搞好建设。
崇祯这么一思考,王承恩就动问了:
“我的皇上,在思考什么呢?”
崇祯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陷入沉思,有点尴尬,不过顺口就幽默了一下:
“呵呵,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这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一思考,你们俩就要笑话我了。在你们俩面前,我不需要思考,只要听你们俩的就是了。”
王承恩笑曰:
“有道是‘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者若是思想太复杂,喜欢折腾,可不是好事。”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话崇祯当然是听得耳朵都磨出茧出来了,十几年的皇帝生涯,没有少让臣子们拿这话挤兑。不就是煎小鱼的时候不要老是翻来翻去吗!这个道理自己难道不懂!《诗经》曰“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可是明末又是天灾又是人祸的,让自己无为而治,那不是坐以待毙吗!
崇祯于是提出了自己穿越以来考虑过无数次的问题:
“说起这个‘不折腾’,当然是至理名言。可是我一直在想,我们穿越过来,能不能建立一个可以传之千秋万世的制度,让中国永远繁荣,永远不会沦落为被列强欺侮的对象。如果这样,后世的治国者就真的可以无为而治了。怎么样?有没有这个可能?”
王承恩闻言露出了奇怪的表情,随即说道:
“我的皇上,你刚才还在说呢‘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人类总是自以为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可在上帝看来,不管人类怎么弄,那些制度都很可笑。也许,你可以说哪一种制度漏洞不是那么多,或者说哪一种制度BUG可能会少一点。总之,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所谓完善的制度,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当然,社会会越来越文明,应该说制度会越来越接近完美。可是,我们要是这样想就错了!人性的自私和贪婪是没有止境的,我对人性实在是没有信心,哪怕你的制度制订得再怎么完善,人们都可以找出漏洞,或者说可以人为钻出漏洞。就像后世的软件一样,任何软件都有BUG,就算没有BUG,可是人们可以炮制出电脑病毒,让你的系统崩溃。换句话来说,我们也许可以选择一种漏洞更少的制度,可是决不可能搞出来一种一劳永逸的制度。所以,一个国度总会有高峰和低谷,有兴旺也有衰落,总之,我的观点是,一个国度不可能永葆青春。依我看,我们还是先操心我们现在的事吧,至于以后,那是子孙后代的事,你认为我们能够替他们包办一切吗!”
崇祯一听,的确令人泄气,人这个动物就是过于聪明了点,就拿足球圈来说吧,不管竞赛规则做得多么完善,都无法杜绝假球“关系哨”——或者黑哨。崇祯苦笑道:
“唉!以前咱不是管理者,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上看问题,感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爽的样子,他娘的现在当起管理者来了之后,就感觉悲哀了。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建立一个系统多难啊,改革更难!可是破坏一个系统很容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你辛辛苦苦建立的大堤,一只蚂蚁就可以将它毁去。李自成就是属蚂蚁的,历史上就是这只蚂蚁把大明的基业葬送掉了。真是可悲啊!你看,咱好不容易穿越一回,就想替子孙后代多办几件大事,省得再受历史上的百年屈辱。照你的说法,连避免百年屈辱都没指望了,这是不是悲观了一点?”
公主对于王承恩的悲观论调,是很有点不以为然的:
“没有这么悲观吧!我们虽然不能搞出一套完美的制度,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趁现在这个好时机多占点地盘。比如向南发展,可以去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向北可以一直发展到北冰洋,连阿拉斯加也占过来,至于西面嘛,西藏肯定要收回来,还可以打开通向印度洋的出口,然后搞一个中华联邦。历史上英国之所以没有被德国打下来,还不就是它的殖民地——说好听一点叫做英联邦国家帮它撑着,这才没有垮掉。我们只要把势力撑的足够大,就算本土衰落,也不至于整个华人世界全部衰落。大明最大的优势是什么?说一千,道一万,我们自诩‘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地大物博有点吹,人口众多那是铁的,咱们的最大优势就是人口基数。大明的人口,少说也有一亿吧,后世也有人说大明有两亿人口甚至三亿人口,这么多人窝在本土干嘛!出去啊,只要掀起一个出国潮,澳洲、新西兰以及加拿大哪还有欧洲人什么事!所以,只要把住对外开放这一条,让华人到处跑步圈地,几代繁衍下来,小半个世界都是华人的世界,就算本土出了问题,东方不亮西方亮,也断不至于发生历史上的百年屈辱。”
王承恩一听公主关于人口的说法,真相党的劲头又来了,虽然现在这情况根本就不可能搞人口普查什么的,但是后世的诸般考证大可以拿来说事。王承恩一板一眼地说道:
“关于人口问题,我来说一下,洪武26年的官方统计数字是6052万,当然这个数字不包含瞒报的部分,大明在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之前,要抽人头税,要服徭役,所以瞒报人口是一定的,正因为此,必须考虑瞒报数字,所以加上20%的补偿,洪武26年(1393年)这时候的全国人口应该是7270万,以年均增长率为千分之八计算,过了129年,到了嘉靖元年(1522年),人口应该突破2亿。从嘉靖二年到崇祯二年(1629)这106年间,以年均增长率4‰计算,人口应该突破3亿【1】。至于万历年间在册人口数字搞了个五千六百万,那纯粹是瞎编的数字。明末的吏治已经彻底腐败,基层管理根本就烂透了,知道户口瞎编夸张到了什么程度吗?崇祯十五年的黄册中,户口竟己经预造至崇祯二十四年——乖乖!那已是明亡后的七年了。所以,除去战乱和饿死的人口,现在少说也有两亿五六千万人口吧。崇祯真是个倒霉孩子——呵呵,我是说旧版的崇祯!到了他手上,人口到了三亿多,天灾不断,江南则是时髦种经济作物挤占种粮耕地,国家还得和鞑子开战,钱粮都耗在军费上了,结果粮食危机愈演愈烈,人口多了,粮食反而大大减产,这不要命嘛!大量的饿死人自然就会有人造反,造反引起的战乱又使得田地抛荒,粮食更加减产,再牛的皇帝面对这种局面也难办啊!”
崇祯知道这个真相党一旦寻根究底起来,就会顺着思路说它一大堆,心说你这是褒还是贬崇祯啊。你知道你跑题了吗?——从出国热跑到人口,从人口跑到粮食,从粮食跑到治国,嗯,好象又跑回来了。
崇祯在心里替旧版崇祯感到悲哀,还只能挤出一丝笑容回应王承恩的说法。王承恩凡事讲求实际,技术流嘛,总是有点保守的,但是刚才公主的胃口也太大了一点吧,满世界开疆拓土,小丫头倒是什么卫星都敢放啊!总之,一个****保守,一个****冒险,咱还是秉持中庸之道吧,崇祯在心中将两人的东西消化了一下,以和稀泥之道拔高了一下:
“你看,你们俩这一说,我就明白了很多道理。王承恩的意思是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公主的意思是要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这都不错!依我看,既要立足国内自力更生,也要对外开放转嫁危机。现在张献忠去了吕宋,四川差不多安宁了,大明半壁江山总算完整了,该进行的改革也可以开始了。第一个,藏富于民固然不错,但是国家税收也太低了,搞得朝廷象叫花子一样,这税制是第一个要改的。第二是基层管理,两亿多人口愣是能瞎编成五千六百万,基层管理真是彻底烂掉了,吏治是第二个要改的。第三就是对外开放,公主说的输出人口,当然是不错的,不过还得一步一步来。第四就是科技兴国,要我看,只有科技领先,才能避免百年屈辱。”
王承恩和公主都点点头,心说皇上这话说得有水平啊,看来后世的中国教育虽然很糟糕,抓政治教育还是没有错的。
崇祯见两人大有赞成自己的意思,当下信心更往上涨,总结道:
“我思考的结果,就是坚持两个原则:改革开放,科技兴国。这可以作为将来的政治标准,至于政治体制,慢慢来吧,摸着石头过河吧!你们说呢?”
(关于人口自然增长,参见,【1】见,杜车别《明代人口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估计》;【2】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大约20年的时间,人口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4亿增长到8亿,净增了近2.6亿。在50年代,自然增长率一般保持在20~23‰左右,而1962~1970年间自然增长率连续9年保持在2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