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裁 第二百六十一章 移民潮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一晃眼到了一六四七年的十二月间,这一年多来,最为流行的关键词就是移民、下海,“移民”和“下海”本来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在后世的中国流行,但是历史的轨迹发生了变化,移民和下海在一六四六年这一年开始起势,在一六四七年年开始加速,终于在本年度形成了一股“移民热”和“下海热”。

    一六四六年的十月,也就是“天津事变”之后的一个月,大明对辽东的无主土地进行了拍卖,这一次还是沿用昔日拍卖台湾土地的模式,当然也不是简单地重复,此次拍卖还推出了一个特别政策,那就是根据买入土地的多少,可以按比例配给氮肥购买指标,这一点对于买地的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磷肥和钾肥在1646年的年初就已经有人批量生产,在王承恩的提点下,一些烧窑的行家转行烧制出了磷肥,后来又有人制出了钾肥。而氮肥的生产,直到攻克了合成氨技术,才于四六年六月试制出了氮肥。氮肥随后在几处试验田试用,增产的效果自然十分显著,经过《明报》的大肆报道,大明百姓知道了有一种叫做化肥的东西,将化肥施在田地里,产量至少能提升五成以上,只要老天雨水正常,或者水利灌溉到位,然后施上一点神奇的化肥,就能保证粮食增产丰收。

    只是化肥的产量实在是太低,根本就不可能满足大明的市场需求,其中氮肥更是异常的紧俏,价格高到了离谱的地步,就算这样,还是供不应求。如今辽东土地拍卖还配给氮肥购买指标,算起来比当初买台湾的土地还更加划算,当年买台湾土地的人基本上个个都富了,买的土地越多,越是大发其财。榜样摆在那里,使得此次辽东的土地拍卖更胜上次,昔日错过了台湾那次机会,如今再也不能错过辽东的机会了,买台湾土地发了财的一干人,也一样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此外,大明对于守卫辽东的军人,提供十亩土地的八折优惠,这些军人在辽东一年多,自然知道辽东土地的肥沃以及矿藏的丰富,于是纷纷写下家书,动员家人来辽东发财。

    辽东的第一轮土地拍卖卖出土地一千万亩,全部售罄,取得了圆满成功。第二轮土地拍卖时间定在一年之后,只因崇祯确定的策略是稳步推进,一则不想竭泽而渔,二则耕种土地需要移民支持,以大明现阶段的交通运输能力,动辄说要移民百万数量级的人口前往辽东,那可不是一件随便YY就可以办到的事情。

    此时李自成的大顺还占着北中国,只是派出一部分前锋前去库页岛,远赴北美的计划还只是刚刚启动,所以大明的百姓移民辽东,唯一的选择就是海路,多数人选择从陆路到山东,再从山东乘船抵达旅顺,当然也有人直接从江浙福建甚至广东乘船直抵辽东。

    大明的造船业在两年以来高速发展,在军舰不断建成下水的同时,更大数量级的民用渔船和商船更是源源不断地增加,鉴于用于建造海船的木材有限,大量的铁丝网水泥船应运而生,铁丝网水泥船建造又快,成本也不高,这一年多下水的几百吨级的渔船和商船,有一半以上都是铁丝网水泥船。

    自从渔业兵团成立之后,海上捕捞的效益令人艳羡,于是民间合股组成的渔业作业公司也日渐增多。尤其是朱聿键在原有东海渔业兵团基础上又专门组建了一支远洋渔业兵团,命名为北海渔业兵团,北海远洋渔业兵团远赴白令海峡和阿拉斯加海域捕捞,那一带海域是世界上最大的渔场,是大规模鲸鱼群和蛙鱼(三文鱼)群的栖息和繁衍海域,故此远洋渔业兵团的收获可谓硕果累累,从海参崴或者库页岛出发,经勘察加半岛,再赴白令海和阿拉斯加,再经勘察加半岛回到海参崴,每一趟出海捕捞收获都是惊人的,为此远洋捕捞兵团不得不在勘察加半岛设立一个渔业加工基地。东海渔业兵团于1645年6月上市,股票一路高涨,而一六四六年五月北海渔业上市,其股价一举超过了东海渔业。而原本第一个成立的南海渔业兵团,由于施琅跟了张献忠,最终采取了私有化策略,剩下的渔船通过拍卖变成了民间捕捞的一部分,而先进的捕捞技术一旦传到民间,立即引起了一波下海捕捞的高潮,整个南海基本上变成了民间渔业作业公司的天下,比如有了专门的捕鲸作业公司,不过捕鲸收益高但是风险大,所以多数还是普通的捕捞作业。

    大明流行“下海”,这个“下海”并不局限在渔业上,由于护航军舰武力值的增强,使得各国海盗只能望洋兴叹,故此远洋贸易也开始兴起,此前大明派出的商人遍布欧洲和中亚,为远洋贸易打下了基础。大明原本只是在陆地上经商的商人开始选择“下海”经商,原本只是局限于东南亚的海商则选择向远洋发展。

    不能不提的是,在一六四六年的十一月,郑芝龙在朝廷的支持下,制订了一个有名的“下海澳洲”计划,这个计划提出筹建澳洲股份共和国,由大明控股51%,郑芝龙全额出资,占股40%,总数出资两千万银币,在澳洲建国,郑芝龙任董事局主席,参照大明工商联主席竞选办法竞选总理,根据计划,大明将分二十年向澳洲移民八百万,凡是大明百姓移民澳洲均可获赠澳洲股份共和国若干股份,并且获得竞选总理资格。郑芝龙对这个计划积极性十分高涨,无奈崇祯这几年的战略重点是北美,对于郑芝龙的计划虽也支持,但是毕竟资源有限,起码一段时间船只和移民都属于稀缺资源,不能两面都顾及,只好侧重北美。澳洲那边,只须缓慢推进,先把地盘占着,再慢慢提速不迟。

    好在有移民台湾发财的榜样,又有张献忠占领吕宋称王之事在后,下海干渔业也大发其财,这些事在《明报》和《参考消息》上一刊登,大明百姓的思想也解放不少。尤其《参考消息》刊载的日本人大举移民北美的报道连编累牍,人家日本人一天几千人往北美移民,说明飘洋过海也可能真的会发财,《参考消息》一会儿报道说日本人在哪里发现了金矿,过些日又报道说在哪里又发现了银矿,不久又说发现了大型铜矿------,如此等等,这样的消息多了,弄得大明的百姓误以为海外都是金山银山,要说一点也不眼红,那当然是假的。一个时代总会有一些人会与时俱进,除了一些顽固的保守人士,大明的不少百姓也有点跃跃欲试,尤其是年轻人,不少人接受了移民和下海的新潮流,也准备投身其中。

    这年的春节前后,因为大举移民辽东,大明又开始了新一轮繁忙的春运,这一次要运送到辽东的至少有七十万以上,从莱州到旅顺的船只川流不息,最多的时候同时有一千六百多艘船参与人员的运送,那场景的确是蔚为壮观,直到三月份,才总算消停下来。

    1647年的2月,应安南郑壮的反复申请,同时考虑到安南已经统一的事实,经崇祯首肯,安南第一批二十万股股票在南京交易所上市,不过二十天,就涨到了十元银币以上。大明当然不会卖出任何安南股票,这些卖出的股票都是安南的小股东,而买入安南股票的则以大明的商人为主,其中以大明商人魏九使买入的股票最多,达到了四万股,《参考消息》采访魏九使,魏九使自称本是在安南经商的大明海商,之所以购买安南股票,也不是自己想参与安南政治,一来是想为儿孙们将来参与安南政治做些铺垫,二来也有一个经商的护身符。当记者指出魏九使占股达到千分之二,有可能可以进入监事会的时候,魏九使笑了笑,也只当一个玩笑而已。不过报道一出,安南的股票又进一步上涨了一成,大明商人一算账,买股票不但能保值赚钱,还能当官,当然是一宗好买卖。

    崇祯可不希望过分炒高安南,立即指示安南董事局秘书辟谣,登报对公众进行了一番解释,指出除非重大股权变动,或者有辞职情况发生,才会有董事局监事会人事变动,否则人事则是五年一届不变。公告一出,股价重又回到十元左右。

    安南之事稳住之后,谁知真蜡也派来了使节,请求大明参照安南成例,不惜送给大明30%的股权,要求也搞一个“真蜡股份共和国”。崇祯不由得苦笑,这真蜡国王也是拿张献忠不断蚕食领土有点无可奈何,这才找上大明要搞这一出股份制改造,大约安南股票上市暴涨,让真蜡国王觉得也应炒作一把真蜡,这让崇祯有点哭笑不得。不过,只有安南一家也实在是不太合适,那个“琉球股份共和国”到底是日本还是大明控股,还在外交交涉之中。日方实际控制琉球,琉球人内心向往大明,多方博弈,一时难以推进。所以在南京上市的股票,到目前为止还只有安南一家,再来一家真蜡,好像也未尝不可。于是,崇祯指派易顾言和欧阳甫前往真蜡,谈判兼指导真蜡实行股份制改造。

    四月,真蜡股份制改造成功,大明占股35%。真蜡本就不是大明藩属国,真蜡国王被张献忠所逼,一想到找上大明做股东便可阻止张献忠蚕食,总比沦落于张献忠之手划算,再加上南京上市眼见就能变现大把金银,这35%的股权送出去,也值了。

    事实上,自从三月份之后,崇祯就把重心转到了运送大顺将士前往北美这项大事上。尽管此前朱聿键的远洋渔业兵团和郑森指挥的舰队配合,在勘察加半岛的南端以及阿图岛、基斯卡岛、荷兰港这些岛屿建立了中转补给基地,但是从库页岛起航到温哥华毕竟有近八千公里之遥,运送人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得提防日本人在海上拦截袭击,所以不可不慎。

    此前,日本人以穿越者东宫武藏为首的一队人马占据了阿图岛,此君还想进一步占据基斯卡岛和荷兰港。东宫武藏之所以占领阿图岛,只是因为日本在二战的时候偷袭占领美国的阿图岛,但是一年后在美军收复阿图岛之战中,2600多守军全军覆灭,所以东宫武藏率领三百多日本人占领了这个阿留申群岛最西端的小岛,向岛上的几十个野人宣誓主权去了。但是东宫武藏随即就发现自己的决定有点犯傻,这阿图岛不但暂时毫无用处,而且气候实在是太过恶劣,加上补给又十分困难,自己属下这三百多人完全成了负担。后来,有鉴于北美西海岸实在太过荒凉的实际情况,日本的穿越者决定调整策略,重心南移,重点向加州和墨西哥方向发展,东宫武藏借坡下驴,放弃阿图岛,自告奋勇去占领哥伦比亚西海岸地区,于是这一队人马从最北一下子跑去了最南。东宫武藏走了,大明的人来了,然后李自成大顺的人也来了。

    说起来阿图岛、基斯卡岛的气候实在是过于寒冷,一年不过三四个月的解冻期,其他时间都是皑皑白雪,不过,这个中转补给点很重要,必须坚守。蒸汽船必须在补给点加水加煤、补给食物,而风帆船也得加水和补给食物。大明为李自成的大顺准备了八十艘蒸汽船,加上三百艘风帆船,分批向北美运送大顺将士。

    大顺的将士只是听说在遥远的大海那边有一片宝地,沃土千里,盛产黄金、白银,只要去到那里,就能拥有大片大片的土地,然后可以拥有那里出产的黄金,可以大发其财。

    东进北美的途中,很多人死在了船上,也有不少船只被风暴卷入了大海,整船整船的人葬身大海,但是最后,到达海那边的人还是占了绝大多数,尽管这些到达北美的人经历了漫长的海上磨难,他们最终还是成功抵达了彼岸。大顺的将士享有“流寇”的盛名,但是在国内流窜比起漂洋过海国际流窜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他们还是挺过来了。所有的人经过千辛万苦抵达北美之后,一眼看到的是正在荒原上一点点建起的简陋屋舍,不由得便想起昔年造反尚未成功的艰苦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