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章女皇老妈果然霸气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第一五五章女皇老妈果然霸气中原是膏腴之地,可是唯独豫西不是,特别是在新安这个县,这是典型丘陵山地,成规模的平原不多,大都是小型盆地。
那种土地肥沃,方便灌溉的良田,基本都是荥阳郑氏和河南郡大大小小的世族门阀嘴里肥肉,哪怕陈应开荒,也不过捡些瘠薄之地。哪怕在老天爷赏饭吃的情况下,一年到头都风调雨顺,可惜这样的年景,十年之中连两年都占不到。即使在那种情况下,产量也让陈应纠结不已。农夫们辛辛苦苦忙了大半年,一亩地的产量顶天了也就一石五斗左右,差不多只够一个人在和平时期五十天的口粮。
陈应想想后世所见所闻,动不动亩产千斤以上,自然觉得一亩不足一石五斗的产量实在是太少了。陈应也在感慨,如果自己当初可以带点玉米,土豆、或许辣椒种子,那该多好啊。
由于河南郡的土地无法建设那种大规模的农庄,这些流民只能以百户、十户为单位,分散安置。像灵州那样,缺乏世族和门阀控制的地方,陈应就可以十堡一镇聚集在一起,这样既方便管理,也方便防御。
只是非常可惜,中原历来都是各大家族重视的地方,特别是山东世族门阀控制的区域,这里几乎没有成规模的荒地,让陈应开荒都找不到地方。
这些流民被陈应用一日两餐一稠一稀两餐吊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些流民慢慢就适应了陈应的安排。
十数万流民的安排,在河南郡需要分成数千个村落,数千个农庄,可是这其中需要大量的农具。陈应名下的各个作坊,本身并不具备生产耕具和种子,甚至陈应连粮食销售与购买的生意都没有参与。
虽然通过抢劫,陈应在很短的时间内弄到了足够安置流民的钱财,可是安排这些流民的物资,却没有任何头绪。无奈之下,陈应只好向杨恭仁与武士彟和侯莫陈虔会求援。
让陈应非常意外的是,得到陈应的求援的消息,杨恭仁和虞庆在次日就赶到了新安县,最让陈应意外的是,武士彟倒是没来,反而武士彟的新夫人,陈应的大表姐杨蓉乘坐着她的那辆非常招风的四轮马车,赶到了新安。
杨蓉双手提溜着襦裙,避免裙摆拖到砖地上她整饬妆容出来,明艳依旧,清亮的眸子在烛光映照下熠熠生辉。
李秀宁望着杨蓉的妆容,实在难以想象,基本杨蓉居然是四十多岁的妇人了,似乎杨蓉脸上一点岁月的痕迹都没有留下。特别是杨蓉饱满而坚挺的胸部,让李秀宁都些嫉妒。
“武杨氏拜见公主殿下,拜见家兄!”
陈应热情打趣道:“大表姐多日不见,更美艳了几分。”
突然,陈应感觉气氛有些不对。扭头一看李秀宁脸色有些不自然。
还好杨恭仁是过来人,上前打场圆场道:“公主殿下有所不知,我与陈应是姑表兄弟,论辈份蓉娘还是陈应的大表姐!”
李秀宁听到这个解释,脸色这才稍稍缓和一些。
杨蓉却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李秀宁的尴尬,大大方方的坐在软榻上吩咐身边的侍女道:“去把我放在马车里的义阳茶拿来!”
李秀宁这个时候才注意到杨蓉居然也有一辆四轮马车,不过看到杨蓉的马车规模和制式,比起自己的来差上不少,李秀宁心中这才舒服一点。
陈应倒是知道所谓的义阳,就是后世的信阳,义阳茶,那岂不是信阳毛尖?那可是后世的中国十大名茶。
可是,当丫鬟将杨蓉的义阳茶水拿来,陈应感觉杨蓉在暴敛天物,好好的茶叶,非得捣成茶叶沫,然后又乱七八加的加入了姜、蒜、花椒、盐、甚至还有羊油,浓浓的一碗如同粘稠的像粥一样的糊糊,杨蓉与李秀宁、杨恭仁都吃得津津有味。
陈应实在受不了这种怪异的口味,不过现在并不是陈应表现他茶艺的时候,他只好向杨蓉要了一些茶叶,准备以后再慢慢摆弄。
杨蓉笑嘻嘻的望着陈应道:“小表弟,现在可以说了吧?你想要什么帮助?”
陈应道:“由于这场战争,河南地出现大量的流民,小弟我现在怎么说也是一方安抚大使,所以这十数万流民的生计就落在了小弟头上,不得已只好向大表哥、大表姐求援了!”
杨蓉摆摆手道:“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现在杨氏的事情,我可帮不上忙,在武氏我还能说上些话,这样吧,你需要什么多少粮食?五万石够不够?”
陈应一听这话,朝着杨蓉竖起大拇指。
不愧为一代女皇的亲生老妈,果然够霸气。张口就是五万石粮食。杨恭仁淡淡的道:“杨氏也可以帮忙小表弟三五万贯钱粮。”
陈应一听这话,怪不得古代世族门阀可以把持地方政务,就像现在,陈应作为外来人,想要郑氏支持的时候,郑氏是一毛不拔。而弘农杨氏因为与陈应有亲戚关系,张口就是三五万贯,这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当然,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司空见惯的事情。一个庞大的家族,对于家中子弟,那是全力支持,一个家族的财力和物力支持一个人或少数人的时候,哪怕是傻子也可以做出成绩。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这货可是东晋的右将军。地位相当于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超品将军,可是王羲之除了在书法上有所建树以外,这货在军事上没有半点建树,甚至没有一例领军打仗或军事意见的记录,属于典型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货色。(偏偏王羲之的名声非常高)
陈应想了想道:“正所谓亲兄弟明算帐,小弟我也不能让大表姐和大表哥吃亏,我的意思是,我们建立一个联营机制!”
陈应创立的钱庄,自然是利用后世银行职能,对于市场经济进行调节。正所谓头三脚难踢,现在在官府不介入的情况下,如何推行大唐通利钱庄发行的纸币,成了陈应头疼的难题。当然,利用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的军饷和赏赐支出,这只是一部分,这些纸币转了一圈,已经回到了通利钱庄手里,几乎没有人收藏或持续使用这个纸币。
杨恭仁对于做生意这事并不热衷,就起身背着手打量着窗外。陈应拿出一个小盒子,盒子里有着厚厚一叠纸。
陈应拿着这些纸递给了杨恭仁、杨蓉,还有李秀宁。李秀宁莫名奇妙的看着这些纸,这些纸上面的印着山峦与长城的图案,正面则是十贯字样。还有的是长江与黄河图案,正面则印着五贯字样。还有长安城图案,上面则印着两贯字样,第四种则是印着洛阳图案,上面印着一贯字样。
李秀宁蹙起眉头,疑惑的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陈应还没有来得及解释,就看到杨蓉眼睛里放出精光:“这是钱?”
陈应点点头道:“这是通利钱庄发行的纸币,怎么样漂亮吧?”
事实上这并不算是历史上最早的纸币,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
纸币比金属货币容易携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陈应现在制造通利钱庄的纸币,就是为了促进大唐的商业发展。
杨蓉认真的抚摸着这些纸币,指着上面一连串的阿拉伯数字问道:“这鬼画符的是什么意思?”
“这是大食数字,分别代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陈应道:“为了防止出现假钱,所以每一张上面都印着不同的数字组合,这种数字组合代表着与图案和币值的密码,只要是假币,就能让人一眼看出来。而且这些纸币,方便携带,哪怕一万贯,一千张莫约四斤重多一点,一个人可以轻松携带二十万贯钱出行。”
李秀宁是大唐的公主将军,考虑事情的角度往往从军事出发:“这如果作为军队的军饷,若是军中将领哗变,他们手中的钱就会……变成一堆没用的废纸?”
陈应苦笑不得的解释道:“理论是这是可行的,不可毁坏的将是钱庄的信用。”
陈应经过小半个时辰的解释,终于将这些纸币的好处与方便介绍给了众人听。陈应的意思是,他先利用钱庄的渠道,与流民达成初步贷款协议,再将这些纸币发放给贷款的百姓,而太原武氏、弘农杨氏、以及侯莫陈氏还有陈应本身所有的商号,按照面值,无条件接收这些纸币。
杨蓉突然问道:“你是说,把钱存入通利钱庄,每年可有三分利?”
陈应点点头道:“不错,你如果存入钱庄一万贯,一年下来,可以多得三百贯。如果是存入十万贯,仅利息收入将高达三千贯。如果是一百万贯……那就是三万贯!”
杨蓉拍了拍陈应的肩膀道:“姐姐可是把棺材本都交给你了,我回去就让人找马周,先存……”
陈应紧张的问道:“先存多少?”
“十万贯吧!”杨蓉不以为然的道:“先存十万贯,家里还可以筹措个七八万贯,最多两个月,可以存入二十万贯。”
陈应狂喜。暗道:“女皇的老妈,果然霸气。”
这也算是通利钱庄第一笔存钱业务。
杨恭仁也有些意动,当然他看重的并不是陈应的通利钱庄的信用,而是陈应个人的信用,杨恭仁道:“弘农杨氏在河南郡内的一百二十八个店铺,包括十六万石粮食,可全部接受纸币购买!”
当陈应钱庄里每年三分利的消息传来。闻讯而来的将领们也纷纷慷慨解囊,将承诺将存入通利钱庄。
短短十几天功夫,陈应的两三万麾下将领有数十数百贯不等,当然像罗士信、张怀威都将全部财产存入,至于其他人,少则一贯,多数十数贯。
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陈应仅仅在河南郡就吸纳了超过二十万贯的存款。
……
直到现在,这些流民的心情都非常忐忑。直到二月十七日这天,他们终于得到准信,唐国安抚使要分给他们田地了。而且按照原本登计的信息,分别发给他们一张张纸片,据识字的人说,纸片上面写着一贯、两贯、五贯以及十贯不等面额。
众流民不懂这些纸币是什么东西,不过他们已经在领这个纸币的时候,已经签字按了手印,以未来三年的收成作为质押,可以向杨氏、太原武氏、侯莫陈氏这三家商号的店铺里买他们所需要
在众流民想来,这个所谓的“纸币”,大概就是一种票据,一种凭证。
怀着忐忑的心情,一名脸上布满沧桑的老农带着十几个后生,他们是属于一农庄,共四十六户联营。根据经验判断,他们需要十二头耕牛和二十套耕具,家上种子和生活到秋后丰收时的粮食,他们共借了六十五贯钱。
“德发叔,你说咱们能换来牛吗?”一名脸色稚嫩的后生怯怯的问道。
被称为德发叔的老农一脸苦笑道:“我也不知道,问问看吧!”
众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先来到一家挂着“杨”字幌子的粮店里,怯怯的问着伙计:”我们要买粮!“
”买粮,陈粮,还是新粮,谷子还是糜子?麦?还是米?“
”二百石谷,一百石麦!“
伙计心算一会道:“二百石谷十六贯三百钱,一百石麦四贯六百钱!”
德发叔小心翼翼的将怀里的纸片,数了几张递给伙计。
伙计熟练的接过纸币,又从柜台上拿出一百钱递给德发叔,这是您的零钱,来跟我取粮吧!”
众人一眼,简直目瞪口呆的道:“真能换来粮食?”
伙计撇撇嘴道:“这不是纸,是钱是钱,你要是不要的话,有多少都给我……”
ps:两更八千五百字,弱弱的求一下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