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284章 京城的勋贵要服软 (第一更,求订阅)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其实要说德藩世子在南京杀勋臣的事件给什么人震动最大,恐怕还是数京师的勋贵!消息传来时,他们既感到恐慌,也感到愤愤不平。

    这些有爵位的功臣之家,即所谓“勋贵之家”,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居然会有人这么对他们。在感觉不可思议,愤愤不平的同时,更多的却是发自内心的惶恐。他们明白,那位爷既然能在南京向南京的勋臣下手,那么肯定也敢向他们下手。不想让德世子对自己下手,就只有一个办法——求祖宗保佑,他不会打过来!

    所以那些在京城的勋贵对南京勋贵都表示同情,表示愤怒,在愤怒之余,与文官们称德世子是叛逆不同,他们希望尽快解决些此事,最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他们清楚啊,靠着朝廷的大军真不一定能挡住他。

    朝廷既然都挡不住东虏,不怎么可能挡得住能够打败东虏的虎狼之师。所以,他们可不希望把那小子逼得来一场“靖难”。

    老朱家的事情,谁也不想参合,可他们真的怕啊。趁着现在还有挽回的余地,赶紧在中间活活事儿,省得最后大家都撕破了脸。

    至于能拖多长时间,没人能说的清楚,能拖一天就拖一天吧。

    于是乎这些京城里的勋贵、皇亲们经过紧张的暗中串连后,推举出四个人进宫来化解此事。其中班辈最高的是驸马都尉冉兴让,他万历皇帝的女婿、已经六十多岁,须发如银。其次比较辈尊年长的是懿安皇后的父亲,也就是崇祯的嫂子,太康伯张国纪。他一向小心谨慎,既不问外事,也不敢多交游。这次也是因为害怕那个杀神进了京,才硬着头皮进宫。

    尽管那个“杀伐似二祖”的杀神大家不熟悉,可他们都都知道崇祯的脾气暴躁,疑心很重,所以四个人在文华殿等候时候,心中七上八下,情绪紧张。其实如果有宗室在京的话,他们必定不会出这个头,可大明朝不一样啊,京中除了他们这些外戚,那有什么宗室啊,宗室都分封到各地去了。

    四位皇亲见驾之后,崇祯自然是先赐坐,然后板着脸孔问他们进宫何事。他们进宫前本来推定老驸马冉兴让先说话,他一看皇上的脸色严峻,临时不敢做声了。不过驸马都尉巩永固是崇祯的妹夫,不但年纪最少,而且秉性比较爽直,平日很受崇祯宠爱。看见大家互相观望,都不敢开口,他忍不住起立奏道:

    “臣等进宫来不为他事,只是恳陛下看在宗室亲亲之谊的份上,许德藩世子……”

    崇祯截断他的话说。

    “德藩朱慈颖的事,朕自有主张,卿等不用多言。”

    巩永固急忙又说道。

    “皇上圣明,此事既出自乾断,臣等自然不应多言。但想着宗室亲亲之谊总还是在顾得的……”

    崇祯冷笑一声。

    “朕就知道你要提亲亲之谊!这江山不惟是朕的江山,也是德藩的江山,祖宗的江山。朕的苦衷,纵然卿等不知,祖宗也会尽知。若非万不得已,朕何忍禁宗室晚辈于高墙?”

    刘文炳壮着胆子说道。

    “陛下为国苦心,臣等知之甚悉。但今日时局困难,德藩世子虽说的跋扈,可是总归于国是有功,皇上对其责之过甚,这天下谁不知他屡立奇功,如此却禁中都高墙,天下谁不为其鸣冤?”

    被刘文炳这么一说,尽管心里有些恼火,但是崇祯仍然摇头说道。

    “卿等实不知道。这话不要对外人说,其实,朕又岂不知道,朱慈颖为国立下功劳,当时下旨禁他于中都,是因为他杀官,可那旨意下时,他……哎,总之是误会连连,非是朕对他责之过甚,实在是……”

    他望着四位皇亲,叹口长气,接着说道。

    “如今天下外有东虏犯边,内有流寇横行,祖宗保佑宗室中好不容易出了一员大将,朕本应用之平定天下,何忍出此一手?中间虽有误会,可是朱慈颖也是跋扈很,当初南下时,先杀官索粮,强索民女,到了南京,又借口献城杀勋臣,杀文官,这,这简直就是暴虐至极!”

    他这么一说,几位皇亲都不说话了,德世子确实暴虐至极啊!

    不过他们的沉默,看在崇祯的眼里,他心里是那个堵啊!

    你瞧瞧一提到他暴虐,就没有人敢说话了,别说是这些皇亲,就是那些平时动不动就弹劾的给事中们,在德世子于南京杀文官的消息传来后,他们也都沉默了!

    他们不是自许骨头硬吗?

    一个个怎么不说话了?朱慈颖的刀还能伸到京师不成?

    崇祯想问那些人为什么不说话,不弹劾了,但他不敢问,甚至连想都不愿意去想,答应让他伤心,因为那些人真的是害怕朱慈颖的刀还能伸到京师啊!当然,还有许多南直隶的官员们也害怕啊,他的刀伸不到京师,可能砍掉他们家人的脑袋啊!

    好嘛!

    暴虐如此,居然一个个的不说话了。

    唯一让崇祯欣慰的是,朱慈颖这么嗜杀,不知失去了多少人心!

    官场让他得罪了一遍,勋臣让他得罪个完!

    可为什么,这些人还帮他说话呢?

    但是崇祯不想知道原因,因为他知道答案一定会让自己更沮丧,他们说不定是因为担心朱慈颖挥师过河后,朝廷的大军挡不住他,杀到京城,到时候会像杀南京的勋臣一样,把他们杀个干净吧。

    一时间四人都不敢再说话,他们不敢说啊,顺着皇帝的话说,传到那杀神的耳朵里怎么办?不顺着皇帝肯定也不调派。朝大家看看,崇祯问道: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大家都站立起来,互相望望,都不敢做声。巩永固就用肘碰了一下冉兴让,见他没有回应,只好自己向前两步,手持笏板启奏道:

    “臣不敢为朱慈颖求情,只是想着现在我大明内忧外患如此,朝廷正是用人之际。陛下可否格外降恩,叫他戴罪立功,继续为国尽力,也好使这件事早日了结?”

    关于这个问题,崇祯也曾反复想过。他也明白如今打朱慈颖不容易,他掌握着南京,扬州,正好卡住朝廷的盐税、漕粮,无粮无饷,拿什么打?

    但他又不愿意马上让步,倒不是要叫德世子知道他的厉害,而是他不知道应该怎么样收场。

    “戴罪立功!”

    冷笑着,崇祯说道。

    “让他戴罪立功,你们说说,怎么个立功法,来你们都说说。”

    皇帝这么一问,众人又一次变成了哑巴,戴罪立功不过就是一个说辞而已,至于怎么个戴法,能让两边都满意,恐怕还真不好说,难道说,皇上要不然就让他暂时呆在南京吧!等将来腾出手来再收拾他。

    可漕粮呢?

    可南直隶的税银呢?

    难不成都给他?

    这话一说出来,估计皇上非怀疑他们和德世子是同党不可!

    见他们没说话,崇祯勉强笑一笑,接着说道。

    “卿等忧心国事,朕是知道的,你们也算尽到了心。朕今日精神疲倦,有许多苦衷不能详细告诉卿等知悉。你们走吧。”

    大家默默地鱼贯退出。

    在他们退出的时候,崇祯又一次拿出了范复粹在离开京城时,给他上了一道奏本,陈述他的想法。

    “……德藩北据济南,南窃扬州,稍有变故,既可断漕粮南北命脉,其又据南京,现下江南之兵,一部为其收服,一部虽聚于淮安,可却是久未操练之兵,绝不是德藩虎狼之对手,若有变故,只恐南直隶不保,恐朝廷届时既无充饷之银,亦无裹腹之粮,……唯今之计,唯有施以手段,徐徐图之,下旨加以宽慰,再令其于旅顺开府建牙,一可令其离开南直隶腹地,让朝廷重夺南直隶税源、漕粮,二可令其于东虏互相攻伐,泄其锐气,待他日流寇平定之时,再行徐徐图之……”

    崇祯皇帝将这道奏本看了两遍,深深地叹了口气,但却没有说话,又过了片刻,崇祯有些忧郁地自言自语道。

    “徐徐图之、徐徐图之……朕,今日便忍下你了!”

    随即对御前太监吩咐道。

    “请几位阁臣过来议事!”

    再请阁臣过来的时候,崇祯皇帝的心底是那个郁闷啊。

    他甚至寻思着那小子为什么不能像唐王那样乖乖的听话呢?唐王不就是一道圣旨就去了中都,这小子倒好和自己扛上了。

    不过崇祯皇帝也非常清楚。唐王一案,天下的藩王已经是满腹的怨言了,要是现在再把这么一个为大明立下泼天大功劳的德世子给关到中都高墙,估,那些个藩王就不仅仅只是满腹怨言了。

    尽管那些藩王们都没有什么权利,可要是他们感觉到威胁时,一起上书,到时候又该怎么收场?

    况且,还有天下人的公议。哎,麻烦啊!

    想到这崇祯不禁有些头疼,头疼之余更多的却是发自内心的烦恼。实在想不明白怎么到了自己的手中,天下的麻烦事儿怎么越来越多了……

    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