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0003章 垂帘参政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唐朝灭亡,梁朝建起。(架空历史,非朱温建立)

    梁朝的制度,类似前朝三省六部制,但不完全相同,诸多改革,很是新颖。还修改和增加了许多地名,比如山东道,在前朝的时候就没有这个说法。

    当初为了权衡五大门阀利益,特设大司马之职。前朝有左右两个宰相,如今却只设立一个相府。这也是门阀利益分配导致的异形结果。

    但是,无论是大司马还是丞相,他们的权力都被制度限制、分割。

    比如大司马,面对京都十二卫,他就没辙。

    十二卫本身是皇帝赵氏一脉的亲兵,大司马调不动。而大司马手下的门阀势力,是驻扎在汉中和陇右的神策军。表面上听皇帝调遣,实际只听大司马的话。就连军内任职,除非部队监察官以外,都是大司马一人做主。所谓呈报兵部,只是给皇帝老儿一点面子罢了。

    虽然权力极大,但是,神策军过不了潼关。没有皇帝命令,胆敢硬闯,那就是造反。将军造反,留在皇城里的家眷,一个也别想好,整个门阀也将受到牵连。

    门阀势力家属,必须留在皇城里,每日有内史省官员登记清点,少一个人也不行。如果少了,就满城翻找,翻个底朝天也要找到。

    “虽然这次折了祁老将军,可在哀家看来,神策军里,还是有很多名将的。先帝在时,神策军也是攻打桑腊的主力,那时先帝常对哀家说,这次战争,唐家贡献最大,那么就借他们一万匹战马,五千挂铁甲。”珠帘之后,曹太后凤眼眯了眯,一笑道:“如果哀家没记错的话,战后,那些装备和马匹,可都没回收呢。”

    皇太后曹氏,垂帘参政,帘幕对面坐着三名辅政大臣。虽然隔着帘幕,可晶莹剔透的翡翠玉珠,遮挡不住曹太后的敏睿心智。

    同样,三位大臣抬眉侧目之间,也能窥到曹太后不时瞥来的锋锐目光。

    这道帘子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太后的一席话说完,殿内安静了下来,似乎只能听到呼吸声。

    她言外之意,这次神策军贡献了一个祁东阳,还不足以“报答”先帝的恩赐。那么,再战男贾,你们神策军,还是要出出力的。

    闻言,大司马唐振略做思考,道:“先帝驾崩,从桑腊撤军时,神策军伤亡惨重,损失得可不仅仅是一万匹战马,而五千挂铁甲,都被祁东阳带去河北了。”

    唐振言外之意,你们皇室赵家的好处,我们唐家早就还完了,而且还多搭进去一个名将。这次再打男贾,你还是让另外两家门阀出出力吧。

    曹太后表面看来情绪毫无变化,只是目光对准了另外两家。

    丞相孟丹青一笑道:“太后千岁不必慌张,现在他们男贾人其实也是腹背受敌。十年前,扶余人在山海关外闹腾得挺厉害,而那时,男贾人的主力就已经迁移到了燕云十六州。男贾人与右律人联盟,把扶余人赶到了鱼羊半岛,从此一蹶不振。可此时,右律人却撕毁了盟约,二十万大军囤在山海关,对燕云十六州虎视眈眈。”

    说罢,孟丹青瞅了身旁御史大夫西门真森一眼。

    西门真森目光玩味,略作停顿,道:“老臣早就说过,男贾人之所以要呼应桑腊攻打大梁,其实也是形势所迫。男贾王的目的,是占据河北,这样就有资本和右律人抗衡。如今他们已经得到了相州,控制了黄河北岸,就不再渡河南下了。这也印证了老臣先前的推测。其实我觉得,这样的情况并不坏,只要男贾人控制河北,就可以替我们挡住势头正劲的右律人,否则我们拿下了男贾,还要面对右律。到时候,咱们已经打得人困马乏、国库空虚,别说对抗右律,就是面对江南晋朝,我们恐怕也控制不住了。所以现在‘求和’才是上策。”

    曹太后笑容殆尽,眼帘低垂,继续听着。

    大司马唐振一言不发。

    丞相孟丹青泰然笑道:“这一点,连桑腊王也看得清楚,所以他们只是口头呼应男贾人,而并没有真正发兵。”

    御史大夫西门真森点头道:“只要男贾人一与我们开战,他桑腊就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话说到这里,谈判似乎是陷入了僵局。

    可曹太后手里的牌还没打完,就在她准备再说话时,一个身穿玄黄锦衣的少年闯了进来,他身后跟着一名宫装少女,和十二名体格健硕的武士。

    少年横眉冷目,怒道:“难道你们就眼睁睁看着河北大地被胡人霸占吗?从朕还是弘农王时起,整天看往年朝政,总能看到‘求和’字样,可是求了二百年,割出去多少河山,嫁出去多少公主,送出去多少金银绢匹,结果又如何?先帝把你们三个留给我当辅政大臣,可你们是在帮忙,还是在拆台?朕要打,你们还敢说求和,你们是想造反吗?”

    梁朝的军队,分为皇帝亲属部队、门阀部队、和地方武装。

    以前地方武装,指的是节度使镇所部队,比较强盛,后来梁高祖和几大门阀合作,解除了地方节度使的招兵权。因此次大规模撤藩,还曾经引发“康杜之乱”,范阳节度使康歆贤和登州节度使杜效忠,联合反叛,从范阳和登州发兵,直逼洛阳八关。

    那次战争,朝廷折损两大门阀,但也彻底消灭了各地节度使反叛的心火,纷纷同意撤藩,降低部队规模,增加各镇所的朝廷特派官员的权力。从此节度使部队的规模,被压制得死死的,不允许超过两个营,一个营最多六百人,否则就是叛逆,十恶不赦,株连九族的大罪,同时他们的家眷,也都被“请”进洛阳城里。

    有的人说,这次战争使大梁朝受了内伤;也有人说,这其实是皇帝的阴谋,借此机会,彻底控制住地方武装,也削去了两个大门阀。

    以前,赵氏家族本身就是一大门阀,依靠其它门阀势力帮助,建立大梁政权,可后来,各门阀拥兵自重,威胁皇权。

    虽然高祖采取了一些手段,可直到他死,也没能彻底解除门阀势力,二百年过去,现在再想消灭,就更是积重难返。

    维持住平衡,已经实属不易。

    或许这多年来,三大门阀已经和皇权找到了平衡点。尤其是在面对有外族侵略的时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家是一条船上的蚂蚱。

    至于何时打破平衡,这个难题,还是交给没有外族侵扰的年代去解决吧。

    可大梁建国二百年,就没消停过。内忧外患不断。

    各大门阀之间虽然暗流涌动,却一直没找到机会互相下手。

    赵氏皇权几次摇摇欲坠,竟然都挺了过来,不得不说这也算是一奇迹。

    看着十六岁的小皇帝,凝眉瞪眼,曹太后一阵心酸,可这次,小皇帝却底气十足,因为他培养的十二名武艺高超的护卫,足可以把面前三个老头重拳锤死。

    但小皇帝并没有这么做,在得到三个老头的肯定答复后,便让他们走了,让他们回家想好作战计划,下午再来谈。

    御花园。

    “皇妹,你看皇兄今日表现如何?”眉眼灵动的少年皇帝,溜溜达达,忽而站定,掐住一朵梅花。

    长安公主赵雅乖巧站立在皇兄身旁,一笑道:“皇兄今日好大的脾气,赵雅都不认识了呐。”

    少年一笑,掐掉梅花,送给长安公主,“这三个老不死的,以为我还是刚登基时的十三岁小孩,欺我太甚。我迟早要主政,他们手里的权力,应该适当收一收了。”

    长安公主含颦带笑,“皇兄不可操之过急,时候还早着呢。”

    “都火烧眉毛了,还早?”小皇帝赵策一摔袖子,仰头,伸手,一副指点江山的豪迈气概,道:“我要三年之内收复河北,五年打通河西走廊,十年拿下辽东,十五年消灭南晋,二十年平定神州,五湖四海皆称臣!”

    皇兄又开始说大话了,长安公主不好直接反驳,而是婉转道:“如今安西都护府的问题还没解决呢,闵悦将军二十岁出征,六十岁还没能回来,人家都拿这事儿写诗了。”

    “我要打通河西走廊,不就是为了让他能回来吗?到时候,我还要出兵西域,跨过不周山,倒要看看那些宵小能奈我何!”赵策突然一皱眉:“哎,皇妹,听你口气,好像对皇兄的宏图大志不是很乐观呀,怎么着,你也不看好皇兄?”

    “怎么敢呢。皇兄雄才伟略,必然是高祖一样的英明之主。”长安公主手拈梅花,“不过呀,现在咱们可是腹背受敌,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眼高于顶,如今北方草原两个势力崛起,他们之所以没来侵扰中原,只是因为他们还在互相争夺地盘,等他们之间的问题解决了呀,大同一带需要增兵才是。”

    “你是说外新人和扶悍人?嗯,皇妹不愧是朕的伴读,倒是学了不少知识。”赵策看起来有些得意,好像是说,你知道的我都知道。

    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赵家和唐家,都是少子家族,家丁不旺。唐家男儿少,与连年战争有关系,而皇族赵家,却不是那么回事。最近一百年,皇帝几乎都是一脉单传。危危险险的,真不知哪一代就断了香火。到了赵策这一代,可算生了两个儿子,可太子死得比他爹还早三年。

    实在是皇家之不幸。

    虽然也有许多姓赵的皇亲,可亲属关系已经有些远了。还多是一些不学无术之辈。否则选拔皇帝陪读,也不至于选了个公主来。这些年,小公主没少替太子挨打手板。

    皇帝家的老师很严厉,可他不能打太子,太子犯错,只能让陪读替太子挨打。

    公主眨了眨眼,察言观色,觉得应该给皇兄泼一泼冷水了,斟酌一番,道:“前一阵听说蜀汉伪皇死了(当着皇兄的面,不能管蜀汉的皇帝叫皇帝,死了也不能说驾崩),儿子刘洵登基,厉兵秣马,正要去打大理国。如果消灭了大理,我猜他也要来搅乱时局。咱们在汉中和陇右的驻军,应该再加强一些才是。”

    赵策皱眉,道:“这些也在我的预料之中,不过等他消灭了大理,我也消灭男贾人了,到时候我不发兵打他,就已经是他的造化了,他还敢来搅乱中原形势?哼!想得美!”

    见皇帝有了些脾气,公主笑道:“我猜太后娘娘和三位辅政大臣一会儿就能定下反攻的计划,如果不出意料,可能四家各出一支部队。如果是这个结果,到时候谁来指挥这四支部队,却是一个大难题了。四支部队属于四大门阀,很容易出现各自为战、互不接应的局面。”

    “如若真是那样,朕!要御驾亲征!”赵策满脸怒气:“还有,以后你不要再跟我提什么门阀不门阀的,哪有什么门阀部队?都是朕的部队!”

    闻言,公主目光呆滞。

    公主以为,皇兄真不应该这么着急,三个辅政大臣年事已高,最年轻的都七十二岁了,而你才多大年纪呢。他们后人要继承他们的位置,到时候你再树威也不迟。而那时他们手中的辅政大臣的权力,就不取自消了。

    如今面对男贾人,虽然丞相和御史大夫嘴上说求和,可他们其实是在找借口,这样就可以少出兵,保留自己的实力。

    但是,他们不会眼瞅着大梁王朝被消灭,他们都深深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