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章 行政学堂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和占地百亩、设施齐全、看起来辉煌大气的“讲武堂”不同,位于大名府西城的几栋旧楼里的“华夏行政学堂”,则是要看起来破旧的多。

    不过,看似破烂,门口守卫的卫士一样兵刃雪亮、肃穆笔挺,门匾上“华夏行政学堂”几个大字也是方方正正,令人肃然起敬。

    校门口两侧的对联上,左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右边:鞠躬尽瘁、清正廉明,也是引人注目。

    “华夏行政学堂”的成立,也引起了某些势力和阶层的担忧和反抗,相比于旧有的科举取士,“华夏行政学堂”则是打破了这一惯例。而且相对于科举取士面对的是官员,“华夏行政学堂”则主要专注于吏员的培训。

    一大清早,尽管大雪纷飞,北风肆虐,路上的雪积了有半尺高,却也抵挡不住这些来自两河、陕西、山东、河南、两淮、以及荆湖多路前来参加培训的学员们的热情。

    这些透过招考遴选出来的2800多学员,来自五湖四海,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报纸上的招生启事慕名而来。结果就是,3万多参加考试的考生,最后只选出来了2800多人。

    引人注目的是,在这2800多通过考试的吏员中,还有将近)的年轻女性,尽管数量少,但也却是学堂的首创。

    在这些学员中,大多数人都来自中上不与人家,而且都是城市家庭。不过,700余名寒门子弟的加入,也充分体现了考试甄选的公正性。

    学员们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聪明博学,雄心勃勃,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许多人的心中,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改善国弱民贫,才是他们的平生之志。

    学堂大门缓缓打开。学员们好奇地走了进去,打量着里面的一切。

    跨过偌大的院子,却发现一个穿着棉袍的年轻人正站在楼前,身后是一群恭恭敬敬的士子打扮的人,人人身上落满了雪花。

    “青苗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借户贫富搭配,10人为保,互相检查。贷款数额依各户资产分五等,一等户每次可借15贯,末等户1贯。当年借款随夏秋两税归还,每期取息2分。”

    王松顿了一下,看着下面的一众学员,问道:“那么你们谁能回答,王文公的青苗法利弊为何?”

    青苗法在大宋诸路施行,以现钱贷给乡村民户,若有剩余则贷于城坊郭户。

    民户贷请时,须五户或十户结为一保,由上三等户作保,每年正月三十日前贷请夏料,五月三十日以前贷请秋料。夏料和秋料分别于五月和十月随二税偿还,各收息二分。

    “相公,青苗法十户为一保,进行借贷管理。下户急需借贷,但却无偿还能力,上户富裕,无需借贷。青苗法本意,上户保下户,以使下户借贷得到担保,进而能够获得救济。但因上户不需要,也不愿借贷,所以抑配乱象丛生。”

    一个高大英挺的学员站了起来,满脸通红,看样子颇为紧张。

    王松赞许地点了点头,大声道:“这位学员说的不错,看来是深有体会。你来自那里,可否报上姓名?”

    学员赶紧肃拜道:“相公,小人包师夏,河南府人氏。小人长于农家,常听家父唠叨,再加上亲眼目睹农人借贷之苦,是以感受颇深。”

    王松摆摆手,让包师夏

    坐下,赞扬道:“包师夏同学说的不错!其他同学,你们可有意见?”

    “相公,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且随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媚上欺下,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如此一来,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

    一位学员话音未落,另外一个学员马上站起来反驳道:“相公,王文公推行青苗法,是为了富民强兵,使得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国民富裕后,以便强兵。而青苗法确实使朝廷国库富裕,西北强兵皆由此生。况且,一些豪右官绅势弱之地,新法得以顺利推行,农人也确实得利。不能因为青苗法被废,而一盘否定。”

    王安石的青苗法,类似于后世各个银行都有的“农村小额信贷”。政府在春天贷款给农民从事生产,等到丰收后归还本金和利息。

    两分的利息,放在后世,是很正常的利率范围,而在宋朝,说高也高,说低也低,因人的资产多寡而异。

    正如这些学员们所说的,好好的经,虽然有缺陷,却被人唱歪了。

    官员们中饱私囊,利用手中权力增加利息,百姓深受其害。官员为了应付考核,做出政绩,强制百姓借贷,不需要的富户也不能幸免,官员愈富,百姓愈穷。

    官员营私舞弊,欺上瞒下,有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最终只能是昙花一现,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

    贷款只是一个前端,青苗法后,需要一整套的制度去支持。官员如何操作,有无监督人员去审核,这都是问题。

    看到王松频频点头,学员们的胆子也大了起来。

    “相公,以小人看来,王文公的青苗法注定要失败。我大宋开国以来,土地兼并严重,官府放任自流,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匿税逃避田赋,贫者百姓却要无田纳税。青苗法再好,与富者有何相干!依旧是富者愈富,贫者更贫。所以无论何种律法,重在实施,而非表面文章。”

    王松心头一震,想不到这些年轻学员中,竟然也有如此睿智豁达之士。

    “好,说的好!这位学员,以你之见,怎样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田赋和青苗法的弊端?”

    刚才陈述己见的学员站了起来,肃拜道:“相公,以小人愚见,一是吏治要清明,若是人人都中饱私囊,营私舞弊,这再好的律法,也与民无益!其次就是均田制,丈量田地,按人头分田纳税。最后就是修订律法,严查高利贷者,保护官贷。如此,方可解决其中弊端。”

    王松不由得苦笑起来。以人的道德去保证立法的执行,无异于痴人说梦。而且去均田,分田地,打豪强,听起来那么熟悉,实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挡人钱财,如杀人父母,更不用说去刮分豪右了。他当然可以去用武力解决,只是如此一来,却要与整个地主阶层反目成仇。

    只要这些豪强大户规规矩矩按律纳税,国家的税负没有减少,就已经是大获全胜了。毕竟,现在整个两河只有300来万人,陕西和京畿周围更是大片的荒芜田地,可供底层百姓选择的耕种土地,足够富裕。

    “这位学员很有见地!”

    王松赞赏道:“若是所有的官吏都能廉洁奉公,鞠躬尽瘁,那我华夏必定是未来世界之主宰!”

    “青苗法既然已经废除,两河民政司也有了新的律法出现,来代

    替青苗法。我透露一些给大家,也让你们以后在地方上操作时,可以有个参考。”

    所有的学员都是看向了王松,眼神中全是疑惑和好奇。

    “各位学员,现在,两河、陕西及京畿地方,都已经建立了“华夏银行”及其分行。具体的目的也是为了百姓存取、借贷方便,让百姓安居乐业,日子快点好起来。”

    “以后百姓贷借,不需要五户或十户一保,只需要百姓自己前去借贷,利息只有一分。需要的百姓可以去贷借,不需要的,官府完全不能强迫!”

    “官府的吏员,对所要借贷的百姓,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他的信誉、偿还能力、以及是否有抵押。在双方签署的借贷文书中,一定要对不能按时偿还有明确的要求和记载。”

    历史上,历朝历代对青苗法都是褒贬不一。不过在王松看来,法是好法,只要对其改良细化,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就一定利大于弊。青苗法,实实在在是经给人唱歪了。

    学员们连连点头,纷纷轻声议论起来。

    “这位女学员,对于商业之税,你有什么看法?”

    女孩满脸通红站了起来,嘟囔着说不出话来。

    “不要紧张,这里都是兄弟姐妹,你就当在自己家里一样,想怎样说就怎样说。”

    在王松的鼓励下,女孩终于开口道:“相公,小女子认为,商业赋税和土地之田赋一样,只要没有匿税、按律法收税即可。匿税施以重罚,一切依律法即可。”

    看来这些在人们印象中,处于绣阁之中的女孩子,也是有自己的见地和思想。

    “依你说,若是让你去当你一地的父母官,春耕来了,你该如何应付?”

    王松笑着问道。

    女学员脸蛋红了起来,嘴里喏喏道:“自然是安排百姓春耕,准备百姓春耕所要的东西了!”

    “如何安排,春耕需要的东西有哪些,你可知否?”

    看到女学员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王松摆摆手,让她坐下,然后继续道:

    “学员们,这就是让你们来这里的目的,学以致用。你们虽然学富五车,但对于庶务,却可能一无所知。譬如有一种案件发生,该如何处置,要注意什么,细节在哪里;又譬如有人匿税,账簿上的事情如何查对,税赋几合,如何计算。”

    王松想了想,尽可能的在这群年轻人当中,传播后事“为民服务”的公仆思想。

    “各位学员,你们会在这里学习三个月。给你们上课的老师,都是官府的基层吏员,有管农事的,有管刑名的。有负责贸易的,也要管赋税的。你们跟着这些老师学习,懂得观看相应文书,知道如何做事,熟悉民事,知道该如何应付。”

    “吏治清明,关乎天下命运。你们要谨记于心,不要忘了当官当吏的初衷!那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鞠躬尽瘁、清正廉明。而这些,就从你们这些人身上开始!”

    王松如此重视这些学员的培训,自然也是为了改善官场官官相护、上下勾结、贪污受贿成风的乱象。

    这些学生,就相当于以后的公务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下配到各基层官府,成为洗濯官场的一股清流。

    等以后的学堂成型,再从里面找通过考试的学生,参加吏员考试,通过者经培训从政,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