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七十一章 刑不责众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帝传三世,武代李兴!”

    从观星楼出,又踏上回府之路,王福畴脸色沉重。

    他手指叩着膝盖,不断回想着李淳风提及的那两句预测。

    李淳风说不得,他也说不得。

    君臣观念深入人心,若这种大事都不禀告,又难符合他心中往昔忠君的理念。

    王福畴显得左右为难。

    他此时甚至难以猜测话语中的意思。

    帝传三世好理解,将来的劫难可能发生在当今太子身上。

    可武代李兴是说的哪方势力,对方居然能以武力推翻到当今的盛唐。

    王福畴的思绪飘飞很远。

    他甚至想到了上古时一些朝代的案例。

    诸多朝代都是由盛而衰,但也有极少数是在强盛之时被硬推翻。

    不论是大商朝,还是大秦帝国,又或北周国,甚至于前朝等。

    有一些是天灾人祸,有一些则是幕后人为,甚至于仙神妖物插手。

    仅凭两句话,他难以做多少猜测,更无须说查到真实。

    一切需要依靠李淳风。

    只是王福畴想想李淳风的态度,又沉默了下来。

    对方没可能现在去禀报,甚至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提示。

    只有李淳风觉察到安全了,也能吐口而出了,李淳风才会说。

    这是一个很会安身立命的人。

    李淳风有自己的选择。

    可他的选择是什么?

    “鸿儒,你有什么看法?或者想法也行,与我说一说。”

    回到府邸中,王福畴亦是带着李鸿儒进入了书房。

    这处地方安静,也少有人惊扰。

    此时说说话没问题。

    当前所知的事件人中,除了李淳风和他,还有李鸿儒。

    李鸿儒更多的是一位见证者,除了滋醒李淳风,少有在其中说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王福畴并不介意学生插嘴这种大事。

    能从泾河龙王手中逃生,又侥幸在李淳风那儿捡回一条命,还能凝聚浩然正气反击僧人夜魔衍,李鸿儒本事有限,但能耐并不低。

    师生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王福畴敏锐觉察到李鸿儒的心态并不像十六七岁的少年人。

    有着成熟,有着世故,也有着机警和智慧。

    这是一个趋于成熟化的少年。

    也是一个可以探讨的对象。

    他希望从李鸿儒这儿听得一些不同的意见,或许能让他触类旁通,进而想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觉得此事涉及过于凶险,从趋吉避凶的角度而言,学生认为需要尽量远离。”

    李鸿儒迟疑了一下,才做开口。

    作为一个拥有商人性格的人,他的性格向来便趋于逐利。

    在这桩密谈中,李鸿儒看不到多少利益,反而处处可能遭遇危机。

    李鸿儒这种态度便不意外了。

    “远离!”

    王福畴叹了一声气。

    他何尝不想远离这种事情,但即便是他放下,这种事情也会萦绕在心头。

    他心头有不吐不痛快的想法。

    但他又知晓吐出来可能会引发的波澜,那更会让他自身陷入危局。

    “我们没有确凿的证据,也不知道这件事涉及何人,没有办法取信于人,若到时李台正为了保全自身,选择否认……”

    一些事情不得不防,待得李鸿儒提及,也让王福畴脑海中清醒了许多。

    “你继续说!”

    被李鸿儒点醒,王福畴才思索到一些其他方面。

    他有办法让李淳风吐露真实,但不免要大动周折。

    到时没揪出幕后,反而两个人会相互折腾起来,平白让人看了笑话。

    “即便皇上知晓这件事情,他应该也是无可奈何”李鸿儒道:“您的谏言只可能让他心忧,而不会带来丝毫帮助。”

    面对这种无头无尾的叙说,即便唐皇也难有办法。

    此时大唐国势初定,帝位仅传了两代,朝廷运行数十年。

    王福畴想到儒家和道家朝廷上的暗斗,又有释家的插入,更有边塞外患,国内的前朝逆党在底下……

    此时面对的诸多麻烦并不亚于李淳风的预测。

    听得李鸿儒之言,他不由深深叹息了一口气,觉察到个人力量在这其中的渺小。

    “但我们不能当成什么事都不发生,也需要提醒到皇上,若是能提前发现一些秘密,或许可以早日杜绝后患”王福畴叹道。

    “咱们还有李台正吧?”李鸿儒问道。

    “那是一个滑头,他的兴趣只是向道,钻研天地间的奥妙”王福畴皱眉道:“只要生活能如常,他并不会在乎这江山是谁的。”

    “那可真是滑……”李鸿儒悻悻的道,他感觉自己处世态度可能和李淳风差不多。

    “道家的人都是滑头,他们才不会在乎谁登基,谁在皇位上,他们就讨好谁。”

    “大多道家的人志向都是问道求仙,最终落到去那仙庭做个天兵天将。”

    “你想想那仙庭有十万天兵天将,这是有多少道士钻上去了。”

    “这帮人不行,我们不能指望他们,更不用指望李淳风。”

    “你想想,古往今来多少帝王信了那道家的邪,想着吞服金丹长生不死,最终却是落个身死的下场。”

    “平常只要不添乱就已经很感谢他们了。”

    ……

    王福畴唠唠叨叨,也让自己这个学生了解了更多的秘闻。

    在一些文人的眼中,道家等于祸国殃民。

    可偏偏君王还爱这一套。

    他斥责上道家好一会,这才说到道家擅长天文、地理、风水、占卜、炼药、治病、降妖等手段。

    做为老师,尽管王福畴对道家有很大的意见,他还是尽量将自己情绪保持公正,介绍时努力保持不偏不倚。

    但总之,他通篇介绍下来就是一个意思。

    李淳风不可靠。

    这事不能指望李淳风。

    “我们既要提醒到君王,又不能让自己陷进去?”

    听了许久,李鸿儒只觉基本摸清楚了王福畴的想法。

    “就是这么个意思!”

    李鸿儒总结得相当到位,一句话将他顾虑说了出来。

    王福畴想想自己此次所思所想,也无非这点问题。

    他想让唐皇知道这件事,但又不想让自己成为靶子,陷入到这种大漩涡中。

    那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很可能波及到家人、亲戚、学生。

    “老师何不想想刑不责众的方法?”

    律法严苛,朝堂诡异,觐见风险诸多,难以保全自身。

    但还有一个途径叙说,又能避免追查。

    “你是说民间的悠悠之口。”

    在朝堂上太久,王福畴已经形成了某种定性思维。

    他从未将目光放向长安城的普通群体。

    但那确实是一个很适合说话的群体。

    即便是再精明的算师,也难以捋清那数万数十万甚至于数百万人的关联。

    这不仅能给朝廷提醒,也能避免幕后人追查到源头。

    只要算计得好,他确实能完成禀告,也能安然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