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烽火边城 第十七章 太平内经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到了明年,咱家再买个小奚奴回来,灯儿小娘子以后就做家主夫人了。”何遇歪在炕上,想着美事,有些烧包地说。

    “嚇,我才不要呢,咱又不是郞主家,哪里用得着奴婢,我自己就能行的。”灯儿抿嘴一笑,表示反对。

    火炕宽大,灯儿又是何遇未婚妻,在何遇要求下,两人便在同一张炕床上睡觉。只不过林肃还未断七,灯儿谨守古礼,一人一床被褥。

    隆然高炕,大被同眠。美色在前,却是无法亲近,这让何遇颇有些难受。

    灯儿冰清玉洁,守礼尽孝,让何遇很是感动,心里爱极了她,自然不会唐突。

    以前两人各睡一屋,天一擦黑,就各自睡觉。现在近在咫尺,每晚都有说不完的话。这样一来,布也织不成了,害得灯儿直叹气:“本以为有了火炕,可以多织布,谁承想。。。。。哎。。。”害羞得说不下去。

    何遇隔天去南门值守,和部曲们称兄道弟,打成一片。他出手阔绰,武艺高强,在一众部曲中很有威信。

    转眼间,离林肃遇难已然七七四十九天。断七那天,何遇,灯儿整治了酒馔果子,灯烛纸钱,虔诚祭祀一番,灯儿想起祖父,又是一阵哀哀痛哭。按当时礼俗,灯儿作为未嫁孙女,要为祖父服丧五个月,但林家是坞中奴籍,是以没那么多讲究,断七之后,灯儿便照例去内堡当值。

    时令已近清明,天气渐渐和暖起来。何遇打算请些坞内长老,设下酒宴,将自己和灯儿的婚事办了。

    两人亲近长辈都已不在,这婚礼也只好因陋就简,便宜从事。问了灯儿的意思,灯儿娇羞点头,再不敢正视阿兄一眼。相处日久,灯儿依然动不动就害羞,倒是让何遇哭笑不得。

    何遇是现代人思维,觉得男婚女嫁,天经地义,再正常不过,哪里用得着这么害羞。以前看书,都说东晋时人放达,看来也不尽然。

    何遇一边当值,一边开始筹划婚礼的事。灯儿赶着给自己和阿兄缝制大红吉服,一丝不苟,不愿意有丝毫不完美。在等待婚礼的日子,灯儿走路都觉得轻飘飘的,心里既甜蜜又有一些说不出来的紧张,常常一个人呆呆出神,偷偷笑出声来。

    婚礼是女人一生最为高光的时刻。两人虽然近亲俱无,但何遇依然不愿马虎,一心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给挚爱的灯儿一个盛大的婚礼。

    这天正赶上何遇轮休,天气清和,阳光和煦。何遇一早套了牛车,去北山打柴。结婚宴席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只是短些柴薪。

    走在路上,何遇心想:“要是祖父还活着,这些琐事肯定早就办妥了,婚礼八成也早办了。”一时有些黯然神伤。

    当了部曲之后,何遇许久不上山砍柴了。今天出来正好看看景致,活动活动筋骨。他故意走得远些,来到一座大山前。

    何遇杀了两个鲜卑游骑,整个广武县上下着实折腾了一阵。但他事情做得干净,没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军队搜查一通,没有结果,只有不了了之。

    有人猜想,这两个大头兵是携带军械马匹,做了逃兵。毕竟在古代,逃兵是常有的事。大战在即,军纪整肃,路上的鲜卑骑兵都不见了踪影。

    别人打别人的仗,这和何遇毫不想干。他也懒得问,慕容鲜卑为什么要打拓跋鲜卑,听说是什么忘恩负义,扣使不返,总归没有一个好鸟。

    何遇把车停在一处偏僻的地方,爬上山岗,选了一块地方,开始砍柴。

    他选定一棵小树,挥斧斫去。突然,脚下一阵震动,耳边一阵巨响,黄尘四起,便有树木倒塌,巨石滚落下来。

    不好,地震!

    何遇惊呼出声,下意识地躲避跳跃。一块巨石挟带风声,从何遇身前飞过,滚落山坡,其势雷霆万钧,当者必为齑粉。

    何遇惊魂未定,正想夺路下山,突然抬眼一望,巨石来处的山壁塌了半边,露出一个山洞。这个位置极为特殊,不是眼光锐利,万万发现不了。

    等了一会,风烟俱静,尘土消散,原来不是地震,是山坡塌方。

    何遇放了心,扭着脖子看那处山洞,里面竟有莹莹亮光。莫非有什么宝物?

    一时来了兴致,看那剩下的大半个山壁如刀砍斧削一般,颇为坚牢。山洞隐然半山腰,不在意看,真是发现不了。

    何遇将柴刀别在腰间,抓住树木草根,踩着崖上凸石裂隙,向上攀援。亏得他是特种兵出身。这种徒手攀援是重点训练科目。饶是这样,等他攀到洞口,已是汗透夹背,回头往下一望,牛车已是一个小黑点。

    何遇抓紧洞沿,翻身一跃,进入洞中。这山洞朝南,原来是一间石室,因为塌方,只剩下了一小半。紧靠北壁是一张石床,床上盘坐一具雪白骷髅,颇为高大。石室顶部嵌着一颗鸡蛋大小的夜明珠,发出莹莹绿光。

    何遇抬头仰望,心下大喜:“这夜明珠如此之大,光华闪烁,一定是个宝物。”

    目光扫视,就见骷髅身后的石壁上隐有字迹,也不知是用何物所刻,起始粗重,收尾却是显得有力无心,颇为潦草。字作古隶,隐然可辩。

    何遇靠近一些,仔细观瞧:“石中人证道未成,筋骨俱碎,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另起一行写道:”我死之后,当结血灵珠一枚,此物凝聚我毕生修为,收我骸骨者,当珍而食之,妙用无穷。“

    又起一行写道:”食我血灵珠者,当尊我为师,待神功大成,须下山诛杀逆徒张角,勿违我命。“

    在此行下面,是一段小字,似乎是用石块刻画,不甚清晰,只辩识出“太平老人”四字。

    何遇看着石上刻字,手指不由自主摸了上去。一摸之下,心中大震,这石上字迹竟是人用手指刻成。这种神奇功力,只在后世武侠小说中有过提及,不想竟然真有其事。

    这刻字之人显然就是这堆叫做太平老人的白骨了。瞧这几行字的意思,太平老人隐居在这个石室,是为了修习一门上乘功夫,功败垂成,死前用手指在墙上刻下字迹,交代后事。只是刻到后来,体力不济,便改由石块刻写。石块字迹不深,年代日久,便不可辩识。

    何遇心中油然生出一股崇敬,细看两边墙上刻画,像是一部经卷。

    东西两墙原有四副壁画,为正反人体图案,上面布满穴位经络黑红点,旁有小字,略似后世中医经络图。因为山崖垮塌,只剩下西边一副人体图案清晰可辨。

    此图为最末一副,图下有注“太平内经导气之术”。

    何遇暗自寻思:“此图为导气之术,那前面损坏的图中必有养气之术了,可惜坠入山谷,真是可惜了。”

    太平内经?张角?这又作何解?

    何遇仔细一想,一条脉络便逐渐清晰起来。这张角八成便是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太平道的创始人。

    他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率领老百姓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

    相传张角山中得到过道士于吉所传《太平清领书》。(即后世道家经典《太平经》)

    这样看来,这自称石中人的太平老人有可能是道士于吉,也就是张角的师傅。他称张角为逆徒,并留言诛杀,显然这对师徒反目成仇了,原因是什么,却是不得而知。

    ”《太平经》只是一部寻常道书,没想到它的内经却是一门上乘的修行法门,真是出人意料。“

    何遇一边思索,一边观看墙上图案,并按照穴位脉络,进行吐纳呼吸,片刻之间,就觉小腹之内有一个球状气体在转动蒸腾,上窜下跳。

    他依着图下所注,运用意念,导引丹田真气球体沿着两胸间的任脉上升到胸部的膻中穴,经过肩下中府穴,经上肢云门、天府、夹白、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沿十二经脉行走,身体何处需要使力,便往何处运气,一路畅通无阻。

    真气游走全身一遍,顿觉精神健旺,一派清凉,疲乏之感顿消。

    跌落悬崖,得到秘籍。这种后世小说中老掉牙的桥段,竟然真的发生了。

    何遇有些无语,将运气法门记熟于心,心道:”既然自己机缘巧合,得到太平内经的残篇,便算是这太平老人的隔世弟子了,理应尽晚辈之礼,替老人收埋骸骨,只是这太平道张角,算起来还是自己师兄,早在二百余年前就兵败身死了,除非再次穿越,否则向死人索命,却是万难办到,太平老人地下有知,肯定会予以谅解。“

    想到这里,何遇双膝跪倒,磕头道:”太平先师在上,弟子何遇给您磕头。“

    咚咚。。。咚咚。。。一连磕了几个响头。

    就在此时,不知从哪里刮来一阵山风,那挺立不倒数百年的骨架轰然散落下来,骷髅碎裂,头顶百会处跳出一颗暗红色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