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粮食危机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当林敬出了皇城的时候,已经到了傍晚,血红的夕阳洒在道路上,映衬出些许的安宁,这种感觉并不是一厢情愿,实际上在林敬击败了建虏大军之后,京城内也都齐齐松了一口气,许多百姓们的脸上也都透着喜气。

    毕竟在此之前的时候,京城内始终都笼罩着一层恐惧,所有人都担心建虏会进攻京城,或者是围攻京城,而眼下他们则已经不用提心吊胆地生活,街道上也初步恢复了生气。

    车轮碾压在京城的街道上,不快不慢地往前走着,不过他们的方向并非是东宫,而是此时京城的粮行街道,那里汇聚了目前京城绝大部分的粮行,所有的京城百姓都是从那里购买的粮食。

    实际上,粮食的问题并没有林敬在坤宁宫里说得那么轻松,只是他不让周后担心的托辞罢了,实际上这一次京城在各种因素的共同推导下发生的断粮问题,已经变得十分严重。

    在原本的历史上,在崇祯十六年京城以及整个直隶都发生一次规模浩大的瘟疫,使得人口折损数百万,光是京城内的人口就几乎减半,大量的人口减少才使得缺粮问题变得没有那么严重,可是在如今已经被林敬改动后的世界里,京城的人口不仅没有因为瘟疫而折损,反而收纳了大量来自京畿地方的流民,粮食危机反而变得扩大化起来。

    要命的是,由于阿巴泰去年进军京畿,导致眼下京畿地带的冬小麦损失巨大,而且春小麦需要等到八月底才能收割,中间存在的几个月时间里,很难用存粮支撑过去,即便是从江南调集的两百万石粮食到了,也只能坚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剩下缺口的时间,只能再去想办法了。

    等到马车停下的时候,林敬等人已经到了粮食街上面,他还没有下马车,就已经看到街道上人满为患,几乎所有人都在争先恐后地抢购着粮食,仅有的一些兵丁根本无法维持秩序,导致整个街道上都是乱糟糟的一片。

    更关键的问题是,粮行的存粮都已经不多,很多门店都关了大门,若是再这么买下去,只怕不仅仅是涨价,到时候倘若彻底断粮,百姓们怕是有愤怒之举。

    见此情形,林敬也没有下车,沉声吩咐道:「派人将顺天府尹请来。」

    「是,殿下。」

    一名随从很快调拨马头,朝着顺天府衙方向前去传令。

    过了片刻之后,一名头发花白的官员在骑士的引领下来到林敬的车前,他跪下道:「臣顺天府尹郝晋见过殿下。不知殿下有何吩咐?」

    林敬不好托大地继续待在车里,他连忙走出来,将郝晋搀扶了起来,说道:「郝知府,今日唤你前来,便是为了京城的百万子民。」

    一边说着,他的脑海中一边回想起了这个郝知府的相关资料,不得不说,此人能够当上顺天府尹,的的确确有几把刷子。

    现年接近六十岁的郝晋在大明的确算一个人物,他自幼便以天才闻名,在十六岁时便已经做出了红叶诗八篇,其中像那首「几处红霜叶,深红更浅红。秋光流水外,山色夕阳中」,更是得到了士林中的一致好评。

    不过天才往往在科举一途上不甚顺利,郝晋三十六岁才中举人,一直等到崇祯元年也就是四十三岁的时候才中进士,接下来十几年的时间则一直在四川当官,官声也还不错,因此在守完母丧之后,才得以擢升为南城监察御史,很快又升为了顺天府尹。

    郝晋终究是在地方上做官做起来的,并不是那种只会摆弄唇舌的人物,他对于地方民生想来十分重视,因此他很快也就明白了林敬的意思。

    「殿下,眼下京城粮荒,臣已经想方设法去调集粮食,只是微臣力小,未能筹集到太多粮食,只怕要向朝廷求援.....」

    说这些话的时候,郝晋的脸上多少有些羞愧之色

    ,他觉得自己身为顺天府尹,理当去解决好京城百姓的生活所计。

    林敬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郝晋面临的问题有多负责,也不再多言,诚恳地说道:「郝知府,本宫已经派人向江南调粮二百万石,但是这粮食并不是调来就算结束,倘若不能妥善处理,怕是反而会酿成祸事,你明白吗?」

    郝晋低声道:「莫非殿下担心有人囤积居奇?」

    「没错,国乱之际必生妖孽,不知有多少人打着***的想法,他们不顾百姓死活,可是你我却不能不管不顾。若是等粮食到了,你准备怎么发下去?」

    林敬决定先考考这个天才再说,倘若此人只是一个有名无实之辈,那么他也要第一时间建言换掉这个知府,免得他酿出祸端。

    很显然郝晋在来之前似乎已经做好了功课,他面对这位名声鹊起的太子殿下并没有慌张,老老实实地回到道:「臣准备亲自督点这批粮食,全部将其封藏入库,每日里严格按照定量发卖粮食,每人每日限量购买二斗,不得多买,等到秋粮正式收割以后,便开始全力平抑粮价,使其回归到原本的价格水平上。」

    林敬一边听着一边点头,这些手段虽然很平常但只要能坚持坐下来,基本上不会酿出太大的乱子来,至少还是能打个及格分。不过林敬认为,还有一些可以进步的地方。

    「郝知府不愧是久历地方庶务,经验颇为深厚.....」

    林敬干巴巴地夸奖了一番,继而道:「不过以本宫之见,尚有数条需要进一步弥补。」

    「还请殿下赐教。」

    「首先,京城中已经涌入大批流民,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银钱去购买高价粮,甚至朝廷就算平价卖出,他们也无力购买。你准备怎么办?」

    「这......」

    郝晋顿时哑口无言,他总不能直接给这些人白白赈济粮食,否则再多的粮食也不够这么赈济下去,到时候反而会误了大事,于是便将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

    林敬笑道:「你的担心很有道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以工代赈呢?眼下京城的城墙还需要修缮,正是缺少劳力的时候,完全可以让他们去修缮城墙,朝廷则按照标准拨给粮食,既能供其生存,也可修缮城墙,一举两得。」

    郝晋原本也快想到这一条,只是脑海里始终没有转过来,此时听到林敬的建议后,连忙说道:「殿下所言无不道理,臣自当照理办妥。」

    林敬点了点头,手指点向了远方因为购买粮米而争执的百姓,道:「在这个关键节点,粮食并非最为关键的东西,对朝廷的信心才是,后面每天必须派人来这里维持秩序,要让百姓们明白,朝廷已经在全力筹措粮食,马上就会运到京师,让他们不要盲目购买高价粮。

    「是,殿下所言,臣实在佩服....」

    的确,倘若是一个积年老吏在跟他郝晋说起这些问题,他还能淡然处之,可是眼下开口的却是年仅十七岁的太子,实在让人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林敬继续道:「还有最后一点,二百万石粮食纵使运抵京城,只怕也难以坚持到秋收,因此我已经安排山东的太子都督府紧急送来了一批土豆,你需要安排百姓在京畿之地种下,眼下时节虽然晚了一些,但也不是完全种不了,等到秋收之前就能收获一批,到时候就可以支撑渡过这一段时间。」:

    就在两个月前,山东的王象晋就已经给林敬写来了信,原来他在深入山东各地推广新的甘薯和玉米时,也针对性地做了一批育种,算是有了一定的收获。而林敬在得知以后,已经发觉京畿可能会面临的粮灾,便派人去送了一批过来,开始进行尝试播种。

    特别是甘薯,本身作为一种极为耐养活的植物,即便是在五月份也是可以进

    行播种的,而且成熟期极短,只需要到八月份就可以收获。

    郝晋顿时有些诧异,他好奇地问道:「殿下说的是甘薯,可是农居士老大人推广的良种?」

    「没错。正是他老人家培育出来的,已经在山东进行了大面积播种。」

    林敬点了点头,王象晋在整个大明都算得上很有名的人物,他还有一个很响亮的雅号,被世人称之为农居士。

    郝晋连忙道:「殿下有所不知,实际上早在三月份的时候,农居士老大人就已经给下官送了一批育种,他老人家声称在京畿也要试种一批,因此下官也在京畿派人种了两千多亩,大概在下个月就能收获了!」

    林敬顿时大喜,他知道甘薯的产量极高,在后世时经过育种后的甘薯亩产量通常能达到两千五百斤到五千斤左右,而眼下这个时代的甘薯虽然还没有经过良好的驯种,可是它比较好养活,至少也有个八百斤到一千斤左右的水平,这可远远超过了其他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