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被多铎召集军议后,完颜叶臣、张存仁和耿仲明、孙之獬等人,当然不敢懈怠,立刻就赶来了中军帅帐。

    多铎简单抛出问题后,众人也都是心情沉重,知道是时候做出点决断了。

    谋主张存仁也看出了多铎的犹豫,趁机劝道:“王爷,事到如今,我军剃发令带来的同仇敌忾,似是被朱树人暂时化解了。朱树人死守消耗的决心又极大。

    一开始我们跟郑成功厮杀,地形不利便要付出三四倍的伤亡才能杀伤一个明兵,这损失的可都是我大清精锐呐!

    最近几天,郑成功的守寺火力又凶勐了些,下官估计肯定是朱树人拨给他的新式火枪!再打下去,我们死五个人杀一个明兵都未必做得到了!

    眼下我军应当设法跟明军野战决战,决不能再在这种明军可以随时掌握援军增兵便利的战场上,跟明军打攻坚消耗战了!否则这残存的六七万大军,迟早也要……”

    他口中不经意提到一个数字,“六七万大军”,可见与南京战役结束时,清军还有八万多可战之兵相比,这十几天下来,又有一两万人被消耗掉了。

    这一两万人未必都是战死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受伤失去战斗力,或者高强度作战身体机能下降陷入重病。

    多铎如同暴躁的狮子,愤怒斥责:“本王当然也想跟朱树人野战决战,但他就是不应战,四处只守城守关,如之奈何?打金山寺,不也是试图突破其封锁么!

    既然求不到野战,打金山寺又久攻不下,便只有找一个可以突破这个封锁圈,又不怕当地守军会被朱树人源源不断运援军进去的地方了!那样我军才有可能突破,或者围点打援!”

    多铎自己在怒斥吐槽的过程中,思路也是渐渐清晰:

    目前的情况下,打金山寺之所以变得不明智了,就是因为这地方直接背靠长江,山寺险寨距离江边太近了!根本没法绕后把码头封锁了。

    别看明军掌握的地盘不大,但只要有后援,朱树人拿这块地方当绞肉机,而且是明军占据地利的绞肉机,那就很恐怖了。

    一个封锁不死无法彻底围城的地方,打消耗攻坚战才会没有意义。

    如果能团团围死,那么消耗战还是有意义的,就算明军要增援,也得陆战增援,清军就可以围点打援,逮住野战的机会!

    现在之所以没法围点打援,关键在于这个“援”可以一直走水路过来,连最后一里路都能由水路完成!

    那自诩陆战无敌的清军还怎么抓住机会打援?

    别说清朝了,当年宋元之战,襄阳能坚守七年,关键就是襄樊二城直接背靠汉水码头,在宋军有绝对水师优势的情况下,元军消耗掉多少宋人守城部队,宋军都能走汉水继续运进增援。最后是元军水师反超了宋军,控制了汉水航道,襄阳吕家将才崩盘的。

    而打个现代人都听得懂的比方:朱树人的援军是水路直接送货上门的!连“去菜鸟驿站自提”那几百步都不用走!流氓想趁着业主下楼走到小区驿站那点路劫道都没法劫!

    所以,多铎就用鲜血总结出了一个围点打援的新注意要点:那个地方,不能是援军可以通过水路送货上门的!至少最后一公里要给你陆路截杀的机会!

    那些临江的码头营寨山寺,就不用考虑了!有水路的地方明军就无敌!

    把这些明军无敌的选项排除后,多铎眼前还剩下三个选项:

    第一,冲上去跟朱树人死磕,往西重回南京周边,甚至绕过南京打大胜关,进入芜湖马鞍山一带。

    其次,便是往南从金坛县翻越天目山,试图进入浙西山区,再翻过莫干山,杀往湖州、杭州。

    最后,便是往东杀穿江阴,劫掠无锡苏州,扩大清军在江南的根据地,再多劫掠财富剃头征兵。

    反正金山寺之败,就是给多铎排除了“往北逃返”这个选项,剩下的当然还有东西南三个选项了,这很合理也很严密,已经穷举涵盖了一切可能性。

    打大胜关多铎没把握,那地方背靠上游,朱树人在湖广不知道还有多少援军能填补上来,多铎觉得自己手头剩下的兵力已经不够了。

    打天目山,同样朱树人能从背后,从芜湖和江西方向把湖广援军运到天目山诸关卡背后。所以最终还是会打成消耗战,明军守住天目山险隘,有源源不断兵力,多铎去攻坚,纯粹找死。

    只剩下江阴这一个选项,看起来最合理。因为江阴在最东边,南京周边明军通往江阴的道路是被多铎的占领区分割的。

    所以多铎攻打江阴的话,朱树人没法从被围攻的关卡背后把援军运进去,只能是穿越多铎的占领区去增援。

    而只要朱树人想突破多铎的陆上占领区,就必然被多铎逮住陆上野战决战的围点打援机会!

    如此一来,多铎渡江这半个多月来,一直在打攻城战的憋屈状态,才会被彻底扭转!

    他心目中陆战无敌的大清,终于可以跟懦弱的南蛮子堂堂正正打一场野战了!

    不容易呐,过去这大半个月,多铎想想都流泪,一直在被逼着攻坚,太难了。

    一番简短的商讨后,多铎下定决心,最后征询属下查漏补缺:

    “本王欲移师转攻江阴,若能突破,便能至少搅烂伪明的无锡、苏州、湖州、杭州等财赋重地。得钱粮物资以利再战,也能靠剃发令再裹挟十倍的汉民背叛伪明,尔等以为如何?”

    张存仁和孙之獬等谋士都觉得这个想法原则上没问题,但张存仁想得比较细节,还是查漏补缺了两点小麻烦:

    “王爷,打江阴确实是我们眼下比较好的一个选择了,但也有几个小问题需要注意。首先江阴虽然不如镇江金山洲这般直接背靠大江,但其地名既然叫江阴,可见离江不远,

    若是朱树人还能从水路直接由长江江面给江阴送去援军,则我们此前的一切总结反思,调换方略,都会成为无用之举!要打江阴,首先就必须好好规划,如何防止江阴守军从长江水路得到增援、让沿江而来的明军,不得不跟我们野战!”

    多铎是掌控大局的,此前他也没怎么细想过打江阴,自然概念模湖,他也不耻下问:“你们可曾细细谋划过?具体该当如何注意?且拿地图来!”

    张存仁倒是提前想过这个问题,等旁边的侍卫拿来地图,他立刻就指着地图给多铎分析:

    “王爷请看,其实我军前几天,也已经对江阴一带做出过骚扰性的进攻,想看看能不能不用付出什么代价,就快速扩张我军的占领区。

    但江阴那边守卫严密,以轻兵游骑渗透分割无法奏效,这才停顿下来。不过此番若是我们以主力重兵去攻,多半还是有机会的。

    而江阴一带之所以难渗透,关键在于明军在那儿分作了三部——居中的,便是江阴县城,此地扼守了长江南岸两山之间的平原低洼地带。

    江阴县以北,一直到长江边,是黄公山,常州知府阎应元提前分兵在黄公山上险要之处设寨,且黄公山一直延伸到长江边上,还有深水泊位,所以要围攻黄公山要塞是不可能的,会跟这边金山寺一样,遭遇明军水路援军直接从江面上源源不断运进寨。

    我们如果要攻打江阴,就得以一部分围城兵力,穿插到黄公山以南、江阴城北墙以北之间的狭窄地带,分割这两部明军,专注于单打江阴县城,而不去跟黄公山明军消耗撕扯,对黄公山只管围而不打。

    若是江阴县城危急,黄公山明军为了救援城内守军而主动下山与我们野战,则正中我军下怀,正好利用我大清野战无敌之利,将下山之敌围点打援歼灭!”

    多铎听得很仔细,也借着张存仁的详尽剖析,靠着平面地图就把当地的地形想象脑补出来了。

    江阴城北的黄公山一带地形,后世看官或许也不太理解,但只要举一个例子,就能让人形象脑补了:

    黄公山那地方,一直到抗战时期,都是江防要塞,37年日军在10月底就基本打赢了淞沪会战、但是最后到了12月份才打进南京,搞了惨无人道的暴行。中间这段时间差,日军其实主要就是在啃黄公山上的江阴要塞。

    能让1937年的日军攻打相当时间的要塞,可见当地之险要。

    至于后来抗战结束,到渡江的时候,江阴要塞也是发生过激烈战斗的,不过常凯申的部队提前被地下组织渗透策反了,这才一举拿下。

    而这地方之所以是江防咽喉,也因为江阴一带,是长江下游江面最狭窄的位置,看看后世的百度地图都知道,造江阴大桥那地方,长江江面只有堪堪一公里宽!

    抗战时,日军海军其实八月份就试图利用长江一路逆流侵扰南京,但就是被江阴要塞黄公山炮台所阻,一直拖到十二月江阴要塞失守,日本海军才能通过(当时我国海军也在江阴要塞江面自沉了很多船堵塞航道)

    长江在这里之所以窄,肯定是有地理原因的。

    主要是上下游的江面两岸,都是平原江滩,没有地貌束缚长江,水面也就宽漫。而到了江阴城北,黄公山一直插到江边,把长江夹束得窄了。

    这样一座一直插到江里的山,当然可以确保山北坡直接有临江深水码头,那是断然不可能被陆军封锁的。

    这些事情如今虽然都没发生,但地理特征是古今一致的。

    多铎听了张存仁的分析之后,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立刻定下了“只阻断黄公山营寨和江阴县城之间的交通,但绝不主动进攻黄公山营寨”的基调。

    解决了这个注意事项后,下一个注意事项也一样变得顺理成章起来,张存仁继续分析:“与黄公山同理,江阴县城南还另有一山,便是江阴县与无锡县之间的界山惠山。

    惠山虽然地形并不如黄公山险要,但其背后有广大的腹地无法被我军掌握,我们若是强攻惠山,无锡明军可以增援,而上游南京周边的明军主力,也能从天目山背后迂回、再渡过太湖,源源不断增援无锡和惠山,我们是不可能彻底包围当地的。

    伪常州知府阎应元,此前似是还得了史可法允许,开掘了太湖经无锡县西的运河一段,利用当地运河水位略低于太湖和长江江面,放水淹没了数十万亩低洼田地,导致除惠山等高处外,其他无路可绕,都是泽国。所以,我军也只能放弃对南路的进攻,同样唯独只能专注于江阴县城。”

    张存仁这段话,多铎乍一听还不太理解,主要是有些技术细节他没法想象——为什么连接太湖和长江的这一段江南运河,水位会同时既比长江还低、又比太湖还低?以至于明军只要挖开运河堤防,可以直接放水淹没低洼地带?

    张存仁不得不又多解释了几句:原来,古代修大运河时,就非常擅长利用水位的落差能降低行船成本。

    在无锡太湖和长江之间的运河,其实是有两条相距很远的独立河道的,从南往北航行的漕船,开的是一条靠东边些的河道,而从北往南走的漕船,开的是靠西边一些的另一条河道。

    这两条河道中,东侧从南往北航行的河道,选取的等水位点,是太湖一侧水位高、最终注入长江的点水位低,注入长江更偏下游的位置。如此则运河水天然会有一个从南往北流、从太湖里往长江里流的速度,漕船都不用怎么撑篙划桨,顺着水流趟就行了。

    而从北往南航行的河道,选取的注入长江的点,在更上游,那个点的长江水位是比太湖水位高的,北来的漕船,顺着往南流的水,也就是从长江流向太湖的水,直接趟也能趟进太湖。

    这样的南高北低加南低北高双河道设计,确保了每一条运河航道,都有一个水位比中间河段高的势能源,只要掘开中间的河堤,立刻就能放水淹没低洼地带。

    南往北的河道,掘开后太湖水就会淹进来。北往南的河道,掘开后长江水就会淹进来。

    所以此前阎应元根本不用多少施工量,在清军刚刚渡江的最初几天内,就搞定了这事儿,非常神速,让清军想轻骑狂飙偷袭逾越都来不及。

    甚至当时还有几队清军骑兵斥候,因为赶上了明军决堤放水,在往惠山、无锡渗透时,直接被来了个“水淹七军”,只可惜规模太小,被淹的只是几小队斥候。

    而阎应元这么做的成本,无非是无锡县和江阴县大约几十万亩的良田受到影响。但相比于放纵清军渗透往无锡、苏州等富庶之地,导致江南糜烂的后果来说,这点代价是完全值得的。

    首先水位也不深,百姓也被提前疏散了,并没有淹死人,当地人都被阎应元转移进江阴县城和无锡县城助战死守。

    至于农田,如今刚好是冬天,庄稼已经收割完了,要是能在明年春耕之前灭了多铎,然后重修河堤慢慢排水,明年这些田还能种。最多只是种不了那些需水少的高价经济作物了,只能种水稻,就当提前充分灌既过了。

    考虑到如今天下灾荒频频,全部改种水稻也不是坏事,少赚点钱,多解决点吃饭问题,岂不美哉。

    ……

    多铎和张存仁等人,经过半夜的梳理,总算是定下了后续转战江阴的方略。

    虽然还没交手,原先也挺看不起阎应元这等无名之辈,但随着军议结束,一向狂妄的多铎,也难得冷静下来,甚至生出了一丝危险的预感。

    这个阎应元,不管打仗能力怎么样,至少战前的封堵准备工作就很充分!一个兵没用,就把清军的三条可能进攻方向,就封堵掉了两条!

    黄公山打不了,惠山也打不了,唯一能打的只是分割围攻江阴县城这一个点!还杜绝了清军绕路迂回渗透的可能性!

    多铎完全可以想见,既然阎应元能逼着清军只能打县城,那县城的防御肯定是很严密的,不然没人会逼着敌人只能打一个他没把握守的要害。

    他不知道阎应元具体会怎么准备,但肯定有充分的准备。

    这是一场“守敌之所必攻”的布局。

    怀着这一丝隐约的不安,第二天凌晨,清军主力还是陆续开拔,从金山寺前线撤退,往丹阳县和武进县收缩。

    清军倒也不怕明军在野战中追击,因为但凡明军肯追击,多铎一定会开心得不得了:憋了大半个月没野战打,明军终于肯从乌龟壳工事里钻出来了!那还不赶紧反杀!

    因为清军转移的第一时间比较隐蔽,而且是分批转移的,明军也没有立刻发现端倪。

    只是当天白天,郑成功忽然发现金山寺战场上清军的攻势放缓了很多,而且后来发展到只偶尔开炮放箭,并不实打实派人冲锋填绞肉机。

    经过一天的确认后,次日明军才知道多铎的主力是真的转移了,留在镇江方向的只是一些殿后部队。

    这个消息当然是立刻传回南京,也传回前线的句容县,送到了朱树人那儿。

    驻防在句容县这个前进基地的,是明军骑兵名将曹变蛟,曹变蛟立刻请示朱树人,请求追击后撤的清军。

    “部堂!多铎肯定是后继乏力了,想要东窜江阴,让末将带兵衔尾追杀吧!趁着清军转移,必然混乱脱节!”

    朱树人已经挂了兵部尚书衔,所以部将们也不再称呼他总督大人,而是改口喊部堂。

    朱树人闻言,立刻抬手制止了曹变蛟的求战心切:“曹将军不必急躁,多铎虽然受挫,野战的军力还是够的,我们现在追上去,正中多铎下怀。

    我也估算过多铎的补给了,这次在金山寺拉锯超过十日,弹药损耗必然极为巨大,不亚于南京城之战。估计至少已经用掉了军中七成的火器储备。

    若是再来这么一场,在江阴城下依然受挫、困兽犹斗突围不得,怕是他的炮兵就彻底报废了,没有弹药就是一堆铁疙瘩,

    清军不重视火枪只重视大炮,那点火枪也会变成烧火棍。箭失倒是未必会射光,但也前景堪忧。我们就等他在江阴城下最后碰得头破血流、耗材耗尽,最终一举全歼多铎!”

    曹变蛟有些不甘心,忧虑地说:“部堂所见,固然是持重。但末将担心的是,江阴县未必能守住多少时日,

    若是我们不立刻逼上去,江阴又很快失守,无锡、苏州等富饶之地,必然被清军屠戮洗劫!

    这江阴县不比金山寺,金山寺虽残破,没有城墙,只有山势硬寨,但毕竟有临江码头,我军可以源源不断拼消耗。江阴纵然比金山寺坚固,援军却是无法水路运进城的!那等小县的城墙,能扛住清军几炮?”

    朱树人却依然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放心,阎应元跟我多年,已深得我部下众将习学的守城精髓真传,我估计他的守城之能,不在我表哥张煌言之下。

    而且我是战前就把他派到江阴,以防不测的。如今距离多铎渡江,已有近二十天,江阴原本都不是主要承担压力的方向,他有那么多天准备抢修工事。

    加上我此前趁着清军还没打过去,就从长江水运提前给他拨了些枪炮弹药,哪怕现在开始被围,光靠之前运进去那点物资,够他守城的了。

    我们就安心等多铎再在江阴城下受挫个十天半个月的、锐气进一步耗尽、物资进一步耗竭,再去决战打扫战场!”

    属下其他将领,看朱树人对于阎应元这个老部下如此信任,坚信阎应元能撑住许久,也就不好再说什么。

    明军就这样稳扎稳打,慢慢推进,南京周边的明军主力,完全是一副结硬寨打呆仗的样子,虽然要推进,但都是走几十里就立一个寨,绝不给清军立刻返身逮住野战的机会。

    清军但凡回身,明军就立刻紧守营寨,逼着清军来攻营。

    这番压迫,也是搞得多铎没了脾气,过程中他也不是没派完颜叶臣试图突然杀个回马枪,但回马枪直接撞在了铁板上,什么好处没讨到还白白伤亡了数百上千人。

    双方就这么拉扯着,任由清军抵达了江阴城下,开始全力攻城。

    这也是清军最后一个突围方向的尝试,这儿还突围不出去,就不用突围了。

    ——

    ps:六千字就不拆章了。也免得审起来麻烦,最近管得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