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第二百二十一章 星际航行的构想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太空电梯,是人类想象的遥远梦想。

    但它对于群星而言,只是五年计划之中的一项。

    在人类文明迈向星际时代的路上,有不少技术都属于设想中星际航行的前置科技。

    比如可控核聚变技术、曲速引擎、护盾技术、大功率能量武器等等。

    因为技术路线和前期投入力度的差异,或许在科技树的侧重上有所侧重,但大体上相差无几。

    所以完成对流浪地球世界的接收工作后,沈森对群星帝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了总体要求。

    在群星现有基础上,完善改革现代化制度,摸索发展星际航行前置科技。

    以沈森的最高指示为核心,四个世界上千个部门十几万人进行了一轮又一轮严谨科学的讨论分析,最后制定了群星帝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发展目标。

    第一:以现有太空舰队为基础,对舰队数量,舰队质量、舰队武装、舰队编制进行升级扩编。

    第二:对废土世界的星球护盾系统“风神雨神”进行初次修复。

    第三:进行太空电梯建造,构建基础的星际物流体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三个计划是层层递进三位一体的,它们都是为了打造星系防御圈,抵御外部入侵者。

    目前群星把打造大吨位长续航作战平台作为终极目标,把有待开发的技术分为关键技术和辅助技术。

    分清主次后,有限资源集中于技术瓶颈,逐级向技术顶峰攀登。

    辅助技术包括循环生态系统、深海状态、人体冷冻、高能发动机、电磁发射器等。

    辅助技术与关键技术一样不可或缺,只是它们长期处于技术舞台的聚光灯之外,不那么引人注意。

    以飞船循环生态系统为例,如果没有自给自足的循环能力,人类根本不可能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扩展疆界,成为真正的太空文明。

    其中,关键技术就是核聚变发动机和太空电梯。

    流浪地球世界,那里的科学家根据各学科现有发展情况确定了他们太空舰队现阶段的指标参数,推测人类未来可能达到的各种技术层次。

    据此,地球太空军规划出万吨级太空战舰的六个技术层次,包括最高速度、作战半径,以及生态循环能力三个评价指标。

    起步阶段,每秒一千六百公里每秒,要求作战半径可以达到海王星轨道内,生态循环能力基本几近于无。

    低技术层次,每秒八千八百公里每秒,要求作战半径处于柯依伯带以外,生态循环能力实现部分循环。

    《控卫在此》

    中技术层次,达到每秒一万六千公里每秒,约光速百分之五,作战半径达到奥尔特星云附近,生态实现短期完全循环。

    高技术层次,达到每秒六万四千公里每秒,大概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二十,作战半径穿越奥尔特星云,影响其他恒星系,可以实现长期完全循环。

    发达技术层次,基本接近光速,即每秒二十九万公里每秒,作战半径控制多个恒星系,实现行星级生态循环。

    最高技术层次,超越光速,作战半径影响整个银河系,实现完美生态循环。

    这是一个想象中的宏伟目标,流浪地球世界现在只达到了低层次向中层次技术的过渡阶段。

    如果不惜一切代价,他们可以生产出一艘速度达到百分之五光速的太空飞船,但是各项的指标现在还仍有不足。

    为了保证太空战舰拥有足够的推力和续航动力,战舰上只能配备人类掌握的最高密度能量核聚变能和反物质。

    在五年计划最初的日子里,化学燃料火箭、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等航天器纷纷登场又匆匆谢幕。

    它们或是因为性价比低,或是因为不能满足未来星际任务的需要而被淘汰了。

    最后的胜利者属于已经非常先进,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无工质核聚变发动机。

    还有一部分实验型号的小型飞船,采用了反物质引擎。

    反物质发动机的一个好处是反物质的湮灭可以自发产生,不需要象核发动机中的核反应那样需要许多条件,所以就不需要很大的反应堆,可以减轻飞船重量。

    不过由于反物质目前产能和储存技术受限,无法批量生产大型的太空飞船,只能想办法制造几艘小型的科研船来验证技术模型。

    太空飞船的生产问题被解决了,不过它的后续使用需有天地往返系统、太空港口等基础设施支持。

    于是太空电梯和大型永久式空间站应运而生。

    太空电梯源自一个古老的梦想,用天梯连接地面与天空,人可以通过此梯往返天地之间。

    群星帝国上万名工程师经过论证,认为以现有技术为基础,太空电梯是能够完成建造的。

    太空电梯的本质是建设一座永久性的“缆绳”式建筑,将地面与地球轨道上的某一点连接起来,并允许运输工具沿着这条缆绳行驶。

    听起来这和人类社会常见的电梯确实大同小异,问题在于要连接哪两个点和怎样连接。

    群星三号阶梯是唯一一部基点在海上的太空电梯,它的基点是在太平洋赤道上的一座人工浮岛,浮岛可以借助自身的核动力在海上航行,因此可以报据需要沿着赤道改变太空电梯的位置。

    同步轨道卫星如同一串项链,相对它正下方的地面静止不动。

    这种卫星都定点于赤道上空三万六千公里处。

    要保证太空电梯相对于地面不发生漂移,只能一端建在赤道上,另一端连接同步轨道卫星。

    要实现太空电梯的梦想,要比神话和中困难得多。

    建造太空电梯最大的挑战在于找到制造电梯缆绳的材料。

    缆绳应该是一根高强度的长索。普通的钢丝如果从九公里的高空中垂下来,它就会被自己的重量拉断。

    好在群星帝国的科研人员发明了多壁碳纳米管使人们看到了希望。

    碳纳米管非常细小,但强度可与金刚石媲美,而且柔韧性很好,可制成纤维。理论上说,宽一米、像纸一样薄的纳米管缆带就可以支撑十三吨的重量。

    说起来非常简单,但距离计划提出到最终实现,群星帝国动用了数百万人,投入数十万亿信用币,用了整整五年时间,才建造完成了那三座通向太空的奇迹阶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