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320章 太子的愤怒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四川大战后,朱高煦立马给降兵和四川投降的官员先发了两倍饷银,第一时间稳住官员和兵士的心,同时重组兵马,训练精锐。

    他三次战役大获全胜,得到数十万兵马,肯定要先吸收消化,稳住军心。

    靖难时双方的兵马都经历过大败,败兵将士都投降来投降去,因为都是内战,所以投降很容易的。

    但现在朱高煦又分田又加饷,那以后他们被官军打败,还降不降?

    家里几十亩在朱高煦这边呢。

    朱棣你胜了后,还会重新分给大伙吗?你会按朱高煦的标准发饷吗?

    朱棣要这么发,马上就要破产。

    所以朱高煦这招很毒,也很有效,只要给他时间,他统治的地盘会越来越稳固,以后官军来攻,可以说绝大部份城县,不会像靖难中那样投来投去。

    四川胜后,朱高煦并没有急着再往湖广攻,因为最近降兵太多,需要妥善处理,且更重要的是,马上秋粮在即,朱高煦要稳住秋粮,保证军粮。

    他兵马暴增,还给官员俸禄加倍,都是要大量的粮食。

    所以朱高煦此时到处征调、运转粮食。

    西南各省产量远远不如朱棣控制的地盘,好在他还有交趾和占城两个产粮盛地来支持。

    源源不断的船只,正从交趾海防港等往广东,福建沿海过来。

    八月中旬,一纸命令传遍西南数省加福建广东,无数工匠和铁料往广西、湖广方向集合。

    朱高煦从云南带调来了工匠,准备在湖广大量铸造火炮。

    八月底,在湖广的朱能、火真、陈志等得到消息,官军在四川又惨败,宋晟退回陕西,重组防线。

    三位靖难功勋听到,都是不敢相信。

    宋晟打仗以稳为名,几十年统兵一方,从未大败过,且有何福、张武、瞿能等大将相助,没想到还是败了。

    据说败的和广西一样惨,只带了几万骑兵逃回来。

    没几天,整个战役经过又慢慢传回湖广,众将这才知道是瞿能反水了。

    一直到九月初,朱高煦的兵马才从永州出发,正式进入湖广腹地。

    这会四川大败的消息已经传的到处都是,朱高煦给天下官员加俸禄的事也是人尽皆知,湖广各州凡是没有大量官军驻守的地方纷纷投降。

    像宝庆原本有宝庆卫,但朱能退回长沙时,把宝庆卫也带走了,城中只有几百军士,也果断跟着投降。

    此时官军刚刚经历广西大败,湖广兵马不多,朱能为自保,都把附近各县府的兵马集合到了长沙。

    这让朱高煦兵不刃血连下宝庆,衡州,武冈、黔阳,这样整个湖广南部,纳入朱高煦地盘。

    与此同时,正从四川回到贵州方向的盛庸军,派赵贵领兵两万,自四川巫山进湖广归州,归州长宁所官军已经早已放弃,撤向荆州。

    原在沅州的火真先退到长沙,然后和朱能一合计,两人加起来手上不到十万兵马,叛军火炮厉害,只能守一个大城,兵力如果分散守几个小城,肯定是找死,只会被各个击破。

    长沙是重镇,原本应该固守,但水道窄了点,又远离江南和河南。

    此时朝廷征调的兵马,正从河南,江南等地往武昌集合,距离长沙太远。

    长沙显然不安全,叛军下步肯定要打常德,那边也没兵马驻守,大概率会降,一旦叛军拿下常德,长沙可能被包围,而且万一讨逆军绕过长沙,直取岳州(巴陵),断他后路怎么办?

    所以他们干脆放弃了长沙。

    于是不得已,两人退向武昌。

    朱能当时要守桂林,除了想钉个钉子在广西,也是因为桂林有宗室在。

    现在长沙的吉王还没有出现,要到大明战神明英宗时才封。

    所以长沙没有宗室,朱能和火真想来想去,还是退往武昌。

    此至,湖广岳州以西,包括长沙先后落下朱高煦手中。

    朱高煦把主力移到常德,官军则在荆州、岳州布置防线,双方在洞庭湖,隔河对恃,暂时都没有大的动作。

    官军在拼命从四面八方调派兵马,准备下一次的决战,而朱高煦则慢慢稳住各省的统治,训练精锐,征调粮食和民夫,同样准备着。

    ——

    明明还算酷夏,京师的九月却到处都是凉意。

    去年这个时候,朱棣还在朝廷中商议京师北迁的事情,但现在,除了迁都,还有汉王造反的事情,两件大事,弄的京师官员焦头烂额,或者说,弄的朱棣焦头烂额更好。

    靖难后的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京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安徽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

    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平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平府,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同时开始迁发百姓以充实北平;被强令迁入北平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十余万。

    这件事,当时就搞民间怨声载道,老百姓苦不堪言。

    但自明朝立国以来,老朱家就喜欢干这事。

    朱元璋当年迁江南苏州富户到凤阳,到其他地方,也是动则迁数万,十余万的。

    大明百姓在他们眼里,特别是富商在他们眼里,和猪罗没区别,想往那迁就往那迁。

    偏偏这时候的商人和富户还很听话,因为他们的地位还排在农民之下。

    你要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地主阶级比较嚣张,那时再想这么迁,可没这么容易。

    到永乐四年,即今年一月,朱高煦还没有起兵前,朱棣又下诏以南京皇宫为蓝本,兴建北平皇宫和城垣。

    朝廷在北平前后投入了近千万两白银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几乎把户部的财政给掏空了。

    这才刚动土开工几个月,朱高煦突然反了。

    原历史上,到永乐七年,朱棣以北平为基地进行北征,同时开始在北平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将自己的陵墓修在北平而不是南京,证明明成祖已经下定决心要迁都。

    可现在朱高煦突然反了,原本朝廷诸臣也没多少在意的,毕竟朱棣实力摆在哪,那有儿子打过老子的。

    不料进入八月后,朝廷在贵州惨败,广西惨败,四川惨败。

    三个省三场大战,全部惨败收场,前后损失官军五六十万。

    此消彼涨之下,汉王朱高煦的兵马,听说已经超过一百万,且牢牢控制着西南诸省,和大明朝廷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

    进入九月后,朝廷三场大战的惨败,已经传遍天下,形势对于大明朝廷极为不利。

    更要命的是,这个时侯朱高煦又提出给天下官员加俸禄翻倍。

    朱棣即位后,先征安南,又建北京皇城,两件大事投入上千万白银,国库几乎掏空,朱高煦选在这个时侯加薪,真是杀人诛心。

    九月初二,又是上朝的一天。

    夏天天亮的早,太阳还没升起来,一众大臣已经来到皇城门外。

    人们三五成群,都在窃窃私语。

    太子朱高炽默默的站在姚广孝和袁珙身边,这两人在汉王起兵后,上朝也勤快起来,基本每次都来。

    因为姚广孝和袁珙不受众大臣欢迎,所以之前太子更喜欢和杨士奇、杨荣等内阁成员站一起。

    但这几天,太子有点心事,一直想找机会问问两人,所以今天专门和两人站的近。

    朱高炽一边暗自思索着,一边打量群臣。

    四川再次战败,群臣们在议论时,很多人都掩饰不住的幸灾乐祸,太子当然知道,朝中有很大臣还是不服父皇朱棣的。

    朱棣皇帝才坐了三四年左右,朱高煦就起兵,地位不是很稳固。

    现在又连吃败仗,那些有异心,以前敢怒不言的朝臣们,肯定要幸灾乐祸。

    杀,这些吃里扒外,两边骑墙的人,都要杀,朱高炽看起来仁厚的脸上,闪过一丝狠辣之色。

    昨晚他还做了个恶梦,二弟朱高煦趾高气昂的骑着大马进入京师,而眼前的这批官员们,纷纷谄媚着跪在朱高煦的面前,然后把朱棣父子一顿贬骂。

    那场景,就的朱棣进京时没什么两样。

    不对,朱高炽很快想到,建文帝好歹还有很多大臣不肯投降,宁愿一死,如果高煦进了京,今天这里的大臣们,有几个愿意为我父皇而死?

    怕是一个都没有。

    真是悲哀啊,太子朱高炽越想越气,越想越沮丧。

    他不由扭头看向姚广孝和袁珙,发现两人气色也不好,与靖难时意气风发的神态完全不同。

    他顿时明白,这两人恐怕也意识到现在形势很不好。

    我该问谁呢?太子朱高炽有件事想问他们。

    其实朝廷在广西惨败时,太子就想问两人,但那时他还是非常惧怕父皇,不敢问,而且如果朝廷在四川胜了,也没有必要问。

    现在四川再败,太子感觉,如果再不问,以后搞不好没机会了。

    “道衍大师、袁大人。”朱高炽左右看看,身边的其他大臣这时距离有点远,更小声叫了下。

    “太子殿下。”姚广孝,袁珙两人纷纷弯腰。

    “俺有件想问两位。”

    “太子请说。”姚广孝笑道。

    “刷”太子脸突然变的通红,表情略有点狰狞。

    姚广孝和袁珙莫名奇妙。

    只见朱高炽犹豫了片刻,终于咬牙道:“武王伐纣的那件事,是真的吗?”

    姚广孝和袁珙脸色大变。

    两人当然知道太子问的是什么。

    世子身体不好会嗝屁,高煦伱要努力啊。

    太子想知道,俺父皇,到底有没有说过这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