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小昏君 第一百一十八章 限时行动,别不把村长当干部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爆炸的火光一个接着一个,泥土雪尘纷扬上半空。硝烟弥漫中,岳讬依稀看到火枪攒射的火焰。

    轰天雷升腾的硝烟很快被寒风吹散、变淡,呈现在岳讬视线内的一幅凄惨的景象。

    拒马前的地面上,横七竖八躺满了后金军的尸体。死去的人形状各异,血肉模糊。

    鲜血涌流出来时还是滚热的,但很快就在冰雪覆盖的大地上冷却、粘稠,丧失了流动。

    尸体周围的土地已经看不见白色的雪、黑色的土,全是刺目的腥红色。

    明军的火枪还在喷吐着火焰,败退的建奴不时被从背后射来的铅弹击中,发出惨叫,倒在地上。

    受伤未死的建奴伤员,嚎叫惨呼,有的在地上滚翻扭曲,有的在挣扎爬动,痛苦不堪。

    岳讬阴沉着脸,冷冷地看着那些败退下来的士兵。因为恐惧,因为体力的消耗,很多士兵看起来都是惊魂未定、心有余悸的样子。

    抬头看了看明军踞守的阵地,数排被浇水冻结在地上的拒马,以及拒马后严阵以待的明军阵列,岳讬犹豫了。

    从奉父命率人马由间道抄袭明军后路,岳讬所部已经遭到了三次类似的阻击。一次比一次猛烈,一次比一次人马更增。

    现在,建奴已经发动了三次进攻,依然无法突破明军的当道坚守,伤亡却已经过千。

    绕道抄袭,本就追求快速隐蔽,岳讬所率的六千人马没有携带楯车,也没有火炮,连重甲兵都很少。

    而在这片狭窄的区域内,建奴的纵横骑射也没有发挥的空间,被明军牢牢地阻挡,前进不得。

    岳讬犹豫迟疑了,相似的情况他见过。随父亲增援满浦、昌城时,就被明军层层阻击,壕沟胸墙加上火枪、轰天雷,杀伤力很大。

    显然,明军再次采用了这种战术。岳讬几乎可以确定,就算突破了这道阻击,后面还会有一道或数道防线。

    不断地进攻,不断地被消耗,最后会剩下多少人马,又会被多少伤员拖累?

    岳讬紧皱着眉头,想到这样的结果,决定放弃这次抄袭,不再继续进攻。

    这是明军的诡计,让你觉得有希望而不断付出代价地前进。但最后,除了死伤,根本不会有收获。

    转头看着重新整队要发动进攻的部队,岳讬摆了摆手,取消了进攻。他又叫过亲卫,让他们飞马回报代善,迂回抄袭的行动受挫。

    岳讬的决定是明智的,什么迂回抄袭,明军根本不给建奴这样的机会。

    张盘和孔有德的两协军队击退了萨哈廉所部后,占领了石河驿。但只过了一天,部队便趁夜悄然回撤了。

    从出动到回撤,并不是看战果大小,也不是看进攻的难易,而是有着固定的时间。

    而这场牵制作战的计划,则是经过东江镇总部修改批准,毛承禄的前协赶来支援助战的一次协同行动。

    作战时间也是毛文龙确定的,六天,不管战局如何,必须要回撤旅大,确保这个辽南桥头堡的万无一失。

    而岳讬所部遭到的阻击,便是毛承禄指挥前协所进行的。

    这样的布置,显然出乎了代善的预料。他亲率镶红旗赶来支援萨哈廉,并没有走得很急很快,想给岳讬的迂回争取时间,想让明军再往前突出。

    可事与愿违,正行军于路上,便接到萨哈廉派人报告,明军已趁夜撤退。紧接着,岳讬派来的信使赶到,迂回绕袭的计划遭到挫败。

    代善疑惑之余,派人召回岳讬,又赶忙催军急行,与萨哈廉所部会合后,追击明军。

    从旅大出击到石河驿,距离很短。尽管代善率人马急追,却已是来不及了。

    天寒地冻,构筑壕沟胸墙类的土木工事相当困难。天有不测风云,下起大雪的话,火绳枪的效能会大大下降。

    这是两个制约明军长时间作战的主要因素,毛文龙还考虑到了其他建奴部队的支援。比如皇太极和阿敏。

    六天时间,萨哈廉、岳讬所率的正红旗都遭到了失败,伤亡将近两千。东江军则完成了牵制任务,且颇有战果。

    而随着努尔哈赤率部从宁远撤军,宣告了建奴冬季攻势的惨败,明军再次获得了一场空前的胜利。

    ……………………………分隔线………………………………

    尽管东虏在辽西再次发动的消息早就传到了京师,但气氛却没有广宁之战时那么紧张。

    或许是年节的喜庆冲淡了人们紧张、惶恐的心情,也或许是明军屡次报捷,使人们有了些许的信心,相信军队能够击退来犯之敌。

    而春节在当时可算是最隆重的节日,但要论最热闹,却非上元节(元宵节)莫属。

    从节期长短来看,上元节在汉代只有一天,唐代变为三天,宋代则延长到五日。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所谓“上元十夜灯”。

    南京号金粉之地,灯市以秦淮河最为出名。也不知是灯好,还是美人好。

    而北京的灯市,据史载也是盛况非常。

    当时的灯市在在东安门外迤北(今灯市口一带),“是时四方商贾云集,珠石奇巧,罗绮绸缎,古今异物毕至。更有技艺百戏,于市上演出,观者男妇交错,挨肩擦背,热闹非凡。”

    看这描述,已经不仅是灯市热闹,还是个大市场,还是个大庙会。连女人都可以大大方方的出来观灯玩耍,怪不得上元节又被为“古代的情人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可看对了眼又如何,还能象现代似的猴急地去开房?

    今年约了,明年上元节或许再能相见。浪漫倒是浪漫,倒也是满考验感情的真挚和牢固的。

    “……乡人扎秫稭作棚,周悬杂灯,门迳曲折,长三四里,称为‘黄河九曲灯’,经常有走在其中一时迷路不能出来的呢!”

    “

    朱由校批完一本奏疏,抬头看着讲得精彩的李成成,笑道:“你倒是记得清楚,说得朕也心痒难耐,想去观赏一番了。”

    李成成脸上的热切慢慢消失,轻轻摇头道:“皇爷万金之躯,不可白龙鱼服,游于市井。”

    朱由校呵呵一笑,知道李成成的心思,却不说破,随手又拿过一本奏疏,翻开细阅。

    李成成是极想去看热闹的,但皇帝若是听了她的描述而去逛灯市,她岂不是有怂恿蛊惑之罪?

    何况,皇爷的身份何等尊贵,安全何等重要,岂能轻易去那人流拥挤的纷乱之地?

    朱由校确实很想去观赏明朝的灯市,但也有着几分警惕,不会轻易涉险。

    这一年多来,他得罪了很多人,以后将得罪更多人。从《大明论坛》上刊载的文章,从皇帝的思维行动,猜测出来并不困难。

    弑君啊,这个祸及九族的大罪,还真的未必能吓阻某些人的企图。只要他们以为做得天衣无缝,殃及不到自己。

    所以,朱由校虽然屡次出宫,却都做了尽可能安全的防范和措施。即便是在宫内,他也对宫人进行背景调查,不断将可能有问题的放出宫去。

    对外,朱由校更是利用厂卫,对官员,主要是文官,进行监视。这种做法在历史上不能称为明君,但为了自身的安全,朱由校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李成成见皇爷不置可否,心中不免忐忑。看皇爷专心批奏疏,一时也不敢贸然打扰,心中有些后悔刚才对上元节灯市热闹的描述。

    这时,王体乾入内禀告,吏部尚书陶朗先在外候见。

    朱由校批阅完手中的题本,方才正襟危坐,命人召陶朗先进殿。

    四十五岁的陶朗先是六部九卿、内阁中的最年轻者。论才干,曾任登莱巡抚的他,除了战略目光外,治理能力并不下于袁可立。

    如果没有他在登莱打下的基础,袁可立也不能在短时间内便干出成绩。

    所以,朱由校对陶朗先是比较倚重的。象孙承宗、李起元,年纪太大,想用也用不了几年了。

    “微臣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陶朗先进殿之后,施礼如礼。

    朱由校抬了抬手,说道:“免礼平身,赐座。”

    陶朗先把手中的题本交给宫人转呈御前,才恭谨地在绣墩上坐下。

    “吏转官”不是朱由校画的大饼,而是要抓紧实行的改革方案。作为吏部长官,陶朗先是肯定要按皇帝的意思拿出具体章程,并颁布实行的。

    朱由校接过题本,打开细细地阅看了一遍,沉思半晌,开口说道:“总体上不错,细节还需再琢磨。比如尚文政治之害处,最易在下层低层暴露。纵是不可避免,难以消除,也要有一些警诫和处罚的措施。”

    所谓“尚文政治”,相当于后世的文书政治,弊端不小。因为政治上的许多花样(文与法)都尽付胥吏,搞得不好,其影响与结果应是相当严重?

    举个简单的例子,“情有可原,罪无可逭”与“罪无可逭,情有可原”,虽然只是颠倒了一下顺序,所要表达的意思就大不一样。

    再比如《水浒传》中武松杀西门庆,衙中胥吏笔头一动,改为“斗杀”,使得重罪变轻,武松得以保住性命,发配远方。

    朱由校也知道“玩字眼儿”是某些文官和胥吏的拿手好戏,想要杜绝是不太可能的。可就象贪渎无法消灭一样,难道就因此而不制定相关的处罚法律?

    陶朗先领会了皇帝的意思,又有些犹豫地开口问道:“万岁,微臣有些担心。吏转官之制推出,科举正途是否会受到影响,招致天下举子的不满?”

    朱由校摇了摇头,说道:“只要科举取仕的数量不变,朕以为不会。陶卿也不必担心官员太多,以致财政不敷。只要是有才能的吏,给他们出路,对国家来说,有利无害。”

    冗官、冗员、冗兵,历史上的不少朝代都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明朝,至少在现阶段,冗官或许有,但绝不会是在基层。

    吏转官之后,自然要享受官员的待遇。什么俸禄,什么退休金,算起来要花很多钱。

    但朱由校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搂钱的手段自然是他的底气之一。

    而吏转官之后如果廉洁,如果自好,收起那些暗中作梗、以权谋私的伎俩。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应该能足以抵挡吏转官之后,朝廷所给予的待遇上的提升。

    要知道,胥吏所要经手的工作,大抵有铨选、处分、财赋、典礼、人命、狱讼与工程。而政事,差不多也就这七项而已。

    而铨选可疾可迟,处分可轻可重,财赋可侵可化,典礼可举可废,人命可出可入,讼狱可大可小,工程可增可减。

    这里面的门道儿多了去了,胥吏都是专业人、专门家,从中上下其手、侵蚀国利、盘剥百姓的机会多了去。

    “吏治,吏治,胥吏治而天下治。”朱由校又强调着这个制度推出的重要性,“处于基层,与百姓直接打交道的,就是胥吏。没有前途和出路,他们岂能自好?又岂能不中饱私囊而为国为民?”

    陶朗先思索半晌,躬身拱手道:“微臣愚钝,谢万岁圣语提点。”

    给官吏提高待遇,给他们上升的空间和可能,是让官吏有干劲儿,珍惜自己的前途。

    同时,监督也不可或缺。一方面是好好干以求晋升,一方面是违法乱纪遭到严惩,自己惦量着办吧!

    至于什么举报制度,公示财产之类的政策,朱由校也将一步一步地推出实施。对于贪腐官员,他还是有很多办法的。

    陶朗先起身告退,回去再作细化,再来呈奏。皇帝对此事十分关注,他也不敢懈怠玩忽。

    朱由校再次看阅了陶朗先的题本,轻轻叹了口气。

    不仅是基层,六部中的书记文案等等,也是胥吏。他们比基层的胥吏要强一些,可同样面临着出路窄、难晋升的困难。

    而基层官员的数量既少,专业性也不强,不得不依靠胥吏处理实务,这是在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的事实。

    基层胥吏啊——朱由校突然想起一句话“别不把村长当干部”,不由得抿嘴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