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小昏君 第四百一十三章 互惠互利,皇帝的远大目标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当然,互惠互利是肯定的。

    长江商会也颇有实力,长江沿线的各个港口,比如宜昌、荆州、岳阳、武汉、九江、安庆、镇江、苏州、扬州等等,涵盖十数个省,商贸前景广阔。

    通过长江,江西的瓷器、四川的蜀锦、湖南的湘绣等等,都可以直到上海,装上海船出口贸易,运输成本又能大大降低。

    所以,长江商会与海商总会合作,也能大大获利。

    但长江商会目前的最大目标并不是赚钱,而是得到民爵,以便与其他商会平起平坐。

    倒不是为了争强好胜,而是获得朝廷的正式认可,得到皇帝的背书和支持。

    义商的爵位,海商总会、中华商会、江南商会都有,唯独长江商会没有。怎么看,都觉得矮人一头,在皇帝的心目中,分量不够。

    其实,皇帝倒没有厚此薄彼的心思,对于长江商会的贡献也记在心里。

    只不过,义商爵位要给,也要名正言顺,功劳积累到一定程度,不用长江商会争取,他就会主动赐予的。

    而随着应对大灾害的行动越来越大,长江商会的作用凸显,积累功劳和贡献也并不困难。

    “万岁让咱们干什么,咱们就全力干好,万岁英明,都是看在眼里的。”李旦伸手示意孙维达喝茶,象个过来人似的语重心长。

    孙维达自然不会说出什么抱怨的话,连连点头赞同,还向北方连连拱手,称颂皇帝英明神武。

    李旦沉吟了一下,试探着开口问道:“湄公省移民开发是个好机会,孙会长没招募人手尝试一下?”

    李旦的义子李国助因为招募移民得力,且通过了朝廷的考核,得到了县令一职。虽然只是七品,但却是有实权的,高于名誉上的民爵。

    孙维达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消息得到的太晚,没有李兄灵通。想要着手时,朝廷已经取消了这个政策。”

    李旦微微颌首,表示理解。朝廷推出此政策时,并没有公开,海商总会获知,亦是皇帝的照顾。

    可能是在朝堂上遭到了阻力,这项政策很快就取消了。可以说,李国助得了个大便宜,而孙维达,以及其他人,则没赶上这个好机会。

    而皇帝能很快收回成命,也是觉得臣子们的谏议很有道理,他有些操之过急。

    尽管有大灾害,但国内形势基本稳定。更不是什么危急时刻,拉人就授印,招兵就给官,确实有些不妥。

    吏转官条件的放宽,以及在全国的施行,最受影响的自然是靠科举入仕的读书人。如今又有了拉人头给官职的政策,反对的阻力自然更大。

    取消科举既然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皇帝也就将其作为长期的任务和目标。在这之前,适当的妥协来安定人心,也是必要的。

    反正科举是三年一次,也录取不了多少官员,从中也能收揽一些人才。

    而且,对于生员的优待政策已经砍掉了大半。一方面是朝廷减轻了负担,另一方面则迫使很多读书人为了生计,不得不走吏转官的道路。

    要实现后世那种公务员录取任用的制度,使读书人从实务做起,从底层做起,才是皇帝的最终目的。

    显然,李旦和孙维达这样层次的,不会理解皇帝的深远考虑。非但是他们,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皇帝的最终目的是废除传承上千年的取士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