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决战准备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第一百一十五章准备决战

    朱允炆与朱雄英两人谁才是正统?

    各有各的说法。朱允炆的正统本来就有瑕疵。

    这个理由一开始还能激励着人们上战场,但是时间一长,就不行了。

    无他,大明朝廷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根深蒂固。毕竟对很多地方的百姓,大明不过才二十多年,很多老人还记得前朝是什么样子的。

    大明皇室内部问题,兄弟争位,让他们打生打死。谁愿意啊?

    更不要忘记,元末战争才过去二十多年。战争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很多还记得的。明朝到底还在国家上升期,大部分百姓都有自己的出路。能越活越好。

    这种情况下,可以概括为民心思定。当然不愿意打了。

    而齐德内心深处对大明朝廷的忠诚,甚至在对朱允炆的忠诚之上。他知道如果大明南北对立形成,那就不是一年两年的征战,是,连绵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战争。

    这对天下人来说,是一场的灾难。

    固然天下一定要定于一。要他投降北京,是万万不行的。毕竟这违背他做人的信念。但是如果僵持下去,也是败亡,拼一把,或许还能胜利。

    败了也不是灭亡早一点。

    在齐德内心之中,未必不是不行的。

    更不要说,方孝孺的覆灭,让南京北京在政策上,有很强的趋同性。让很多坚持反对变法的人,也改变了想法。

    除却皇帝不一样,在其他方面两边几乎向一个方向发展。

    这种情况下,再打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

    南北之战,有两个大矛盾。第一是皇位之争,第二就是变法之争。而今变法之争,其实已经没有了。皇位之争,对更多人来说,也很没有意义。

    丁显见齐德如此,他内心之中第一个想法,就是好像没有说答应他吧。只是敷衍道:「好。」

    -------

    曹国公府。

    姚广孝对李景隆说道:「我要走了。」

    李景隆本来不知道姚广孝这一次要见他是什么意思。听姚广孝忽然说要走,微微皱眉说道:「之前可是有约定的。你不能离开曹国公府的。」

    他想起姚广孝这一段时间给他的帮助。

    姚广孝这一段时候充当李景隆的智囊,指导李景隆在新钞发行之中,大捞一笔,足足赚近千万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在此之前,曹国公府下面的所有家产,大抵也就是这个数字了。

    李景隆对姚广孝很感激。

    李景隆说道:「如果姚先生觉得在府中闷了,可以去我的别院散心。但是却不能出现在在南京其他地方。毕竟锦衣卫也不都是无能之辈。」

    姚广孝说道:「我知道。不过,我不是要去散心。而是要回北京。」

    「回北京?」李景隆大吃一惊,说道:「回北京做什么?何首辅不是派先生你在南京主持大局?怎么忽然要走了。是何首辅有什么命令吗?」

    「不是。」姚广孝说道:「是这里已经不需要我了。我有更大的事情要准备。」

    李景隆说道:「更大的事情?什么事情?」

    姚广孝说道:「决战,天下分崩数年,已经够久了,是要定于一了。」

    姚广孝此言一出,李景隆顿时一惊。一瞬间他的思路从生意场上转换到战场。这一段时间,李景隆并没有怎么关注战场。

    无他,赚钱的事情太上瘾了。更不要说,他与姚广孝的关系,即便是北京打下南京了,他也没有什么事情。照样是荣华富贵。

    既然如此,又何必在意啊?

    只是,决战这一件事情,还是让李景隆震惊。他毕竟是将门出身。对战争很感兴趣,更不要说这南北决战,是一场谁也逃脱不了的大旋涡。

    李景隆也同样摆脱不了。

    李景隆说道:「决战,这个时候?合适吗?」

    姚广孝说道:「火候差不多了。我家大人是一个谨慎人。特别是在战事上面,自从河间之战后,多次进攻,但实际上都是局面进攻,留有分寸,从来没有那一次存在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这也是符合当时的情况了。河间之战后,虽然我军大胜,但是本质上南强北弱的局面,并没有改变。」

    「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西北之战,让我军在有两大好处。第一个好处,就是骑兵,南京的骑兵可以画上句号了。因为他们没有马匹了。养马地全部在我手了。」

    李景隆听了浑身一凛,心中暗道:「可不是吗?」

    北京的骑兵在数量上是南京之上,但是质量上,双方相差不大。在榆林之战上,也是用人命将南军骑兵给压下去了。

    北京的养马地就在西北,不说甘肃山丹卫的马场,西宁的马场,就是陇西很多地方都是上好的马场。

    一时间,或许影响不大。但是战马是消耗品,一场大战下来,折损最多的就是战马,只要打上几仗,南军的骑兵就没有战马了。

    虽然火器时代到来,对骑兵影响很大。但是骑兵的速度优势,在这个时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反骑兵作战,依旧是步兵的必需科目。在机枪成熟之前,这样的事情,是不会改变的。

    一方有骑兵,一方没有骑兵,没有骑兵那一方,将会有巨大的战略被动。

    很多人居然没有想到这一点。

    「第二个好处,」姚广孝继续说道:「南军兵力枯竭了。我方进攻,南军防守,而这么长的防线,处处需要兵,根本不知道处处周全。」

    李景隆说道:「不错。是这个道理,只是这两个方面就确定要决战?是不是太草率了。」

    姚广孝说道:「这仅仅是战场上的问题,我说说战场外的。第一,南京府库支撑不了多久了。」

    李景隆说道:「我看现在朝廷出手很大方啊。」

    姚广孝说道:「那是回光返照。其实,发钞是有技巧的,即便不知道怎么做,看看史书之中南宋是怎么做的。南宋最少维系了十几届交子。如果丁显能大公无私,将新钞维系更多年,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新钞先天不足,丁显心思不正。这里面的问题太多了。能维持两三年就是老天开眼了。而且老天开眼不看眼,我这么多年的布置,如果不能让他崩盘。就是我姚广孝无能。」

    对于这个,李景隆是相信的。无他,丁显为了想让新钞推行,是用了很多办法,其中一个办法,就是让大明权贵参与其中,无形之中,弱化了朝廷在这一件事情的话语权。

    而姚广孝虽然没有亲自出面的,但是在幕后全程参与进去。甚至可以说,丁显如此平顺的发行新钞,他要谢大功臣不是别人,是姚广孝。

    当然了,也不是姚广孝一个人的功劳。姚广孝从北京找了很多人做智囊团的。是北京银行业十几年培养精英人才给丁显出谋划策。

    丁显如果做不好,那才是有问题的。

    但是何夕出这么大力气,姚广孝如此大费周章。可不是来当雷锋的。李景隆都不知道,姚广孝在发新钞这一件事情上埋下了多少陷阱与暗手。

    如果丁显大公无私,一些问题,丁显是会处置的。但是丁显不是,丁显也想在这个体系之中埋下一些自己能够动用的手段。

    于是,南京发新钞这一件事情做得与南宋相比也好不到什么地方。

    不过,这如果与朱元

    璋的宝钞相比,估计也不算是一个贬义词了。毕竟宝钞根本没有顶层设计,与这个根本没有办法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