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徐景昌正式打算和户部商议此事的时候,突然从礼部传来消息,有琉球国王子尚巴志求见。“外臣拜见上国通政定国公徐大人。”
这位王子殿下非常客气,甚至到了谦恭的地步。
徐景昌向来待人和善,彬彬有礼,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请坐。”徐景昌让尚巴志坐下,又给奉上了茶水,这才问道:“王世子远路而来,必有事情找我吧?”
尚巴志顿了顿,眼中流泪,抹了一把,才苦兮兮道:“我们琉球国小民贫,且孤悬海上,无依无靠。所赖上国垂青,残喘安居。只是眼下国中三方分立,彼此攻讦不断,且又遇上了风灾,庄稼绝收,百姓饥寒交迫,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这位越说越伤心,竟然嚎啕大哭起来。
徐景昌仔细听着,这才明白怎么回事。
琉球虽然是弹丸之地,却还分成了三个国家,尚巴志来自中山国,而在中山国之外,还有南山和北山两国。
本来琉球比一个县还小,弄成了三国演义,彼此攻伐,已经够离谱了。
更离谱的还有天灾人祸,仿佛老天爷都在折磨这个小岛。
人祸自然是倭寇肆虐,这一点大明也饱受折腾,苦不堪言。
天灾则是琉球孤悬海上,每到台风季节,动不动就有狂风席卷……说来也倒霉,刚刚琉球居然在一个半月之内,遭逢三次台风。
光是损失的人口就有上千人。
损坏房屋不计其数,大片农田绝收,几乎一夜之间,就把琉球推到了亡国边缘。
所幸这些年大明海上贸易频繁,琉球位置关键,能承担转口贸易,可以赚点钱,也能从大明买些粮食,大灾之年,不至于饿死。
但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鬼知道下一次再来大灾,又该如何应对?
“定国公在上,琉球仰慕上国,一心追随,忠贞不二。历年来,根据对各国的重臣考评,琉球都是分数最高,且逐年上升。窃以为琉球好比大明孝子,如今琉球百姓,希望认祖归宗,请求大明收留!”
说着,尚巴志竟然跪倒在地,磕头作响。
不用动武,就能收服有一个国家,徐景昌自然很喜欢这种模式,但是有些事情,也不好表现太急切。
他先把尚巴志搀扶起来,然后道:“琉球和大明,乃是一家,为琉球排忧解难,也是大明应该做的。只是要把琉球并入大明,尚且需要几个问题解决。”
尚巴志立刻道:“定国公请讲,不管什么,在下都无有不应。”
徐景昌道:“不必如此着急……咱们先说贵国王室,你们愿意继续留在琉球,还是移居大明?”
“愿意移居大明,我们全都愿意啊!”
这回把徐景昌弄得吃惊了,他们根在琉球,离开了老家,岂不是毫无影响力了?
见徐景昌吃惊,尚巴志立刻解释,“定国公不知,琉球地小民贫,凄风苦雨,不说别的,这一次风灾,宗室就有七人丧命。琉球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
徐景昌这才意识到,当个小国的君王,也未必有什么尊严,就更不要说什么小民了……
“这样吧,我可以想办法,给你们准备一处庄园,让你们安居……只是到了大明,就必须遵守大明法度,伱意下如何?”
“行啊!实不相瞒,在琉球早就有大明律治国,在下已经读了八遍大明律了。”
好厉害,居然比我读的次数还多!
徐景昌顿时哑口无言,还剩下就是第二件事了,“大明以三十万两银子,购买贵国王室产业,琉球子民,单独设立一县。在琉球办学堂,准许琉球子民,登陆中原,读书经商,科举考试,与寻常百姓无异。”
“多谢上国垂怜,多谢上国垂怜!”
徐景昌又道:“考虑到琉球王室的生计,我打算在琉球设立航运公司,并且将一成五的收入,转给琉球王室,你意下如何?”
尚巴志眼睛冒光,还有这等好事?
“愿意,愿意啊!”
……
徐景昌本以为会很难接受的条件,尚巴志都欣然同意,甚至还大出预料,满意不得了。
徐景昌还能说什么,唯有接纳了。
琉球在琉球的手里,不过是个饱受天灾之苦的倒霉地方。
可是到了大明手里,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徐景昌随即提出,动员水师,打击海盗,彻底剿杀倭寇。
一道命令下达,从各地抽调了五百多艘船只,云集琉球海域。
随后船队北上,开始了打击海盗的行动。
以大明的船只,和火器的准备程度,对付倭国的小渔船,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大军所过之处,倭国船只,一扫而光。
值得一提,倭寇之外,也有不少正常的倭国商人,还有些倭国渔民……只不过倭寇也是化妆成商人和渔民,这就让大明船队很难区分清楚。
既然区分不了,那就别费力气了,全都剿灭算了。
当然了,这种事情徐景昌是不会随便下令的,通政司是要求仔细区分,小心甄别,只打击倭寇,对于正常的倭国商贾,要给予保护,切记一刀切,不许乱杀无辜……
总之通政司是很讲道理的,任谁也挑不出毛病。
不过问题出在了五军都督府的剿匪手册上面……根据这篇小册子的规定,大明水师必须优先保护自己的安全。
也就是说,遇到了倭人船只,在确定不了是何居心的情况下,明军可以优先发动攻击……然后在各位将领的正确理解之下,就变成了遇到倭寇,必须抢先出手,确保自己安全。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明军的强烈扫荡之下,整个倭国沿海,就不剩下几个船只了。
实在是没有办法,郑和船队就是这么牛。
在这个世道,完全是碾压的。
而且在围猎倭国的时候,明军的船只还顺道去了美洲……
没错,从地图上看,沿着倭国北上,走白令海峡,阿留申群岛,到达北美,距离非常近……上万年前,甚至还有陆桥存在,可以直接走到北美大陆。
如今大明船队发现了美洲,绝对可以载入史册。
堪称郑和的大功。
按照道理,五军都督府拟定了论功行赏的名单,交到了兵部,结果却被兵部扣下了。
足足十天时间,愣是没有递上去。
弄得徐景昌也有些莫名其妙,不得不在通政司的例会上面,提了出来。
“如此大功,朝廷不赏,着实是说不过去。”
这几位尚书面面相觑,还是兵部尚书杨溥站出来,轻咳道:“定国公,三宝太监自然是功劳极大,人人仰慕。奈何他身为宦官,实在是不好封爵。”
徐景昌道:“自古以来,就没有太监封爵的先例吗?”
“有。”
“谁?”
“童贯。”
徐景昌翻了翻眼皮,似乎确实不太好。
“你们兵部怎么打算?”
杨溥顿了顿道:“我们的意思,能不能赏赐金万两,提拔为御马监掌印?”
徐景昌呵呵道:“赏赐万两黄金,听起来不少,但是对于三宝太监来说,实在是不值一提。毕竟他掌管海外贸易,贩卖商货,必须经过他的船队,一次下来,百万两也是轻而易举。但据我所知,三宝太监可是清正廉洁,分文没有进入自己的荷包,赏金只怕是侮辱了他!”
杨溥脸色很难看,属实不合适。
徐景昌继续道:“至于提拔为御马监掌印,这是陛下的赏赐,并非大明朝廷的意见。如果仅仅如此,那等于说三宝太监只是为了皇家做事……可你们也都知道,历次下西洋,可是有功大明,有功千秋社稷啊!”
这几个尚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连足智多谋的杨士奇都没有了办法。
半晌黄淮道:“定国公所言极是,但是让一个宦官封爵,并且入朝为官,同文武并列,属实不合适。”
“哪里不合适?”
“不合祖制!”
“哪一条祖制?”
“宦官不得干政!”
……
话又绕回来了,徐景昌默默看着这几位,自杨荣以下,全都默默摇头,如果强推此事,他们绝然不会答应。
徐景昌沉吟了一会儿,突然笑了起来,“诸位,这事情是咱们较真了。”
几个人不解,“定国公的意思?”
“谁说三宝太监就是宦官的?”
你都说三宝太监了,还说不是宦官?
定国公,你要不要去看看脑子啊!
徐景昌继续道:“这事不简单吗?只要把三宝太监从宦官变成普通人就行了。”
杨荣大诧,“定国公,这事还能改吗?”
徐景昌笑道:“怎么不能?你们几位不会觉得切了那一刀,成了太监,就永远都是太监吧?没有这个道理啊!因为根据朝廷的规矩,是什么人,要看户籍告身的。”
杨士奇道:“那三宝太监也列入宦官的名册啊?”
“所以需要我们上书,请求陛下将郑和列入民籍啊!”徐景昌道:“虽说在大明更改户籍很难,但是以三宝太监的功劳,完全可以格外开恩。只要此事办妥,再论功劳,我提议封郑和为宁远侯!”
六位尚书怔了怔,随后齐齐点头,“是,通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