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56 九龙仓进展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9月11号,陈志文收到了曾梓倖的通知,他同意合资开建新的工厂,陈志文也就安排了一个法务及商务去谈判合作细节,这也只是他贸易公司的一个小投资,等到以后Costco发展起来,外加如果进了沃尔玛、欧尚、家乐福之类超市的供应体系,那在这方面的布局会更多,或直接投资有潜力的供应商,或合资,或在未来的内地独资建厂等等等等。

    因为初始额度的投资并不大,经过了三天的商讨,陈志文与曾梓倖以75%/ 25%的比例成立了合资公司,名字为金河服装有限公司,分别来自于星河与金利来。

    之所以比例与之前说的不一样,也是因为曾梓倖为了稳妥,要求陈志文保证拥有一定的订单,要不然,失去了目前这个唯一的订单来源,新公司的成本制造不可能比的过同在香港的那么多成本降到几乎最低的同行。而陈志文自然也不会客气,你要稳妥我就要更大利益。

    几十万港元的投资,其实也只是闹着玩玩,主要还是看中曾梓倖这個人的经营能力,要知道,曾梓倖进入香港服装业较晚,只能选择偏门的领带为开拓口,最后还活到了几十年后,如果现在给他足够的支持,那么他的成就会更高,特别是能够进入传统服装这个更大的市场。

    就算不能成功也没什么,服装制造是整个产业链最低端的存在,做的再大也未必能有多少利润,金河就算失败了,也能培养不少这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也许在几年后去内地会有很大的用途。

    对曾梓倖来说,其实也没什么损失,投资也不算很多,而将来会投入多少精力,肯定还要看陈志文能够带来多少订单,真的发展起来的话,曾梓倖也一样能赚很多,甚至还可以获得不低的社会地位,毕竟这种小产业,它目测陈志文是没什么兴趣跟他抢管理权的,要不然完全没必要与自己合资了。

    只是超市的需求品种太多,金河服装也只能从少到多慢慢的生产,选择的入口是美需求最大的袜子、牛仔裤、短袖等等,都是廉价的商品,走的完全是量。

    其他的,则是由刚刚成立的星河贸易公司来负责在香港、湾湾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按照专业人士的估计,即使算上贸易公司的利润与海运利润,香港货物的成本还是比美国本土的平均要低上20%,特别是需要大量员工生产的商品,人力需求越多的,相对美国本土价格的差距也就越多。

    这样一来,即使是曾经亏本的fedmart,也能够勉强保本甚至轻微盈利。

    实际上,欧美超市已经开始从亚洲采购商品,只不过因为本土关系链、国际合作信任度、信息沟通成本等问题,导致速度很慢,而现在,fedmart与未来的Costco就抢先跨出了这一步,也算是可以获得一定的相对优势了。

    接下来日子,各个公司在职业经理人的带领下,按照陈志文的要求的发展及研发方向在运作,陈志文也是不惜资金,该招聘就招聘,该花钱就花钱,该买设备就买设备,美的目前每个月都在亏钱,但只要产品能够升级、优化那就足够了。

    红牛方面,扣除之前花费的代言费,美国市场也开始盈利,不过陈志文还是继续砸钱,聘请美国的体育巨星来拍广告,后续又将广告送到美国的几个电视台投放广告,也赞助了一些体育活动,花钱可以说是如瀑布,但红牛获得的订单也如飞机起飞一般上涨。

    秦志豪那边在德国直接下订了3台最先进的流水线,同时还挖了两名德国工程师前往香港常驻,钱到位了,哪有挖不动的墙角,再说,也就差不多2000美元一个人一个月,这个工资在香港算很不错,但比起红牛的利润,根本不值得一提。

    地产方面,陈志文还在不停的动用杠杆,有些可能已经不符合行业规矩,不过大家其实都很清楚,只要不出问题,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他人不敢这么玩是因为玩的太大万一输了就倾家荡产,陈志文知道未来,自然敢全力下注,而在中环开的投资公司,在获得不错的收益后,又在另外一个街道买了一套房产,再开投资公司的分店,用来吸引资金。

    金融方面,在香港的布局目前只在收购九龙仓的股票,最近九龙仓又来了一次增股融资,陈志文基本上照单全收,都没引起市场波动,实际上,在海港城开业之前,很多地产人士都不看好这个项目,认为这么大的商场,又不在中环,生意不可能有多好,于是看衰九龙仓的有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在后世的1978年,李嘉成能够低价偷袭九龙仓的原因之一,而九龙仓在73、74年的几次融资,大部分也都被陈志文给吸收了。

    截至目前,陈志文持有的九龙仓股票已有15.7%,跟李嘉成与包玉冈不一样,陈志文对于九龙仓更愿意长期慢慢偷袭,等到了足够掀牌的时候再动手。

    一则是因为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按照原先历史,在1977年之前,九龙仓的股票都很低迷,自己一点也不急,收购的越晚,海港城这个吸金神器就完成的越多,这些资金、建设问题还是交给怡和的人来头疼比较好。

    二则是,如果现在快速动手或者消息被透露,那么必然会引起怡和的反击,要知道,虽然被香港以及国际危机影响,但怡和的底蕴还是很强的,亏损虽然严重但手中资金还不少,这个时候跟怡和硬碰硬是陈志文最不愿意的,而如果再等两年,怡和的海外项目不停的给香港总公司放血,再收购就会轻松很多。

    毕竟,在原先历史上,李嘉成意图收购九龙仓的时候,怡和都不愿意与市值只有5-6亿港元的长江实业硬碰硬,而是委托汇丰银行出面调和,足以说明当时的怡和已经是内忧外患,体大肾虚。

    三则是即使真的爆发最后的收购战,那等几年之后自己的资金会更多,部分现在布局的项目,到那时就能获得资金回报了。

    目前的四大业务的发展,基本上也符合陈志文的要求,两个实业外加地产与金融,前两者为未来商业的支柱,后两者可以长期为实业项目提供巨大的资金,外加一个海外发展的超市,为实业项目提供一定的市场以及进入市场的凭证,同时其本身也能获得不小的收益。

    “陈总,昨天夜里我接到了一个来自美国的电话。”刚刚一早上班,小秘书安琪汇报道:“一个名叫蔡肯斯的美国人,他说他是沃伦巴菲特的手下,他准备来一趟香港,想跟您见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