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5规矩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至于摊丁入亩的政策可就要了这些士绅的卿卿性命了!这让他们交的银子可不是少数!因为在明代还有一个税,就叫人头税。人头税其实顾名思义就是按照男丁的数目交税!假如一个无地的农户四口之家,夫妻二人加子女二人。那么两个男丁每年就要交二两银子丁税。现在摊丁入亩出现了。因为他们没有地,所以二两银子的丁税就省掉了。
但是这对士绅来说绝对不是个好消息,因为摊丁入亩就是要将所有的丁税摊到田地当中去!田多的多交,田少的少交,无田的不交!那在丁税不变的情况下,士绅们要交的税可不是个小数!
比如说某个士绅在当地是大户,整个一个村子的一百个男丁都给他家做佃户。那么往年的时候,他只要交自己本人的一两银子丁税就可以了。结果实施摊丁入亩,现在他就要交自己和一百个男丁的税银一百零一两!而这是士绅阶层绝不可能接受的!
因为现在大明土地兼并极为严重!富者良田千亩,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就等于让极少数士绅承担了大多数失地百姓的人头税,这让他们怎么可能答应下来!
但是士绅们又被另一块蛋糕吸引住了,那就是朝廷即将出面筹建一批官督民办的工坊和矿山。士绅们可以投银子到里面取利,至于经营则完全交给民间的大掌柜,官府不插手,只负责查账!这就杜绝了官员中饱私囊的可能,很有吸引力!
其实不少士绅早就看着其他人大办工坊,四处挖矿眼红了!只不过是自家的背景没有人家那么大,弄不到矿山;自家又不会经营,不敢投银子到工坊里面去。不过如果只是掏银子取利,还负责监督的话,这些人可做得到!
只要大掌柜能让大家赚到钱,谁会对他指手画脚的?而且这些工坊矿山每年赚的钱肯定要比摊丁入亩的那点儿人头税要多得多,只不过是风险大了一点,不如土地旱涝保收。所以不少士绅也陷入到了两难之中!
时间眨眼间就过去了半个月,又到了再次召开大朝会的时间到了。这次大朝会几乎引起了全国各地的瞩目!因为谁都知道这次朝会将决定武国公的计划是否会开始推行?
说句实话,全国各地的官员实际上是反对整个改革计划的!反对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即使真的大明需要变革的话,也应该由内阁的文官来主导,而不应该由一个勋贵来主导,这与规矩不合!
其实说穿了所谓的规矩,不过就是看谁掌握权利罢了!掌握了权利自然就有上下其手的余地。而且武国公的计划看起来极有可行性,若是由文官主导的话,再去掉对文官不利的地方,剩下的可就是都是好处了!
不过各地的官员和士绅同样也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未必能拦得住武国公推行他的计划。原因其一,虽然说勋贵治政和长久以来的规矩不合,但是武国公完全可以通过万历帝的口将计划推出来。
如今他站出来直接出面,不过是省略了这一步而已。若是有人以此为借口的话,大不了让万历帝重新再说一遍就是了。所以没人会做这个无用功。
原因其二就是大家都认为内阁已经完全无法压制住武国公了!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立太子风波当中,文官集团彻底被武国公压制了,甚至完全可以说是被吓破了胆,话语权已经转移到武国公手中!
不过好在现在大明的那些勋贵依旧是烂泥扶不上墙,要不然只怕现在朝局就会出现明初的模样!那就是皇室和勋贵说了算,文官只是打下手的管家而已。
这天天色未亮的时候,百官们已经聚集在皇宫前面的广场上。他们也知道今天的事情无比重大,所以都在三五成群的窃窃私语。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突然有人说道:“首辅和几位阁老到了!”
众人抬头看去,果然看见一连串的轿子出现在广场边缘。但是细心人却发现,今天几位阁老来得比平时要早一些,同时武国公还没赶到。当下窃窃私语声又再次响起。不过议论最多的却是勋贵武官,那些文官们反而没什么反应。
就在几位阁老刚在皇宫门前的空地上站定,一队骑兵边打着灯笼出现在广场边缘。排头的两个灯笼上面一个写着明晃晃的武国公三个字,另一个写着一个硕大的刘字!看来是武国公刘昊嘉到了!
等到马队跑到广场边缘,周围的人散开,露出中间的武国公刘昊嘉。看到是他到了,离他近的官员纷纷施礼。刘昊嘉下马之后草草还礼,同时大步向皇宫门前走去。
若是在以往的时候,勋贵们早就围上来说天道地,好显得和他比较亲近。可是今天除了十几个勋贵武官上前来打招呼以外,其他的只是远远的拱手施礼,明显是和他拉开了一定距离。
这些事情看在文官眼中便有了无数的说法,其中一个人低声对身边的同伴说道:“看着没有!勋贵那里也在同武国公拉开距离,看来他们也不是很看好他的计划。”
他的同伴瞟了一眼勋贵那里,然后轻蔑的说道:“这帮勋贵不是一直都是这样嘛!有好处就往上扑,需要出力的时候就往远了跑!”
同样勋贵那里也在议论着刘昊嘉,不过他们的说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有人说道:“今日武国公果然是不同以往,就连那些阁老都给他让出时辰来,让他最后一个到!真是让人羡慕啊!”
他旁边的勋贵低声说道:“羡慕咱们也做不到!国公爷可是靠着实实在在的功劳才走到这一步的。比不得啊!不过看起来倒是真带劲儿!能把这些酸丁压制住了便是天大的好事!”
不管双方怎样议论,刘昊嘉还是堂而皇之的站在几位阁老的前面。这情景更是让百官们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