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的持久战 第336章 朕夺九分朝权和五分军权,仲父可愿意?(求订阅)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隔日的晨间,温室殿内,刘贺召见了霍光。

    这是天子亲政之后,第一次与召见霍光,自然不是简单的见面,而是要划清权力的界限。

    刘贺气定神闲地看着霍光,从他的脸上捕捉到了一丝颓败的迹象。

    权力是春药,能让人容光焕发——霍光即将交出手中一半的权力,自然会苍老许多。

    “如今,陛下已经亲政了,以后要多去尚书署,批复章奏、决断朝政、用符用印,都要陛下决断……”

    “亲政的诏书,老夫已经让尚书署拟好,并通传天下了,各郡国很快就会收到诏书的,定会赞颂陛下勤政的。”

    说话之间,霍光的脸色和平日没有区别,仍有宰辅大臣和当朝国丈的威严。

    但是他自己仍然从中品尝到了不易觉察的酸涩。

    从孝武皇帝晚年一直到现在,历经三朝,尚书署一直都由霍光掌握。

    批复章奏、决断朝政,任免朝臣……虽然一道道诏令上落的是三代天子的款,但几乎都出自霍光之手。

    如今突然交还这朝政的最终决断权,霍光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呢?

    未来的日子,霍光也许还能利用自己的“余威”来影响朝政的走向,但是终究要暂时退到次要的位置上了。

    每每想到这里,霍光就会对眼前的天子生出一种复杂的情绪——四分忌惮,三分怨恨,两分心虚和一分欣慰。

    天子仍然叫他仲父,但是他与天子再也回不到以前那种亦师亦父的关系了。

    “尚书署正堂也已经重新整修过,陛下随时可以驾临,亲理政事。”

    霍光说罢,就将一份上书呈到了天子面前,里面列满了天子每日固定要做的一些事情。

    刘贺不动声色地接了过来,他草草看了一眼,就放回了案上。

    零零总总,千头万绪,非常琐碎。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批复群臣章奏,以此决断朝政。

    尚书署收的百官上书或章奏,和御史大夫府收的臣民上书,形制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内容却不一样。

    前者以实务居多,天子必须有所决断;后者则务虚,天子不需一一回应。

    通过这两种的途径上书的人群也不一样,御史大夫府所收的上书更多来自民间。

    “仲父,这尚书署一天大约会收到多少份章奏?”

    “老夫没有细数过,少的时候三五十份,多的时候有一二百份。”

    “那批复一份章奏,所要花费的时间是几何?”

    “快的话不过片刻,发给几位尚书按照成制处置即可……”

    “但如果所奏之事是大事,那么陛下就要召集朝臣共同商议,时间是长是短,就说不清楚了。”

    身为天子,亲政之后,仍然不可能独决断所有朝政。

    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时间问题。

    事必躬亲,恐怕要累死在那尚书署里。

    所以尚书署协助天子批复章奏、处理朝政的作用无可替代,只是不能让一人独大——不管是昔日的霍光,还是以后的某个人。

    在原来的历史中,正是因为独掌大权的领尚书事层出不穷,才将大汉天子架空,以至于朝权旁落,朝堂混乱,朝政不通。

    因此,刘贺今日向霍光提出的六部尚书制,就是修正中朝制的一块补丁。

    “那一夜在大将军府里,朕和仲父说过,仍然要仲父来辅佐朝政。”

    “尚书署是大汉朝政枢纽,仲父仍会是领尚书事,掌管尚书署。”

    霍光“告病”,丙吉代行领尚书事时,刘贺定下过批复章奏的原则。

    如今,他又原封不动地把那几句话给搬了出来。

    重要又紧急的章奏,立即呈送天子。

    重要不紧急的章奏,可以先登记造册,择日呈送天子。

    不重要却紧急,由尚书署按照成制自行决断。

    不重要且不紧急的,由尚书署召集相关朝臣商议之后再决断。

    说完之后,刘贺才问道:“仲父觉得这样安排可还有几分道理?”

    霍光有些意外,他原以为天子迫不及待地亲政,一定会死死地将尚书署握住。

    他没想到天子竟然还会让自己继续出任领尚书事。

    虽说“重要而紧急”的章奏要立刻呈送天子,但是天子毕竟没有治理朝政的经验,这就给了霍光留下了操作的空间。

    居然可以再拿回一些权力,简直是意外之喜,霍光一直阴沉的脸上多了一些愉悦的表情。

    刘贺看在心中,并不戳破。

    “陛下既然信得过老夫,那么老夫一定不负陛下的厚望!”霍光下拜道。

    刘贺心中冷笑。

    霍光这条鱼对权力太痴迷了,这鱼饵刚刚抛出来,他就迫不及待咬了上去,完全没有想过可能会被钩得鲜血淋漓。

    如果霍光现在是壮年,那么他一定会更加谨慎的,怎么可能像现在这样粗心大意呢?

    刘贺慰勉了霍光一番,才终于是要提线了。

    “前一段时日,仲父称病告假,这尚书署一下子就乱了起来……”

    “朕迫不得己,只能让少府丙吉暂代领尚书事,才勉强没有让朝政陷入混乱……”

    “而这也让朕看明白了两件事情,一是仲父不可或缺,二是尚书署不可有差池。”

    “朕思来想去,决定要改一改尚书署如今的格局,再选几个得力的朝臣,帮仲父分担重任。”

    以往,刘贺说完自己的提议后,总会问一句“仲父意下如何”——但是这一次,他没有问。

    这言语上的小小变动,意味着这一个提议,而是天子一个决定。

    霍光在宦海沉浮十几年,自然知道天子此举的目的:削弱他在尚书署的权威。

    他脖子上那无形的枷锁稍稍松了一下,如今就又紧了起来。

    掌控朝政最好的方式,不是亲力亲为,而是让不同的朝臣相互制约、相互掣肘,然后再居中调和。

    拉一派,打一派,这是最好用的手段。

    这十几年来,霍光就是用这个方法,让自己屹立朝堂不倒的。

    他万万没有想到,天子学得那么快。

    如今,天子是要让他霍光继续在尚书署呕心沥血,却又不让霍光独大——真是算得一手好账。

    霍光不免有一些后悔,刚才不应答应得那么痛快的。

    “陛下,这尚书署的格局是孝武皇帝定下来的,恐怕……”霍光小心地说道,试图用孝武皇帝来压制天子。

    但是,死人哪里是活人的对手。

    “朝廷制度时时在变动,孝武皇帝也曾改过孝景皇帝和孝文皇帝的成制,所以并不用有什么顾虑。”

    “可是……”

    “祖制可不可改的事情,上个月在朝议上,已经辩驳得很清楚了……”

    “此事,仲父就不要再劝了,传出去,恐怕有小人会说仲父贪恋权势,不愿放权,如此反而不美。”

    刘贺神情平静,似乎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但实际上对霍光而言,却是“诛心”之论。

    几个月之前,天子断然是不敢这样“敲打”霍光的。

    而现在,天子操弄人心的手段就越来越高明了,让霍光无言以对。

    就拿今日此事来说,天子先夸赞霍光劳苦功高,并让霍光继续担任领尚书事。

    在霍光放松警惕后,却又立刻提出要改尚书署的格局,让霍光无言可对。

    当霍光稍稍提出反对,天子又抛出了这“诛心”之论,让霍光退无可退。

    这三轮交锋下来,霍光没有讨到任何的便宜。

    霍光只能有些惶恐地说道:“陛下明鉴,老夫绝无此意!”

    “嗯,朕知道仲父不是一个贪恋权势的人,所以仲父也就不要再反对此事了。”

    “诺。”霍光心有不甘地说道。

    刘贺点了点头,才将一张纸从怀中拿了出来,递给了霍光。

    “这是朕的想法,那仲父替朕看一看,还有没有什么纰漏。”

    “诺。”

    霍光接了过来,眯着眼睛细细地读那纸上的字。

    越往下读,他就越觉得心惊肉跳,这天子高屋建瓴,摆弄朝堂的手段,真与孝武皇帝有几分相似。

    不,隐隐约约之中,比孝武皇帝还高出了许多。

    当年,孝武皇帝创立中朝,用一个小小的尚书署就让朝政绕开了丞相,将这个百官之首的权力悉数夺了过来。

    从那之后,丞相成了一个摆设,相权彻底旁落,君权大大加强。

    而后来的丞相们如果没有孝武皇帝的支持,根本就做不出任何的丰功伟绩。

    今日,当今天子重建的这尚书署,不只是要削弱领尚书事的职责,也会让中朝进一步架空外朝的权力。

    三公九卿最终会成为只做实务的“左贰官员”。

    这样的变革,比孝武皇帝的变革更加大刀阔斧。

    这新的尚书署由四个部分组成。

    一是领尚书事,总共有三人。

    二是六部尚书,总共有六人。

    三是六部御史,总共有六人。

    三是掌玺尚书,只有一人。

    除此之外,还有配属给上述中朝官的属官吏员。

    所有章奏由三位领尚书商议决定,或是分到六部尚书或是直接呈送天子,遇到复杂的朝政,领尚书事还要召集众尚书商议。

    章奏分发给六部尚书后,由六部尚书批复,六部御史无权干涉,却可调阅所部的章奏和批复,如遇不法,可向天子上密折。

    章奏批复,拟成诏书之后,再由掌玺官用印和派符,掌玺官如有疑问亦可拒绝用印派符,但是事后必须要向天子言明原因。

    如此一套流程,加上刚才刘贺提出了分发章奏的四个原则,尚书署内相互牵制的格局就形成了。

    霍光看完,阴沉着脸,后脊背感受到了阵阵凉意,脖子那无形的枷锁越勒越紧。

    “仲父自然是领尚书事,而且是总领尚书事,负责整个尚书署的运作。”刘贺状貌甚恭地说道。

    刚才,霍光以为只要继续当这领尚书事,那么多多少少仍可以掌握一部分朝政。

    但是如今看下来,不管是领尚书事也好,总领尚书事也罢,手中的权力都微乎其微——甚至还不如六部尚书。

    这尚书署的权力被分得稀碎。

    领尚书事只有分发章奏和朝政的权力,并无处置章奏朝政的权力,只有遇到大事才能召集六部尚书共同议论。

    看似地位崇高重要,但真的遇到重要的朝政那势必要上告天子来定夺的,领尚书事只能靠边站。

    如此一来,这领尚书事只不过是一个“两千石谒者”罢了。

    更何况,这领尚书事都还有三人,这本身也会相互制衡。

    那六部尚书虽然可以处置大部分的政事,但却又要受到六部御史的监督,自然不可能在该管朝政上独断。

    而即使领尚书事或者六部尚书绕过了六部御史的监督,最后还有掌玺官来制衡。

    如此一来,寻常的朝政就要经过六部尚书、六部御史和掌玺官三道关口,才能行成诏令通行天下。

    重要的政事还要有领尚书事参与其中,最后还要经过天子的首肯。

    在这叠物架床的格局之下,想要像原来那样只手遮天,简直完全不可能,除非这整个尚书署都是“自己人”。

    过去,霍光都做不到这一点;今天,就更做不到了。

    更何况现在的尚书署上还有一个天子。

    霍光越想越觉得喘不过气,这年纪轻轻的天子,到底是怎么想出这几乎毫无破绽的布置的。

    如此一来,自己干预朝政的机会就微乎其微了。

    除此之外,霍光突然比刚才还多了另一层担心。

    天子此举看似只拿走了“朝权”,但是隐隐约约也架空霍光大将军的军权!

    且不说身为大将军的霍光已经不能随意地使用玺印和虎符了,在这六部当中可还有一个明晃晃的兵部。

    有兵部,就要管军务,这不就意味着自己的军权也被架空了吗?

    霍光记得很清楚,那一夜天子说得很明白,会继续让他当“货真价实”的大将军,他才“同意”让天子亲政的。

    难道天子现在就要卸磨杀驴了吗?

    这未免太心急了一些。

    霍光心中的凉意变成了一股杀意,眼神也不自觉地凶狠了起来。

    朝权他可以让出来,但是兵权决不能让。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是孝武皇帝的雄心,这是大汉的千秋基业,这是兄长的遗愿……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这是霍家荣华富贵的根基。

    霍光是决不允许天子染指的。

    他脸色阴晴不定地将那张纸还给了天子,说道:“陛下要改尚书署的格局那么就改,只是老夫有一事不明,请陛下解惑。”

    “仲父有何疑问,都可以畅所欲言。”

    “以前大汉的军务都由大将军府处置,尚书署只管其余的朝政。”

    “如今这六部当中却有一个兵部,是这军务也要由尚书署来管辖吗?”

    “军务至关重大,不可耽误,恐怕不宜和普通朝政混为一谈,贸然改动,恐怕会引起混乱,让大汉基业动摇。”

    刘贺早知道霍光会问这句话,因为军务是霍光的命根子。

    虎符和传国玉玺还在尚书署,可有了掌玺官,霍光轻易就用不了了。

    但是至少霍光仍然能够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身份,对汉军施加影响力,控制一部分汉军。

    如果大司马大将军和丞相一样被兵部架空,变成一个虚职,那么霍光恐怕对汉军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小。

    霍光当然会担心。

    “仲父错意了,这大汉的军务,现在只有仲父能掌握得过来,眼下又是用兵之际,朕不会节外生枝的。”

    “大汉的军务仍由大司马大将军负责,尚书署的兵部只负责朝政中与军务有关的事情,如粮草调拨、战船营建等等。”

    “总之,这兵部尚书是替仲父分忧的人。”

    刘贺的这番解释并没有让霍光完全放下心来。

    因为这新的尚书署,对他的权力削弱得实在太大了。

    如果朝权和军权各自有一斛的话,那么以前霍光是一人独占两斛。

    但是如今,朝权的那一斛中已经有九成被天子拿走了,而军权的那一斛中也有四五成被分掉了。

    毕竟,朝权和军权合二为一,不分彼此,怎可割裂?

    将领任免、粮草调拨、军饷下发……这些事情属于朝政,但也是军务,都被分走了。

    自己虽然还是大将军,也只能干预考核、都试等实务,利用军中霍党来操控汉军。

    这怎能说不是被削弱呢?

    这当然让霍光很是不悦。

    但是,他似乎不知道如何反抗。

    汉军的捷报或者十五万汉军没有回来之前,霍光的威望是一日低过一日的,而刚刚亲政的天子的威望却在节节攀升。

    现在的霍光斗不过天子。

    他猛然发现,自己每一次后退都是错误的,都会让情况变得更为不利。

    可令霍光窒息的是,他每一次都不得不后退。

    和天子对弈的过程中,他似乎没有赢过一招半式——那些看似平局的局面,他其实却已经是输了。

    霍光暗中思索着要如何扭转这种局面,一时竟让忘记回话了。

    “仲父可还有什么疑虑?”刘贺假装什么都看不穿地问道。

    “老夫并无其他的疑虑。”

    “好,那朕就把这尚书署官员的人选给仲父看看,如果提的人不合适,仲父要告诉朕。”刘贺笑道,笑里有很多深意。

    “老夫一定畅所欲言。”

    霍光打起了精神,这句话不是一句空话,何人能进尚书署,这也是一件大事,当然要和天子争一争。

    至少要让多一些霍党位列其中。

    这不是和平,而是停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