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三五四章 挑战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跟着项目连轴转紧绷日久,又一走三个月,家里人都惦念得慌,吴桐回来后,就没有再第一时间安排需要立即课题。一天里,半天的时间,在学校看看研究所的团队人员项目研发和成果吸收进度如何,或者指点指点入门新接手的学生们。
另一大半的时间,吴桐尽量把时间更多空出来,多陪陪家人。家里人,是她最温暖的港湾,是她走到哪,都会惦念的。有的时候,吴桐觉得,家里人舍不得她,其实能反过来,是她离不开家里人。
若不是研究项目复杂,两个项目并存,吴桐其实,偶尔也会不免有打道回府的想法。只是,当时深处研究所,手头的关键项目不容她多想,回去一趟所要麻烦的地方太多,吴桐才选择尽可能快的结束项目回归,而不是频繁来往,增加安全部门的麻烦。
家里人不需要她一刻不停的守着,在陪伴家人的时候,有了空余时间,吴桐就在数论的ABC猜想和搁置许久的新能源问题,展开学习研究储备。这个过程中,吴桐并没有将其当成一种必须要解决的任务,而是仿佛生活中的调剂一样,随时随地都能展开,也随时随地都能结束。
对于任意大于1的常数ε,存在一个常数C(ε),使得对于大部分满足条件a + b = c的正整数三元组(a, b, c),都有c <(rad(a * b * c))^ε。在这里,rad(n)表示n的所有质因数的乘积,ABC猜想最先由最先由乔瑟夫·奥斯达利(Joseph Oesterlé)及大卫·马瑟(David Masser)在1985年提出。
换个更能理解的说法,就是假设我们选择a=2,b=3,c=5,显然它们满足a + b = c。我们计算出它们的乘积a * b * c = 2 * 3 * 5 = 30,并计算出其质因数的乘积为rad(a * b * c)= rad(30)= 2 * 3 * 5 = 30。根据ABC猜想,我们有c <(rad(a * b * c))^ε,即5 < 30^ε。
对于任意选取的常数ε,都存在一个足够大的C(ε),使得不等式成立。
吴桐一直觉得,数学是个很有意思的领域,特别是纯数领域,在这个数字和符号表达的世界里,或许不理解数学的人眼中,他们是怪胎,是枯燥乏味的,是看不懂的天书,
但是,吴桐在这个世界里,真正的摸索到了乐趣。或许,她最开始接触数学,并不是彻底抱着研究所学的心里,当时只是想着,提高一下自己的成绩。
当想要提前高考,预备保送作为备选,接触数学竞赛,成了她踏足数学的起始点。围绕着数学竞赛,提前学习大学数学,深入数学领域,为数学的神奇而感兴趣,从感兴趣到喜欢,再从喜欢到热爱。
始于兴趣,源于热爱,精于专注,终于坚持,吴桐觉得,她还算认真的,在践行着这句话。现在,数学变成了她无法割舍的一部分,是她最感兴趣的终身事业,也是她最得心应手的工具,学到的,即是她自己的,无可剥夺,无可取代。
阳光倾洒,寻个光与暗交接的地方,携一本书搬个躺椅或者单人沙发,寻个舒服的姿势,斜倚着身子,往外看,是明媚的阳光普照,万物生机,高楼伫立的鲜活场景。
室内有中央恒温调控,适宜的温度,带走初夏的燥热,手中,是她学习研究的资料,慵懒中去学习,惬意中享受学习,边上有是疼爱她的二老,各忙各的,是不是分心和老人搭句话,周末更添所有家人,欢欢喜喜又放松学习的生活,真得是让人分外眷恋。
真正让吴桐放弃这种惬意,是她突然想起了一则传闻,倭国推出的王牌数学家望月某一,似乎就在今年八月宣称了他证明了ABC猜想,声称用此理论可证明包括abc猜想在内的几个著名猜想。他的论文在数学期刊上刊登以供参考查阅,很多人也开始学习他的理论。
因为这篇证明晦涩古怪难懂,很多数学家对他的文章持怀疑态度,是以,这个猜想,直至她那份记忆结束之前,她都没有听闻过,ABC猜想被验证,真正被证明的消息。
这则消息,本是积压在她不重要的记忆角落,被归类于无太大作用的版块,若不是愈发深入研究ABC猜想,她还想不起来这个,信息时代,很多人打开浏览器,挑出来的讯息,不是很关注的管快,基本都是一扫而过,丢在脑海角落里的传闻。
但是,姑且这个传闻,是真是假,望月某一是否真得证明了这个猜想,但是,吴桐想,她这个半愤青,不争馒头争口气,怎么也要快人一步一下,抢在八月份之前,把这个证明给发布出来,让这个证明的归属荣誉,继续归属于中华。
八月一号也是八月,八月底也是八月,为了确保妥当,吴桐决定,还是以她生辰为目标吧,正好,当做她今年送与世界,共享她生成美好时刻的贺礼。
这样想想,还是挺痛快的。
至于倭国那方,会不会因为而愤恨,吴桐表示,债多不愁,保密研究的那些东西透露出去,她早就该被国际暗中通缉多少次了!反正,她这辈子就被打算踏出美好的国内大门,那边对她拒绝通行,对她来说,毫无痛痒。
是以,吴桐当即决定,就这么干吧,与其让世界为了一个否定式的证明争论不休,由着那边沉醉在哗众取宠的梦里,不如,她试试,给世界一个更肯定的答案,尝试去终结这个问题。
一个半月的时间,去研究一个仅仅稍次于千禧大难题,或许在别人看来,会觉得是吴桐傲慢无知的表现,或者是觉得,吴桐自大了。
就连吴桐自己,都觉得,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是,只是难度不小的挑战,并不是不可完成的壮举。
一个半月想要解决别人十年或者终身都不一定挖掘出来的问题,不是吴桐自大,也不是吴桐无知,只为一时意气,就坐下了这个莽撞的决定。而是吴桐本身已经从去年,就在有意识接触收集,学习研究这个版块的知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