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410章 诗言志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忻州。

    喧闹声传来之时,薛岿正紧张兮兮地坐在酒楼上与李白对酌。

    “先生听到了吗?”他压低了头上戴的毡帽,用手挡着脸,往窗外看去,只见商旅百姓们从城门外涌进来,“他们在喊打仗了。”

    “走。”

    李白拿起放在桌案上的剑,当即下了酒楼。

    “先生,我们去哪?”

    “看,我没结帐。”

    “啊?”薛岿不明所以,“那我去结。”

    话音未落,李白已扯着他大步挤进人群,他匆匆转头一看,见那几个保护着李白的汉子已被酒楼小二拦住,丢了一串钱迅速又跟过来。

    他们逆着人群,艰难地向城南而行,一路上感受到的都是战争带来的恐慌,天下承平已久,哪怕是忻州这种离边塞不算太远的城池也已没了战乱的记忆,故而所有人的反应都是混乱的、迟滞的。

    待他们赶到南城城门,城门还没有闭上,守城卒其实是想关门的,可惜完全没有经验,这会儿只好暴怒地大喊道:“不许再挤了!再挤进来,杀!”

    既不让挤进城,李白就挤出去。这绝非易事,薛岿的靴子很快被踩掉了,胸膛仿佛都要被挤扁,有片刻工夫觉得自己要在人群中窒息而死。

    终于,他们挤出了忻州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之后,往前走了一段,身后传来“嘭”的声音,接着是一阵叫喊。

    “放我们进去!”

    那是城门已被关上了。

    薛岿不由道:“先生,你那些同伴没能挤出来。”

    “若让他们跟上了,岂还能容我们到战场上去杀敌。”李白得意道,他竟还保持着昂然与洒脱之感,整理着衣裳,把长剑挂回腰间,道:“走吧。”

    “去哪里?”

    “从军。”李白的语气随意,仿佛是说要换一家酒楼喝酒,“前阵子,我们做了一桩大事,助云中军王将军绕到了太原,哦,具体的就不与你说了,我看今日情形,王将军必是已胜了,我打算前去寻他,自荐到云中军幕下。”

    “啊?先生不是连翰林都辞了,怎会想去云中军幕府任职?”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啊。”

    薛岿惭愧道:“我是说,我们没有盔甲、马匹,这兵荒马乱的,要是……”

    “你不是老兵吗?”

    薛岿还想再说,李白已然迈步而行,只留下一个放荡不羁的背影,浑然不像是个年过五旬之人。

    说起来虽是很冒险的事,李白却并不莽撞,早已留心了地势,知官道边有一座南山,正可远眺。他带着薛岿爬上山峦,果然见到了南面有尘烟远远而来。

    “真是安禄山的败军,今日当诛此獠!”

    “云中军追来了!”

    薛岿看得心驰神往,恨不得投身至追兵当中参战,为薛直将军报仇。

    忽然,他余光中似乎看到了盔甲的反光,脑海中甚至浮起了诗句,是那句“甲光向日金鳞开”。

    他眯起眼,观察着东南方向处于官道另一边的树林。

    “好像是有伏兵。”薛岿语气有些迟疑道。

    “何处?”

    李白顺着薛岿所指的方向,往那树林看去,过了一会,太阳从云朵中出来,阳光照耀下,粼粼的光亮从树林的缝隙里透了出来。

    再回看官道,安禄山的败军正马不停蹄地从南山下方奔腾而过,经久不停,伏兵却没有动手,可见是范阳一方的人马。

    而官兵也已经快要追至,离伏兵所在的位置越来越近了。

    “随我来!”

    李白当即往山顶上跑去。

    ~~

    树林中,趴伏在地上的战马打了个响鼻,想要站起身。

    一只手掌放在了它的脑袋上,轻轻揉了揉,战马于是被安抚住了。

    它的主人是一個中年男子,脸颊轮廓分明,眉宇间有着深深的川字纹,显得深沉而刚毅。他是安禄山麾下的经略军使,崔乾佑。

    崔乾佑在范阳诸将当中显得有些孤僻,独来独往,不爱与人说话。他似乎没有太多朋友,因此就连同袍们也不太知道他的来历,只能根据他的姓名、谈吐,猜测他也许是出自博陵崔氏的破落门户。

    毕竟“乾佑”这个名字太大了,一般人家的孩子往往镇不住、不敢起。崔乾佑的气场却是镇得住,他的志向就有乾坤那么大。

    今日,崔乾佑并非是奉了命令来设伏的,他是前来支援安禄山,恰听到士卒禀报了石岭关一战的情形,临时进行了埋伏。

    能让兵士在这种情况下有条不紊地进入树林,足可见他的统率能力。

    他蹲在灌木丛中,只显出一双明亮有神的眼神,只见安禄山麾下还成建制的兵马赶过之后,奔来的便是曳落河军的溃兵了。

    崔乾佑其实心里一直就看不上曳落河,在他眼里,把一群千挑万选出来的壮士聚集起来、收为义子,这不叫军队。他眼里的军队是恪守命令的纪律,是主将一句话就能让士卒无畏赴死的权威,军队应该是冰冷的。

    一群废物从眼前跑过,再往后,云中军追杀上来,为首者是一个手持长枪的骁将,身披全副银盔,非常有追击溃兵的经验,偶尔才出枪杀人,引领着士卒们驱赶曳落河军。

    “将军,那就是王难得。”崔乾佑的部将能元皓凑上前来,小声道:“我们杀过去吗?”

    崔乾佑没说话,以示拒绝了能元皓的提议。他的胃口更大,要全歼了王忠嗣的兵马,而不仅仅是保下安禄山。

    官道上的喊杀声掩盖了树林里的杂响,范阳经略军的士卒们已经纷纷举起了弓弩,张弓搭箭,锋利的箭矢对着云中军的将士。

    忽然。

    “呜——”

    频率急促的号角声响起,云中军停止了前进。

    崔乾佑十分意外,立即向王难得望去,只见王难得已经勒住缰绳,转头往他这个方向看来。

    “被发现了?”

    崔乾佑心中疑惑一闪而过,毫不犹豫下令道:“放箭!”

    ~~

    “看!”

    “看!”

    南山的山顶上,薛岿光着膀子,正在拼命地向山下呐喊着,喊声回荡在天地之间。

    在他身旁,李白正高举着一根竹竿奋力挥舞着。

    竹竿上的布被风吹得招展开来,呼呼作响。

    “呼,呼,我挥不动了。”

    “我来!”

    薛岿声音沙哑,从李白手里接过竹竿,大力挥舞。李白则累得坐在山石上,擦了擦脸上的汗水,他脚不小心踢到了地上的毛笔。

    山石的凹陷处里,则是他方才以这山石为砚,磨出来的墨水。

    “先生,他们真能看到吗?”薛岿问道。

    “能!”李白喘着气,还未缓过来。

    “我怕太远了。”

    李白咧嘴一笑,哈哈道:“我知军中有一物,名叫‘千里镜’,他们一定能看到。”

    “好!”

    薛岿于是挥得愈发卖力。

    在他脑袋上方,那招展的布袍上写的只有一个龙飞凤舞的“伏”字。

    ~~

    千里镜里,一个“伏”字一闪而过,薛白竟是在瞬间就认出了李白的笔迹。

    “有埋伏!”他大喝一声,第一时间就下令鸣金收兵。

    鸣金声传到前方。

    王难得看向树林,当即意识到了危险。

    “放箭!”

    树林里响起了暴喝,与此同时,箭雨当即向云中军袭来。

    若此时王难得麾下统领的是河源军的士卒,必然是如臂指使,能够立即掉转方向。但他初来云中,指挥得必然没有原先顺畅,打顺风战时还好,一旦有意外,士卒们便有些反应不过来。

    ~~

    “击杀王难得。”

    随着崔乾佑的一道命令,能元皓当先率部杀出了树林,横冲直撞,意图将云中军一分为二。

    灌木丛被踏倒,枝叶纷飞。

    范阳经略军并不同于曳落河军的各自为战,他们训练有素,冷酷无情,只知听从指挥。

    他们兵力充足,又是生力军,更兼提前设伏,自是甫一杀出便占了上风。

    王难得连忙回马,整军撤退,很快就陷入了包围。

    崔乾佑见了,移开目光,扫视了战场一眼,翻身上马,准备反过来追击王难得的溃军。

    他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并不满足于只击败云中军。

    哪怕设伏被提醒发现,他依旧认为自己能击败王忠嗣,进而,他还要顺势攻取太原城。助安禄山夺下河东,并逼安禄山举兵造反。

    对于造反,他与范阳的很多人一样,有着狂热的执念。

    才勒过缰绳,崔乾佑忽然一愣,余光瞥到了一个让他再次出乎意料的画面。他回过头,赫然见王难得已纵马杀到能元皓的面前,手中长枪如闪电般连刺三下,刺死了两名亲兵,重重捅在能元皓的护心镜上。

    护心镜瞬间碎裂。

    一枪之势,直接把能元皓击落马下。

    虽不知人有没有死,王难得之勇猛,惊愣了周围的士卒。

    “退!”王难得眼看能元皓被人拼命护下,并不追击,只招呼士卒趁机后撤。

    崔乾佑习惯性地皱着眉,亲自率兵补上。务求击溃云中军,实现驱他们破敌的战术意图。

    他看得出来,包括王得难在内,云中军全都已经力竭了。

    战斗若持续下去,胜利必然是属于他。

    “将军走!我来断后!”

    然而,忽有一名老将率部杀了过来,以少量的兵力挡着经略军。

    这老将很有经验,并不恋战,掩护着云中军脱离缠斗,之后便边战边退,竟是简简单单地就要把崔乾佑的战术意图破坏掉了。

    崔乾佑微微冷笑,挥师追杀。

    此时云中军向南退却,当中却有一骑逆行而上,手持一柄长矛,不由分说向崔乾佑所在的方向掷来。

    双方隔得太远,那长矛显然不可能掷到跟前,崔乾佑根本不以为意,果然,那长矛在空中滑出一道弧线,开始下落,离他还有十余步远。

    然而,异变突起。

    “轰!”

    “将军小心!”

    崔乾佑感到有水点溅在脸上,像下雨一般,接着马匹受惊,他差点摔下马去,连忙安抚战马,好不容易才稳住。

    可士卒们的恐惧却不是轻易能稳住的,方才他们分明看到有一个同袍被炸得四分五裂,周围还有两三人受了重伤缺了胳膊,正在地上哀嚎不止。

    设伏最后竟是成了这样的情形。

    崔乾佑惊怒之下,也不顾有可能再来一次的爆炸,喝令士卒继续追。他接连鞭笞了几人,抬眼一看,连那断后的敌军都要逃远了。

    他遂驱马上前,抢过一张弓,亲自张弓搭箭,对准那老将的背影一箭射出。

    箭矢“嗖”地重重钉在那老将的背胄之上,老将呕出一口血来,依旧策马而走。

    崔乾佑摔下弓,四下看了一眼士卒们,下令收兵。

    战场上留下了一片尸体,已经被鲜血染红的沙石。伤者在呻吟,天空中有倦鸟归林,也在鸣叫着。

    ~~

    南山山顶上,李白目睹了忻州城外这一战,有遗憾,也有庆幸。

    当战场上的尘烟散去,他转身下山,竟是情绪低沉,许久没有说话。

    “先生在想什么?”薛岿不习惯这样的李白,不由问了一句。

    “悲愤。”

    李白只答了两个字。

    天色渐暗,他们一路向南,由黄昏走到了深夜,终于在一片营地前被人围住了。

    “来者何人?!”几骑斥候策马绕着他们问道。

    薛岿见李白不说话,只好自报了姓名以及番号。他倒不是认为自己的名头有什么用,而是怕李白名头太大容易有麻烦。

    倒没想到,他的姓名也是有点用。

    “自称是雁门关来的薛岿,去把他兄弟找来。”

    隐隐地,能听到斥候好像是这般低声说话,薛岿心里不由期待起来。

    等了一会,黑暗中真有一骑奔来。

    “二郎?!”

    “阿兄!”

    薛嵩奔到薛岿面前,第一时间伸出双手揽住他的脑袋,仔细看了个遍。

    “没受伤吧?”

    “没。阿兄我和你说,这是李……”

    “随我来,见燕将军!”

    进了大营,他们脚步匆匆奔向一顶帐篷,“唰”地一掀帘子,只见帐篷里站了许多人。

    燕惟岳侧躺在那里,嘴里正喃喃说着什么。

    “安禄山的八千曳落河,被我们一战歼灭,没什么好遗憾的,值了……”

    “将军!”

    薛岿见状,悲哭一声,扑到了燕惟岳的面前,道:“末将领了军令状,却没请来援军,请将军处置。”

    燕惟岳费了一会儿工夫,才在火光中认出了他,欣慰地笑了笑,道:“我还怕调你去代州害了你,对不住你阿兄。”

    “末将请命,随将军收回雁门关。”

    “我等不到了。”燕惟岳眼神又黯淡些,又是嘀嘀咕咕交代了许多,末了,疲惫地往帐外看了一眼,无不遗憾地喃喃道:“还未与薛白一叙啊。”

    “薛郎马上来了。”薛嵩应道。

    据他所打听到的一些消息,薛白之所以还没过来,似乎是因为王忠嗣的情况也不好。这却不好对燕惟岳说,以免他更为担心。

    燕惟岳闭上眼,帐篷中的众人正担心他从此不再醒来,却听他问了一句。

    “薛岿你没吹牛,那诗,真是薛郎送我的吗?”

    “是,真是。”薛岿连忙道。

    “想谈谈那诗。”燕惟岳低声自语道。

    他十五岁就从军,整整一辈子都在边塞度过,战争的血与火他已经见得太多了。最后的时光里,他想谈论一些他真正喜欢的东西——诗。

    因为戍边,他唯一的爱好被耽误了六十年,临到了,若是能放下战事,沉浸在诗句里就好了。

    “燕将军。”

    忽然有人在耳边唤了一句,道:“因公务耽搁,我来迟了些,将军勿怪。”

    燕惟岳努力睁开眼,恍惚中,看到了一张年轻的脸,让他想到了自己年轻时。

    “是……薛郎?”

    “是,久闻老将事迹。”薛白道,“今日终于有机会并肩杀敌,幸甚。”

    “我想问问薛郎。”燕惟岳愈发虚弱,“那诗,真是给我的?”

    “当然。”

    “可那角声满天……为何是在秋色里?”

    薛白把耳朵凑过去听着,本以为燕惟岳有多重要的事要说,好不容易听清了,不由一愣。

    接着,他看到了他的眼神,当即明白过来,这对他而言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事。

    “因为,写诗时还是在秋天,辗转寄到雁门关却已是春天了。”

    燕惟岳眼睛里便有了些笑意。

    “原来这般,我还怕薛岿又吹牛了。”

    “没有。”有人在旁边说道:“薛岿这小子还是实在的。”

    “一辈子待在雁门关,这阵子见了崔颢,见了薛白,足够了。”

    燕惟岳念叨着,满足地闭上眼,这次似乎不打算睁开了……耳畔却忽然听到了一个名字。

    “还有李白,将军可想见见李白。”

    “李白的诗,真仙啊。”

    “李白就在眼前,请将军睁开眼看看。”

    燕惟岳不信,可还是睁开了眼。

    他看到一个三缕长须的男子站在那儿,却不像他想象中的李白,于是微微摇头。

    “今日见将军杀敌。”李白道:“我为将军写首诗吧?”

    燕惟岳依旧不信,眼皮愈重,困得厉害,却听得两句诗落入耳中。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这两句一般般,不太像是李白。

    可那人还在继续吟着诗,语气沉郁,带着悲愤,之后,悲愤又渐渐转为激昂,激昂豪迈,渐渐到了光芒万丈的地步。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

    燕惟岳终于睁开了眼,凝视着李白的脸,脸上恢复了生气。

    他没想到在有生之年的最后一刻,还能见到李白作诗,且是当面写给他,且是这般一首壮志嵯峨的诗。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李白今日见了战场杀敌的情形,情绪激昂,诗到后来,字字如剑拔弩张。

    燕惟岳恨不得坐起来,与他一起念这诗。

    诗言志,他毕生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志向,但太多的情绪闷在胸口从未说出来,无比想要借着李白的诗来言志。

    于是,李白作完诗,又吟了第二遍。这次,燕惟岳终于也能跟着念。

    他们的声音越来越高,直到最后一句。

    “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哈哈哈!”

    李白心中郁气尽去,只觉痛快,哈哈大笑起来。

    “八千曳落河一战尽灭,正是胡无人,汉道昌!今日结识诸将军,是李白之幸,幸甚,当与将军一醉方休,以为将军庆功!”

    “拿酒来。”薛白看着燕惟岳脸上的笑意,不想扫他们的兴,破例吩咐道。

    李白大喜,转向帐中另一人,朗声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故而今日我先题一首,抛砖引玉,请崔兄大作。”

    崔颢今夜能在此地遇到李白亦是惊喜,只是一直没机会见礼。既然燕惟岳喜欢诗,他也不吝啬,当即道:“好!今日大胜破敌,正该庆功。我便献丑一首,再请薛郎作诗。”

    薛白遂也含笑应下。

    崔颢负手稍作沉吟,当即开了口。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

    “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

    才吟了两句,他却是一愣,停了下来。

    众人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见燕惟岳脸上笑容依旧,但已经僵硬了。

    崔颢的思绪当即就乱了。

    他想到自己少年登科,孟浪轻浮,在歌舞升平的盛世里蹉跎掉了半辈子的大好时光。如今,为盛世守边塞守了一辈子的老将没了,盛世似乎也要没了……他有这种预感。

    “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

    勉强又念了一句,原本酝酿好的诗,便再也念不出来。

    崔颢于是向众人一揖,惭愧道:“罢了,心中有情道不出,李白题诗在上头。”

    薛岿眼中有泪水打转,伸出手,想把燕惟岳的眼睛合上,却又不忍。

    他宁可让老将军多与这些诗人谈论一会,于是不敢打破这气氛,傻笑了两声,为崔颢捧场。

    “我以前都不知,原来诗是这么好的东西。”

    ~~

    夜更深。

    薛白走出帐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他心想,这一战重创了安禄山的私兵,守住了太原府,想必能够阻止安史之乱的发生了吧?

    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安禄山元气大伤,由此不敢反了,那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应对朝廷的诘难;二是安禄山此战之后就正式举兵了,如此反而容易与朝廷解释,全力应战便是。

    但不知安禄山会如何选择?其人也不写诗,让薛白难以揣度其志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