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青苗法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县试属于县级别的科举,各县学子在本县由本地县令主考便可,越州是府城,则由知府大人直接主持。

    院试不同,各县学子都要赶往府城参加考试,主考也是上面派来的提督学政,不管难度还是各方面,都远超县试。

    一大早,考场外便已经是熙熙攘攘的一片。

    三娘也来到了考场,亲自送小叔子赶考,其实林墨觉得没必要,又不是很远,不过嫂子坚持,他自然乐意。

    “林兄!”

    陆少聪这时也到了,这家伙也参加院试,虽然很抗拒,自觉不是这块料,但没辙,江初月亲自把他拎了过来。

    几人简单地聊了几句,没一会,考场门开启,众学子陆续进入考场。

    “嫂子,你回去吧!”

    林墨说着也迈向了考场。

    看着小叔子的背影,三娘神色莫名。

    江初月见状道:“嫂子,考试时间还长,不然我先送你回去?”

    三娘没说话,半晌才收回目光,看向江初月道:“江小姐,有时间聊聊?”

    江初月怔了一下,也不知是否错觉,她总感觉三娘好像有些不一样了,神态气质,竟让她隐隐有些压力。

    当即她点了点头,“好!”

    院试虽然比县试严格的多,但考试规则和内容都差不多,也是分三场,只不过难度大了不少。

    像县试第一场经义,很多都是对经义的注解,甚至是默写,只要肯用功,死记硬背,通常问题都不会太大。

    院试则不同,很多问题不再是死记硬背就能搞定的了,要融会贯通,有自己的理解,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除此之外,还有明算。

    这个对林墨来说就太友好了,八股文比不过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但算学什么的,完全是碾压。

    第一场的考试难度在林墨看来还行,经义方面除了个别题目有些绕,其它感觉都没啥问题,即便那些绕的,加入后世一些理解,问题不大。

    明算方面就更不用说,轻松拿捏。

    第一场考完,他感觉自己强的可怕,秀才什么的,手到擒来。

    陆少聪就很不好了,像是撸了三天三夜,掏空了身子一般。

    林墨自然懒得安慰这二货,一个富二代,没事参加什么科举,这不是闲的嘛!富二代只管败家不就完了,瞎折腾!

    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不怕富二代败家,就怕富二代努力。

    第二场是诗词。

    这个就更简单了,完全白给,随便抄抄就行了。

    当然,未免不必要的麻烦,这次林墨没抄哪些有可能牵涉党争的,尽挑一些山水田园方面的。

    从幼儿园开始就熟读唐诗三百首,这都不是事。

    第二场考完,林墨感觉已经不是秀才的事了,哪怕状元他也敢碰瓷。

    直到第三场,他才冷静了不少,八股文是他的弱项,哪怕张书梅在背后开小灶,虽然有进步,但相对这个时代的佼佼者,还是有差距。

    绞尽脑汁终于完成了八股文,林墨这才发现,后面竟然还有一道策问。

    这是超级加倍?

    之前没听说这三场有策问啊!

    林墨好奇,连忙看了起来,策问的内容大概是,青黄不接时,百姓的日子不好过,而为了生存只得向富户借贷,但民间借贷利息高,如此便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假设由朝廷出面,给百姓提供低息贷款……

    艹!

    这不是王安石的青苗法嘛?

    林墨一脸惊愕,景朝不会也搞出一个王安石变法吧?当即他连忙看向策问的最后。

    果然!最后的问题是,由朝廷提供低息贷款对于民间的利与弊,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看法。

    这是要推行青苗法,上面在试探?或者说摸底?集思广益?

    别说,还真没准。

    之前几次听到说改革,这个策问没准就是改革内容之一。

    江初月也说,朝廷和民间很多人呼吁改革,旧党虽然反对,但却没有更好的办法搞钱,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王安石之所以变法,也是因为搞钱,青苗法推广,不光能够打压民间借贷,减轻百姓负担,同时也能为朝廷创收,充实国库。

    想法可以说很好,但可惜,最后却以失败告终,王安石甚至被认为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林墨有些不好了,景朝不会真搞这一套吧?

    王安石之所以失败,这里面的因素太多,各种党争,以及用人方面,还有上面的支持力度,等等。

    这些暂且不论,就青苗法本身,便注定不可能成功。

    因为不管是北宋还是景朝,以他们目前的科技,都不可能统计得出每个村有多少村民脱贫,从而提供贷款。

    可是改革要推行,官员要政绩。

    上面考核新法进展也没有其它数据可依,只有一个数据,那就是各地衙门给多少百姓提供了多少贷款,又获得了多少利息。

    初期或许还好,但缺少有效的监管,后期必然会演变成,不管百姓需不需要贷款,衙门都会安排,甚至强制,因为这样一来衙门的数据好看。

    数据好看了官员就能够升迁。

    北宋年间便是如此,官员为了数据好看,强制百姓贷款,怕百姓还不起?

    不存在的,他们以十户一保,简单来说就是让富户给穷户担保,如果穷户还不上那就算到富户头上,基本就是明抢。

    这样还不够,为了数据更好看,最后干脆提高利息,比民间借贷还高,可谓天怒人怨。

    所以最后变法失败。

    抛开各种党争,以及其它一切外在因素,时代的局限性,就注定青苗法不可能成功。

    因为你没法统计出全国贫困人口,也无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KPI,最后的结果只能和北宋一样。

    如今景朝也要推行这样的政策,林墨有些纠结,他在想要不要把个中情况阐述清楚,这一写,大概率会把新党得罪死。

    关键是,即便写了上面多半也会以为他危言耸听。

    可如果不写,青苗法真的推行,那绝对是劳民伤财,无数百姓将会受牵连。

    算了!秀才不当就不当吧!

    大不了当个小地主,没事和嫂子造造娃,但求一个念头通达。

    如此想着,林墨也不再犹豫,当即提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