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四小龟扛一大龟而行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转] 祭妹文

    【译文】

    隆丁亥年冬季,安葬我的三妹素文于上元县羊山,作文祭奠她说:

    唉!你生在杭州,却安葬在这里,距离我们家乡7百里呀。当你出生的时候,即使做奇离的梦,做虚幻的想象,又怎么料到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

    你由于坚持贞节的一种念头,遭人离弃,以致孤独忧伤,困苦失意。虽然是命中注定,实际上是上天造成这种不幸;但是连累你到这种地步,未尝不是我的过错啊。我小时候听先生讲授经书,你同我并肩坐着,喜欢听古人讲求节操的事例;一旦长大成人,就亲自付诸实践。唉!假使你不懂得诗书,也许未必这样苦守贞节啊。

    (记得儿时),我捉蟋蟀,你在那里挥动双臂;天冷时蟋蟀冻僵了,我们一同到它的穴边。今天我装殓你安葬你,当日的情景便清楚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有一次)在书斋休息,你梳着成对的发髻,披着细绢单衣来到,(一起)温读《缁衣》一章,正好先生开门进来,听到两个童子书声琅琅,不觉微微含笑,连连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这是七月十五的事,你在地下应当清楚地记得这一情景。我刚成年到广西去,你牵着我的衣裳伤心大哭。过了三年,我中进士还家,你从东边厢房扶着几案出来,全家睁眼看着欢笑,不记得当时话题从何说起,大概是说考中进士,递信人报信的迟早的情况,如此等等。所有这些琐事,虽然已经成为陈迹,然而我一天没死,就一天不能忘掉。过去的事充满心胸,一想起它们就悲伤哽咽,就像影子一样清清楚楚,逼近捕捉时,却消失无踪。我后悔当时没有将童稚时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保存下来。然而你已经不在人间,即使光阴倒流,儿童时代可以再次出现,也没有给它印证的人了。

    你秉持道义与高氏离婚回来后,堂上阿母依靠你扶持,家中文字方面的事务巴望着你办理。我曾经说过女人中很少有明了经书的旨意和熟悉典故的,你嫂子不是不柔顺和静,但是在这方面稍有欠缺。所以自你回来后,虽然替你悲伤,其实又替我自己高兴。我比你大四岁,假若按人世间年长的先死亡的常例,我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却不料你在我之前离开了人世啊!

    前年我患病时,你通宵探问,病情减一分就高兴,增加一分就担忧。后来虽然病情稍稍好一些,还是半坐半卧,没有什么可以娱乐消遣。你来到床前,替我讲野史上的使人高兴和惊讶的故事,姑且给我一点欢乐。唉!今后我若再患病,叫我向哪里呼唤你啊!

    你患病时,我听信医生说没有危险,远远地到扬州吊唁友人。你又怕我为你心忧,阻止别人赶来告知(你的病情)。等到病情发展到气息奄奄,阿母问你盼望哥哥回来否,你才勉强答应一声“好”。我已经先一天梦见你来永诀,心知不吉利,飞舟渡过长江。果然,我在未时回到家中,而你在辰时已经气绝。四肢还温热,一只眼睛还没有闭,你还在挣扎着不死等我啊!唉,悲痛啊!早知道会和你永别,那么我怎么肯远行!即使要远行,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听到、了解,(有多少事)要和你一同商量啊!可是现在(一切都)完了!除了我死之外,将没有相见的日子。我又不知哪一天死,可以见到你,并且死后有没有知觉,能不能和你相见,也终究难以明白。这样说来,那么抱着这无边无际的遗憾;是天意呢,还是人事呢,却竟至如此呢!

    你的诗稿,我已经付印;你的女儿,我已经代你嫁了;你的生平,我已经作传;只有你的墓穴还没有筹划。祖先的坟墓在杭州,江广河深,势必难以运回家乡安葬,所以请得母亲的吩咐权且把你安葬在这里,为的是便于祭吊扫墓。你墓旁葬着你的女儿阿印。下首两座坟墓,一座是阿爷的侍妾朱氏,一座是阿兄的侍妾陶氏,羊山空旷辽阔,朝南可望见低湿的原野,朝西可望见栖霞山,刮风下雨,早晨黄昏,你寄居他乡的魂灵也有个伴侣,应当不会孤单寂寞。可怜的是,我自从戊寅年读你写的哭侄诗后,至今没有男孩,两个女孩正在牙牙学语,出生在你死后,不过刚刚周岁。我虽然母亲健在不敢说自己年老,但是牙齿动摇,头发掉光,暗中自己明白,知道在人世间还能有几天啊!阿品远远地在河南作官,也没有子女,九族没有可以继承的人。你死了我埋葬,我死了叫谁埋葬?你如果有灵,能不能告诉我呢?

    唉!你身前的事既已不堪回首,你身后的事又不能知道,哭你既没听到你答话,祭奠你又没见到你吃祭品,纸灰飞扬,北风猛烈。你的哥哥回去了,还屡屡回头望你呀。唉,悲伤啊!唉,悲伤啊!

    【原文】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是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日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入户,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目失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碟,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详,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已辰时气绝。四肢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 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矿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金锁zz--袁枚《祭妹文》

    Yolanda 发表于 2007-03-16 14:07:59

    袁枚《随圆诗话》里说自己的几个妹妹都文采出众,却不幸都“多坎坷、少福泽”,其中三妹袁机的婚姻却不是这六字就能简单概括的。袁机是自幼定下的娃娃亲,定亲的经过原本是一段佳话:袁机4岁时,父亲正在给衡阳县令高某做幕宾,高某死在任上,被查出有亏空,妻儿下狱,此时已离开衡阳的袁父赶去救出了高某的妻儿。高某的弟弟感激袁父的侠义,说自己的妻子现有身孕,若生男儿,愿与其三女儿结为娃娃亲,袁父答应了。后来高家果然生了个男孩,就依照约定,送来一枚金锁片,袁家给女儿袁机挂在项圈上,正事地定下了这门亲事。袁机的少女时代是幸福的,父亲多年来辗转在各地为地方官做幕僚,不能常回家和妻儿团聚,但在母亲章夫人的辛苦操持下,一家人过的其乐融融。尽管家贫,章夫人还是为儿子袁枚请了家庭教师,几个女儿也常常在帮母亲操持家务、针黹女红之余去听课。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袁机长成了才貌双全、知书答礼的大姑娘,渐渐到了出嫁的年龄。

    成亲的日子快到了,高家却来袁家退亲,说自己的儿子高绎祖得了治不好的恶疾,怕耽误了袁机,袁家父母心疼女儿,想应允下来,而袁机认为女子既然已经定婚,就只能从一而终,她决然发誓:夫婿有“疾,我字之;死,我守之”。同时终日拿着金锁啼哭,寝食俱废,父母没有办法劝解,只好回绝了高家退亲的请求。高家第二次来人说明了实情,退亲并不是因为高绎祖有病,而是因为其人忤逆、残暴、嗜赌,高家父母不想对不起恩人,希望袁机能另寻个好人家,不要往苦海里跳。但袁机听不尽任何人的劝告,坚持不退亲,到25岁时,终于依自己所愿嫁到了远在如皋的高家。

    袁机知道等待她的是苦海,但还是义无返顾的跳了下去,她觉得自己的努力会改变一切,她孝顺公婆,婆婆因此疼爱她如己出,对丈夫高绎祖更是委曲求。高绎祖无理由的打骂她忍声相承,他自己不事生产,却不愿意让袁机做针线,她就停止女红;高绎祖不学无术更看不得她写诗词,并把她的作品毁掉,她就当真不再写诗;后来袁机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阿印,孩子虽不幸是个哑巴,但也给了袁机很大安慰。做了父亲的高绎祖丝毫没有长进,他偷了袁机的陪嫁做赌本,输光了还欠下债,回来反而拿袁机撒气,往死里毒打她,用棍子打,拿火灼,婆母出来阻止,他丧心病狂把母亲的牙齿打断。袁机逆来顺受,幻想她的隐忍善良总会有一天能唤醒高绎祖的良知。最后他居然想把袁机 卖了还欠下的赌债,被逼无奈下,袁机逃到尼姑庵栖身躲避,又请人给娘家报信求援。父亲从老家赶来,看到爱女的惨况,悲愤之下报到官府,官府判决离异后,父亲把袁机带回杭州。怀抱着不会说话的孩子,沿着四年前出嫁的路回家,袁机一路泣下不止。

    按照古人的观念,嫁出去的女儿便不再是娘家的人。袁机回到娘家尽管是和父母兄长生活在一起,这时她只能算是娘家的客了。她取号青琳居士,素服、茹素,表示在家修行。固有的亲情和她本人的温和博雅让一家老小对她尊敬有加。三年后,袁枚搬迁到南京,袁机也随着全家一同前往,定居随园。

    没有残暴的丈夫再毁坏她的诗稿了,她将在家人面前掩饰的寂寞,无法排遣的悲伤写在诗里:《闻雁》里写孤雁的哀号:“秋高霜气重,孤雁最先鸣。响遇碧云冷,灯含永夜清。自从怜只影,几度作离声。飞到湘帘下,寒夜尚未成。”除了侍奉双亲和帮袁枚料理家务,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在对哑女阿印的教育上,耐心地教她认字、画画,希望她以后能和人交流。寂寥之中,小女儿就是她的精神支柱,《偶作四绝句》之一:“归梦隔扬州,空庭雨不休。女娇频乞果,婢小懒梳头。”还在一直牵挂着疼爱她的婆母,托人给婆母带去食品衣物,写出《寄姑》表示感念和追忆的心情:“欲寄姑恩曲,盈盈一水长。江流到门口,中有泪双行。”对于丈夫,宽容多于恨意,如《感怀》中所说:“草色青

    青忽自怜,浮生如梦亦如烟。乌啼月落知多少,只记花开不记年。”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从如皋传来了高绎祖的死讯,往事纵然不堪回忆,总是夫妻一场,袁机《追悼》诗“旧事浑如昨,伤心总问天。”之句写出她不愿诉人的苦楚;“牉合三生幻,双飞一梦终。”是心头隐隐的哀伤。身心俱瘁的袁机在第二年冬天病故,死时才四十岁。

    袁机的死让家人痛彻心扉,袁枚《祭妹文》中哀叹妹妹正因为读了书,深陷于“节义”二字,才误了自己一生,“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堂

    弟袁树《哭素文三姊》也是以墨和泪地写到:“少守三从太认真,读书误尽一生春”。

    袁机因为抱守金锁之约、绝不退婚,遭受了非人折磨也要恪守三从而被收录于《清史稿.列女传》。二十五史中留有姓名的女性只有八百多人,其中有很多如袁机一样是以血泪换来的节烈之名,每个烈妇后面都是一段段悲惨的故事。袁树“纵教青史留遗迹,已负从前金粟身。”可谓一语道破。当时合肥女子许燕珍读过袁机的遗稿后,大为感叹:“彩凤随鸦已自惭,终风且暴更何堪!不须更道参军好,得嫁王郎死亦甘”。袁机在能选择的时候如果不执著于“三从”,不会是这么悲惨的一生,可古代社会给女性的空间如此逼仄,但见茫茫苦海,哪有退路。

    清代蝴蝶型银锁

    因为锁有颇堪回味的形与意,才会被寄予深情,但如果不是彼此衷情相赠相受,只是父母意志的话,还不如说是枷锁.

    卷16

    捧头司马

    如皋的高岩,曾在陕西高陵做县令,他的一个朋友就去那里看望他。离县城还有十多里远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估计天黑前没办法赶到。正好路边有一座废弃的寺庙:正室的大门封闭了,西厢房有两间,其中通向正室的门也封着。某人看看,厢房还算干净,就打算在此借宿一夜。买了一点酒稍微喝喝,就脱掉外衣睡下了。他带的仆人与看守寺庙的道人则同住东厢房。

    那时候正是初十五左右,月光亮如白昼。某人翻来覆去睡不着,忽然听到旁边的正室内有脚步声,紧接着通往正室的小门居然吱呀吱呀的自己打开了。然后一个人就走了出来,穿着朝服挂着朝珠,但却没有脑袋……无头鬼走到窗下坐下,就像是在赏月一般。某人被吓得不轻,正好那个鬼转过头来,似乎看到了某人,于是就赶紧走回正室中。某人赶忙起来要开门逃跑,却发现门已经被仆人从外头锁上了。某人急的大喊开门,嗓子却哑了一般发不出声音来,仆人当然也就听不见了。某人没有办法,只好翻窗而出。窗外有一道矮墙,估计也挡不住,只好爬上了窗边的一颗大叔躲避。再往下看看,那个无头鬼已经捧着自己的头出来了,仍然是坐下来,把头颅放在膝盖上,用手指擦拭干净眉目,再放回自己的头上。两个眼睛炯炯有神,寒意逼人。而某人已经吓得六神无主,撑在树上不省人事了。

    第二天,仆人来找主人,怎么也找不到,好不容易才发现原来他在树上呢。赶忙拨开他的手腕,某人的手腕已经僵硬的环抱树木,怎么也拉不开。好半天才醒过来,还说是鬼要抓自己呢。问看守寺庙的道人,回答说:“二十年前,宁夏叛乱,有个湖北人是当时的同知(官名),运粮耽误了期限,被大帅正法了。灵柩往家里运送,送到这里就没有路费了,只好寄放在寺庙里。或者是他想要回家了,所以被你看到了?”某人后来把这个事情告诉了高公,高公就捐出一部分俸禄作为运送棺木的费用,并写书信叫来了他的儿子,让他的子孙把灵柩搬运回去了。

    ===========================================

    原文:

    如臯高公岩,为陕西高陵令,其友某往探之。去城十里许,日已薄暮,恐不能达,见道旁废寺:正室封扃;西偏屋二楹,内有小门通正室,门亦封扃。某以屋尚整洁,遂借宿焉。沽酒少饮,解衣就寝。其仆出与守寺道人同宿东边之耳房。

    时当既望,月明如昼,某久不成寐。忽闻正室履声橐橐,小门砉然顿开,见有补褂朝珠而无头者就窗下坐,作玩月状。某方惊,其人转身内向,若有见于某者,旋即走还正室中。某急起开门遁,而门外锁已为其仆倒扣去。某大呼,喑不能声,其仆弗应。某无措,遂夺窗出。窗外有墙缭之,又不克越,近窗高树一株,乃缘之而上。俯窗口下,则其人已捧头而出,仍就前坐,以头置膝,徐伸两指拭其眉目,还以手捧之安置顶上,双眸炯炯,寒光射人。是时,某已魂飞,不复省人事矣。

    次晨仆入,不见主人,遍寻之,得于树上。急拨其腕,交抱树柯,坚不可解。久之始苏,犹谓鬼之来攫己也。问之道人,云:“二十年前,宁夏用兵,有楚人为同知者,解粮误期,为大帅所戮。柩行至此,资斧告绝,遂寄寺中。今或思归,见形于客乎!”某白高,高因捐俸为賫柩资,并寓书于楚,令其子领归。

    西园女怪

    杭州有个姓周的人,和朋友陈某去扬州邗上游玩,住在某乡绅家里。邗上风景极美,画师袁耀《邗上八景.春台明月》就是绘制瘦西湖西段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的美景。这个时候才初秋,尚有夏天余下的炎热,所住的屋子颇窄。主人西园有精舍数间,颇幽静,面山临池。二人移榻其中,数夜安然无事。

    一晚,月下散步到二鼓,回到房间睡觉,听到庭外轻轻几下步屧声,徐徐吟曰:“春花成往事,秋月又今宵。回首巫山远,空将两鬓凋。”

    两人本以为主人出游,但是语气不像,披起衣服偷偷一看,只见一个美女背栏杆站着。两人私底下商量:“从来没听说过主人家有这个人,而且装束不像现在的人,不会是所谓的鬼魅?”陈某年少情动,说:“有如此丽质,即便是鬼魅又如何?”于是向她喊:“美女何不入室一谈?”庭外应声说:“妾可入,君独不可出耶?”

    陈某拉着周某开门走出去,却没看到人影。叫唤她,却随呼随应,而人却怎么找不到。寻着声去找,好似在树中间,仔细一看,两人害怕到极点,撕心裂肺地呼叫,柳枝下倒挂着一个女人的头颅。这时,头顿然落地,蹦跶着追过来。二人急奔避入室内,而头已经跟着过来了。两人关门,竭尽全身的力抵住;人头在外面啮门限,咋咋作声。

    没一会鸡叫,人头又跳跃走了,到池子旁扑通一下跳进去。两人等到天明后,急忙搬回原来的住处,各自病虐了数十日。

    原文

    杭郡周姓者,与友陈某游邗上,住某绅家。时初秋,尚有余暑,所居屋颇隘。主人西园精舍数间,颇幽静,面山临池。二人移榻其中,数夜安然。

    一夕,步月至二鼓,入室将寝,闻庭外步屧声,徐徐吟曰:“春花成往事,秋月又今宵。回首巫山远,空将两鬓凋。”两人初疑主人出游,既而语气不类,披衣窃视,见一美女背栏杆立。两人私语:“未闻主人家有此人,且装束殊不似近时,得毋世所谓鬼魅者此乎?”陈少年情动,曰:“有此丽质,魅亦何妨?”因呼曰:“美女何不入室一谈?”庭外应声曰:“妾可入,君独不可出耶?”陈拉周启户出,不复见人。呼之,随呼随应,而人不可得。寻声以往,若在树间,审视之,则柳枝下倒悬一妇人首。二人骇极大呼。首坠地,跳跃而来。二人急奔避入室,首已随至。两人关门,尽力抵之;首啮门限,咋咋有声。俄闻鸡鸣,首跳跃去,至池而投。两人迨天明,急移住旧所,各病虐数十日。

    呵呵,我也觉得,像聊斋多好了,二十四桥明月夜,轻轻步屧声,缓缓吟诗,这么美的出场,陈生都这样想了:“有此丽质,魅亦何妨?”偏偏袁枚就一个叫他往东偏偏往西的主。

    羞疾

    湖州沈秀才,少年考上生员,才思颇美。三十多岁时,忽然得了一种很奇怪的“羞病”:每次吃饭,都举起手搔自己的面说:“羞,羞。”上厕所,又会举起手搔自己的屁股说:“羞,羞。”见客人也会这样。

    家人以为他脑子有毛病,不怎么在意。后来发现他越来越瘦弱,神志越来越模糊,只记得“羞、羞”,并且医治无效。有时候清醒,问他是什么原因,说:“发病的时候,有个黑衣女子抓我的手这样做,稍微有点迟疑就用鞭子棍棒没头没脑地打我,所以不得不这样。”家人觉得女子是妖精,碰巧张真人经过杭州,于是准备文书拜访他。张真人在文书上批:“请归安县城隍查报。”

    后来过了十多天,天师派遣法师来说:“昨天城隍批文,详细内容是:沈秀才前世是双林镇叶生的妻子,黑衣女子是她的小姑,叶生颇为富有,小姑许配给李氏,家里面很穷,叶生很喜欢妹妹,就请李郎在家读书,李郎考上生员,才谈论婚期。一天,小姑月下散步,看见李郎正在夜读,就派婢女送茶给郎君。婢女告诉嫂子,嫂子第二天在别人面前用手刮小姑面说:‘羞,羞。’小姑气愤不过,就上吊了,向城隍神申诉,请求报仇索命。城隍神批碟文说:’未出阁的闺女,月下散步偷窥自己未婚郎君,又送茶,本来就有嫌疑,又怎能以戏谑之词取人性命?不准。‘小姑不肯,又向东岳神申诉。东岳神批示说:‘城隍批词已经很清楚了,你必须自己反省一下。但是沈某生前既然为你长嫂,按理应该宽容一些。何况姑娘只是小小过失,也可以暗中劝诫,怎么可以人前恶意戏弄?如果现在勾他过来对质,势必伤他性命,罪不至此。暂时准你自行报仇,俾他烦恼可也。’所查的沈某冤业事,须至牒者。”天师说:“此业障尚小,可延请高僧替小姑超度,让她早投人身,就可以了案了。”按他说的做,沈某病逐渐痊愈了。

    原文

    湖州沈秀才,少年入泮,才思颇美。年三十余,忽得羞疾:每食,必举手搔其面曰:“羞,羞。”如厕,必举手搔其臀曰:“羞,羞。”见客亦然。家人以为癫,不甚经意。后渐尪羸,医治无效。有时清楚,问其故,曰:“疾发时,有黑衣女子捉我手如此,迟则鞭扑交下,故不得不然。”家人以为妖,适张真人过杭州,乃具牒焉。张批:“仰归安县城隍查报。”后十余日,天师遣法官来曰:“昨据城隍详称:沈秀才前世为双林镇叶生妻,黑衣女子者,其小姑也。叶饶于财,小姑许配李氏,家贫,叶生爱妹,延李郎在家读书,须李入泮,方议婚期。一日者,小姑步月,见李郎方夜读,私遣婢送茶与郎。婢以告嫂,嫂次日向人前手戏小姑面曰:『羞,羞。』小姑忿,遂自缢,诉城隍神,求报仇索命。神批其牒云:『闺门处女,步月送茶,本涉嫌疑,何得以戏谑微词索人性命?不准。』小姑不肯已,又诉东岳。东岳批云:『城隍批词甚明,汝须自省。但沈某前身既为长嫂,理宜含容,况姑娘小过,亦可暗中规戒,何得人前恶谑?今若勾取对质,势必伤其性命,罪不至此。姑准汝自行报仇,俾他烦恼可也。』所查沈某冤业事,须至牒者。”天师曰:“此业尚小,可延高僧替小姑超度,俾其早投人身,便可了案。”如其言,沈病遂痊。

    卷13

    牛头大王

    溧阳的一个村民庄光裕,某天做梦梦到一个怪兽,头上有角,敲门后进来,大声的说:“我,是牛头大王。天帝任命我做这一方的保护神。你们应该塑像并且祭祀我,就会有很多的福报。”庄某醒来,就遍告村民。恰好这段时间村里瘟疫流行,村民们就都说:“宁可相信真有这回事咯。”就纷纷凑钱,凑了几万钱,建立起三间草屋,塑了一个塑像,牛头人身坐在宝座上。然后村里的得病的人居然也就纷纷痊愈了,另外来这里求子的人也很有效,都能得到子嗣,于是牛头大王的香火就很旺盛了,持续数年不衰。

    村民周蛮子的儿子得了水痘,到庙里求神。先献上三牲祭祀,在卜卦,卦象是大吉。周某大喜,许愿说如果儿子病好就演戏酬神。没几天,儿子居然还是病死了。周某大怒,“我还指望儿子以后种田给我养老呢。儿子死了,不如我死!”带着妻子,拿着锄头、钉耙,跑到草屋把牛头大王的塑像给打个粉碎,顺手把庙也给拆了。全村的人都很震惊,猜想必定会降下巨大的灾难,但从此也没有什么事情发生,这位牛头大神也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原文:

    溧阳村民庄光裕,梦一怪,头上生角,敲门而进,谓曰:“我牛头大王也,上帝命血食此方。汝塑像祀我,必有福应。”庄醒,告知村民。村方病疫,皆曰:“宁可信其有。”纠钱数十千,起三间草屋,塑牛头而人身者坐焉。嗣后疫病尽痊,求子者颇效,香火大盛。如是数年。

    村民周蛮子儿出痘,到庙,先具牲牢祀神,再掷卦,大吉。周喜,许演戏为谢。未数日,儿竟死。周怒曰:“我靠儿子耕田养我,儿死不如我死。”率其妻持锄钯撞牛头,碎其身,毁其庙。合村大惊,以为必有奇祸。自此寂然,牛头神亦不知何往。

    突然间看到一个故事,心里很有触动

    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清朝一位进士袁枚(字子才,诗人,著有《随园诗话》行世)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山谷是江西省修水县人,在县志里记载着他的故事,他的诗书画,称为三绝,与当时的苏东坡齐名,世称苏黄。

    山谷得中宋朝的进士之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芜湖的知州,他就任时才二十六岁。有一天他在午睡,做梦走出州衙,来到一处乡村,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站在一家门外的香案前,桌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口中喊叫人的名字,山谷走近前去,看那碗面还热气腾腾,似乎很好吃,不自觉的便端起来吃,吃完回衙,一觉醒来,嘴里还有芹菜香味,梦境甚清晰,但以为作梦而已,山谷还不在意。

    次日午睡,再梦如昨,口中又有芹菜香。于是大感奇异,遂起身步出州衙,循着梦中道路行去,行至老婆婆家门外,扣门进去,正是梦中所见的老婆婆,问她有无在门外喊人吃面之事。婆答:“昨天是我女儿的忌辰,因为她在生喜欢吃芹菜面, 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喊她。”山谷问:“你女儿死去多久了?” 婆答:“已经二十六年了。”山谷心想,自己正是二十六岁,昨天亦正是自己的生辰。遂再问她女儿在生的情形,家中还有些什么人。婆答:“我只有一个女儿,她在生喜欢读书,信佛吃素,很是孝顺,但不肯嫁人。并说求来世转男身,做文学家。到二十六岁生病死了,死的时候,她说还要回来。”山谷问:“她的闺房在哪里,我可以看看吗?”老婆婆手指着那间房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我给你倒茶去。”山谷走进房里,只见卧床桌椅之外,靠墙有一个大柜还锁着。山谷问:“里面是些什么?”婆答:“全是她的书。”问:“可以开吗?”婆答:“锁匙不知她放哪里?所以一直无法打开。”山谷心中想了一下,记起锁匙的位置,便告诉老婆婆找出锁匙,打开书柜,发现许多稿,山谷细阅之下,原来他每次试卷的文章,竟然全在这里,而且一字不差。山谷此时心中完全明白,他已回到了前生的老家,老婆婆便是他前生之母,这个家只剩老母一人。于是山谷跪拜在地,口称母亲,说明自己就是她的女儿转世,然后回州衙带人来迎接老母,奉养终生。

    山谷在州衙后园植竹一丛,建亭一间,命名“滴翠轩”,亭中有山谷的石碑刻像,自题像赞曰:

    似僧有发,是俗无尘,参梦中梦,悟身外身。

    猢狲酒

    学士曹洛禋曾经和我说过:康熙甲申年春,和朋友潘锡畴游黄山。到文殊禅院,和僧人雪庄面对面吃饭,筵席中的人忽然不见了,仅仅各自露出一,僧人:“此云过也

    。”

    第二天,进入云峰洞,遇到一个老人,身长九尺,美须髯,衲衣草履坐石牀。曹向他讨茶水喝,老人笑着说:“这里怎么会有茶呢?”曹带了炒米做干粮,献给老人吃。老人

    说:“我六十多年没有尝到这种的味道了。”曹叩问他姓氏,说:“我姓周,名执,官至总兵,明末就隐居在这里,已经一百三十年了。这里是猿猴的洞穴,被老虎所占据,猿猴

    深受其患,请求我过来杀掉老虎,所以得以在此居住。曹打量了一下四周,坐榻上放着两把剑,光如沃雪,台上供着河洛二图,六十四卦,地堆虎皮数十张。老人笑着说:“明天诸猿为我祝寿,场面颇为可观。”话音未落,有几只小猴子已经到了洞前面,见有人,受惊跳去。

    老人说:“自从虎害除后,诸猿感激我,每天轮班来供我驱使。”于是冲外面说:“我将请客,可捡柴火煨芋头。”猿猴跃走,没一会儿,捧着柴火到来,老人煮芋头与曹共啖。曹记得这里酒更佳。老人知道后,将曹引到一山崖,有石头覆盖着小凹穴,澄碧而香,说:“这是猢狲酒。”酌而共饮。老人醉,取双剑舞,走电飞沙,天风皆起。舞毕还洞,枕虎皮卧,跟曹说:“如果你饿了,可随手取松子、橡栗吃。”曹吃了之后,身体觉轻健。之前,曹经常病寒,到现在病减了八九分。

    最后引至一山崖,有长髯白猿用松枝结成屋子,坐在里面,手上索书一卷,琅琅作诵,不知道是何方语言,其下千猿拜舞。曹大喜,急忙走回去告诉僧人雪庄。拉着他同往,洞中只存石牀,而不见老人。

    猢狲酒

    曹学士洛禋为予言:康熙甲申春,与友人潘锡畴游黄山。至文殊院,与僧雪庄对食,忽不见席中人,仅各露一顶,僧曰:“此云过也。”

    次日,入云峰洞,见一老人,身长九尺,美须髯,衲衣草履坐石牀。曹向之索茶,老人笑曰:“此间安得茶?”曹带炒米,献老人。老人曰:“六十余年未尝此味矣!”曹叩其姓氏,曰:“余姓周,名执,官总兵,明末隐此,百三十年。此猿洞也,为虎所据,诸猿患之,招余杀虎。殪其类,因得居此。”牀置二剑,光如沃雪,台上供河洛二图、六十四卦,地堆虎皮数十张。笑谓曹曰:“明日诸猿来寿我,颇可观。”言未已,有数小猿至洞前,见有人,惊跳去。老人曰:“自虎害除,猿感我恩,每日轮班来供使令。”因呼曰:“我将请客,可拾薪煨芋。”猿跃去,少顷,捧薪至,煮芋与曹共啖。曹私忆此间得酒更佳,老人已知,引至一崖,有石覆小凹,澄碧而香,曰:“此猢狲酒也。”酌而共饮。老人醉,取双剑舞,走电飞沙,天风皆起。舞毕还洞,枕虎皮卧,语曹云:“汝饥,可随手取松子、橡栗食之。”食后,体觉轻健。先是,曹常病寒,至是病减八九。

    最后引至一崖,有长髯白猿以松枝结屋而坐,手索书一卷,诵之琅琅,不解作何语,其下千猿拜舞。曹大喜,急走归告雪庄。拉之同往,洞中止存石牀,不见老人。

    猢狲酒

    学士曹洛禋曾经和我说过:康熙甲申年春,和朋友潘锡畴游黄山。到文殊禅院,和僧人雪庄面对面吃饭,筵席中的人忽然不见了,仅仅各自露出一,僧人:“此云过也。”

    第二天,进入云峰洞,遇到一个老人,身长九尺,美须髯,衲衣草履坐石牀。曹向他讨茶水喝,老人笑着说:“这里怎么会有茶呢?”曹带了炒米做干粮,献给老人吃。老人说:“我六十多年没有尝到这种的味道了。”曹叩问他姓氏,说:“我姓周,名执,官至总兵,明末就隐居在这里,已经一百三十年了。这里是猿猴的洞穴,被老虎所占据,猿猴深受其患,请求我过来杀掉老虎,所以得以在此居住。曹打量了一下四周,坐榻上放着两把剑,光如沃雪,台上供着河洛二图,六十四卦,地堆虎皮数十张。老人笑着说:“明天诸猿为我祝寿,场面颇为可观。”话音未落,有几只小猴子已经到了洞前面,见有人,受惊跳去。

    老人说:“自从虎害除后,诸猿感激我,每天轮班来供我驱使。”于是冲外面说:“我将请客,可捡柴火煨芋头。”猿猴跃走,没一会儿,捧着柴火到来,老人煮芋头与曹共啖。曹记得这里酒更佳。老人知道后,将曹引到一山崖,有石头覆盖着小凹穴,澄碧而香,说:“这是猢狲酒。”酌而共饮。老人醉,取双剑舞,走电飞沙,天风皆起。舞毕还洞,枕虎皮卧,跟曹说:“如果你饿了,可随手取松子、橡栗吃。”曹吃了之后,身体觉轻健。之前,曹经常病寒,到现在病减了八九分。

    最后引至一山崖,有长髯白猿用松枝结成屋子,坐在里面,手上索书一卷,琅琅作诵,不知道是何方语言,其下千猿拜舞。曹大喜,急忙走回去告诉僧人雪庄。拉着他同往,洞中只存石牀,而不见老人。

    猢狲酒

    曹学士洛禋为予言:康熙甲申春,与友人潘锡畴游黄山。至文殊院,与僧雪庄对食,忽不见席中人,仅各露一顶,僧曰:“此云过也。”

    次日,入云峰洞,见一老人,身长九尺,美须髯,衲衣草履坐石牀。曹向之索茶,老人笑曰:“此间安得茶?”曹带炒米,献老人。老人曰:“六十余年未尝此味矣!”曹叩其姓氏,曰:“余姓周,名执,官总兵,明末隐此,百三十年。此猿洞也,为虎所据,诸猿患之,招余杀虎。殪其类,因得居此。”牀置二剑,光如沃雪,台上供河洛二图、六十四卦,地堆虎皮数十张。笑谓曹曰:“明日诸猿来寿我,颇可观。”言未已,有数小猿至洞前,见有人,惊跳去。老人曰:“自虎害除,猿感我恩,每日轮班来供使令。”因呼曰:“我将请客,可拾薪煨芋。”猿跃去,少顷,捧薪至,煮芋与曹共啖。曹私忆此间得酒更佳,老人已知,引至一崖,有石覆小凹,澄碧而香,曰:“此猢狲酒也。”酌而共饮。老人醉,取双剑舞,走电飞沙,天风皆起。舞毕还洞,枕虎皮卧,语曹云:“汝饥,可随手取松子、橡栗食之。”食后,体觉轻健。先是,曹常病寒,至是病减八九。

    最后引至一崖,有长髯白猿以松枝结屋而坐,手索书一卷,诵之琅琅,不解作何语,其下千猿拜舞。曹大喜,急走归告雪庄。拉之同往,洞中止存石牀,不见老人。

    前两天家里网络坏了,郁闷啊!

    卷12

    挂周仓刀上

    绍兴的钱二相公,喜好修炼仙术,据说能让自己的元神从头顶飞出来,游遍了十洲三岛。途中遇到的各种魔鬼,也不一而足:有的外貌狰狞邪恶,有些妖艳魅惑,但钱某都不为所动,就这样吞气练功练了十年之久。某一天,一堆魔鬼聚集在一起密谋,说:“再晚一个月,遇到甲子日,钱某就能成就大道了,我们得赶紧下手哇!”其他魔鬼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某天趁钱某打坐练功时,抓手的抓手,抱脚的抱脚,扔到一个大瓮里,再把大瓮压在云门山山脚下。那天晚上,钱家人发现二相公不见了,四处都找不到,就认为他真的成仙飞升了。

    半年之后,家里人忽然看到钱二相公坐在花园的一颗大树上呼救,赶紧取梯子救了下来。问他缘故,钱二相公说:“我被群魔所抓去拘禁,幸好平生练习过炼气之术,所以没有被冻死饿死”。又问,怎么回来的?钱某回答:“某一天,我在瓮中,忽然看到一道红云,知道是伏魔大帝从西南来,路过云门山。我赶紧大声喊冤,控诉了诸多魔鬼的恶行。抚摸大帝就说『这些魔鬼作祟,确实可恶。但你不顺服天地万物阴阳协和、生死各自有时的规律,妄图靠自己的修炼做到长生不死,是逆天而行,也是不对的。』转身对身边的一个将领说,『周仓,你送他回家吧。』周将军诺诺连声。他身长一丈多,手里的大刀也是一丈多长,用红绳把我绑在刀上,然后挂在树顶上,我也没想到居然是自己花园啊!”

    二相公自此之后就随大流了,酒色也不再禁止,不敢再学仙术了。

    =========================================

    原文:

    绍兴钱二相公,学神仙炼气之术,能顶门出元神遍历十洲三岛。所遇诸魔,不一而足:或恶状狰狞,或妖娆艳冶。钱俱不为动,如是者十年。一日,诸魔聚而谋曰:“再迟一月逢甲子日,钱某大道成矣,我辈作速下手。”众以为然,趁其打坐时,牵抱手足,放大瓮中,压之云门山脚下。是夕,钱家失去二相公,遍寻无踪,以为真仙去矣。

    半年后,月明中见二相公坐花园高树上大呼求救,乃取梯扶下。问其故,自言:“为魔所窘,幸平生服气有术,故不致冻馁而死。”问:“何以得归?”曰:“某月日,我在瓮中,有红云一道,伏魔大帝从西南来。我大声呼冤,且诉诸魔恶状。帝君曰:『作祟诸魔,诚属可恶,然汝不顺天地阴阳自生自灭之理,妄想矫揉造作,希图不死,是逆天而行,亦有不合。』顾谓一将曰:『周仓,汝送他还家。』周将军唯唯。周长丈余,所持刀亦长丈余,取红绳缚我刀上,挂此树顶而去。我亦不料即我家园树也。”

    二相公自后随行逐队,饮酒御内,不敢复学神仙术矣。

    前两天我家网络坏了,准确说是整个南京的铁通都不好上,哎,好几天没来了。

    关神下乩

    明朝末期,某人起乩,请到关帝下凡,关帝给某个士人下的断言是:“官可以坐到都堂,寿命只有六十。”后来这个士人中举,一路升迁到了中丞的官职。再后来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某人主动投降,免了一死,但也没再升官,一直到他八十岁都是如此。某天,他正好路过关帝的神坛,正好又有人在请关帝下凡。某人心想,肯定是因为自己有阴德,所以才能延寿,所以就跪下禀告说:“您给弟子的判语,在官爵方面很准。但寿数却远远超过,是不是因为寿命因为人的修阴德而增加,就是您老这样的神明也猜不到呢?”

    然后,扶乩的大笔就在沙盘上写出了一行回答:“我关某生平以忠孝待人,甲申之变(明亡之年),你自己不愿意自杀殉国,与我何干?”士人一算,甲申年也就是崇祯皇帝自尽那一年,自己恰好是六十岁。

    ===========================================

    原文:

    明季,关神下乩坛批某士人终身云:“官至都堂,寿止六十。”后士人登第,官果至中丞。国朝定鼎后,其人乞降,官不加迁,而寿已八十矣。偶至坛所,适关帝复降。其人自以为必有阴德,故能延寿,跽而请曰:“弟子官爵验矣,今寿乃过之,岂修寿在人,虽神明亦有所不知耶?”关帝大书曰:“某平生以忠孝待人,甲申之变,汝自不死,与我何与?”屈指计之,崇祯殉难时,正此公年六十时也。

    卷14

    陆大司马坟

    杭州的大司马陆某病逝,家里人到处寻找合适的墓地,他的儿子听某个风水先生说,用千金买清波门外的某一块地。刚挖坑时,居然发现地里埋着一个棺材,非常大器。亲戚朋友都劝他别动这一个棺材,另外去挖个墓穴。陆某不答应,说:“我是拿重金买的地,谁敢占我的地呀!挖!”于是就把那口棺材挖出来丢在一边了。

    当晚,陆某就生病了,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嘴里自称是葛老太太,说:“你抢我的阴宅,是靠着你父亲做尚书吗?哼,我儿子也是明朝的侍郎呢。”家人问:“是谁啊?”答曰:“葛寅亮。从情谊上说还是乡亲,从功名上说是前辈。你埋葬父亲,却把我的遗骨到处乱抛,你父亲就安心啦?”陆大司马夫人带领全家,哭着请求原谅,并请来高僧做法事超度,纸钱都烧了十万多钱。葛老太太似乎有点回心转意接受了道歉。忽然,又像是侍郎的声音说:“破坏我母亲的坟,绝不饶恕你。”一会儿,又像是同族先祖梯霞先生的口吻,从中说情。侍郎始终不肯松口,最后居然真的要了陆公子的命。

    当鬼作祟时,陆某有个亲戚舒十九,是新选上来的翰林,在一旁劝解说:“陆某是按照公平的价钱买的坟地,怎么能说是抢夺呢?”鬼魂借着陆某的嘴回答说:“后生小子,刚做了个小官,居然还敢来啰嗦!你恐怕自身难保呢。”陆某死后一个多月,舒十九也病死了。

    ================================================

    原文:

    杭州陆大司马家方卜葬时,其子某听形家言,以千金买清波门外地。初下窆时,启得一棺,形制甚伟。众戚友咸劝毋动旧棺,别穿一穴。陆不可,曰:“我以重价买地,彼何人敢占我耶?”掘而弃之。

    是夕,陆得病,自批其颊,口称葛老太太,云:“汝夺我安宅,以而父为尚书耶?我儿子亦前明侍郎也。”问:“为谁?”曰:“葛寅亮。于谊为乡亲,于科名为前辈。葬汝父,抛我骨,汝父安乎?”陆大司马夫人率全家泣请延僧斋醮,烧纸钱十万,葛老太太似有允意。忽又作侍郎公语曰:“伤我母坟,不可逭也。”少顷,又作族祖梯霞先生口脗,从中说情。侍郎终不允,卒索其命去。

    当鬼崇时,陆有戚舒十九者,新馆选翰林归,在旁劝曰:“陆某以价买坟,何名为夺?”鬼在陆口骂曰:“后生小子,新得一官,敢来儳言?恐自身难保耳!”陆亡后月余,舒亦亡。

    卷十二

    绳拉云

    山东济宁州有个衙役叫做王廷贞,能做法求雨。某次曾经喝醉之后擅自坐在公堂上的公案上,自称“天师”。刺史大怒,命人打了他二十大板。没多久,正好济宁大旱,怎么求雨也没用。整个济宁的士绅都来说王廷贞的神通,刺史不得已只好把他请来,希望他能帮忙。说了很久他才答应。他让关闭城的南门,打开北门,选了8个属龙的童子做为帮手,并让人搓了绳索52丈备用。然后他和童子们一起斋戒三天,然后登坛念咒。从辰时一直折腾到午时,乌云果然从东边过来,叠在一起就像是丝绵层层摞在一起。王某抓起绳子往空中一抛,上面就像是有人拉住了,居然没有掉下来。等待绳子五十二丈都抛尽了,他对童子们大喊:“快拉!快拉!”八位童子竭力一起拉,绳子似乎有千斤之重。云在西边则往东边拉,晕在南边则往北边拉,用绳子就像是在用风吹云一样。一会儿大雨滂沱,雨水积了快一尺深,于是就把绳子扯了下来。每当有雷劈下来打王某,他就用羽毛扇遮挡,雷也就跑开了。

    此后邻县大旱,也会来找王某帮忙。他只要求一顿酒饭,绝不受一文钱的谢礼,总是说:“哪怕收了一段丝绸,法术也会从此失灵。”每当有求雨一次,则家里亲人必有损伤的,所以王某也不太愿意做求雨的事情。刺史大人就是蓝芷林的亲家,是蓝芷林告诉我的。

    ===========================================

    原文:

    山东济宁州有役王廷贞,术能求雨。尝醉酒高坐本官案桌上,自称天师。刺史怒之,笞二十板。未几,州大旱,祷雨不下。合州绅士都言其神,刺史不得已召而谢之。良久许诺,令闭城南门,开城北门,选属龙者童子八名待差,使搓绳索五十二丈待用。己乃与童子斋戒三日,登坛持咒。自辰至午,云果从东起,重迭如铺绵。王以绳掷空中,似上有持之者,竟不坠落。待绳掷尽,呼八童子曰:“速拉!速拉!”八童子竭力拉之,若有千钧之重。云在西则拉之来东,云在南则拉之来北,使绳如使风然。已而大雨滂沱,水深一尺,乃牵绳而下。每雷击其首,辄以羽扇摭拦,雷亦远去。

    嗣后邻县苦旱,必来相延。王但索饮,不受币,且曰:“一丝之受,法便不灵。”每求雨一次,则家中亲丁必有损伤,故亦不乐为也。刺史即蓝芷林亲家。芷林为余言。

    廉正为官直谏勇士杨继盛于嘉靖三十年(1551)迁居北京达智桥(据明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衚衕集》,此地当时为宣北坊接待寺东南;乾隆京城图上名为松筠庵)。

    那时正值北方俺答挥师东侵,围攻北京,京师告急,执政的严嵩不但不采取抵抗行动,反而认为

    “寇饱自扬去”①。嘉靖皇帝竟委派贪生怕死、只求保全禄位的咸宁侯仇鸾为平掳大将军节制各路兵马,企图依靠他击退入侵之敌。

    事实上,仇鸾早在出镇大同、俺答寇边时,为避战计、通俺答义子脱脱,约定母犯大同,允许通市,并赂金银军器。

    及至俺答进犯京师时,他根本不想抵抗,于是上疏主张与其通贡,向他们购置马匹,以为他们从卖马中获取了厚利,自然就会不对明朝入掠,与严嵩主张如出一辙。

    当时受到一部分只求苟且偷安的臣僚们的支持,而一味求长生不老、顽固昏庸的嘉靖帝也赞同这种卖国投降的行径。

    但杨继盛如同当年于谦捍卫京师一样痛斥这些奸佞之辈,认为

    “有辱国体”,不顾自己势单力薄、上疏弹劾仇鸾妥协投降的主张,极陈其不可,申明

    “十不可,五谬”②,坚决主张采取抵抗。为此,仇鸾对他怀恨在心,极尽诬陷之能事,他挥臂詈曰:

    “登子目不睹寇,宜其易之”③。执政者将其投入狱中。出狱后被贬任陕西临洮府狄道县(今甘肃临洮)典史。

    任职期间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俺答数败违约入寇,鸾奸露,遂伏诛,被戮尸。

    这时嘉靖帝才又想起杨继盛之忠言,下旨从提升他为诸城县知县。月余后调南京户部主事,三日后迁刑部员外郎,后改兵部武选司员外郎,达

    “一岁四迁”④。严嵩也乘机想利用杨继盛为他效力。嘉靖三十一年(1552)十二月,他抵京赴任,仍旧住在他的原宅——达智桥胡同。

    此时,虽然仇鸾已被戮尸,但有明一代能在内阁担任首辅达十五年、狡诈陷媚、残忍专横、迫害忠良的奸臣严嵩正独揽大权。

    凡弹劾其罪孳者皆遭灭顶之灾,杨继盛

    “恶嵩甚于鸾”⑤刚到任一个月,就要上书弹劾严嵩,夫人张氏和亲友多方规劝不要再冒风险,但他冒死上《请诛贼臣疏》、要

    “为百姓兴利除害,虽丛怨冒罪亦有可不暇顾”,弹劾其

    “十大罪、五奸”⑥,并要求早加诛戮,以清朝政。疏入,嘉靖帝大怒,认为继盛之所为,是因

    “谪官怀怨,摭拾浮言,恣肆渎奏”,再次将他下诏狱。因上疏中提到满朝官员畏惧严嵩专横,并请嘉靖帝向祐、景二王和诸臣询问确否。

    世宗问他为何要牵连二王,他答

    “不是二王,谁不害怕严嵩”,故被投进特别监狱,在狱中受尽了酷刑。

    严嵩死党刑部侍郎王学益遵照严嵩密令,要诈传亲王令旨处杨以绞刑,遭刑部郎中史朝宾的抵制,严嵩迁怒于史,将其贬为泰州通判,令刑部尚书何鳌判处继盛死刑。

    但此时世宗无立即处死他的意思。于是严嵩对设法营救继盛的义士亦不放过,并想利用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都御史张经、李天宠受诬陷入狱朝审时,将杨继盛的名字一并附上呈批。

    面对严酷现实,继盛早已将死置之度外,在狱中拒绝别人赠送的中药蚒蛇胆,从容不迫地为子留书,表现了一位爱国者的气概。

    临刑时,口占一绝:

    “浩然还大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成为千古绝唱,被

    “天下相与涕泣传颂之”⑦。其夫人在他被害前曾伏阙上书:

    “愿即斩臣妾首,以代夫诛”,严嵩扣压不上奏。同日,她自缢殉夫。杨继盛从第一次举家迁居达智桥,被奸臣迫害离开,返京后仍居于此,直至被杀害。

    这时人去屋空,满门忠烈,令人敬佩。

    浩气长存 忠魂犹在

    松筠庵的前身是廉洁清正的杨氏寓宅。杨氏夫妇遇难后,庵内“不祀佛,塑幞头神像,相沿为城隍神”⑧,属京师名刹长椿寺管辖。

    在杨继盛被害后七年,严嵩罪恶败露,罢官而死。1567年,朱载垕继承皇位,为死难忠臣昭雪,恤直谏诸臣,杨继盛名列第一,被追赠中顺大夫,太常少卿,■(左讠,左盆)忠愍。在其故乡容城、保定等地先后建“旌忠祠”,以表彰他的气节。到了清代,人们依旧对其忠烈十分景仰。先是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给谏杨寿楠和都谏李融视察城畿时,访得松筠庵原本是杨继盛故居,于是宗丞曹学敏、司寇胡季堂、阮葵生、侍御郑澂等“会诸僚友,醵金立祠”。从此对其故居进行过多次整修与扩建,并勒石铭记。从《乾隆京城全图》上可见到当时院落的布局。整修中寓宅内大堂改为祭祀他的祠堂,称“景贤堂”。祠堂座南朝北,前有山门,门额为曹学敏题“杨椒山先生故宅”七字。东北角门嵌“松筠庵”三字石额。山门后经过一个院落可抵景贤堂;堂檐下悬“景贤堂”木匾,内正面挂杨继盛画像、立牌位。堂外置祭祀用的铁香炉。堂南后堂三间改作祭祀杨夫人张氏的处所,内供牌位,在墙上镶嵌着她请代夫诛的奏稿刻石。此外为厢房和花园。园中有他的书房和手植古槐,整座院落显得“地甚湫隘”⑨,足见其为官之清廉。清嘉庆二年(1797)时,在“景贤堂”内置杨继盛古衣冠彩塑像一尊,代替了原画像。道光二十七年(1841)松筠庵住持僧心泉募捐修整松筠庵,主要扩建了当年杨继盛书写弹劾严嵩奏疏的书房,易面阔三间为五间,增进深至两间,内部宽敞,可作为容纳百人以上的大堂,称为“谏草堂”。何绍基为该堂篆书匾额。还整修了堂前堂后的花园、假山,使院内花木扶苏、肃穆深邃。次年,在堂西南侧建八角攒尖顶“谏草堂”一座。经过此次修葺,松筠庵面貌焕然一新。

    在修葺的同时,还先后镌刻了多方碑碣刻石。一方面纪事,同时也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人们对杨继盛的景仰和深切怀念。据目前可访得的金石拓片有⑩:

    1.清嘉庆二年(1797)八月立,胡季堂撰文、刘墉书丹“杨忠愍公塑像纪事碑”(景贤堂外立)。

    2.清嘉庆十四年(1809)十月立,曹学敏撰文、陈希祖书丹“杨忠愍公故宅记”(景贤堂外立)。

    3.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摹刻“杨忠愍公临米之章议十八侯铭”(嵌于景贤堂西墙)。后附王文治等题跋五则和李宗昉纪事一则(嵌于景贤堂东墙)。

    4.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张受之临杨继盛弹劾仇严谏草稿”八幅。尾刻宋荦、钱阵群、李光庭、僧明基等人题跋四幅(嵌于谏草堂东西墙)。

    5.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科道公捐松筠庵祀典记”碑,碑末附制定祭祀条规。

    6.清光绪十三年(1887),李鸿藻摹刻卧碑二石“杨忠愍公手书遗嘱”附题跋(已被宣武区文物主管部门移地保护)。

    7.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张之万撰文、胡景桂书丹“重修松筠庵景贤堂记”(立于景贤堂)。

    8.宣统二年(1910)重刻“松筠庵条规”五条(嵌于景贤堂后墙)。

    9.1918年“明杨椒山先生狱中手植榆树题名”。

    这座一代忠烈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其后日益被士大夫们敬慕,经常在此集会,或议论时政,或吟诗游宴,从清朝至民国年间在此还成立过慈善机构、助账局、平■(上山,下米)局等,救济河北及其它地方的灾民。但最值得一书的则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就是康有为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4月30在谏草堂内奋笔疾书而成的。从此松筠庵的名字更被人们注目,永载史册。

    今日经历了400余年历史沧桑的达智桥胡同旧名、杨氏寓宅的基本格局、部分建筑依然存在。但是,十年动乱中,这里也不能幸免被洗劫。其中杨椒山彩塑像被砸毁,香炉,祭器及石碑“杨椒山先生故宅”、“松筠庵”、“景贤堂”、“谏草堂”等匾额亦被毁。只有原嵌在景贤堂和谏草堂墙壁上的刻石幸免于难。院内花园,假山被平毁。谏草堂和回廊改作住房。院内大部房屋改为宿舍。为使这处重要文物不被淹没,市人民政府于1984年5月24日将其列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愿不久的将来,这里能成为人们参观、学习和纪念的地方。 [后注1]

    ①《明史》卷204《丁汝夔传》 [后注2]

    ②《明史》卷97《杨继盛传》

    ③《明史》卷97《杨继盛传》

    ④《明史》卷97《杨继盛传》

    ⑤《明史》卷97《杨继盛传》

    ⑥《明史》卷97《杨继盛传》 [后注3]

    ⑦《明史》卷97《杨继盛传》

    ⑧戴璐《藤荫杂记》1982年北京古籍出版社 [后注4]

    ⑨昭梿“啸亭朵录”卷9

    ⑩1-9北京图书馆芷金石拓片

    庵 作者: 吴梦麟 来自: 北京名人故居

    昨天刚考完自学考试,呵呵,最后一门课了。

    好了,更新来啦,希望各位喜欢。

    ===================================================

    卷十三.

    遇太岁煞神祸福各异

    徐坛在还没有做侍讲时,有一次去省城参加会试。在厕所里看到一个古怪的大肉块,身上到处都有眼睛,就想到是遇到了传说中的“太岁”了。他想起来好像在书上看到有这么一句话:“鞭打太岁就能摆脱灾祸”,就赶紧取来大棍子,与自己的家丁轮流狠揍太岁。每次打到一处,则太岁身上其他的眼睛就更加闪烁。这一年,他考中了进士。

    蒋文肃公家里开凿水井时,拿到一块肉,有个桌面那么大,用刀都砍不进去,火烧也烤不熟,还会蜿蜒着四处乱爬,不多时居然化成了一滩水。当年,文肃公去世。

    宗伯任香谷没做官时,某日走在田埂上,遇到一个人,嘴里含着一把刀,双手也各持一刀,是个披头散发的红脸大汉。大汉弯着身子从他身边擦了过去。任宗伯走了没半里路,就看到刚才那个红脸人走到一户正在办丧事的人家里,知道遇到的是煞神了。后来他考中了进士。

    苏州有个唐某,正在立孝子牌坊时,忽然在衣服里找到一张白纸片,上书一个“煞”字,大概有胡桃那么大。那一年,唐某家里陆续死掉7个人。

    =====================================

    原文:

    徐坛长侍讲未遇时,赴都会试,如厕,见大肉块,遍身有眼,知为太岁。侍讲记某书云“鞭太岁者脱祸”,因取大棍与家丁次第笞击。每击一处,则遍身之眠愈加闪烁。是年成进士。蒋文肃公家中开井,得肉一块,方如桌面,刀刺不入,火灼不焦,蜿蜒而动,徐化为水。是年,文肃公卒。任香谷宗伯未遇时,走田埂上,遇一人口含一刀,两手持两刀,披发赤面,伛身而过。宗伯行未半里,见赤面人入丧者之家,知是煞神。宗伯后登第。苏州唐姓者,立孝子坊,忽于衣帽中得白纸帖书一“煞”字,如胡桃大。是年,其家死者七人。

    归安鱼怪

    民间有个传说:“张天师从不经过归安县。”说是因为明朝的有一任归安知县某人,到任半年后,某一天晚上正和妻子睡在房中,忽然半夜三更的听到有人敲门。知县觉得很奇怪,就起来开门看看。一会儿又回到床上,说:“风吹开的门,没什么事情。”其妻子也没说什么,就继续和他睡着了。只是之后忽然觉得他身上有一股腥味,虽然怀疑但也没说出来。伺候,归安县被他治理的很好,有关诉讼、刑事一类的事情,处理的非常妥帖,简直犹如神明相助。

    几年后,张天师路过归安县,知县却不敢去迎接。张天师就说:“这个县令有妖气。”让人找来知县的妻子,问:“你记得某年某月,是不是有夜半敲门的事情?”妻子回答:“有的。”张天师告诉她,“你现在这个丈夫,并不是你真正的丈夫,是黑鱼精啊。你的丈夫,已经在那一晚去开门时就被它吃掉了。”妻子大惊,就恳求张天师为她丈夫报仇。

    张天师于是登坛作法,抓到一条大黑鱼,长好几丈,扔在法坛下。张天师大声的说:“你的罪行,应该杀头。故念你在当县令时颇有些政绩,就免你一死。”于是取来一个大瓦缸,把鱼扔进去,用符咒把缸口封起来,埋在大堂下,上面在用土堆了一个公案来镇他。鱼精苦苦哀求,张天师就说:“等我下次来归安的时候,就放你出来。”

    于是,张天师从此再也不过归安县了。

    ===========================================

    原文:

    俗传:张天师不过归安县。云前朝归安知县某,到任半年,与妻同宿,夜半闻撞门声,知县起视之。少顷,登牀谓妻曰:“风扫门耳,无他异也。”其妻认为己夫,仍与同卧,而时觉其体有腥气,疑而未言。然自此归安大治,狱讼之事,判若神明。

    数年后,张天师过归安,知县不敢迎谒。天师曰:“此县有妖气。”令人召知县妻,问曰:“尔记某年月日夜有撞门之事乎?”曰:“有之。”曰:“现在之夫,非尔夫也,乃黑鱼精也。尔之前夫已于撞门时为所食矣。”妻大骇,即求天师报仇。

    天师登坛作法,得大黑鱼,长数丈,俯伏坛下。天师曰:“尔罪当斩,姑念作令时颇有善政,特免汝死。”乃取大瓮囚鱼,符封其口,埋之大堂,以土筑公案镇之。鱼乞哀,天师曰:“待我再过此则释汝。”天师自此不复过归安云。

    董金瓯董金瓯,湖州勇士,力气非常大,背负重物走京师,十日就可以到达。

    曾经为人保镖,腰负千金入都城,经过山东开成庙,有强盗尾随其后,想抢夺这批财宝。

    董发觉了,就将财宝挂在树上,下马与强盗搏斗。强盗招架不住,问:“您的拳法,是何人所授?”说:“僧耳。”强盗说:“破僧耳拳法,必须我妹妹来,你敢在此等候吗?”董说:“避女子非夫也。”坐在此地等候。

    过了一会儿,一个美女飒爽而来,年龄大概十八九岁,看起来相当和善,但是一般到他就开打,过了很久不分胜负,说:“你得拳法不是僧耳所授,应该另有其人。”董如实告诉她,说:“我一开始师从僧耳,后来学于僧耳之师王征南。”女子说:“如果是这样,先到我家,吃过一顿饭再以决胜负,你敢吗?”董恃其勇,径直跟随女子而行。

    到她家中,他的兄长已经先在家,张灯挂红,领着妻子迎接,说:“妹夫来了。”用红盖头蒙住她妹妹,强迫两人交拜。

    董非常吃惊(便宜大舅子这么好捡?),问是什么原因。说:“我兄妹两人父亲曾经为人保镖,路上碰到僧耳,斗败而死。我们立志报仇,一起学习拳法,必须赢过他才能杀死他。寻访僧耳的师傅王征南,却苦访无路,你是他弟子,可以引见王征南,再学拳法复仇。”董于是入赘其家(要老婆不要师傅了),派遣他人将财宝送往京城,日后不知所终。

    原文董金瓯者,湖州勇士,能负重,走京师,十日可到。尝为人腰千金入都,过山东开成庙,有盗尾后,将取其金。

    董知之,挂金树上,下马与搏。盗抵敌不胜,问:“足下拳法,何人所授?”曰:“僧耳。”盗曰:“破僧耳拳,须我妹来,汝敢在此相待否?”董笑曰:“避女子非夫也。”坐以待之。

    少顷,一美女来,年十八九,貌甚和,相见即格斗,良久曰:“汝拳法非僧耳授也,当别有人。”董以实告,曰:“我初学于僧耳,后学于僧耳之师王征南。”女子曰:“若然,须至我家,彼此一饭再斗方决,汝敢往乎?”董恃其勇,径随女子行。

    到其家,则其兄已先在家,张灯挂红,率妻欢迎,曰:“妹夫来矣。”以红巾蒙其妹头,强之交拜。

    董骇然问故,曰:“吾父某亦为人保标,路逢僧耳,与角斗不胜而死。我与妹立志报仇,同习拳法,必须胜僧耳者然后可以杀之。访得僧耳之师为王征南,苦相寻无路。汝是其弟子,则可以引见征南,再学拳法报此仇矣。”董遂赘其家,别遣人赍腰间金赴京师。

    日后不知所终。

    卷十一

    通判妾

    徽州府的府邸,前半部分是司马的官署,后半部分是通判的官署,两者中间有一个土地爷的祠,据说是通判署衙门的守护神。乾隆四十年的春天,司马官署的后墙倒塌,于是司马官署就和土地祠想通了。

    那天晚上,司马官署里一个帮忙的老女仆忽然倒地,像是中风了。旁人赶紧抢救才让她醒过来,老妪就大叫要吃饭。旁人给她饭吃,饭量比平时大了好几倍。左脚也变得有些跛了,说话的声音变成了北方的口音,说:“我是哈什氏。生前是这里的通判某人的妾,很得宠。但总被太太欺负,于是某天就在桃树下投缳自杀了。死之前希望能变成厉鬼来报仇,谁知道原来我命中注定是要上吊自杀的,即便是那些被太太欺负所受的苦,也是命数里就决定了的,没法报仇。冥界有一个规矩:死在官署里的人,由衙门守护神羁押,除非是墙倒屋塌,魂魄不能出来转世投胎。我只好一起住在后楼中,昨天袁通判到任,衙门神就把我赶到了土地祠住,又饥又渴。今天墙又倒了,砸伤了我的左腿,痛苦得无法忍耐。所以特靠着你的身体来找饭吃,不会害人的。”于是这个老妪白天睡觉晚上吃饭,也没受什么苦,还常常说别人过去的事情,蛮准。

    此前,司马有个心爱的女儿病死在家里,赴任的时候把女儿的灵位放在某个寺庙中,每年都去祭祀,这个情况是这个老妪不知道的。司马看到老妪自称知道冥界的失去你个,就问:“你知道我女儿在哪里?”老妪回答:“你女儿不在这里,等我打听一下,明天告诉你。”第二天,老妪告诉司马说:“你女儿呆在某寺庙中很舒服。所获得的冥币多得花不完,都不愿意再投胎转世了。唯一的问题,今年春天你们烧给她的衣服太小了,穿不下。”司马吓了一跳,就追问家人衣服狭小的事情。原来是家人去祭祀他的女儿时,遇到下雨,原先做的纸衣服被雨淋湿弄坏了,赶紧去市场随便买的一件纸衣服替代的缘故。

    没多久,新的通判到任,于是就修葺衙署,补后墙。老妪就说:“墙修好了,我应当回去。但这一进去,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出来。只好求各位大人多买些冥币,深夜烧在墙角下,我拿来贿赂衙神,就可以逍遥自在了。”司马就按她说的烧了纸钱。次日,老妪面有喜色的说:“主人太好了。我没啥可以用来作为临别礼物的,只有我擅长的琵琶、唱歌和饮酒来酬谢主人。”司马就让人设置了美酒和琵琶,老妪自弹自唱,歌词是:“三更风雨五更鸦,落尽夭桃一树花。月下望乡台上立,断魂何处不天涯。”音调凄凉哀婉,唱完,把琵琶一扔,闭上眼睛坐在那里。众人再去叫她时,一下站起来,语言行动依然是原先那个蠢笨老妪的做派,脚也不跛了。

    幕僚师爷崔先生常和这个老妪问答。老妪说自己饿的时候,崔先生问:“这里和厨房很近,为啥不自己去厨房吃呢?”回答:“府衙的保护神很严酷,不敢进去。”她说被袁通判驱赶时,崔某问:“袁通判在任上生大病,你怕他干嘛?”回答:“他虽然生病,但病不致死,将来还要升官呢,我怎么敢不躲着他!”袁通判,就是我的弟弟袁香亭。

    =====================================================

    原文:

    徽州府署之东,前半为司马署,后半为通判署,中间有土地祠,乃通判署之衙神也。乾隆四十年春,司马署后墙倒,遂与祠通。

    其夕,署中老妪忽倒地,若中风状。救之苏,呼饥;与之饭,啖量倍于常。左足微跛,语作北音,云:“我哈什氏也,为前通判某妾,颇有宠,为大妻所苦,自缢桃树下。缢时希图为厉鬼报仇,不料死后方知命当缢死,即生前受苦,亦皆数定,无可为报。阴司例:凡死官署者,为衙神所拘,非墙屋倾颓,魂不得出。我向栖后楼中,昨日袁通判到任来,驱我入祠,此后饥馁尤甚;今又墙倾,伤我左腿,困顿不可耐。特凭汝身求食,不害汝也。”自是妪昼眠夜食,亦无所苦,往往言人已往事,颇验。

    先是司马有爱女卒于家,赴任时置女灵位某寺中,岁时遣祭,皆妪所不知。司马见其能言冥事,问:“尔知我女何在?”答曰:“尔女不在此,应俟我访明再告。”翌日,语司马云:“尔女在某寺中甚乐,所得钱钞,大有赢余,不愿更生人间,惟今春所得衣裳太窄小,不堪穿着。”司马大骇,推问衣窄之故。因遣家人往祭时,所制衣途中为雨毁,家人潜买市上纸衣代之故也。

    未几,新通判莅任,方修衙署,动版筑,妪曰:“墙成,我当复归原处,但一入,又不知何年得出,敢向诸公多求冥钱,夜焚墙角下,我得之赂衙神,便可逍遥宇内焉。”司马如其言,焚之。次日,妪有喜色曰:“主人甚贤,无以为别,我善琵琶,且能歌,能饮酒,当歌一曲谢主人。”司马为设醴置琵琶,妪弹且歌云:“三更风雨五更鸦,落尽夭桃一树花。月下望乡台上立,断魂何处不天涯。”音调凄惋,歌毕,掷琵琶瞑目坐。众再叩之,蹷然起,语言笑貌,依然蠢老妪,足亦不跛矣。

    内幕崔先生常与问答。其言饥时,崔云:“此与府厨近,何不赴厨求食?”答云:“府署神尤严,不敢入。”其言袁通判见驱时,崔云:“袁通判上任大病,尔何必避?”答云:“他虽病,未至死,将来还要升官,我敢不避?”袁通判者,余弟香亭也。

    卷15孙烈妇歙县绍村有个村民叫做张长寿,妻子姓孙。孙氏的父亲很擅长武艺,她从小就跟着父亲习武。

    成年后嫁给了张长寿。张家很贫苦,婚后一个月不到就去了浙江西部做生意。

    有几个毛贼,看到孙某年轻貌美,就夜半去撬门,破门而入欲行不轨。

    孙某左手拿着蜡烛,右手拿着长木棍与毛贼们搏斗,贼人被打得头破血流,赶紧爬起来逃跑了。

    又过了一年,张长寿病死了。孙某从容的帮他办理了后事,下葬之后,关好门窗,投缳自尽了。

    邻居们纷纷议论,说她是横死,平素又很好强,很怕死后变为厉鬼作祟。

    于是就集资请了高僧来做法事超度孙某。半夜,僧侣们刚开始诵经,就看到孙某端坐在堂上,大声呵斥他们:“我是为了殉节而死,死得其所,并不是不该死而死的枉死鬼。哪里需要你们这些秃驴来多事!”吓得僧人们一哄而散。

    此后,村里有个妇女和别人私通,竟然合谋要杀害亲夫。忽然这个妇女发狂了,大呼小叫:“孙烈妇在责骂我,我再也不敢了!不敢了!”于是,村里人都把孙某侍奉如神。

    原文:歙县绍村张长寿妻孙氏,父某,工武艺,孙自幼从父学。年及笄,归长寿。

    长寿家贫,娶妇弥月即客浙西。有贼数人窥妇年少,夜往撬其门,将行不良。

    妇左手执烛,右手持梃与贼斗,贼被创仆地而逃。又一年,长寿病死,妇从容执丧事。

    既葬,闭户自缢。邻人以妇强死,惧其为祟,集僧作佛事超度之。夜将半,僧方诵经,见妇坐堂上叱曰:“我死于正命,并非不当死而死者,何须汝辈秃奴来此多事!”僧皆惊散。

    后村有妇某与人有私,将谋弒夫者,忽病狂呼曰:“孙烈妇在此责我,不敢!不敢!”嗣后合村奉孙如神。

    卷15

    棺盖飞

    钱塘有个叫做李甲的人,素来胆大勇猛。某天傍晚去友人家赴宴,喝到兴头上,有个客人说到:“离这里半里多,有间房子在出售,非常便宜。据说屋子里有厉鬼呢,所以再便宜也没人敢买。”李甲说:“可惜呀,我没钱,说了也白说。”客人就说:“您要有胆子,在那个屋子独自呆一晚上,我就买下来送给你。”其他客人也跟着起哄,纷纷表示愿意作为证人。于是就约好明晚见分晓。

    第二天下午,一堆客人一起走进那间屋子,摆好了酒宴。李甲带着宝剑坐在了堂上,其他客人赶紧关好门,再从外头锁上,一起跑到邻居家,坐着等消息。李甲四处看看,厅上有一扇侧门,走近一看,通向的是一条狭窄曲折的小弄堂,地上长满了荒草,浓汤尽头是一个圆形的门洞,洞门上的门半掩着。李甲心想:“我才不进去呢,在外头等等看动静吧。”于是回到堂上,点燃蜡烛独自饮酒。

    三更天,忽然听到了一阵脚步声。只见一个鬼魂,高数尺,脸色像是白灰,双眼漆黑,披头散发的样子,从小门跑出来,就往着酒宴跑。李甲大怒,拿起剑暴起。鬼赶紧转身走近弄堂,一直追到门洞前。忽然间,狂风大作,空中飞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仔细一看居然是一个棺材盖,像风车一样旋转着,直扑李甲头顶。李甲挥剑乱砍,却无奈头顶上的棺材盖越来越沉重,身体渐渐吃不消被压弯了,眼看就要功亏一篑。不得已,李甲大叫求助。在邻居家的朋友们听到,赶紧一群人冲进来,恰好哦看到李甲即将被棺材盖压倒。于是奋力把他抢救出来,背在背上逃跑了。身后,棺材盖居然还在追了过来,李甲喊的越厉害,追得也越紧。直到某甲的鸡叫了一声,棺材盖就忽然不见了。于是赶紧救醒了李甲,连夜抬回他的家里。

    次日,大家一起去找房东打听,才知道后院的小房子里停放着一个棺材,是不是就作祟专门把棺材盖飞起来压人,死了好几个了。于是赶紧报官,把棺材投入烈火中焚毁了,鬼魅才算消失。

    李甲一个多之后病才好,于是总对别人说:“人的声音还不如鸡叫声有效,难道因为鬼不怕人,却怕公鸡吗?”

    原文:

    钱塘李甲,素勇,夕赴友人宴,酒酣,座客云:“离此间半里,有屋求售,价甚廉,闻藏厉鬼,故至今尚无售主。”李云:“惜我无钱,说也徒然。”客云:“君有胆能在此中独饮一宵,仆当货此室奉君。”众客云:“我等作保。”即以明晚为订。”

    次午,作队进室,安放酒肴,李带剑升堂,众人阖户反锁去,借邻家聚谈候信。李环顾厅屋,其旁别开小门,转身入,有狭弄,荒草蒙茸;后有环洞门,半掩半开。李心计云:“我不必进去,且在外俟其动静。”乃烧烛饮酒。

    至三更,闻脚步声,见一鬼高径尺,脸白如灰,两眼漆黑,披发,自小门出,直奔筵前。李怒挺剑起,其鬼转身进弄,李逐至环洞门内。顷刻狂风陡作,空中棺盖一方似风车儿飞来,向李头上盘旋。李取剑乱斲,无奈头上愈重,身子渐缩,有泰山压卵之危,不得已大叫。其友伴在邻家闻之,率众入,见李将被棺盖压倒,乃并力抢出,背负而逃。后面棺盖追来,李愈喊愈追,鸡叫一声,盖忽不见。于是救醒李甲,连夜抬归,

    次日,共询房主,方知后园矮室停棺,时时作祟,专飞盖压人,死者甚众。于是鸣于官,焚以烈火,其怪乃灭。李病月余始愈。常告人曰:“人声不如鸡声,岂鬼不怕人,反怕鸡耶?”

    我也赞同鸡叫=天亮的说法。

    昨天看《子不语》,发现15、16卷有几则非常好玩,特选其一翻过来,与各位共赏。

    卷15

    褐道人

    清朝初年,侍郎德某与一个喜欢穿褐色道袍的道人交情很好。道人精于看相之术,说过德公某年能升官,某年能得到红顶子(清制,官员的官帽顶上有珠,一品大员用红宝石,二品用红珊瑚),但某年会被雷劈。德公半信半疑也没当回事。后来,德公升官的事情果然与道士的预言一样,才有点害怕起来,赶紧恳求道士帮他躲过雷殛之灾。道士面有难色。再三再三的恳求,才开口说:“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试试看。那一天,您约好朝中的一品、二品大员十几位,环坐在前厅里的大炕上,您坐在圈子中间,躲过午时,就可以逃过去了。”德供赶紧按照他所说的方法安排起来。

    那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快到中午的时候,忽然乌云哦那个天边涌来,紧接着狂风暴雨就跟着扑了过来,雷声阵阵,闪电在空中盘旋,似乎想要劈下来,却又忍住了没有打下来。忽然间,一个家人跑过来说:“老爷,不好了,刚才老太太被雷给打到院子里了。”德公吓了一跳,带着这十几位高官赶紧跑到院子里去看。刚走了几步,只听得喀嚓一声,空无一人的大炕被一个闪雷劈个粉碎。仔细一看,废墟中有一个大蝎子,长两尺多,已经被雷烧焦了。太夫人一点事情没有。德公再去找褐道人,已经找不到了。这才醒悟过来,原来所谓的褐道人就是这个蝎子精,用法术来装神弄鬼的忽悠人,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也算是够聪明的了。如果不是雷公更聪明,则德侍郎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他利用作为保护伞啦。

    原文:

    国初,德侍郎某与褐道人善。道人精相术,言公某年升官,某年得红顶,某年当遭雷击,德公疑信参半。后升官一如其言,乃大惧,恳道人避雷击之法。道人故作难色。再四求之,始言:“只有一法。公于是日约朝中一二品官十余位,环坐前厅大炕上,公坐当中,过午时则免。”德公如其言。

    至是日,天气清朗,将午,起黑云,风雨毕至,雷声轰轰,欲下复止。忽家人飞报:“老太太被雷摄至院中。”德公大惊,与各官急趋往扶,则霹雳一声,将炕击碎。视其中,有一大蝎,长二尺许,太夫人故无恙也。寻褐道人,已不见矣。始知道人即蝎精也,以术愚人,实以自卫,智亦巧矣。非雷更巧,则德公竟不知为其所用也。

    一目五先生

    浙中地区有五只很奇怪的鬼,其中四只都是瞎子,只有一只鬼有一只眼,群鬼都靠着这宝贵的一只眼看东西,自称“一目五先生”组合。

    碰到瘟疫之年,五鬼联袂而行,等到人熟睡之后,用鼻嗅他。一鬼嗅则这个人会生病,五只鬼一起嗅就死定。四只瞎眼鬼迷迷糊糊的,走路都东倒西歪,不敢作主,只听一目先生的号令。

    有个姓钱的人在旅店中住宿,其它客人都睡着了,自己独独没有睡觉,烛台灯光忽然缩小(灯光、Music),五鬼排排跳着出场。四鬼将要嗅其中一个客人,先生说:“这是大善人,不行。”又要嗅另外一个客人,先生说:“这人大有福气,不行。”又将嗅一客人,先生说:“这是大恶人,更加不行。”四鬼说:“那么先生用什么来填饱肚子?”先生指着两个客人说:“这些人不善不恶、无福无禄,不吃干嘛?”四鬼就一起嗅他们,二个客人鼻声渐微,五鬼腹渐胀圆了。

    原文

    浙中有五奇鬼,四鬼尽瞽,惟一鬼有一眼,群鬼恃以看物,号“一目五先生”。遇瘟疫之年,五鬼联袂而行,伺人熟睡,以鼻嗅之。一鬼嗅则其人病,五鬼共嗅则其人死。四鬼伥伥然斜行踯躅,不敢作主,惟听一目先生之号令。

    有钱某宿旅店中,群客皆寐,己独未眠,灯忽缩小,见五鬼排跳而至。四鬼将嗅一客,先生曰:“此大善人也,不可。”又将嗅一客,先生曰:“此大有福人也,不可。”又将嗅一客,先生曰:“此大恶人也,更不可。”四鬼曰:“然则先生将何餐?”先生指二客曰:“此辈不善不恶、无福无禄,不啖何待?”四鬼即群嗅之,二客鼻声渐微,五鬼腹渐膨亨矣。

    今天翻一个,比较黑色幽默的文字。

    卷15

    佟觭角

    在京城有个叫做傅九的人,某次走出正阳门,来到一个小巷子。巷子很狭窄,人又多,大家只得挤着走路。忽然,一个人迎面跑来,步伐飞快,势头很急。傅九来不及躲闪,两个人撞了个满怀,那个人居然和自己合二为一,跑到了傅九的身体里。傅九顿时觉得像是被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冷的不住的打寒战。赶紧跑到路边一家绸缎店坐下休息。忽然间,傅九开口大喊到:“你拦住我的去路,太可恶了!”于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拔自己的胡须。家里人把傅九接回家去,他依然是继续日夜吵闹。有个家里人说:“有个佟觭角,人称活无常,也许能救得了他。”正要派人去请呢,傅九似乎已经知道了,大声咒骂到:“我才不怕什么铜觭角、铁觭角呢。”(佟、铜同音)

    没多一会,佟觭角来了,双眼圆睁瞪着傅九,厉声问到:“你是哪里的鬼,跑来这里害人?赶紧说实话,不说,叉你下油锅!”傅九看着他不说话,知识牙齿咬得咔嗒直响。旁边的来围观男女顿时就多了起来。佟某让傅九家人倒了一锅油,烧柴火把油煮沸,自己手握一把铜叉子,向着傅九的脸上绕来绕去,就像是要刺过去。傅九果然害怕了,自己供述到:“我是李四,凤阳人。因为饥寒交迫,没办法,去偷了人家的坟墓,却不了被抓到了。一时间,我害怕了,就用铁锹反抗,接连打伤两个人。按照法律,是砍头的罪。今天被绑着送往菜市口刑场,我极力挣脱,却被这个人拦住,所以心里很痛恨,才跟他吵闹的。”佟某回答:“那你赶紧走吧。”就靠着铜叉子坐了下来。傅九大哭,说:“小的在牢里脚都冻坏了,不能赤脚走路,请给我一双草鞋吧!还有啊,这件事情千万保密,别让官府知道,又来抓我。”傅九的家人就赶紧烧了一双草鞋。傅九就跪下磕头,伸脚像是在穿鞋。围观的人都笑了。佟某又问:“打算去哪里啊?”回答说:“逃灾祸肯定要跑得远远的,就往云南跑吧。”佟某回答:“云南距离这里,何止万里?半路上没准又被差役抓到。不如在我这了服役吧,还能有个混饭吃的地方。”傅九磕头表示愿意。佟某从囊中拿出一个黄纸画的小符咒,烧了。傅九倒在地上不动了,好久才苏醒,问他,什么都不知道。

    那一天正好是刑部的秋决(在秋天,八月份左右公开、集中处决死刑犯人),一问,果然有个盗墓的犯人,早已砍头示众了。估计这个恶鬼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以为自己逃脱了呢。

    佟觭角五十多岁,说话少,爱睡觉,甚至可以一连睡上三四天不醒。到他家一看,小门之内,没有一点杂草尘埃。据说给他平常服役的仆人,都是收来的鬼魅。

    ======================================================

    原文:

    京师傅九者,出正阳门,过一巷,路狭人众,挨肩而行。一人劈面来,急走如飞,势甚猛。傅不及避,两胸相撞,竟与己身合而为一,顿觉身如水淋,寒噤不止,急投一缎店坐定。忽大言曰:“你拦我去路,可恶已极。”于是自批其颊,自捋其须。家人迎归,彻夜吵闹。或言:“有活无常佟觭角者能治之。”正将延请,而傅九已知之,骂曰:“我不怕铜觭角、铁觭角也。”

    未几佟至,瞋目视曰:“汝何处鬼,来此害人?速供来。不实供,叉汝下油锅!”傅瞪目不言,但切齿咋咋有声。其时男女观者如堵。佟倾油一锅,烧柴煎之,手持一铜叉,向傅脸上旋绕作欲刺状。傅果战惧,自供:“我李四也,凤阳人。迫于饥寒,盗发人坟,被人捉着。一时仓猝,用铁锹拒捕,连伤二人。坐法当斩,今日绑赴菜市。我极力挣脱逃来,不料为此人拦住,心实忿忿,故与较论。”佟曰:“然则速去勿迟。”乃倚叉而坐。傅大哭曰:“小人在狱中两脚冻烂,不能行走,求赐草鞋一双。且求秘密,不教官府知道,再来捉拿。”傅家人即烧草鞋与之。乃伏地叩头,伸脚作穿状。观者皆笑。佟问:“何往?”曰:“逃祸须远,将奔云南。”佟曰:“云南万里,岂旦夕可至?半路必为差役所拿。不如跟我服役,可得一吃饭处也。”傅叩头情愿。佟出囊中黄纸小符焚之,傅仆地不动,良久苏醒,问之茫然。是日刑部秋审,访之,果有发墓之犯,已枭示矣,盖恶鬼犹不自知其已死也。

    佟年五十余,寡言爱睡,往往睡三四日不起。至其家者,重门以内,无寸芥纤埃。云其平日所服役者,皆鬼也。

    五一回老家,这边就撂下了。

    今天赶紧翻了两篇,和大家同乐之。

    卷十六

    鬼逐鬼

    桐城有个姓左的秀才,和妻子张氏伉俪情深,非常恩爱。张氏后来病死了,左秀才不忍离开,整天睡在她的棺材边上。

    七月初十五日(传说中的鬼节,即中元节。鬼门关开,百鬼放假一天),左某的家人按照风俗,在家里设立了盂兰盆会,家人都在院子里拜佛、祭奠,只有左秀才依然陪着妻子的棺材独自看书。忽然,一阵阴风吹来,一个吊死鬼莫名其妙的出现在眼前。只见那个鬼披头散发,眼角留学,脖子上还缠绕着一条绳子呢,直接向秀才扑了过来。左秀才吓得魂不附体,拍打着棺材大喊:“妹妹,快救我啊!”

    张氏也居然嘣的一声掀开了棺材盖子,坐了起来,大声呵斥到:“恶鬼!居然敢害我的郎君,何等猖狂!”挥手就向吊死鬼打去。吊死鬼也懵了,赶紧踉踉跄跄、一步一跌的逃了出去。

    张氏对秀才说到:“唉,你也真是个痴心人,居然对夫妻情分忠诚到这个地步!你天天靠着棺材,福分薄,所以恶鬼敢于侵犯你。不如和我一起归去,再投轮回重新投胎人间,再来做白头偕老的夫妻吧!”秀才点头答应,妻子张氏依然躺回了棺材。秀才叫来家人,仔细查看,发现棺材上的钉子都断开了,张氏身上的裙子还有一角夹在棺材盖子的缝里呢。

    不到一年,左秀才也病逝了。

    ===================================================

    原文:

    桐城左秀才某,与其妻张氏伉俪甚笃。张病卒,左不忍相离,终日伴棺而寝。

    七月十五日,其家作盂兰之会,家人俱在外礼佛设醮,秀才独伴妻棺看书。忽阴风一阵,有缢死鬼披发流血拖绳而至,直犯秀才。秀才惶急,拍棺呼曰:“妹妹救我!”其妻竟勃然掀棺而起,骂曰:“恶鬼,敢无礼犯我郎君耶!”挥臂打鬼,鬼踉跄逃出。妻谓秀才:“汝痴矣,夫妇钟情一至于是耶!缘汝福薄,故恶鬼敢于相犯,益同我归去投人身,再作偕老计耶?”秀才唯唯,妻仍入棺卧矣。秀才呼家人视之,棺钉数重皆断,妻之裙犹夹半幅于棺缝中也。不逾年,秀才亦卒。

    卷16

    柳树精

    杭州的周起昆在龙泉县做教谕(相当于如今的龙泉县教育局局长)时,每天晚上,明伦堂(旧时官学往往同时就是孔庙,大殿称明伦堂)上的大鼓无故自己敲响。周公觉得很奇怪,就派人偷偷潜伏在暗处等着查看。结果发现是一个人夜里用双手敲鼓,约一丈多高!看门人俞龙是一个很有胆识的人,暗暗张弓搭箭,嗖一箭射过去。长人中箭,狂奔而去,从此大堂就再也没有怪声了。

    两个多月后,某天刮大风,学府门外的一颗大柳树被拦腰拔起。周公就让人干脆锯断残干作为柴火,却发现一根箭射穿了树干陷在那里。这才知道敲鼓的就是这个怪物嘛。龙泉一直都没人中举,那一年却中了一个姓陈的举人。

    ==================================================

    原文:

    杭州周起昆作龙泉县学教谕,每夜,明伦堂上鼓无故自鸣。遣人伺之,见一人长丈余,以手击鼓。门斗俞龙素有胆,暗张弓射之,长人狂奔而去。次夜寂然。后两月,学门外起大风,拔巨柳一株。周命锯之为薪,中有箭横贯树腹,方知击鼓者此怪也。龙泉素无科目,是年中一陈姓者。

    嘿嘿,今天的翻译作业。

    卷16

    大力河

    孙某曾经做过打箭炉(今四川康定)的千总(基层军官)。这个地方气候多雨,阴雨连天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月。忽然某一天,雨停云开,阳光灿烂。孙某很高兴,就从屋子里走出来看。忽然间,狂风卷着沙子,铺天盖地的扑来,一时间狂风怒吼,遮天蔽日。孙某给大风吹得站立不住,在地上滚来滚去,仿佛有人抓住他的辫子扔来扔去的,腿上、脸上都受伤了。孙某明白这是地动,只好努力忍住等待风停的时机。大概一顿饭的功夫,大地不动了,站起来一看,天啊!自家的房子、其他人的房子都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只有一个弟弟逃了出来。两个人对视着,都惶惶不安。

    孙某是长期在边塞上居住的,就赶紧说:“这是地动,肯定还有反复,不会这一次就停止了。我们死在一起吧!”于是两个人就抱在一起,再用绳子捆住。话音未落,怪风又出来了,两个人趴在地上,又跟先前一样被抛上抛下。还好,沙子没有迷住眼睛,可以看得到周围:大地裂开了很多几丈的口子,有些地方在冒黑烟,有些是冒出紫绿色的火光,有咕嘟咕嘟涌出腥臭的黑水的;有冒出个车轮大的人头,眼睛炯炯有神四处乱看的;还有裂开又合拢的,也有没合上成了一个大炕的。兄弟两人居然安然无恙,埋葬全家,挖出值钱的东西,各自散去谋生了。

    在此三个月之前,有个疯和尚,手持一本缘薄(向人募捐,然后记录捐赠金额的本子),上面写着“募捐一万人命”。孙某很讨厌他这种妖言惑众,抓起来准备往县衙送,他却已经闪身,站在一根杨柳的细枝上,说:“你也别送我去县衙了,干脆送我去填大力河的决口吧!”说完就不见了。而地动的那一天,四川的大力河冲垮了堤坝,淹死了一万余人。

    ==============================================

    原文:

    孙某作打箭炉千总,其所辖地阴雨两月。忽一日雨止,仰天见日光,孙喜,出舍视之。顷刻,烟沙蔽天,风声怒号,孙立不牢,仆地乱滚,似有人提其辫发而颠掷之者,腿脸俱伤。孙心知是地动,忍而待之。食顷,动止,起视,人民与自家房屋全已倾圮。有一弟逃出未死,彼此惶急。

    孙老于居边者,谓弟曰:“地动必有回潮,不止一次,我与汝须死在一处。”乃各以绳缚其身,两相拥抱。言未毕,而怪风又起,两人卧地,颠播如初。幸沙不眯眼,见地裂数丈:有冒出黑风者,有冒出火光如带紫绿二色者,有涌黑水臭而腥者,有现出人头大如车轮、目睒睒斜视四方者,有裂而仍合者,有永远成坑者。兄弟二人竟得无恙,乃埋葬全家,掘出货物,各自谋生。

    先三月前,有疯僧持缘簿一册,上写“募化人口一万”。孙恶其妖言,将擒之送县,僧已立一杨柳小枝上,曰:“你勿送我到县,送我塞大力河水口可也。”言毕不见。是年地动日,四川大力河水冲决,溺死万余人。

    5.12都一年了啊,时间过得真快。

    卷16

    仙人顶门无发

    癸巳年秋天,张明府在毗陵遇到一个姓杨的道士,鹤发童颜,头发浓密,唯独头顶正中一小块没有头发,是秃顶的。张觉得奇怪,就问他为啥。道士笑着回答:“你不看街道两边都长满了草,但路中间没有一点草吗?”张某刚开始不明白,回来仔细想想,才明白囟门哪里是元神出壳的地方,进进出出的,所以不生头发呀。这个道人晚上坐在寺庙外头,僧人让他进来住,他坚决不肯。第二天一大早去看,呵呵,旭日东升,道士正坐在墙头吞吸阳光呢。头顶上有一个小小的人儿,四肢俱全,也一样对着东方蹦跳着,吞食着日光。

    ==================================================

    原文:

    癸巳秋,张明府在毗陵遇杨道人者,童颜鹤发,惟顶门方寸一毛不生。怪而问之,笑曰:“汝不见街道上两边生草,而当中人所践踏之地不生草乎?”初不解所谓,既而思之,知囟门地方故是元神出入处,故不生发也。道人夜坐僧寺门外,僧招之内宿,决意不可。次早视之,见太阳东升,道人坐墙上吸日光。其顶门上有一小儿,圆满清秀,亦向日光舞蹈而吞吸之。

    卷17

    木姑娘坟

    京城有个戏班子叫做“宝和”,演出很有名气。某天,有个人骑着马来订演出:“海岱门的木府要找人唱戏,你们立即出发吧。”那天戏班子正好空闲,就跟着去了。到了城外的时候,天已经黑了。经过几里荒野,就看到一个大宅子,很多宾客在热闹,唯独灯火辉煌中都夹杂着一点绿莹莹的颜色。里面有个婢自出来传话说:“姑娘吩咐了,只要长生角、旦角的折子戏,不许唱武生、大花脸,不许用大锣大鼓在堂上吵闹。”管事的人就按照她的要求唱了。从二更天唱起,直到快天亮了还不许休息,也没有端酒菜来犒劳。帘子里的妇女,堂上的宾客,说话声音都很嘶哑听不清楚。戏班里的人都觉得很可疑。有个大花脸姓顾的,实在不耐烦了,就自己画了关公的大红脸,拿着大刀冲到堂上,唱了一出《关公借荆州》,一时锣鼓喧天。

    忽然间,堂上的灯火都熄灭了,宾客也都不见了。急忙点火照亮,才发现戏班子原来在一座荒坟上,赶紧打包卷好戏装撤退了。

    第二天,询问当地人,回答说:“这是一户姓木的大户人家埋葬女儿的地方。”

    =========================================

    原文:

    京师宝和班,演剧甚有名。一日者,有人骑马来相订云:“海岱门外木府要唱戏,登时须去。”是日班中无事,遂随行。至城外,天色已晚。过数里荒野之处,果见前面大房屋,宾客甚多,灯火荧荧然微带绿色,内有婢传呼云:“姑娘吩咐,只要唱生旦戏,不许大花面上堂,用大锣大鼓,扰乱取厌。”管班者如其言。自二更唱起,至漏尽不许休息,又无酒饭犒劳。帘内妇女,堂上宾客,语嘶嘶不可辨,于是班中人人惊疑。大花面顾姓者不耐烦,竟自涂脸扮《关公借荆州》一出,单刀直上,锣鼓大作。顷刻,堂上灯烛灭尽,宾客全无。取火照之,是一荒冢,乃急卷箱而归。

    明早询土人,曰:“某府木姑娘坟也。”

    这个帖子好像人气不行嘛。

    不管怎样,翻译作业还是坚持交的。

    卷17

    陈姓妇啖石子

    天台县的西乡,有一次搞赛会祭祀神灵,神像上穿着的袍子有点皱巴巴的,有个姓陈的妇女看见了,就帮他熨平整了。晚上回家后,妇女忽然看到一个穿着金甲的神祗,被一堆人簇拥着来到她家,仪仗很是豪华。金甲神说:“你替我整理衣服,想必是对我有感情。我就娶你为妻吧!”拿出点心给她吃,都是河里的小鹅卵石。这个妇女吃的时候,觉得很松软鲜美,后来小石头在大便里排出,大的仍然是从嘴里再吐出来,吐出来之后又变得像普通石子一样坚硬了。妇女的父亲、兄弟知道后,就等着金甲神再来,埋伏了一个勇士和他搏斗。打了很久,妇女说到:“打伤他的锤柄了。”金甲神也就不见了。

    第二天,来到赛会时那个庙里,发现有尊五通神(注:通常认为是一种好淫、神通广大的妖鬼)手上拿的金瓜锤,锤柄上有明显的伤痕。于是众人把那座邪庙给拆毁了,金甲神也就再也没有出现。

    =====================================================

    原文:

    天台县西乡赛会迎神,神袍微皱,有妇人姓陈者为扶熨之。晚归,见金甲神自称将军拥众至,仪卫甚盛,云:“汝替我整衣,有情于我,今娶汝为妻。”带点心与啖,皆河子石也。妇人啖时,甚觉软美。小者从大便出,大者仍从口内吐出,吐出则坚硬如常石子矣。父兄俟其来时,使有勇者与格斗。良久,妇人曰:“伤其锤柄矣。”次日至野庙中,有五通神所执金锤有伤,乃毁其庙,神亦寂然。

    嘿嘿,翻译来啦。这一篇翻得真辛苦,没错,这个《夜雨秋灯录》比《子不语》复杂多了,很多话都有典故,害得我折腾了一夜才弄好。闲话不表,这就上来。

    不过这里是《子不语》的翻译,还是专心做吧,偶然翻翻《夜雨秋灯录》吧。

    外一篇 《夜雨秋灯录》翻译

    青天白日

    浙江人南宫认庵,自幼随着做官的父亲南宫琥去了广东。南宫琥很清廉,所以他家境很贫困没啥积蓄。他的母亲先去世,没多久父亲南宫琥也跟着去了。因为库银亏空的问题,他可能要牵连坐牢,想到一直听说自己的叔叔南宫璧在江苏一带做幕府(师爷),就打算过去投靠他。偷偷的将双亲的遗骸焚化,用竹笼装好,背在背上徒步逃离了广东。风餐露宿,流离颠沛的走了一年,才来到了苏州,而叔叔又找不到。这一年苏州正好歉收,他的日子就更难过了。把身上剩余的钱全部拿出来,只买到半亩地皮,埋葬了双亲的骨灰,并树立了墓碑。还在旁边修了个茅草屋,住在旁边守孝。因为身无分文,他只好去当了乞丐,整日蓬头垢面的去街上讨饭。好不容易讨来点残羹剩饭,还不忘先祭奠父母。那时,他仅35岁,人孝顺又聪明,人虽然削瘦却不憔悴。碰巧听到当地的小孩唱山歌,就想到跟着学了学,然后就去帮大户人家办喜事时吹箫,这才免于冻饿。今天在这个村子,明天在那个镇上,就这么一晃眼过去了三年。

    某天,他在一座古寺的门口闲坐,对着太阳抓棉袄里的虱子,正好看到一个美人在对面的小楼上往下看。一会儿,一个年轻的小丫鬟,估计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从小楼走出来,反手关上门向西边走。走了没多久,忽然在茅草丛里蹲下来,片刻,整理好衣服走去了。估计是在路边方便吧。没走几步,腰上似乎有什么东西掉在地上了,软软的没有声音。南宫赶紧叫她,可惜她没听到。于是南宫就穿好衣服走过去看,是一个锦缎包袱。打开一看,里头有金钗、玉环以及其他一些零碎的珠宝,还有一封书信,折叠成菱形。信上写着:

    “十郎哥哥:妹妹我长得不美,却荣幸的被许配给你,真是亲上加亲(姑表亲戚通婚)、幸福中的幸福。牵牛、织女星隔着银河相望,孔雀双双结伴南飞。海誓山盟,情比金坚,妹妹我很庆幸嫁给梁鸿(注1)这样的君子;沧海桑田,十郎哥哥却忽然变得像司马相如那样贫困了。”

    然后鲍宣的妻子能够和丈夫同甘共苦(注2),阮籍的太太又哪里嫌弃过他的贫困呢?(注3)幸好您晨昏苦读,估计很快就能飞黄腾达了。看着自己的青春还没有老去,只企盼您早日中举,脱下白袷(代指平民的衣服)换上官服,风风光光的来迎娶我。可哪里知道世事无常,那根红线也有断的危险。每晚听到外面狐狸的鸣叫,像是在埋怨当年你我的媒人,(我父亲)似乎想再找媒人,把我嫁给另外的人家。我的心像磐石一样坚定不移,但也得随时提防着媒婆巧舌如簧的话语。如果要我弹瑟(乐器之一),我肯定会弹《黄鹄》曲(注4);想写信给你吧,又苦于没有青鸟代为传信。我的女婢小娟,虽然名分上是主仆,实际上却是心腹。现在这事是燃眉之急了,情况比刺要扎入眼睛还危急。所以我像是派出一只鹳鸟,当面呈上书信(注5)。这里头包含着我含泪的话,伤痛断肠的心声,希望能像苏娘一样写就回文诗(注6)。另外,再加上我的金手镯、玉簪子,还有100颗珍珠,算是略为替你缓解一下贫困。纸短话长,不再多说,只求带信的人再替我当面说上几句;现在我还不敢死去,但也是锅灶下的柴火没多少时间了,所以说话辞不达意。只能说凭借我对你的一片痴情,希望换来你的恋爱。某年某月某日,秦家小妹贞璞上。恭敬的再拜(裣衽为古代妇女行礼,即略微拉起衣服的下摆)

    南宫匆匆看过一遍,真是吃了一惊。心想:“好危险啊!原先看中的东床佳婿落魄,富家子又来逼婚,女孩子情不自禁写信,拿自己的积蓄帮助心上人,这如果是被他人捡去,则这个婢子肯定是没命了,而这一对牛郎织女,也就没有再会的机会,连鹊桥相会的机会都没有。”于是就坐在原地等着。一会儿,那个婢女回来,面如死灰,在草丛间慌乱的找着,没有找到,于是仰天长叹说:“我死不足惜,可辜负了主人的托付,怎么办呀!”

    南宫就笑着说:“小女子丢了什么东西啊,值得你要寻死?”婢子一听,肯定话有所指啊,就哀求他说:“好先生,你看到了那个东西吗?”

    南宫就说:“如果你能明白告诉我,也许能完璧归赵。”婢子答道:“我秦家的婢女娟奴,每天伴着我家小姐。老爷看到女婿家落魄了,打算把小姐改许给别人,小姐日夜啼哭。我很同情她,她就请我带去她的积蓄和珠宝,大概值500两银子吧,用绢缎包裹好,再附上她的亲笔信,让我带给她的好郎君。还让我叮嘱她的郎君,好好努力读书,早日回乡迎娶她。现在东西丢了,这个秘密估计也保守不住,我怎能不悲伤呢!”说完大哭。南宫就说:“那你现在怎么办呢?”回答:“我就去死!”南宫从怀里拿出抱过来给她看,“是不是这个?”婢女扑通一下跪在地上磕头,南宫把她扶起来,把包裹还给她,安慰她。婢子说:“你是个乞丐,现在可以一夜暴富,舍得还给我吗?我又怎么报答你呢?”南宫说:“想报答我也不难,但恐怕对我来说容易,对你很难;我很开心,你很痛苦。”婢女说:“你先说说看。”南宫笑着说:“我虽然年纪一把了,但还是个处男。你长得太漂亮了,能不能让我一亲芳泽呢?”婢女顿时脸就红了,半天才说:“你等着我,我去去就来。”然后她就拿着那个装有金玉的包裹走了,南宫也就从东城离开了。

    三天后,南宫偶然从那里经过,忽然听到有个温柔的声音招呼他“来啦!”抬头一看,就是那天的婢女小娟。笑着给她招招手,门就打开了,南宫赶紧走了进去。里面假山、水池修得很漂亮,花木繁多,一看就是大户人家。那个婢女小娟说:“用这个来报答您的大恩。不过只此一次,不能再来哟!”南宫点点头,“嗯。”就伸手准备去抱她,却看见她先掏出一方粉红手绢盖在脸上。南宫就笑了,“你这么漂亮,秀色可餐,我正想好好看看呢,高兴高兴,你怎么就盖上藏起来了呢?是平时娇羞惯了吧?”婢女指了指头顶,“青天白日,难道不怕神明看见吗?”南宫猛然如当头棒喝,心中那一点情魔逃得无影无踪,立即站了起来,说:“你敬畏神明,难道我就不怕吗?”拿起打狗棍和破篮子,嘴里喃喃说着“青天白日”四个字,匆忙的走了出去。远远听到婢女在说:“你每天中午来,我把我的伙食分给你吃。”南宫闭上眼睛狂奔而去,也不管院门关上了没有。

    第二天,他走在街上,遇到一个相面的大喊着:“讨饭的,过来!你整天躺在桑树下,脸上哪里来的阴纹呢?我看啊,三十六天中,你必定有非常的机遇。”南宫笑着回答:“才怪,我每天唱个莲花落、讨饭歌,只求个不饿死就满意了,难道还像学荥阳公子啊?”(注7)算命先生冷笑到:“年轻人,别嘴硬。如果应验了,你怎么报答我呀?”南宫信口回答:“拿一万块谢你咯。如果不灵验呢?”算命先生毫不犹豫的回答:“你把我的眼睛抠了!”南宫叹叹气,“我看你的眼珠子危险啦。”

    果然,三十五天过去了,南宫依然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于是找到了那个算命先生:“你的眼珠子,今晚暂且还寄放在你脸上。”算命先生也有点迷糊了,仔细又看看他,猛的一拍大腿,“呀,发啦!你脸上紫气东来,看来先要发一笔小财。”南宫说:“好啊,我等着!”

    第二天,他信步走在长街上,忽然有人牵他的衣角,大呼到:“你是月儿?”南宫的脖子上有一个月牙形的胎记,所以小名是“月儿。”回头一看,那个人衣着光鲜,骑着高头大马,一看就是个有权有势的人,就回答到:“没错。”那个人顿时老泪纵横,说到:“你怎么搞到这个份上?”南宫忽然想起来,就说到:“是璧叔叔吗?”对方点点头,“是我啊!你要不跟我回去?”于是一起回到那个人家里,哇,大房子装修得很豪华。又叩见他的婶婶,婶婶也是很欣慰。于是南宫就从头讲起了他流落到此的经过,几次痛哭失声。他叔叔就说:“老早就听说好像你父母去世,写信过去问,也不见回音,原来你在这里啊!我年纪大了,也颇有些财产,苦于没有子嗣,今天遇到你,就像多了一个儿子,不愁没有后人了!”立即吩咐佣人,帮南宫安排换衣服、洗澡,于是南宫又恢复了风度翩翩的少年郎形象。南宫忽然想起了那个算命先生,叔叔就安排家人送一万钱去答谢;南宫想让算命先生帮叔叔看看相,叔叔说什么也不肯。十几天后,叔叔忽然拿一千两银子给他,说:“你既然读书中断,干脆学做生意吧。”南宫说,我没经验啊!叔叔笑着说:“没事,试试看,不图赚钱。”南宫只好收拾好东西,买船,在长江下游做起了的粮食买卖,获利颇丰。第二年,买卖归来看叔叔,却发现门户还在,可房屋的主人却变了。一问,人家说:“你去做买卖后,你叔叔也迁往其他地方了,不知道去了哪里。”南宫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就想在江北买个房子,可以经常扫墓。水手等得不耐烦了,南宫手头还剩下五百多两银子的现钱,干脆就全买了柏油作为压舱物。过江之后,北风怒号,江面都冻上了不能行船,柏油顿时价格飞涨,获利了十倍之多。南宫又在宅子前开了个绸缎庄,以三千两银子作为本钱,雇用了几个老成持重的人帮助管理。又过了一年,还是忘不了叔叔,一个人搭渡船渡江去看老宅子他。船到江心,狂风怒吼,浪头像山一样扑面而来,雷霆阵阵让人不寒而栗。船上十几个人,都看到云中现出很大的四个金字:“青天白日”,一笔一划都很清楚。众人赶紧跪下念佛号,字依然还在。雷声继续轰隆隆,感觉船都要被劈开了。有个人赶紧说到:“上天已经明白的警告恶人了,大家谁干了坏事的自己明白,别拖累别人!”南宫深吸一口气,挺身而出,大声说到:“这是我当年的亏心事,不敢告诉别人,又怎么敢连累大家呢?”转过身,纵身一跳跳进了波涛之中。昏昏沉沉中,抱住了一根飘着的枯木,只得听天由命,随着波涛沉浮。耳边还听得到雷声、雨声,看到像是火蛇一般的闪电四下飞舞。忽然间,天放晴了,自己就像是一点浮萍,在长江中随波逐流。

    忽然,一个官船,挂着大风帆,敲锣打鼓的开过来。船上有个贵人喊道:“赶紧去救人!赏钱十贯!”随即来了一条小艇,把他救上了大船。

    那个贵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叔叔!双方都吃了一惊。南宫问到:“叔叔从哪里来?”回答说:“我搬到通州去住了,偶然去紫琅山游玩。你父母的墓庐安好,你可以放心了。你的心思,我也明白了。绢奴已经跟着秦家小姐嫁到了夫婿家去。她那个郎君果然富贵了,就回来迎娶她了。你是缘分没到,别着急啊。”又一起回到通州的家里,婶婶安好,奴婢比在苏州时还要多。

    也不敢多问。住了两天,南宫从袖子里拿出小账本,说:“这是这两年来,所赚来的银子的总账目。”叔叔看也不看,

    “麻烦死了,你拿去好了。”第二天清晨,南宫告辞,叔叔又赠送给他数百辆银子。

    回到苏州,寻访娟奴的下落,忽然遇到了当天那个撑船的人,大惊,

    “您还活着?那一船的人全给雷劈死了,船也沉了,我是抱着缆绳,水性又好,才捡了一条命。正好在这里修船呢。”南宫就出资资助他修船,顺便去他家借助几天。

    有一天靠着门板眺望,忽然看到一个美人,坐着漂亮的小车出行,后面跟着很多奴婢;又后面有一个婢女,乘着轻便的小车跟着,模样很像是娟奴。

    南宫跟在后面走了三四里,来到一个尼姑庵,美人登上宝殿去拜佛,仆人婢女们就四下游玩,庵主就奉茶照应。

    婢女信步走开,忽然看见了南宫,眼中顿时泪光泛起,低声说了一句:“青天白日。”南宫顿时崩溃了,失态的说到:“呀!是绢娘吗?”婢女问:“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光鲜了?”南宫就把前因后果说了一遍。

    娟奴问:“你还想念旧人吗?”南宫点点头,

    “没有一刻忘记过。”娟奴就说:“彼此有情,却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太让人伤心了。”于是详细说了双方的姓名。

    (其实古代女子姓名应该是在定亲时才告诉对方的……)一会儿,大殿上有人叫娟奴,就和美人一起去了。

    南宫怅然离开,百无聊赖,随即走到一处草丛里,看到一座大坟,石碑上写着

    “东浙寓公南宫讳璧玉人先生之墓”,碑文上详细记述了夫妻都是死于苏州,大概死了五年了,简单葬在这里,希望有一天侄儿南宫认庵来拜祭。

    写碑文的人,是这里的书生郁访。南宫读过大惊,回忆起叔叔婶婶的面目,不知道这座坟墓的主人,怎么会同名同姓,连侄儿的名字都一样,真是没有道理,但又确实有这种事情。

    于是去拜访当地的文人,找到了那个郁访家,很正式的投了名帖拜访。

    那个郁访哦了一声,问到:“您脖子上是不是有个月牙痕啊?”南宫点点头。

    郁访说:“您叔叔还在的时候,与我父亲是莫逆之交。我父亲去世不久,您叔叔夫妻也相继仙逝。他走之前几天,一再吩咐我为他准备好后世,挑选好墓地,写好墓志铭,并说如果您回来,就作为他的儿子。不知道您从哪里知道有我,肯来拜访我呢?”南宫只好推说是看到了墓碑才找来的。

    郁访点点头,

    “我总算没有辜负他老人家的嘱托啊!”南宫皱了皱眉头,还是把两次遇到叔叔的事情告诉了他。

    郁访说:“您叔叔一生操练吐纳之术,死也许就是尸解而已。如你所言,他大概是真的成仙了吧?”南宫于是派人去南通找叔叔问清楚,哪里找得到人。

    于是把父母的两座骨灰冢迁出来,挨着叔叔婶婶的坟墓重新隆重下葬。

    两座坟墓就像是两个山峰相对。南宫又在周围种上松柏,亲自写了祭文,刻在石头上记述这件事情。

    郁访看了祭文,非常高兴,说:“写得很好呀!你还能考科技求功名,干嘛自暴自弃呢?”原来这个郁访是以前中过状元的高人。

    于是就把他留下来,教他读书。当年秋试,南宫中举,郁访摆酒为他庆贺。

    那天,锣鼓喧天,欢声笑语,饮酒作乐,好不快活。郁访就说:“你富贵了,正好英年二十一,还打算当驸马呀?”南宫回答:“很早以前,我和别人订过盟誓,痴心等着吧。”郁访说:“我帮你找了个佳人,就算是暂且替你当县令夫人,如何?”话说完,就有婢女扶着一个美人过来,和他拜堂。

    南宫不知所措,稀里糊涂的就拜堂成亲了。两行花烛照亮,送入洞房,郁访亲自帮他们关好房门,临走说了一句话:“今晚你好好报恩吧,别再抱怨我们夫妻害死你啦!”夜深人静,南宫掀开盖头的一角,瞟了一眼新娘,哇,真漂亮,脸好身材也好,和娟奴很像。

    于是低声的说到:“青天白日。”新人浅浅一笑,

    “闷葫芦打破啦。”南宫大喜,这才知道那天尼姑庵里的美人就是郁访的妻子,也就是当年那个写信的人。

    郁访富贵了,他们已经结婚两年啦,非常恩爱。绢奴重新遇到了南宫,就告诉了她的主人(就是当年写信的那个贞璞),她的主人就告诉了丈夫郁访。

    而南宫考中了加试,全因为郁访四下活动呀。之所以当时还不给他娟奴,是怕耽误他读书啊。

    片刻,两个人直赴巫山云雨,才发现娟奴还是处女。次日,拜谢郁访,这才彼此说破了关节。

    郁访说:“你拾金不昧,我当然也留着完璧等这你来取咯。”从此两家人来往密切,亲如兄弟。

    不久,南宫按惯例参加选拔,被派做扬州司马,带娟娘赴任去了。他也从不忌讳自己的出身,常常对阁僚说:“没想到中皇榜的,也有乞丐啊!”懊侬氏评判到:当年有个富翁,说过

    “你看我像是捡别人的钱的人吗?”然而高人拾金不昧很容易,乞丐能这样就很不容易了。

    至于美色当前,能够悬崖勒马,这种功夫就更加难得了。南宫认庵,真是伟丈夫啊!

    也难怪苍天给他这么丰厚的报答了。我愿普天下的男儿,无论富贵贫贱,人人都该写个

    “青天白日”作为座右铭。

    注1:梁鸿,东汉人,有识之士。他娶的妻长得不美却有德行,梁鸿就给她取名叫做孟光。后因诗词触怒汉章帝,为避祸逃入吴地为雇工。东家偶然发现,他在家里吃饭时,妻子总是恭恭敬敬的把饭碗高高端起至眼前再递给他,就明白他肯定不会是一个普通的雇工,遂礼遇之。今天的『举案齐眉』典故即来源于此,此处用此典故为谦词。

    注2:《后汉书》记载,鲍宣曾跟着桓氏学习,桓氏赞赏他的学习刻苦,就把自己的女儿桓少君嫁给他,并且给了许多嫁妆。鲍宣很不高兴,认为少君锦衣玉食惯了,和自己一起过苦日子会适应不了。少君就说,父亲看重您的人品和学识,才让我嫁给您服侍您,所以我当然是听您的使唤。于是夫妻就把嫁妆、仆人都退还给了桓氏,手挽手一起拉着小车回到了乡下过贫苦日子。

    注3:三国时,“竹林七贤”之一阮籍很贫困。当时,七月初七日,有家家户户晒衣服的习俗。阮籍就把自己的大裤衩晾了出来。别人觉得很诧异,阮籍说,我没什么衣服好秀,就拿这个凑数,算是尊重民俗吧。

    注4:古诗《步出城东门》中有诗句:“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此处借此表达想和十郎一起生活的迫切愿望。

    注5:古诗古乐府》中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即鱼肚里藏了一封写在帛上的书信。后代因此以双鲤或双鱼指代书信。

    注6:传晋朝时,有女子苏娘的丈夫从军外出不归,苏娘作了一首回文诗绣在锦缎上寄给他,顺着念是妻子思念丈夫的语气,倒着念则是丈夫思念妻子的语气,内容哀婉动人。

    注7:唐代《李娃传》中描写了一个荥阳生进京赶考,却与性工作者李娃娃恋爱,资材耗尽流落街头。遇到自己的父亲又被父亲责打,后来改行做了乞丐,差点在风雪之夜饿死,幸亏被李娃所救。后来他发奋读书,终于成就了一番功名,李娃也被封为汧国夫人。简直是《武状元苏乞儿》的原型啊!

    ==========================================================

    原文:浙人南宫认庵,以字行,幼随父琥宦于粤,清廉,穷其橐。母先逝,父继卒。

    亏库款,将系狱。素审叔璧幕于苏,欲往依之。潜焚两亲骸,以竹笼负之,徒步逸。

    餐风咽露,跋涉奔波,一载始抵。寻叔无耗。时苏正岁歉,益困急。倾守囊钱,购半亩地,瘗之,志以碑,结茅若团瓢,守其侧。

    蓬头垢面,沦入乞儿,剩饭残羹,尚知荐祭。时年仅三五,性孝且慧,貌癯不枯。

    闻吴儿山歌,学之,即当伍氏箫,始免馁。朝村暮郭,倏忽三年。偶倚古寺门,向阳扪虱。

    面即贵家园,时见美人楼上眺。顷一小环,艳年二八,出而反掩其门,行向西;忽伏草际,少时,整衣去。

    知为小遗。甫数步,即若有物坠地,软无声;呼告之,婢不觉。遂掩襟往观,锦袱也。

    中裹金玉钗钏,珠宝零星,媵以鱼函,折作方胜。书云:“十郎哥哥足下:妹谬以陋质,获配清芬;亲上做亲,幸中之幸。牵牛西北,一水盈盈;孔雀东南,双声隐隐。盟深金石,妹喜嫁得梁鸿;劫转沧桑,郎忽贫如司马。然而鲍宣对挽鹿车,阮氏何嫌犊鼻。幸鸡窗攻苦,卜鸿路飞腾。敢怨标梅,抚青春而未艾;唯祈折桂,脱白袷以来迎。逆知青眼频更,红丝欲断。每听狐语,似怨前度之冰;欲倩蜂媒,再接他家之酒。心石坚而不转,辞簧鼓而须防。若真挟瑟改弦,定弹黄鹄;时拟传笺布意,恨少青鸾。小婢娟奴,虽曰主仆,实同腹心。事已迫于燃眉,情实殷于刺目。遣寻一鹗,面展双鱼。奉上缄泪之句,断肠之辞,婉转十三行,预仿苏娘织锦;附以缠臂之金,搔头之玉,珍珠一百颗,聊为匡壁添光。不尽缠绵,泥中人再为哓舌;未敢陨谢,爨下材急不择音。敢布愚忱,伏惟怜鉴。某年月日。秦氏小妹贞璞。裣衽手肃。”南惊读一过,诧曰:“险哉!东床落魄,富儿赖婚,钟情者越礼冒嫌,进疗贫方。若为他人捡得,则婢固命尽,即迢迢牛女,亦复睽违,鹊桥无日矣!曷坐以觇之。”少顷,婢返,面色灰死,仓皇觅榛莽间,不得,仰天叹曰:“奴死不足惜,负主人托,奈何?”南笑曰:“娘行失何物,值何言死?”婢闻其言有因,哀祈曰:“好男子,曾寓目否?”曰:“卿能明告我,或者璧能返也。”曰:“我秦氏婢娟奴,日伴女公子。主见婿家贫,欲改适,女公子日夜哭。妾怜之,请以妆台中旧蓄者约五百金,裹以绞绡,附以雁字,亲去作寄书邮,付于小檀郎。嘱入都,谋战捷,好亲迎。堕其物,必泄其谋,乌能不悲!”言已大恸。

    曰:“然则将若何?”曰:“死耳!”南探怀与之,曰:“是耶?非耶?”婢见即伏地叩,南挽之,示殷勤。

    婢曰:“子乞人,得暴富,弃之甘乎?妾将何以报?”曰:“报我不难,恐我之所易,子之所难也;我之所甘,子之所苦也。”曰:“试言之。”曰:“仆虽冠,犹童子身;子貌美极矣,未知能令我真个销魂否?”婢赧然,徐报曰:“君姑待我,行行即来。”婢赍金玉去,南亦出东郭。

    三日后,偶经园外,远闻莺声,唤曰:“来乎!”仰视之,婢也。笑而招以手。

    门砉然开,南遽掩入。湖山石畔,芳草如茵。婢曰:“以此聊报大德,可一不可再。”南曰:“诺。”方将偎抱,见婢以红罗盖粉面。

    南笑曰:“子秀色可餐,方欣饱看,博须臾欢,何吝而抑藏乎?亦娇羞故态乎?”婢以纤指向上曰:“青天白日,不怕神明耶?”南蓦如棒喝,情魔潜逋。

    遽起,曰:“子畏神明,仆宁不畏乎?”持竿携篮,喃喃诵

    “青天白日”四字,出门去。婢遥遥致声:“君每日日中来,当分己食果君腹。”南瞑目狂奔,亦不计园门闭否。

    明日市上行,有一相者,呼曰:“丐者来!子卧蚕下,何来此阴纹?应在三十六日,必有非常遇。”曰:“吾日唱莲花求生活,免沟壑足矣,尚欲追踪荥阳公子耶?”曰:“不然,验当酬若干?”曰:“十千。诬则若何?”曰:“抉我双眸子。”曰:“先生眸子危矣。”至三十五日,丐如故,走告相者曰:“眸子权寄尊庞一宵稳。”相者又视之,拍掌曰:“得矣!边城紫气透,当先得财。”南曰:“诺。”明午步长街,忽有牵其裾者,呼曰:“月儿耶?”南颈有月牙痕,故小字月。

    视其人,鲜衣怒马,貌若贵官,姑应曰:“然。”其人惨涕,曰:“儿何至此?”南蓦忆曰:“璧叔耶?”曰:“然。儿盍随之归寓?”庐中起居华灿,叩阿婶,亦甚慰。

    因缕述颠末,哭失声。叔曰:“久审尔父母殁,特函询,无回字,乃在此也。吾年老殷富,无子息,今得犹子,不愁继续矣!”立命婢媪,为更褴褛,且濯香泉,依旧翩翩,颜色焕发。

    婉述相士神,叔命以十千酬之,欲招致为叔鉴慈颜,不许。旬余,忽以千金付之,曰:“儿既废读,当学贾。”以齿稚辞。

    曰:“试为之,无不利。”南束装买棹,过江运白粲,大获。明年今日归省叔,至则门户犹存,第主非是。

    询居停,曰:“子去后,尔叔亦他徙,且不知徙何处。”南茫茫无适从,因思江北新置宅,曷归而侦访,扫墓瞻仰。

    榜人频催,腰缠馀五百金,即全购柏油压船。渡后,北风怒号,江冻十日,不能解。

    柏油值顿昂,获利可十倍。更于宅前设缎铺,以三千金为母,招老成者四五辈,司出纳。

    又一年,心不忘叔,一人渡江,搭航船,至中流,风大作,浪如山立,霹雳大震。

    同侪者十数人,咸见云中现极大四金字,曰:“青天白日,”笔画分明。

    众诵佛禳之,而字仍现。雷复鸣,船几裂。众急曰:“上天已明示恶人,事各自省,无累他人!”南挺身告众曰:“此仆隐事,诚不可以告人,敢相累乎!”急向怒流,踊身投。

    昏懵中,抱得枯槎,听其掀簸。耳听雷雨骤下,火光窜金蛇。须臾霁,视此身如一点萍,乘万里浪也。

    忽一官舫鸣锣挂帆来,呼曰:“速救活抱槎人!赏十贯!”旋来红船,挈而登,官舫人非他,叔也。

    互惊。问:“叔何处来?”曰:“吾移居通州,偶游紫琅山耳。尔父母墓无恙,尔之心曲,吾已悉。娟奴已随秦家女适婿家。婿果贵,即迎娶。尔事缘未至,毋躁也!”同之通寓,见婶安好,奴婢更多于苏寓。

    不敢问。居二日,袖出小折呈叔,曰:“此年来子金总目也。”曰:“烦甚,曷携去。”翌晨辞别,叔又赠以数百金。

    抵苏,访娟,果如叔言。忽遇弄船人,惊曰:“君尚生耶?若辈皆震死,船覆,吾抱缆姑免。顷泊此修治耳。”南出资赠助之。

    即假馆舟子家。偶倚白板闲眺,见一美人,乘香舆,随仆媪;复又一婢,乘下泽车,貌酷似娟。

    尾行三四里,至一尼庵,美人登殿拜如来,仆媪憩游廊,庵主献香茗。

    婢闲步,偶见南,目荧荧低唤曰:“青天白日。”南失声曰:“噫!娟娘耶?”婢问:“何遽华洁?”告以故。

    曰:“钟情者,尚恋旧耶?”曰:“中怀无一刻忘。”曰:“彼此有情,尚不审姓氏,令人齿冷。”又详告之。

    旋闻内呼娟,美人偕去。南惆怅无聊赖,踟蹰丛葬处,见一大冢,碑云:“东浙寓公南宫讳璧玉人先生之墓”。

    志文详叙夫妻同卒于苏,死近五载,旅葬于此,以待犹子南宫认庵他日寻觅。

    撰书者,里诸生郁访。南读毕大惊。回忆叔婶面目,不知此墓中人,何既同名氏,且犹子亦同名,必无是理,而竟有是事。

    归访文举士,知郁访第,具冠投刺入拜。憬然曰:“君颈有月牙痕乎?”曰:“然。”曰:“令尊叔甫生时,与先大夫莫逆交。先大夫逝,叔甫老伉俪亦相继逝。易篑前数日,坚嘱鄙人预后事,谋吉壤,作墓志;并嘱君如回苏,即为继续。君从何知有仆,而惠然肯来耶?”南以见墓志对。

    曰:“幸不负先人遗命也。”南蹙额以两次遇叔告,求解惑。曰:“令叔甫生习吐纳,殁能解脱。如子言,其仙去乎?”南遣人如通访叔,杳矣。

    遂移两骨函,依叔墓,重葬。双冢峨峨,加以封植,手自撰文,勒石纪事。

    访视之,喜曰:“子尚能习举子业,何自弃?”盖访已前科北闱中经魁,因款留,教之读。

    是秋回浙中副车,访开筵为贺,鼓吹大作,泥金署墙,把酒向南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