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诸省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在给文武百官加官进爵之外,郑克臧还下达了一道至关紧要的诏书,这就关于华夏朝统治根基的《功民免税律》。. 高速更新所谓功民,一般意义来讲是指在夏军中服过军役的官兵,其后引申开来才包括在夏朝官府中任事超过二十年的官吏。根据这道律令,凡是拥有功民身份的夏朝官吏子民,在其活着的时候拥有一定的免税额度,免交除商税、交易契税以外的所有赋税一般而言由于华夏朝不征口赋,摊丁入亩后又不征劳役,因此除了商税、交易契税以外最主要税赋就是田赋。
所谓“一定额度”自然有区别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开国显爵就是功民资格的延伸,因此从功民至开国侯之间,一共分六个免税区间,最高的开国侯可以豁免一千二百亩内的田赋,而普通功民也可以获得豁免最高不超过一百五十亩土地田赋的税额。
正是因为功民资格涉及到经济上的利益,因此功民和显爵身份是不能继承、赠与的,这既是为了保证华夏朝的财政收入,也是为了确保夏朝军队的数量和质量,更是为了不让世家子躺在前人的功绩上成为纨绔子弟、国家蠹虫。
同理,华夏朝的世爵继承也同样遵循这一制度。各阶世爵只有朝廷礼部认可的、具有功民资格的世子能继承上一辈留下的爵位,其余无论嫡庶,一众从子只能获得证明其贵族子弟身份的云骑尉称号。这云骑尉既不是散官也不是爵位,最多只是一种身份证明,且只能保留一代,这就逼得这些世家子弟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前途。
当然,皇族宗室方面总归要网开一面的,所以除了世子能继承爵位之外,其余将降三等授爵,直到跌出县男之外,才降入臣籍。根据这一制度,从世袭国公降到臣籍需要四代,离皇室关系较远的世袭郡公、世袭县公降为臣籍只要三代,自是可以大大减少宗室的数目,减轻国库、内库的财政压力。
在控制爵位数量和爵位高低之外,郑克臧着意还控制赐田数量。
由于赐田是世袭领地且不缴纳任何赋税的,因此郑克臧颁布的《爵律》中规定,地位相当于正一品的国公授田上限为田地、山林一千八百甲,相当于从一品的郡公授田上限为一千六百甲,相当于正二品的县公授田上限为一千五百甲,相当于从二品的郡侯授田上限为一千二百甲,正三品县侯不超过一千甲,从三品郡伯止多八百甲,正四县伯止于五百甲,从四品县子不超过三百甲,正五品县子最多二百甲,从五品县男授田止在一百甲以下。
由于华夏朝的财政长期出于紧张状态,为了保证中央财政的健康运作,《爵律》中还规定授了田便不再另给爵禄,因此只有不能世袭的亲王、郡王两爵才额外给予八百贯和五百贯的月俸以示区别。同样,显爵方面也因为给了免税空间,所以也就只有开国公、开国郡公这最高两阶每月有一百贯和八十贯的额外月俸。
由于华夏朝宗室跌落臣籍的代数较短,所以郑克臧并不反对宗室经商、从政及进入夏军服役,尽管因此遭到了不少持重大臣的反对,但是郑克臧却认为宗室经商是禁而不绝的,从政在现阶段内阁分权的情况下也不太可能出现另一个李林甫,至于夏军现行的制度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是极其先进和完善的,基本排除了宗室夺取兵权进而夺取皇位的可能,更何况北面也有宗王领军,怎么没看见对方出现谋朝篡位的事典,因此不置一词****??
颁布了《功民免税律》和《爵律》之后,郑克臧又下令对夏军的军阶进行了调整。
郑军原来分将军、都尉、骑尉、校尉、副尉等五个级别,这一次改为了将军、都尉、校尉、副尉、军使。其中将军一级两阶正从四品,具体分为正一品大将军、从二品上将军、正二品将军、从二品副将军。由于郑克臧此前为明朝的招讨大将军,所以正一品大将军是设而不阙,此后曾一度改称元帅,随即又改回大将军,终华夏朝始终不授。
既然大将军只是虚衔,所以上将军就成了华夏朝的最高军衔,其与将军、副将军一样,都可以在名前冠以各种称号,譬如冠军上将军、车骑上将军等等。
都尉一级也分两阶正从四品,不过出于军中文字简洁易懂的目的,郑克臧只是简单的将其定为正三品头等都尉、从三品二等都尉、正四品三等都尉和从四品守阙都尉,且都尉以下各级名前都不再冠以称号。
校尉亦分正五品头等校尉、从五品二等校尉、正六品三等校尉、从六品守阙校尉。
副尉亦分正七品头等副尉、从七品二等副尉、正八品三等副尉、从八品守阙副尉。
军使分为正九品头等军使、从九品二等军使、流外一等的三等军使和流外二等的守阙军使。对比正在形成的泰西军衔来看,军使相当于军士、副尉相当于准尉、校尉等同于尉官、都尉则相当于校官。至于军使以下还分正兵、辅兵、养育兵三等。
以当前夏军师、旅、团、哨、队、班的编制来看,班长通常为头等或二等军使,领队官为通常为三等副尉或守阙副尉,哨把总由头等或二等副尉出任,团千总为二等校尉、旅分统为守阙都尉、师统制系头等都尉。
头等都尉是正三品,而之前各师统制是从二品,看起来是比之前跌了一阶,不过对比地方官阶可知,降低品阶并非单独针对军方,譬如一省之长的都督,也由原来从二品、正三品皆可正式定阶为正三品、武昌府尹和承天府尹也据此定为从三品、留守正四品、普通知府和知州为从四品及正五品、两京及部分留守府知县从五品、普通知县正六品****??
除了品阶上有所变动外,华夏朝基本沿用清代行省制度,但称呼上却保留明代体制称“某”省为“某处”地方。当前华夏朝共有省及副省级行政区二十一个,其中行在武昌府、东京承天府算是省级单位,琼州、潮州、太平、荆州等四大留守府算是副省级行政区,此外另有行省十五个,分别是:江淮、江南、湖北、江西、浙西、浙东、福建、赣南、湖南、广东、广西、广南、贵州、云南和叙永。
江淮等处地方共设新昌府、扬州府、安庆府、六安府、庐州府、凤阳府、通州直隶州等七个府州,其首府为新昌府;江南等处地方下辖金陵府、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太仓直隶州等七个府州,首府移往镇江;湖北等处地方下辖襄阳府、郧阳府、南阳府、汉阳府、黄州府、安陆府、德安府、宜昌府、恩施府等九个府,首府置在襄阳,另外原属荆门直隶州此番调整后并入安陆府;
江西等处地方下辖南昌府、九江府、饶州府、广信府、抚州府、袁州府、吉安府等七府,首府南昌未变,另外原江西省所属瑞州府并入南昌府、南康府省入九江府、建昌府并入抚州府、临江府省入袁州府;浙西等处地方辖杭州、严州、衢州、湖州、宣州、徽州、池州等七府,首府依旧置于杭州;浙东等处地方辖台州、绍兴、宁波、金华、温州、处州等六府及福宁直隶州,首府迁往台州府;
福建等处地方辖福州、建宁、泉州、延平、邵武、漳州等六府及一个兴化直隶州,首府依旧设在福州府未变;赣南等处地方辖赣州、汀州、南安等三府及南雄、嘉应、桂阳、郴州等四个直隶州,该省首府设在赣州。
湖南等处地方下辖长沙、岳州、常德、衡州、永州、宝庆、沅州七府,首府从长沙府移往宝庆府,原来该省所辖澧州直隶州撤销,所属各县平分给岳州、常德两府,原该省所属辰州府简并入常德府、原靖州直隶州并入沅州;
广东等处地方辖广州、惠州、肇庆、韶州等四个府及高州、雷州、阳江等三个直隶州,首府依旧设在广州,原该省所辖罗定直隶州并入肇庆府;广西等处地方下辖桂林、平乐、梧州、浔州府、柳州、庆远等六府并郁林直隶州,首府由桂林迁往柳州;广南等处地方辖南宁府、思恩府(治百色)、镇安府(治德保县)、崇善府、廉州府(治防城)、泗城府及原隶云南的开化府,该省首府设在南宁,另外原属云南的广南府这次行政区调整后也划入开化府;
贵州等处地方下辖贵阳府、安顺府、都匀府、黎平府、思南府、镇远府、兴义府、遵义府等八个府,首府依旧设在贵阳,另外原贵州省所设平越府并入贵阳府、原铜仁府和石阡府并入思南府、思州府并入镇远府;
云南等处地方辖云南府、临安府、楚雄府(省武定府入楚雄府)、镇沅府、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普洱府,首府依旧在云南府,此外省澄江府、广西府入云南府、省元江直隶州入临安府、省景东府入镇沅府、省蒙化府入大理府、省永宁府入丽江府、省顺宁府入永昌府;叙宁等处地方辖叙州府(治宜宾县)、宁远府(治西昌县)、泸永直隶州(并泸州直隶州、永宁直隶州为泸永直隶州,治泸县)及原云南省的曲靖府、昭通府(并东川府、乌蒙府为昭通府,治恩安县)、镇雄直隶州和原贵州省的大定府(治大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