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杨震的建议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相对于正在开始着手准备的朝鲜战场,关内战场上却是显得有些异样的平静。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关内战场在四五年的头三个月,主要的任务储备弹药和油料,以及医药、粮食等物资。中央要求在河北、山东境内,要保证华北部队两年弹药储备量,抗联入关部队一年半的弹药储备量,重武器弹药要保证按照抗联标准五个基数。油料和粮食等其他物资,要保证一年半的使用数量。
刚刚完成抢修的北宁铁路上,每天都有大量向关内转运物资的军列在行驶。最多的时候从沈阳的苏家屯站,在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向关内送了三十一列转运物资的军列。抢修完成的沈阳兵工厂也将全部的产能开动,全力制造所需的武器弹药。
按照现有的库存以及武器编制,眼下七九子弹和日式子弹倒是不用在制造了。此次南满总决战,缴获的日式轻重武器弹药,主要是山野炮弹足够关内部队使用几年的。杨震从苏联搞来的七九子弹,也足够关内部队三年所需的。
整个东北的兵工厂,所需要制造的只有抗联所使用的弹药以及重武器的弹药,部分德制冲锋枪所使用的子弹,对缴获的日军重武器进行维修与翻新。剩下的就是全力生产和制造,各种航空炸弹以及空对地火箭弹。
鉴于大量缴获的日式武器,在中央的要求之下,杨震已经终止了除了德制冲锋枪和机枪之外,与苏联人交换轻武器的计划。以节省宝贵的粮食弥补关内产量的不足,缓解关内粮食上的压力。
整个华北根据地最大的粮食产区,就是河北的冀中平原。山东的粮食产量虽说也不小,但是整个四五年夏粮下来之前还是指望不上。整个四四年冬季连同四五年春季,单靠一个冀中平原,是无法满足关内部队以及大量机关所需。中间的粮食缺口,还需要从东北调运粮食进关补充。
在接手抗联主力之后林总的决心很大,同时中央也想要利用抗联主力入关的时机,打通与苏北的新四军主力之间的联系。并在稳固山东解放区的基础上,将山东解放区与淮北、苏北,以及苏中、淮南根据地,彻底的连成一片。
而中央意图席卷两淮,不单单是战略上的需要,也是整个江淮地区目前的整体态势需要。位于淮河以南的苏中、淮南两个根据地,在日军大面积收缩至淮南,并大量增兵皖东、苏北淮河防线后,一下子压力倍增。
尽管当地的伪军已经是军心不稳,但是在江淮之间西起寿县、东至阜宁一线,日军兵力大增的前提之下。原来相对稳定苏中与淮南,这两个各大敌后根据地之中最富裕的根据地,形势有些急转直下。
日军一方面在淮河沿线,不断的增加兵力、构筑工事。一方面为了征集足够的粮食,保证华中日军的战斗力,以及肃清淮河防线的背后威胁。不断的组织大股兵力,对津浦路两线以及苏北、苏中地区,进行轮番的大扫荡。
整个江淮地区原来相对稳定的形势,短时间之内急转直下。淮南与苏中军区,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但考虑到整体战略形势,将两军区暂时南撤却也不现实的情况之下。为了策应苏中与淮南两个根据地的新四军部队,以及整体的战略需要,中央正在着手制定起江淮战役。
考虑到战役之中的巨大消耗,眼下华北部队的任务就是抢修黄河以南的津浦铁路,在淮河以北各条河流上架设桥梁,保证战时的后勤补给和部队机动。并囤积战略物资,保证战时弹药和物资的供应。同时调进关之前,刚刚结束了南满战役的抗联部队,也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整和补充。
在部队还处在准备阶段的情况之下,为了策应和支援淮南和苏中两大根据地,与日军几乎是持续不断的扫荡作战。抗联调往关内战场的航空兵,不顾一场大战后的疲劳,率先结束休整投入战斗。
不断的给两大根据地空投弹药和物资,同时出动攻击机群,对日军出动的扫荡部队,实施空中火力打击。但地面作战,却是暂时还无法起。调往淮河以北的部队,眼下能做的就是不断对淮河以南日军阵地,实施火力打击。
同时在淮河以北大量调动兵力虚张声势,以将大部日军牵制在淮河沿线。但对于中央下一步准备起的江淮战役,作为战役总指挥的林总依旧很慎重。江淮地带不是东北,那里水网纵横,河道密如蜘蛛网。
再加上花园口决堤之后黄河夺淮入海,淮河大量来水无处宣泄,整个淮南地区到处都是湖泊。在这种地形之下,抗联的重装部队,尤其是装甲部队还能不能挥作用,对于林总来说顾虑很深。
而整个淮河沿线的情况也相当的复杂,寿县以西的地区是重庆方面新成立的第十战区,驻扎有桂系的主力一个集团军,以及川军和东北军各一个集团军。同时皖东地区,情况也相对复杂的多。
两国三方搅在一起,如果采取河北战场那种大范围的迂回穿插战术,搞不好会影响到国内的政治形势。如果选择苏北进行突击河网又过于密集的同时,日军主要的兵力和火力,也都部署在这个方向。
为此在战役准备阶段林总不断的飞东北,与杨震对中央下一步作战态势,进行研究与商讨。自身都一头烂账的杨震,对于林总这个自己回到这个时代第二个导师,特别还是军事上的导师,也只能打点起精神来一起探讨。
整个江淮作战所面临的大河小河多如牛毛,河网密布的地形,对于杨震来说也是第一次。虽说在河北作战以及辽中战场,抗联也面对过的河流密集地带。但像江淮地区这么河流这么密集的地方,他也是次经历。
相对于地形上好一些,但三方纠缠在一起,形势相对复杂的皖东来说,林总制定主攻方向的苏北河道更多。甚至盐城以南地区,可以用多如牛毛来形容。不动用装甲部队,势必会影响到部队的突击度。如果动用装甲部队,这一战场在地形上又存在着大量的制约因素。
在研究良久,杨震认为还是应该动用坦克部队。但是要给装甲部队配备大量的工兵,以及架桥的工具。杨震建议如果选择苏北作为突破口,那么可以给每辆坦克都携带一定的架桥工具。
同时在投入的坦克之中,可以选择以美制的m三、m五轻型坦克,以及英制的十字军巡洋坦克、德制的三号坦克,这些轻型坦克以及整体重量没有那么大的坦克。将最重的四号和t三四坦克作为二线梯队。
在主攻方向的选择上,杨震慎重的建议林总,还是不要选择苏北一个方向为主攻方向,应该采取东西并进、两翼突击、向心攻击的战术。如果在选择皖东作为突击方向有顾虑的话吗,那么可以将西线的主攻方向,放在日军眼下重点布防的淮南铁路。
眼下安徽境内虽说布防有桂系主力一个集团军,但其驻扎区域主要是在大别山区。在皖东平原地带,控制力相对来说是很薄弱的。在合肥、巢县以东地区,除了一些打着他们旗号的游杂武装之外也并无什么兵力。
而这一带是我淮南军区的活动范围,无论是从群众基础来说,还是从地形上来说,如果选择这个方向作为西线穿插路线还是可以的。而这一线距离关内战场,侵华日军总司令部所在地南京,也不过几百公里。
从这个方向一旦打开突破口,将会大范围调动日军的兵力,可以为后续作战创造有利的战机。这个方向的河流数量虽说也不少,而且也处在江淮丘陵东延的部位上。但越是这样的地形,对战役起时候的突然性越是有利。
杨震的意思和想法是在穿插行动之中,避开位于皖西大别山区的十战区主要控制区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顾及太多。如果在穿插过程之中,重庆方面对穿插部队动手,恐怕现在掌握他们军火来源的美国人都不会答应。
而且以重庆方面现在的心态,也不见得会真的动手。搞不好对于中央起的此次战役,还乐不得的坐山观虎斗。所以杨震给林总的建议,还是两翼快穿插后,采取向心攻击的战术。将打击的重点放在淮河以南,津浦路沿线的日军。
日军整个布防态势尽管苏北看起来是重点方向,但实际上来看还是以津浦路和淮南路为重点方向。只要林总能合围日军在津浦路和淮南路之间的日军西集团,苏北之敌便处于孤木难撑的地步。
相对于整合了淮北军区部队,以及山东军区可以南下作战的部队后,手中可以利用兵力丰富的林总来说,日军可是三面作战。不仅苏中军区和淮南军区部队,还在不断的进行反扫荡作战。
就是日占区西面的重庆方面,他们也需要派出兵力防御。皖西的大别山区,还有重庆方面的三个集团军。虽说是地方的杂牌,但是桂系的战斗力,日军还是比较顾忌的。不管十战区会不会利用这个战机主动出击,日军都要在皖西留下部分兵力,以保证整个淮河防线左翼的安全。
杨震的意思是此次江淮作战,难点一是在与克服江淮的水网地带,保证装甲兵的突进度,第二点就是割裂日军苏北集群与皖东集群之间的联系。只要做到这两点,那么这一战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意外。
但关键问题,搞不好会出现在收尾的阶段。如果十战区利用日军溃败的机会抢占地盘,对于林总的收尾恐怕会是一个麻烦事。至于战役初期十战区,包括重庆方面坐山观虎斗的想法,可能会更加的可能。
在与林总商议此次江淮作战整个思路的时候,杨震建议林总在左翼,还是要有一些针对性的部署,以免到时候被搞的整体被动。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将北撤后活动在豫东地区的新四军五师,随同南下部署在整个战场的左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