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干不好,走人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不管是什么时候,香港都永远不能忽视一个地方:大陆。

    因为香港跟大陆的联系实在是太过于紧密了,香港与大陆是一衣带水,骨肉相连,自从鸦片战争清政府将香港割让给英国开始,以后的历任政府不管是北洋还是国民政府,谁都没有公开承认过《南京条约》合法性,反之还想将香港收回。尤其是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国就有机会收回香港,可是由于当时国内外的各种因素,国民政府最终还是没有收回香港,蒋光头曾经在晚年的时候说过,没有将香港从自己手里收回,没有完成祖国的统一是自己执政以来最大的遗憾。

    香港这个原本只是小渔村的地方,不管是现在还是后世已经成为了大陆与世界联系的窗口,香港几乎无时无刻的都在承受着大陆的影响,毕竟这里97%的人口是华人。

    尤其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北京政府一直都没有拿出一条如何处理香港问题的政策出来,这使得香港的很多人都对大陆产生了怀疑,而且再加上那些对新中国不友好国家的蛊惑,这更让香港人害怕。再考虑到中国gd跟苏联方面的联系,以及他们对英美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反感,香港的居民一直都非常担心大陆方面会采取强硬政策。毕竟没有人愿意再过动乱的日子。现在的香港居民,除了那些很多年前就定居于此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战争期间为了躲避战乱而南下至此。这些人中不乏一些支持gd的左派人士,但是同样也不缺少gmd的支持者。

    由于人们对新中国政策的不了解再加上港英政府有意识到妖魔化的宣传,使得占最大比例的中间派们也对北京方面有不少的忌惮,在他们的心中只希望能有个安安稳稳的家可以生活下去,而不是为了躲避战乱四处流浪。俗话说得好: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

    可是不管任何政府面对这个新生的拥有四万万五千万就像庞然大物一样的北京政府,都不敢轻易的得罪,更何况一个区区的香港政府,香港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选择的余地。而且在大多数香港人的眼里,他们除非下决心离开这里继续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否则就只能被动的接受来自大陆的一切!就像现在新中国成立了,北京政府一直不对香港方面的事务进行表态,香港的局势就一直难以稳定,哪怕他们的军队推进到只有咫尺之遥的深圳之后就一直没有动静,但这仍然让人惶惶不可终日。

    就是在这样的特定条件下,有关大陆方面的新闻在香港一直非常有市场。因为人们都希望从大陆的政策变动中发现一些端倪,好为自己以后的生活指明方向。但可惜的是身为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势力笼罩下的香港却与之绝缘。就像离家在外的孩子明明可以光明正大的回家,可是由于不知道家里家长的态度而不敢回家只能继续在外流浪。明明是近在咫尺,却又尤如远在天涯。

    就当大家都在为了如何了解家里面态度的时候,突然有人告诉你:我要探探家里的口风。

    虽然这种探口风的方式只是通过与大陆联系最近的罗湖的口岸向对面投递报纸,提问的也只是一些基本问题,而并非大家最关心的军队是会否进攻香港之类,但是这种行动本身就已经开创了一个先河,本身就是一个创举。何况人家还做出了承诺:如果大陆方面有所反馈的话,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在报纸上进行报道!

    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对大陆态度的一种试探!

    虽然这种试探的结果可有可无,不管大陆会否作答,《环球时报》都可以自圆其说,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创举起码可以让大家对大陆的态度有个了解,好方便以后的行事,虽然这个举动让以《新日报》为首的一些报纸大为恼火,但是不管他们怎么围攻《环球时报》,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无法改变的。

    于是《环球时报》出名了,所有的香港人都在谈论着《环球时报》,这让其余的报纸恨得牙根直痒痒的同时也都在大骂自己的下属的无能,为什么没有人能够想到这个方法来提高自己报纸的关注率,虽然都在大骂《环球时报》不是东西,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环球时报》崛起之势已不可抵挡。

    《环球时报》火了,身为报社副主编罗嘉文这一段时间内每天都忙得要死。不过他并不是为了报纸的编辑排版而忙碌,罗嘉文要忙的,是在发行《环球时报特别周刊》的这段时间内架设好一个大报社的基本框架。

    明眼人都知道经过这一次的事件,《环球时报》必然一跃成为香港有数的大报之一。那么身为大报就要有大报的形象,最基本的就是不能只有这么点人员,甚至连一个专职的记者都没有的情况就不太符合报社应有的局面了,所以报社必须进行整改、扩张

    早在这期报纸发行之前,罗嘉文就按照林子轩的嘱咐,在轩尼诗道最繁华的的地段租了一套房子,将之做为《环球时报》新的驻点,并开始召收新员工。不过事起仓促,没有仔细的考察地点,等所有人搬进新地点之后,他们才知道自己的对面,就是老冤家《新日报》的老巢。

    两家报纸一家大报一家小报,说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以前双方互不认识,现在之所以能为冤家其实还是几则笑话引起的。不过那时候《环球时报》还没有现在的名声,还只是一家不出名报纸,自然不会让对方让步。而《新日报》的人仗着自己大报的背景,见面的时候经常语出轻蔑,讥讽一下《环球时报》不自量力的“挑衅”行为罢了。这对于雄心壮志的罗嘉文来说极为不爽,亲自找上了《新日报》总编李威廉,意图借非法转载事件对其进行施压,让新日报社的人收敛一下。可惜李威廉却觉得罗嘉文仗着几个笑话的问题就找上来,根本就是小题大做,是蓄意挑战他们大报的尊严,于是一通奚落,彻底的撕开了颜面。

    “哈哈,主编真痛快!今天我特意从对面的门口走了一圈儿,他们全都缩进去了!”

    就在李威廉气呼呼地大大骂自己属下的时候,《环球时报》新近加入的记者杨林大笑着走进了罗嘉文的办公室。

    他原本也是《环球时报》的成员,后来李家辉卖掉报社以后就下岗了。期间干过几份工作,但都不长久,此次听说《环球时报》就是自己以前所在的报社要招聘记者,所以他就从新回来了,对于他此时的报社的几个人都是认识的,再加上目前《环球时报》还没有正式发展起来,正需要几个人充充门面,同时还要照应一下老员工的面子,便答应暂时试用三个月。

    “你当这是什么地方?没事儿就知道搞这些无关紧要的,叫你去统计今天的发行量,你统计完没有?”罗嘉文正在跟李广生谈事情,看到杨林这么不讲规矩的走进来,微微皱了一下眉头。杨林仗着是老相识,虽然才来了几天却一直都显得很随便,这种作风让他很不喜。

    “统计了!”杨林似乎没有看到罗嘉文那一点点不悦的表情,自己搬了把椅子就坐到了李广生的一侧,正对着罗嘉文大手一挥:“整整六千份!不到两个小时就全部发完!”

    “这么快?”李广生有些惊讶。

    “所以才痛快!我看对面恐怕也已经得到了消息,所以嚣张不起来了,哈哈,想想那群家伙一个个都躲着不敢见人的样子,我就高兴!”杨林大笑道。

    “行啦行啦,才一天而已,你就兴奋成这样?”罗嘉文心里虽然也很兴奋,却有些不喜杨林这个得志便倡狂的劲儿。

    “能不兴奋吗?这才一天,一个地方就六千份!”杨林伸出六根手指头正面比了一下,又反过去比了比,眼睛盯着罗、李两人,一脸地热切:“想想咱们以前?一天才几百份,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两三千,可今天咱们却足足准备了几万份儿!而且这才只是头一天!我在铜锣湾发报,发完了还有那么多人埋怨咱们发行的数量太少。我估计,等到第七天,咱们最少也能发行出去七八万!哈哈,现在香港这么多家报社,有谁能有这个水平?《华侨日报》也没这个数吧?到时候,咱们只要再努力几把,香港第一早晚是囊中之物!”

    “可咱们只是免费发行七天!”李广生抿着嘴,想笑又似乎有些忧虑,“根据咱们老板先前的预测,一旦特别周刊停止免费发行,报纸的发行量肯定会大幅下跌。就算第七天咱们能达到发行六七万的数量,等特别刊一停,愿意花钱买报的人还能有多少?”

    “就算跌,又能跌多少?咱们的报纸可不比那些大报差,对面那边更是跟咱们没法比。差的只是他们发行的时间长一些罢了!”杨林不在乎地说道。

    “还是有差距的,报纸毕竟不可能永远只是评论和预测,咱们也得有自己的新闻。”李广生正色说道。

    “是啊。老板一直最担心的也就是这个,时事政治方面咱们不怕,可毕竟不能老是用别的报纸上转载的新闻,没有自己的新闻班底,别看咱们这时候搞得热闹,早晚也撑不下去!”罗嘉文赞同地点了点头,李广生说的是正理儿。你在香港卖报却不知道香港的新闻,时间短点儿还行,大家还能看个新鲜,可等过得久了谁还会理你?

    “本地新闻也得有路子才行,可现在咱们没有啊。”杨林有些为难地说道。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些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罗嘉文撇了他一眼:“你现在是咱们报社的首席记者,虽然还在试用期可想要获得正式的聘任,总得拿出点儿成绩吧?”

    “我?首席。”杨林指了指自己的鼻子,一脸讶异:“主编,你没搞错吧?”

    “当然没错。”罗嘉文点了点头:“咱们老板亲自指定的,不过他也说了如果你不能在三个月的试用期内拿出一点儿成绩来,就算是首席也得走人!”

    “那还不是跟其他人一样?”杨林撇了撇嘴,他还以为首席记者能有点儿特别的照顾呢。

    “一样不一样全看你自己。”罗嘉文笑了笑,又开口问道:“咱们报社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十来个吧!”杨林扳着指头算了算:“不算少了!”

    “是啊,人是不少。”罗嘉文点了点头:“可见咱们的号召力还是太小,这么多人除去我们这几个,才几个记者,而且包括你这个首席在内,都只是一些小记者!根本就没有什么名气,更没有人做过大新闻,有的甚至还只能玩玩笔杆子,勉强帮人改改错别字,有时候还给越改越错,更不知道怎么去找新闻,你说怎么办?”

    “就这么点儿人,水平就这样,我怎么知道怎么办?”杨林摊开双手,一脸认命的模样。

    “老板下了任务,你如果能在三个月内把这些人调教出来,找出几个像样的市内新闻,或者建立好几条新闻联络渠道,他就给你升职加薪。而且因为你是首席,所以加薪的幅度也会比别人大上不少。”李广生在一边说道。

    “先别说加薪升职,老板他真的想让我去做这些事儿?”杨林再次指向了自己的鼻子。他有点儿心虚。他是知道自己的水平的,能来环球时报社,还是走的后门。至于自己真实水平,恐怕也就跟正在外边发放免费报纸的家伙们差不多。虽然升职加薪的话听起来挺顺耳,可也要有那个本事拿才行,他这人别的优点没有,就是识时务。

    “没错!”李广生没理会杨林眼中流露的那一丝不情愿,一脸正经地说道

    “那,那如果我做不来呢?”杨林又问。

    “卷铺盖走人!”罗嘉文叹了口气,看到杨林投递过来的求情的眼神,又苦笑着摇了摇头:“你别看我!这是老板那混蛋的意思!,他说了人跟驴差不多,有惰性不打不走!只是驴的脾气是牵着不走,打着倒退;人呢,是不打不动,一打就跑!所以就连我,他也只给了三个月试用期,如果到时候报纸不能达到他的要求,我也得滚蛋!”

    “还有我!”李广生也苦笑着插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