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有一种锅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这次回程,何先生赶得特别急。WwW COM招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但是也能察觉到不太对劲。
何先生是个很谦和的人,而且考虑事情十分周详,很多事情自己没有考虑到的,他都提前替你考虑到了,象招弟的事情,他都是给她留出了足够的时间来办的。
但是回程的时候就完全没有这点时间了,招弟本来还打算着回来的时候逢城回访去拿订单以及收购一些便宜又有特色的商品回去的,现在基本没有这个机会了。
她们几乎全都在赶路,白的时候大多吃的干粮,本来带的护卫就多,现在已经一辆车上配了两个赶车的了,好在考虑到了马儿的承受能力,这车嘛倒也没有刻意加快,不然招弟的身体还真有可能承受不住。
现在一里,也就晚上这顿时间充足一些,把一积累下来的琐事全部解决,顺便把第二的准备做好,于是招弟最近也开出来了一个新技能——坐着睡觉。
在车上的时候,没有减震装置而且是没有车厢的“货车”,即使带了被子也是没办法在行驶的马车上躺着睡的,但是,靠着身边的人就好的多,特别是在钱芳儿高高壮壮还有点身手的情况下,最开始招弟当然是不习惯的,但是时间长了睡得不知道多香。
更妙的是现在这孩的身体,柔韧性足够好,也不会有落枕啊什么的困扰。这样赶路的时候随时休息,等到晚饭时间精神居然还不错。
能够在城镇歇脚的时候都还不错,可以泡泡热水脚吃得也足够丰盛,但是她们这样赶路下来,最常见的就是错过宿头,露宿荒郊野外。
她们准备的干粮还是很多的,但是夜路走的多了,总会遇见新的麻烦的——有时候选的露营地周围没有水!
碰上这样的时候,就是一种痛苦了,她们还是有准备的,身上也是带了水的,但是,用来解渴的水拿来煮饭肯定是不够的,这菜色就很令人痛苦了。
招弟连续被折磨了几次以后,想到了一种锅。
当时是为了什么原因跟人起这种锅她有些忘记了,好像也是到缺水做饭什么的,就被人科普了一下这种锅。
因为是讲在沙漠里戴着帽子的原因才明了这种锅出来,所以招弟印象特别深,甚至还搜了不少的实物图片出来,这种象个倒扣的漏斗的锅令人印象挺深刻的。
最重要的是,这东西好像还带起了一阵热潮?
招弟虽然很少亲自动手,但是不妨碍她记住了这东西的大概啊,甚至连专门的食谱都看了不少,吃货的世界嘛,大家都懂的,就算一时吃不到,也要先把关于这东西的资料全都记在脑子里,只等着有机会的那一要了这个、这个、还要这个的!
拜三不五时的失个忆所赐,招弟在现代的记忆新鲜的很,这个锅嘛,嘿嘿,大概结构还是没有忘记的,至于材料嘛,好像铁的陶瓷的都有?
这种东西,在这里还是能够复制出来的。
只不过,这路上是没办法用得上了,招弟也只能悲催的吃着干粮一遍遍的在脑中回忆关于这锅的一切细节,回去之后就去找师傅打去!
紧赶慢赶,一行人用了比去的时候短一半的时间就回到了距离南安城最近的一个大城池——郓城。从这个城过去,路上就只有一些城镇了,她们的时间赶得不错,是下午三四点左右进城的,这个点,继续赶路是不太现实的了,但是时间又的确可以算还早。
何先生大慈悲,放所有人都可以去买点东西,明一大早赶路。
郓城这个地方,招弟还是印象很深刻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遇到劫匪就是在这里,回来经过那个遇匪的树林招弟还稍微紧张了一下,毕竟当初那些流血砍杀都是在她面前生的,和平年代过来的人,谁心里不抖一抖呢?
不过树林轻轻松松的就过了,再没有人跳出来喊一些搞笑的话,当初那些匪徒是被带回了城的,招弟还是挺想知道他们的结局是什么,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她们曾经投宿过的客栈,居然那么快就换了东家!
客栈里的二对这个事情讳莫如深,招弟也没介意,她也不是非要知道不可,比起听八卦,有更重要的事情还要她去做。
带着钱芳儿跟狗蛋,招弟直接往有联系的商铺赶去,如愿以偿的拿到一笔大订单,更重要的是,松花蛋也有了不少的订单,这个才是最令招弟开心的!
生鸡蛋一文钱两个,松花蛋五文钱一个!
十倍的利润啊!
那些鸡蛋完全不怕没有销路了,招弟已经决定了,这做松花蛋的法子坚决不外传,就是要这样的生意做着才叫做生意嘛!
别的那些最多也就算个加工,收点加工费而已,而且走这么一趟,招弟也现了,要是全靠自己送货那真是不合算,运输成本也大大的增加。
但是,如果换一下呢?
把一长段路程分城一截一截的,她就送第一段,然后郓城周围的地方让这边的商家去推广去,到最后,她只需要做最后总的那个供货商就可以。
批虽然比零售价格低,但是方便、交易数量大、最重要的是省心,到时候她把东西往郓城一送就行了,其他的事情也不用去管,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招弟貌似不经意的跟老板提起,她过几还要去送一批货,数量很多,因为一次订购的数量过了五千,收的是四文钱一个,又仿佛漏嘴一样道出既然能够一次买这么多,还不如约个人一起拿货更划算,只要一次拿货过了一万个,那就是每个三文的价格了啊!
果不其然,老板立刻就动了心,这松花蛋比起生鸡蛋来,储存的时间久了很多,而且味道特别,目前还只有他那个店里有,如果能够保证这东西只在他那里卖,销路绝对是不愁的,他当初保守的加价,听招弟五文一个之后,卖出去的价格是六文,这价格都有人买,只要没人跟他对着拼价格这价就可以保持下去。
那如果他再转手呢?
如果他能以三文的价格拿到,那这赚头就不了,实在不行,还可以以四文五文的价格转卖给其他商家嘛!
就象招弟透露的那样,一个五文的价格好像有些贵,平时一般百姓也很少买,但是如果提出一次购买多少以上,比如买十个送一个啊,或者是买二十个以上就四文一个啊别人就觉得跟捡大便宜一样了,自己就会找人凑数一起买,根本不用愁销路。
老板自己亲身体会,当听一万个以上就三文一个时,他的第一想法也是马上找个人一起跟自己合买,让招弟这么一,觉得的确是这么一回事,合买的念头也不要了,考虑也不考虑了,直接跟招弟下了一万个的订单。
既能享受优惠又能够少点风险的底线,就这个数字,感觉就比一万零一占便宜!
不过老板要求了一点,招弟的东西卖给他了,就不能卖给其他人了。
招弟看了老板一眼,不错嘛,独家才是赚钱的要素啊。
不过招弟只能承诺在郓城就只卖他一家,至于其他的城市,那就没有办法答应了,不过招弟也给他吃了一个定心丸,再远的地方,她也送不了货了。
言下之意,从南安城到郓城之间,她肯定是顺路做生意的,至于更远的地方,如果老板手能够伸那么长,招弟是没有办法了的,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两个人都皆大欢喜,被打出去逛街的钱芳儿跟狗蛋也奔回来找到了好东西,临走的时候,招弟倒是意外的知道了那个客栈老板为什么换人了。
据那个客栈的原老板通匪
招弟想了想,以前没有听过有匪的情况下,那肯定是何先生他们带的东西里有什么被土匪看上了,只是不知道这匪是怎么通的,是他们透露给了土匪还是本来就是他们见财起意,临时找了些人冒充土匪。
想起那些土匪的搞笑,招弟更倾向于第二种,这年头,养个土匪也是要花钱的好不,平时就一直供着的话,那就该经常听有被抢的人了。
到这个,老板很是感慨,现在周围几个城的治安都不是一般化的好,就因为出了这些匪徒,官府隔三差五的就要查一查,连偷都少了很多!
这个老板本来就是卖百货的,招弟意外的得知他有渠道收购糯米,价格比米铺的稍微低一些,本来是想订些别的东西的招弟立刻就改订了糯米,一般的米产量就够低的了,这糯米更低,偏偏很多东西都少不了它,能够解决一点原材料的问题,招弟表示很满意。
钱芳儿带招弟去看的,是一家卖瓷珠的铺子。
招弟要谈生意,就让她带着狗蛋到处逛逛,当初她们在这里也没怎么逛的,都是直接奔的合作的铺子,现在么,招弟现自己是照顾自家弟妹城习惯了,看不得她们磨皮擦痒的样子,生意这种严肃的事情她做就好。
在京城里她就现了,就是能干如钱芳儿,也只是因为没有玩耍的机会,逮着机会她能玩疯,那么,就不如放她们去逛的好,招弟意思意思的交代了个任务,看见特别的好东西买一些回去。
这不,就捡着意外之喜了不是!
钱芳儿现的瓷珠的店在一个挺深的巷子里面,也不知道她们是怎么逛到这里来的,这里住的人家都是比较贫困的,这铺子就是这一片的杂货铺了。
就跟招弟那里每个区门口都会有家卖百货的店一样,这铺子里什么都有一点,东西都比较陈,这珠子就堆在一个盒子里,多惊艳不上,但是足够特别了。
也不知道在普遍烧碗烧花瓶的瓷窑里怎么会想起烧这些珠子的。
这珠子烧得还是可以的,只是不够圆,看得出来是搓成棍之后截成一颗一颗的,具体用途不明。
大概能够用在手串上做装饰?
毕竟这比自己磨一颗珠子出来省力的多,对这些没有多少钱但是依然保持着一颗追求美的心的贫家女子来也不是太大的负担。
不过招弟要要的话,那就需要精美一些的了。
毕竟她们周围的全是烧砖瓦的,这铺子既然能卖这些珠子,必然是有自己的渠道,反正她供货到这里的机会不少,现在下定,以后来拿货完全没有问题。
招弟需要做的是,曾经有一阵特别流行的青花瓷珠子,这东西一段时间简直强势刷存在感,手串、项链、簪、耳环、甚至衣服上的纽扣,配合着同一时间段兴起的复古风,简直是走在哪里都看见白底浅浅蓝花。
古时候的烧瓷技艺就很高了,招弟看过了,这些珠子也有两三个颜色了,如果做得精细些,再搭配一些独特的设计,这廉价的东西也可以做成高档货的。
当然,这中间最重要的就是“精细”二字了。
由这些扁圆扁圆的珠子招弟又想到了,因为要留穿绳的洞这些珠子的形状才成为这样的,可是如果不需要留孔,直接就要圆珠子呢?
学的时候,招弟班上的男同学全都疯狂迷上了跳棋。但是不要误会,他们迷上的只是里面的“棋”,绝对不是这个游戏!
就象时装会有一个周期一样,有些经典的游戏也会经久不衰——比如打弹珠。
这些男生玩打弹珠就算,还进行着最早最隐蔽的“赌博”活动,输了的弹珠就归赢了的人了。
于是乎,不少人家的父母就会现,自己家孩子要锻炼脑力闹着买回来的跳棋经常掉棋子,这颜色少上一个,一副棋就废了。但是孩子的反应能力不能不训练啊,只能另外买一副了。
好在这跳棋真的不贵,比起其他的投入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唯一觉得浪费的是,现在的商家在棋子上做文章,玻璃球里面烧的花纹全都不同,掉了一个之后孩子还不愿意两副合一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