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21章 正所谓子不言父过,儿不嫌家贫(第二更)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第921章

    “皇祖母也觉得孙儿的话有道理?”赵煦双眉一扬,两眼里边满是寻找认同的热切。

    “这是自然,这样浅显的道理,老婆子若是都看不清楚,那就真的连脑子都糊涂掉了。”高滔滔失笑道。

    “我大宋,自仁宗朝以来,就从来没有过今日这般,扬眉吐气的一天,西夏小儿,虽跳梁小丑,却在那辽国明里暗里的支持之下,日夜不停,骚扰我大宋西北。”

    “令我大宋难有安宁,仁宗皇帝宅心仁厚,希望能够用岁赐,让西夏与我大宋之间握手言和,暂息兵戈,可是,西夏却狼子野心,占我城池,掠我百姓资财,使我大宋不得安宁。”

    “每年西北之地的军费,少则数百万贯,多则上千万贯。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多少将士为国捐躯……”

    “英宗皇帝、神宗皇帝,无不为了西北呕心泣血,可是,却总是局势反复……”

    “时至今日,我大宋,终于占提先机,将西夏疆域一分为二,先取三州,而今又夺银州龙州之地,可谓是前所未有之胜绩也。”

    “重要的是,还需要面对数十万辽军,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之下,我大宋边军将士,却无人退缩,人人奋勇争先,实在是让哀家欣慰,诸位先帝在灵之灵,亦可告慰……”

    赵煦默默地看着跟前开始回忆起了过去往事的皇祖母,虽然这些事情,他已经听了过不下百遍。但是此刻再听,却又份外的让人觉得更有深意。

    因为这是在自己临朝亲政之后,大宋王朝的第一次对外战争,而且所面对的,是一场超过百万军队参与的争战。

    偏偏大宋以一已之力,力抗西夏与辽国,还能够占据优势,这绝对是过去的大宋想也想不到的。

    可是偏偏如今的大宋做到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大宋已经占据了优势的情况下,自然必须要僵持下去。

    “官家可还记得真宗皇帝亲征辽国的事迹?”回忆了半天之后的高滔滔突然问出了这么一句。

    赵煦有些愣神,半天才反应过来。“孙儿自然记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犯我宋境。为了我大宋的安宁,高皇祖决定御驾亲征,前往澶州督战。”

    “不错,那你可知晓,那你可知晓,澶渊之盟虽然为我大宋与辽国之间带来了长久的和平。但是,明明是我大宋大胜,却为何谈和之后,却似我宋国输掉了此战一般?”

    “那是……”赵煦脸上刷的一下子就流起了冷汗,嘴皮子动了半天,却不敢说出口来。

    “官家你不是不敢说,而是不能说,正所谓子不言父过,儿不嫌家贫。对吧……”高滔滔意味深长的打量着赵煦说道。

    “孙儿,孙儿……皇祖母说的极是。”赵煦心里边不禁有些惊惧,莫非是自己之前跟十一郎赵佶喝酒吹牛打屁聊及这个话题的事情被皇祖母知晓了,所以她特地要借这个事情来敲打自己?

    “你呀,哀家又不是在怪你,瞧你那样。”高滔滔很满意,唔……吓吓这个臭小子,省得嘴就跟没把门似的,宫中饮酒,也不注意一下左右,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哀家是想要告诉你,当年,你皇高祖是不得不与辽国议和,因为大宋,那时候已经太过穷困了,太祖皇帝、太宗皇帝是马上皇帝,为我大宋开疆拓土,打下了诺大的江山,但是,民生却也一直……”

    太皇太后高滔滔把当时真宗皇帝不得不与辽国握手言和的原因说了出来,但是,真宗皇帝本身的性格过于胆小懦弱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那之后,宋仁宗庆庆二年,辽国乘大宋与西夏交战的机会,乘机讹诈大宋土地钱粮。仁宗无奈之下,同意再向辽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之后,神宗皇帝熙宁七年,大宋因为变法之事,国内争纷不断,朝中大臣相互攻讦之时,辽国又借口大宋在边境增修堡垒破坏边界,要求划界。神宗无奈之下,只得允许以分水岭为界,又放弃了一些土地。

    辽国的数次咄咄逼人,每一次,都是以大宋的退让而告终,哪怕是大宋的文官们把这些大宋的屈辱之事粉饰成了和平与仁义之举。

    可实际上,粉饰终究只是粉饰,并非是真正的和平,每一次都被人逼着退让,又有谁会心里边好受。

    而现如今,大宋以一已之力,力抗辽夏,而且还频频夺取大片土地,连战连捷,如此提振人心士气之机,若是再去言和,那可就真是太过愚蠢了。

    “这一场大战,其实僵持到现如今,已是毫无意义的比拼耐力了,看看到底是谁先扛不住压力,出动站出来,那么,谁就是真正的输家。”高滔滔目光十分严肃地看着跟前的赵煦,一字一句地道。

    “不要去理会那些臣工们的想法,如今的大宋,好不容易才有了一个这样的机会,你一定要咬牙顶住,不要松口,你若是想要复汉唐之盛世,那就先想一想,怎么才能够做到不被人臣所左右。”

    说到了这里,高滔滔那满是皱纹的大手,轻轻地拍了拍赵煦的手背,两眼里边,满是一种叫期待和期盼的东西。

    “孙儿明白了,多谢皇祖母。孙儿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么,所以,孙儿一定不会放弃这个目标。”

    “哀家相信你,你一定可以比你父皇做得更好,因为,你的意志,要比他更加的坚强……”说到了这,太皇太后高滔滔的眼中,不禁泛起一丝悲色。

    或许,当初的自己,能够多理解一下儿子锐意变法进取的想法,母子之间,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隔阂,而自己,或许也就不会因怒生怨,在儿子死后,几乎将一应变革,不论好坏尽数抹煞。

    说来说去,那时候,自己不过是一个身处于深宫的老婆子,初临朝政,又哪里经得起这帮子文武大臣的巧言令舌。

    结果就是导致自己与孙子之间的隔阂也是越来越深,简直可以用势如水火方能形容。若不是……

    若不是王巫山那个家伙的出现,自己怕是与孙儿之间,就没有和解坐下来攀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