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五、鲲化鹏鸟复北飞(一)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比起俞国振身边的新锐来说,方孔炤、张秉文二人是在大明内部也身居高位的官僚,特别是方孔炤,他原本就视野宏阔,再经过俞国拓的影响,已经拥有非常出众的全球意识和时代意识。可惜他不愿意出仕,否则的话,以他的能力,俞国振甚至愿意为他破例,直接进职总督。
听俞国振说完今天会议上的争执,方孔炤与张秉文相视了一眼,方孔炤点了点头,张秉文便开口道:“济民,这是好事。”
“哦?”
“济民,此前你手中人物,多是你一手培养起来,他们之间便是有矛盾,也在你控制之中。但随着来投的人增多,控制地方的增加,终有一日,在你手下的矛盾便会无法控制。”
“这些时日,我与植夫兄论易,便觉得矛盾便是这易之阴阳,无阴阳而不化生万物,无矛盾便不成国家。当今天子一昧忌讳党争,只想着消弥矛盾,结果矛盾不是不在,而是隐藏起来,每欲做事,便于暗中牵制。故此,我二人以为,关键在于,如何调理阴阳平衡矛盾……”
张秉文洋洋洒洒,从易理开始说起,说出了一段矛盾论来。他们是觉得,俞国振虽然有生而知之之智,却终究年轻,驾驭百万人口不成问题,可驾驭得更多了却容易有所舒忽。但这番矛盾论的说辞,却让俞国振目瞪口呆,没有想到自己只是将两个问题摆出来。他们竟然就已经解到了这种程度!
“总之,位居上者,统管阴阳即可。”可惜的是,张秉文说了一大堆,最后还是回到了王霸之术上,让俞国振不得不叹息,华夏的哲学与政治联系得太过紧密,所有的哲学。都要为政治服务,这实在是本末倒置了。
“我不怕他们争执,原本人若无派千奇百怪,他们能开诚布公地将彼此间的意见不同表现出来,我反倒认为是件好事。若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地里却使绊脚,那才是真正大患。”俞国振道:“我向二位长辈来求教的。若是大明真出了什么问题,我究竟是该挺进中原。还是继续蛰伏?”
“这个。就让植夫兄来给你说了。”张秉文面上微露不忍之色,然后起身离开:“我为明臣,不忍听此事。”
“你这滑头,你为明臣,我就不曾为明臣么?”方孔炤起身怒道。
但是张秉文脚快,已经走得老远,扔下一片苍凉的笑声。方孔炤叹息了一声。只能又坐了下来,看着俞国振。眼中既有欣慰,又有不安。
“当初初见你时。我便觉得你与众不同,故此赠你济民二字,济民,这十年来,你是做到了这二字。”许久之后,方孔炤才开口:“如今天子,虽未失德,却不逢其时——若是能保全他的性命,还是尽可能保全吧。”
俞国振沉默了一下,确实,崇祯刚愎自用,但比起那些昏溃的皇帝来说,他算是未曾失德的。大明落成这个模样,他身为天子,当然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可是将全部责任推到他头上,甚至推到整个皇族头上,还是有些不公平的。
“只怕不由我。”俞国振只能这样说道。
“你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计划。”
“我尽力。”
两人简短地对话,便决定了远在京师的崇祯的命运。紧接着,方孔炤象是松了口气,长长吁道:“我向你讨个两广布政司的官职,如何?”
俞国振瞪大了眼。
他瞬间明白了方孔炤的意思,也明白自己一直以来进入了一个误区,他以为自己只有全取天下和蛰伏新襄两个选项,却不曾想到,自己还有另一个选项。
乘头大明朝廷灭亡之时,攻取两广,甚至经略湖`南、赣南、闽南。这些地方的人口总数,既没有多到他新襄实力无法将之同化,也足以成为他收容接纳其余地方百姓的基地。
比如说从中原逃来的百姓,他完全可以将之聚于湖广,沿着湘水两岸暂时安置。
“我怎么未曾想到这个……”俞国振有些懊恼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呵呵,你不是未曾想到,只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罢了。济民,你究竟还只是二十五岁,到三十岁时,差不多……嗯就差不多完全掌驭一切了。”方孔炤缓缓地道:“与你姑丈一样,我亦不愿为二朝之臣,只望你莫要太过急切,让我可以替你多效力几年。”
俞国振应了一声,心中也明白,这确实是因为年纪造成的。
“定下这等方略,想来你还有事情要忙,你先去吧,让人将两广的资料交与我就是。”
方孔炤心情有些不好,俞国振很明白,因此也没有多说。他行了一礼,然后退了下去。
他回到了办公室,前后花去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发觉诸人竟然还在小会议室中等着他。一见他回来,王浩然先迎着对他道:“主上,是属下不对,不该与小宋先生争执……”
“不对,不对,分明是我的错,是我要与小王争吵……”
二人又瞪在一起,为了争这过错,险些又吵了起来。俞国振笑道:“只要不误事,诸位相互争吵并无大碍。”
话虽然如此说,但他接下来又道:“不过,争执归争执,不可不让对方说话。”
“是。”
“我方才去征求了两位长辈的意见。”俞国振道:“他们的意见,就是取两广,观天下之变。”
众人听得这话,都是大喜。
新襄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就在这一句话中得到了解决。
“接下来,咱们就必须按照准备控制两广的目标安排计划。”俞国振道:“第一,虎卫必须再度扩编,将虎卫的数量增长到十二万。此事由家明负责,有没有问题?”
顾家明点了点头:“没有问题,只是军械物资跟上就行。”
“军械物资,章先生有没有问题?”
“我们储备有供十五万虎卫用的武器,以我们的生产能力,足以在六个月内将这个储备再扩充一倍。”
“其次,民政方面,准备好足够的粮食,这一点,需要各地总督出力,悠之,你拟好公文,待我看过签字后发给各地总督。”
对于新襄来说,粮食恐怕是最不需要担忧的东西,会安、新杭这两个大粮他,特别是新杭,如今已经有良田一百四十万亩,超过了会安,成为新襄的头号粮仓。两地加起来年粮食产量便超过两百万吨,加上新襄、大员、吕宋,同样也有不俗的粮食产量,故此新襄今年的预计粮食收入可以达到四百万吨左右,相当于近千万人口的口粮!
而且还可以从倭国等附庸势力收购粮食,象是倭国,俞国振不遗余力地将倭国培养成一个农业国,甚至不惜向倭国提供农业技术方面的支持,比如说良种、肥料。如果硬要征收,从倭国收个几百万斤的粮,也是可以的。
“第三,准备好运力,特别是适合于内河航运的百吨以内的小船,在短时间内,我们控制两广内部,还是需要以内河航运为主,因此这些小船必须准备充足。我的意见是让船厂暂停海上巨舰制造,专门于内河船的改造。茅先生,你有意见请说。”
俞国振说到这的时候,茅元仪举起手掌示意有话要说,按照他们的会议规则,俞国振让他开口,茅元仪道:“不可让海舰制造彻底停止,欧人虽然给我们赶出了南海,但他们必然会大举来报复,按时间算,欧人的报复舰队,也应该快到了。我们无法判断欧人来的舰队规模,从谨慎考虑,还不能停止造舰。”
“是,茅先生说的是。”对于这种合理的意见,俞国振还是很善于接受的:“那么这条就改成抽出船厂一半生产力用于内河船的制造和改造。”
华悠之将这个记录了下来。
“第四,调一支精锐,随我北上,前往耽罗。”
俞国振又提出了第四条,此语一出,众人全都坐正了,几乎所有人都将手伸了出来。
仍然是茅元仪先被点到开口,茅元仪盯着俞国振:“主公是准备做什么,既然准备攻取两广,我们的兵力就应当集中于两广才是,主公为何还要将精力调去耽罗岛?”
紧接着是宋献策:“茅先生说的是,如今已经不再是当初,主公用不着凡事亲历亲为了!”
“我和家明对于北方作战都熟悉,我们二人去就可以!”这是田伯光的意见。
俞国振苦笑,这还是第一次他提出的意见被所有人反对。众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他是想亲领一军,在北方见机行事,甚至有可能在即将到来的中原大乱中插上一手。
“诸位放心,我并不准备轻身涉险,白龙鱼服之事,不可为之。”俞国振安抚众人,然后又道:“我之所以率兵北上,倒不是说自己要亲上战场,而是就近决断之意。虽然我们无力将北方百姓全部救下,但至少我们可以威胁住李闯与多尔衮,令他不敢轻易残害百姓。此事可能要动用大规模的部队,将岸虽然沉稳可靠,但正是沉稳可靠,若是出现什么变故,只怕他先是要向我请示,等我的决断到了,恐怕就贻误了时机。”
“故此,我虽北上,却不是孤身,而是大本营北进,除了茅先生、章先生留在新襄,我还将叶武崖暂时调回新襄,我带伯光、家明和老牛北上,所带的兵力……只要两万人足够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