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此身合是诗人未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牛车和皮货被县令扣了,自然不能就这么罢了,徐文山嘱咐了鹿泽和蛛儿两妖几句,便让她们出去办事了。自己则在客栈歇息到了午后。

    算一算时间,也到了和许京约好的时间,便懒洋洋地出了门,按当地人所指,慢慢晃到了纪家书铺。

    书铺前却早已人满为患,看模样都是本地书生学子,书铺招牌上也挂了红绸绣球。书铺的帮工在地上撒了不少新采的野花,又抬了几摞书摆在红绸铺的桌上。一老书生出来挥了挥手,全场响起了掌声,现场洋溢着活泼欢快的气息。

    徐文山四处寻找许京的踪影,发现她此时正站在场中的角落,表情看上去甚是紧张。徐文山不由得哑然失笑,这个女扮男装玩世不恭的主,居然还有如此规规矩矩的一面。

    老书生坐下了,摆了摆手,示意全场安静下来,才说道:“今日是你们的同窗王浩然大喜的日子,他的第一部诗集终于出版了。现在,他本人应该正在京城主持售书会,想必场面一定盛况空前。我们祝愿他新书能打出一片名气来!”

    全场鼓掌,不少书生们此时表情都又羡又妒,没想到王浩然这小子居然领先同侪太多,这个年纪就能把书买到京城。

    每年在京城发售的新诗集不知有多少,要让自己的诗集在京城和那么多名家高手一争高下,要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必须自身的诗集有着极其过硬的质量,才能在众多诗集拼杀的修罗场中脱颖而出。

    王浩然小小年纪,就要去京城亲自为自己的诗集摇旗助威,不知要经受住多大的压力。

    老书生又道:“我很荣幸地受王浩然的邀请,帮助他主持在他故乡沙县的售书会,作为他的老师,我感到非常欣慰。要是你们都有王浩然那么出息,我头发也不必白得这么快。”

    场中青年大多是这老书生的学生,听了这话都哈哈笑起来,一旁的许京也捂着嘴笑。

    书生说完话后,又点评了诗集一番,接着书铺老板也出来说了几句话,接下来就到了这次的正戏:献诗环节。

    许京登场了。

    她今天是做白衣白冠打扮,冠上两条绶带垂下,风度翩翩,眉如柳叶目如星辰,男装打扮的她比不少男的都帅多了。

    许京人缘显然很好,她刚上台,底下就大片大片的叫好声,许京掩嘴轻笑,过了好久,场面才安静下来。这时,许京才开始念诗。

    念诗前,许京还要说两句:“小生才疏学浅,知道这次要头一个献诗后,还紧张地睡不着觉,生怕作出的诗不好,给浩然兄丢脸。”

    场下的人们都笑了。

    许京又道:“到了今日早晨,经一朋友的帮助,才得了一首,题为《宛丘春雨初霁》。”

    清了清嗓子,开始念道: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诗一出,全场都安静下来。

    老书生忽然说话了:“子京,你把这诗写下来,给老朽看看。”

    许京点点头,工工整整地把这首诗抄了下来。老书生颤颤巍巍地接过纸,读了两遍,又摇头晃脑地读了一遍,道:“好!好!好!”

    老书生放下纸,道:“没想到子京居然也能写出这样的诗,还以为你成天只爱玩乐。”

    底下有人道:“先生,这首诗很好,但弟子不知好在哪,请您解诗教我。”

    旁边的人也附和道:“请解诗教我等!”

    老书生道:“也好,那献诗会暂缓,我们先开个解诗会,我先不解,且听听你们如何解,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老书生俨然把解这首诗当做了现场教学,点兵点将,点人起来解诗。底下的人也对这诗各有所见。

    有人道:“弟子认为,这首诗的诗眼,在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句,写得雅致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另一个人道:“子安兄所言即是。不过弟子还有补充。本次的诗题为‘春’,这首诗里春景极少,仅在这一句中,却已将京城的春景写得淋漓尽致。我们若平时写春景,大多会写江畔,写田野,写踏青,很少有人写城市,更别说写京城。只因城镇春景难写。城镇景色,四时皆是碧瓦青砖,无法体现春的特色,而子京兄这首诗,却匠心独具,能敏锐发现京城里的春景,并用一句佳句点逗出春意,这是最难得的。”

    又一人道:“更难得的是,这一句的春景只是‘听’来的。一夜春雨,卖杏花声,都是诗人听来而非看来的。”

    一人忽道:“妙哉,妙哉,听了各位的高见,我刚才想通了。这首诗的妙处不止‘小楼一夜听春雨’一句,而是全诗浑然一体。这首诗里全部只是在写困居在京城之中,全诗透露出浓浓的惆怅之情,诗人如此惆怅,又怎会外出踏青?所以春景只是听来的,而不是看来的。子京能把春景也写得如此愁绪浓浓,这等笔力实在惊人。”

    又一人道:“不知诸位发现没有,‘小楼一夜听春雨’,这从另一方面写出了子京一夜未眠,乡情离愁简直跃然纸上啊。这一句实在含义丰富,越读越有新趣味。”

    又一人道:“也不可说得如此悲观。子京兄这首诗全诗的基调确实是惆怅不假,但愁中又何尝不带有一丝希望呢?你看,不出门,春意却能透过纸窗入耳,可见春意多么盎然!诗人心中还有热情!”

    人们越说越多,未通的渐渐也通了,并纷纷发表自己对此诗的见解。不同的人见解也不同,于是便慢慢争吵起来,也不乏为这诗的解法吵得面红耳赤的,但基调都是相同的:这是一首绝妙好诗。

    越听底下人的夸奖,许京的脸越红,到最后,干脆用袖子把脸遮起来了。

    她很开心,莫名的开心。这首诗不是她写的,但她还是对别人的夸奖感到异常高兴。当然,在她心里,这些夸奖都不是给她的,而是给那个“徐聪”的。

    她是在为徐文山而高兴。

    她本想等讨论完后,就告诉大家,此诗不是自己作的,而是徐聪作的。但是随着讨论越来越激烈,她便越来越说不出口。这么多人都把赞誉给了自己,若自己突然说这首诗是别人的,会不会被愤怒的人们攻击?

    她忽然很想见到徐文山,征询一下他的意见,但在人群里找来找去,却始终见不到徐文山的人。

    徐文山爽约了。

    她顿时觉得很生气。

    徐文山没有爽约,但是他早就离开了。

    在许京念诗时,他找到了书铺的老板。

    “不是不想出,是没办法出,搞不到书号,我也没办法啊。”老板苦笑着对徐文山说。

    他手里拿着的,是徐文山的温李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