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伤离别 第十二节 人心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要官?”萧玉姚不相信自己刚刚听到的话,“你蕙夫人在这京城之中,买官鬻爵可是鼎鼎有名的,你如此大的神通,难道还用的着我吗?”蕙夫人知道此时不能与这位长公主起任何的争执,她此来的目的便是为范允承要来这个官职,其他的根本不重要,因此对于萧玉姚话中有话的说法,她根本不往心里面去。
“长公主这话,若是传到那些居心叵测之人的耳中,只怕我这项上人头是保不住了,我与公主素来无冤无仇,公主今日这些话,说的也太狠了吧,这京城之中,权力最大的当然是皇上,就连长公主的一根手指头,我也是比不了的。”蕙夫人悠悠的说道。
“哼,看来你还是有一些自知之明的,说吧,替谁要官,要何官职?”萧玉姚倒也痛快,开口问道。
“替现任大理寺少卿范允承,要大理寺正卿一职。”蕙夫人恭敬的回答道。
“什么?”萧玉姚也是吃了一惊,那大理寺正卿可是父皇钦点之人,皆因此人对父皇忠心不二,深得父皇的赏识,若是将此人的官职拿下,只怕----只怕父皇回来后,盛怒之下怪罪到她的头上,可真的是比死都难看的了。
“凭什么替他要这个官职?”萧玉姚瞪着眼睛说道。
“今日那范大人接到了一封密信,信中指明长公主您与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有着苟且之事,那范大人自然不敢怠慢,只是他官职卑微,根本见不到公主殿下,情急之下便前来找我,想我一介女流之辈,来见公主便没有那么多的忌讳----公主,那范允承大人只是想将举报之人想法子捉拿归案,将那些造谣生事之徒严加惩处,不过此事范大人也不方便对朱大人讲,公主殿下您说对不对?”蕙夫人看到萧玉姚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气的半天没有回话。
萧玉姚此时是真的害怕范允承手中的这封信,对于能否查出写信之人,她倒也并不十分在意,她此时最担心的便是此事传扬到父皇的耳朵里,若父皇知道了她与六叔**之事,只怕到那时----萧玉姚想到此处,突然打了个激灵,眼前这位蕙夫人,就是依仗着手中握着自己的这个把柄,处处让自己难堪,逼迫自己做些根本不想做的事情,此事她又不能与六叔商谈,那六叔若是知道了此事,定会想办法除掉蕙夫人,只怕到那时这位蕙夫人狗急跳墙,将那密信交到父皇手上,那后果----
想到此处她只得强打精神开口道:“我可以帮那范允承要得这个官职,只不过----事成之后他必须将此信交与我。”
“公主殿下请放宽心,有我在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蕙夫人此时方才放下心来,看来只要抓住了一个人的软肋,要她做甚么她便会做甚么,这感觉确实好极了。
“哼,既然如此,那蕙夫人就请回去罢,到时我自会派人前去通知你!”
“那殿下先安歇吧,小女告退。”蕙夫人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公主府。
“浑蛋、都是浑蛋!”萧玉姚气得大骂起来,“一个个的都拿我的不是要挟于我,待我拿回密信,会将你们一个个全都杀了,全都杀了。”
转眼过去了两月有余,正值腊八之际,范允承坐在书案之后,正在整理着日常自己翻阅旧案时发现的一些线索,那张震岳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大人。”
“震岳,何事?”范允承的手指已经有些僵硬了,他伸手呵了口热气在上面。
“朱大人请您过去一趟。”张震岳的神色有些慌乱。
范允承慢慢放下了手中的笔,沉思了一会儿,方才穿好斗篷,对低声对张震岳说道:“将我手头整理的案卷收拾好。”
“放心吧,大人。”
范允承赶到朱目之的书房之后,那朱目之正端坐在桌案后,仔细的看着什么文书。
“朱大人,我来了。”范允承急忙上前行礼。
“----范大人,请坐。”朱目之抬起头来,伸手示意范允承坐下来。
待范允承坐下后,朱目之一时无语,二人只是呆呆的坐在那里,互相看着对方发愣。
“范大人还记得侨州之时吗?”朱目之突然问道。
“大人在侨州之时屡次提拔下官,这提携之恩允承自然不敢忘记。”范允承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提携之恩,朱某可担待不起----不过那些年我确实是极为欣赏你的才华,你刚直不阿的性情与锲而不舍的努力----只是有一点我曾经提醒过你:就是你太直了,不会拐弯。允承你还记得此事吗?”
“对于允承的缺点,朱大人是一再的提醒,下官当然是记得的。”
“你既然记得,为何不改呢?为何进京做了官还是如此的执迷不悟,一再的去寻求你所谓的答案?你以为这世上所有的不解之谜,你都能寻求到答案吗?”朱目之问道。
范允承知道朱目之所讲的是哪件事情,他坚定的回答道:“多谢朱大人的一番好意,只是有的事情,我就是拼上自己的性命,也要寻求到答案,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拼上性命?范允承你知不知道,你有多少次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坟墓?我拼尽了全力不让你进入到这政治的漩涡之中,可是你还是忍不住一次一次的往里面扎,你这是去送死,你明白吗?”
“朱大人----下官不明白。”范允承低声说道。
“不明白?今日我唤你前来,就是要你明白这些,当今皇上自迷恋佛法之后,时常去同泰寺出家,这朝廷之中的事情,大多交与了六王处理,此事你不是不知罢?”朱目之生气的问道。
“是,下官知道。”
“如今的大梁,皇权强大,可是在皇权之下的各股势力,那可是都在蠢蠢欲动,六王爷觊觎皇位的事情你想必已经知晓,他是谁?他就如同当年的司马昭,他的心情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二皇子想当年不是不想杀了皇上,可是到最后呢,叛逃至北魏,死在了异国他乡;还有八皇子萧纪,自幼依仗着皇上的宠爱,不知道收敛自己的锋芒,对自己的几位哥哥横加指责,在皇上面前信口雌黄,蒙蔽着皇上的眼睛;更有那些不知名的势力,每日里在那些州郡之内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为些你都知道吗?”
“下官没有想那么多,我只知道张元知大人一家的惨案,我必须要破。”范允承咬着牙说道。
“那张大人忠正耿直,是少有的好人,更是你的岳父,这我都清楚,可是你不知道吗?那张大人生前与六王爷,那是走的相当近,他为何而死,还用得着你去查吗?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他是因何而死的----范允承呐范允承,你就、你就呆在这大理寺中,做好你份内之事,有何不好?”
“朱大人,那张府之中惨死之人,难道就没有人替他们讨回公道吗?”范允承不解的问道。
“公道?这世上哪来的这许多的公道?你范允承为何自侨州调任雍州?那是因为皇上想让你去雍州,在你调任雍州之前,皇上曾将我唤去,询问你的政绩与人品,你的政绩极好,那侨州上上下下的官员及百姓,对你是称赞有加,我自然是在皇上面前夸奖了你,皇上深思熟虑之后,方才命你调任雍州。现在想来,我真是后悔在皇上面前替你讲话,那雍州是甚么地方?我真是老糊涂了,总以为你离开侨州不见得是件坏事情,可是我想不到的是,还有人盯上了你,否则,为何那么巧来雍州的次日惨案便发生了?想必是有人不想让你到雍州任职,只是他们太过残忍----自雍州事发之后,我便担心你会来京城,我甚至想过皇上不如将你贬为庶民,你过些小老百姓的日子,或许这性命能保得住,唉----想来我朱目之,还是不如那些阴险狡诈之人有那么多的下流手段,最后你还是一步一步按照他们的想法走过来了----我害怕你那耿直的性子,再惹出些是非出来,便时常提醒你,要学会韬光养晦,隐藏好自己的锋芒,可是----你偏偏不听,还是一个劲的逞强逞强,这些事情我已经提醒过你,莫要再生事非,在你的位置上好好的,比什么都强。”
范允承想起了调任雍州的情景,他心下黯然,伤心之情难以自抑:“大人,这件事情我如何能忘?正因为我知道这些事情绝不可以是巧合之事,才想着要彻查此事,还自己一个公道。”
“你以为当上这大理寺的正卿就可以查个水落石出吗?允承你太天真了,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他们只需动动小手指头,便可以将你推倒,到那时你想再爬起身来,只怕便不会那么容易了。”
“朱大人,这些允承早已经想过,我想过不止一次,而是无数次,可是每一次在我自己想放弃之时,我便会想到自己亲眼见到的那一具具血淋淋的尸体,我无法将它们自眼前赶走,我只想为他们做些事情,哪怕----”
“哪怕你赔上自己的性命?”朱目之冷冷的问道,“你以为自己那样做很高尚是吗?你以为那些死去的人,愿意看到你的牺牲吗?你以为这世上只有他们想要讨回公道吗?范允承,幸好你不是领兵打仗的将军,若你在沙场之上看到那一个一个倒下去的士兵,看到那真正的血流成河的场面,你该怎么做?去向谁讨还一个公道?那些死去之人的累累白骨,你看到了会怎么样?两国连年纷争,百姓们妻离子散,你都能为他们讨还什么公道吗?”
“----大人,张元知的灭门惨案,与他们不同----”
“有甚么不同?不都是死人吗?边境之上天天死人,你肯为他们讨还公道吗?”
范允承从未想过朱目之居然会将这些事情想的如此明白,看来眼前这位朱大人绝非素日里看到的那位眼睛似睁非睁,无精打采的朱大人,在看似不经意的外表下,他有着极其细微的观察与判断。
“朱大人,我从未想过您会生这么大的气,刚刚朱大人讲过张元知大人的灭门惨案与魏梁之间的连年战争,不是允承在这里替自己辩解些甚么,只是那战争即便是错的,我也不可能去指责当今圣上的过失,那些枉死要战场之上的士兵们,我范允承无力替他们讨还公道,只是张大人----我若放下,我会终生良心不安。”范允承有此讲不下去了。
朱目之今日终于逼着范允承讲出了实情,看来眼前的范允承,定是手中掌握了些证据,才敢如此大胆的要去追究此事,他这些年来跟随在萧衍的左右,对于当今皇上的为人,他是再清楚不过的了,想到此处他有些痛心的说道:“当今皇上最爱护的便是他的家人,他的兄弟们,他的儿子们----你明明知道这些,却还是要动皇上的亲人,允承呐----你知不知道你这是在去送死。”朱目之伸手握住了范允承的双手,激动的说道:“我可以帮你,我可以现在就去查张元知的案子,有什么事情我替你担着岂不更好?”
范允承沉默许久,方才说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众生度尽,方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