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杨修与曹操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三国演义》当中的杨修冠以“聪明绝顶,恃才放旷”著称。笔者对杨修“恃才放旷”倒也认可,但对他“聪明绝顶”倒不敢恭维。曹操当丞相时,让人为自己修了一座花园。竣工时曹操亲自检查。他什么也没说,只拿笔在花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别人都“不明其意”,只有杨修脱口而出“丞相闲门太阔也”。门上写个“活”字又有谁猜不出念“阔”呢?何况曹操手下的文人谋士个个都有经天纬地之才。只是他们都不说而已。只有杨修直言说出,这只能说他不够老成而已。他自认为比其他人聪明罢了。
杨修其人不但自作聪明,而且还很放肆。北方有人给曹操献上几盒糕点。曹操的手下人拜见曹操时,曹操随手用笔在其中的一个盒子上写了三个字“一合酥”。杨修见了打开盒子拿出糕点就吃,毫不顾忌。旁人都惊讶时,杨修说:“丞相在盒子上写上‘一人一口酥’,这不就是让咱们大家一人吃一口吗?”其实曹操写这几个字就是要把糕点分给大家吃的,但是这个谜底应该让曹操自己揭开。经杨修的嘴一说出,曹操的“聪明才智”就被贬低了。曹操岂有不恨杨修之理?
当杨修揭开曹操“梦中杀人”的真相时,曹操的人格魅力已荡然无存,在人们心目中曹操已成了奸诈之人,这是曹操所不能容忍的。
杨修所做的最不明智的地方是他参与了曹操的“家庭斗争”。在曹植和曹丕争“世子”斗争中,杨修认为曹植很有才华,将来必能得到“世子”之位。因此杨修揣摩到曹操将要问曹植的问题,并把它总结成十余条,做好“答案”交给曹植。这使得曹植在曹操面前对答如流,从而使曹操考验曹植和曹丕的计划彻底破产。曹操知道实情后,就已有了杀杨修之心。
那么曹操为什么不马上杀掉杨修呢?曹操杀人是需要理由的,他是绝对不想背上“滥杀无辜”的罪名的。
建安二十三年(218)秋七月,刘备率大军出蕸萌关下营。曹操亲率大军迎战。打了几场仗以后,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再加上马超来助战,曹操想退兵,还怕蜀兵耻笑。当天晚上,夏侯惇进帐来请示夜间口令。曹操此时正在喝鸡汤,看见碗中有鸡肋,便随口说一声“鸡肋!鸡肋!”等到杨修听到这个口令时,便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夏侯惇听说这件事,便问杨修这样做是何故。杨修说:“从今夜的口令来看,魏王很快就要退兵了。‘鸡肋’这个东西,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不正像我们现在的处境么?所以我提前收拾行装,免得临时慌乱。”夏侯惇认为杨修说的有理,佩服的说道:“先生真是看到魏王的心里去了”于是夏侯惇惇也让手下收拾行李。曹操听说这件事后,便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杀了杨修。杨修死时年仅34岁。
难道杨修这样一个“自认聪明”的人,还不知道在曹操未下令“班师撤退”时就私自让手下人收拾行装是“违抗军令”的吗?
也许是杨修真的太“自作聪明”了。也许是杨修知道曹操早晚都不会放过他,只是在随时寻找杀他的理由罢了。与其这样,还不如杨修自己找个理由让曹操把他杀了,这样他还可以堂堂正正的死,也许还可弄个“青史留名”。否则,曹操最后实在找不到杀杨修的理由时,就会稀里糊涂地派人把他杀了,(经过杨修教曹植答题一事,曹操已认为杨修是后患,是不会留下他的)杨修也就更窝囊了。
纵观杨修一生,虽然有几分“聪明”,但他并没有像其他文臣一样给曹操出过一项“治国之策”,相反他还总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卖弄自己的“聪明”。笔者认为杨修应该算是最愚蠢的。
三国历史距今虽已有两千来年,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从杨修的命运中总结出一点做人的道理:做人应有大智慧,应有大作为。不能像杨修那样整天为了个人利益,挖空心思,耍“小聪明”,那样到头来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