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说故事悟道理(十三)
两小儿辩日
《列子?汤问》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有一次到东方游学。一天早晨他在散步的时候遇到两个小孩在路旁大声地辩论。孔子闲来无事,就停下脚步在两个小孩旁边认真地听了起来。
其中一个小孩长得眉清目秀,大概有十一、二岁的样子。他的眼睛很有神,说起话来振振有词。他高举右手指着天空中的太阳,颇为得意地说:“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比较寒冷,到了中午时就热了。天之所以热不就是太阳离我们近了么?”
另一个小孩年龄好像比这个小男孩稍大一些,显得有一种儒雅的风度。他端着下巴,略微思考一下,然后伸出手指着刚刚升起不久的太阳说:“你说的也有一定道理,到我说的应当更符合实际。太阳刚出山的时候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小得就像一个小盘子。哪有离我们越近越小的道理?”
前一个小男孩睁大了眼睛,胡感觉到对方说的很有道理,但自己说的也没错呀!
两个小男孩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眼里都露出一种迷茫的神态。这时谈们看到身旁站着的孔子,看着这个人的穿着打扮像是个有学问的人,他们便请孔子帮他们回答这个问题。
孔子思来想去,最终也说不出谁说的对。
两个小孩带着颇有嘲讽的语调说:“先生看起来像是个有学问的人,其实知道的东西也不多呀!”
春秋时期是个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有“诸子百家”之说。各派之间各有各的观点,而且互不相让,互相辩驳,这样就产生了“百家争鸣”。
“列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到家宣扬“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而儒家学说是“有为而治,以德治天下”两种学说之间是矛盾的。《列子》这篇寓言就是为了嘲讽“孔子”这个所谓的大学问家也有不知道的事情。
但“列子”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流传千古的寓言故事不但没能遍地孔子的人格和才能,恰恰相反,却使孔子的形象更加高大起来。孔子有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知道的事情就说知道,不知道的事情就说不知道,这样才是聪明的。”不能回答两个小孩的疑问恰恰证明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至于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只有运用现代天文学和物理学知识才能解释清楚:
要想知道太阳到地球距离远近,那还得看太阳是直射还是斜射。对于地球上同一地点来说,太阳直射的时候距离近,斜射的时候距离远。因为太阳离地球实在是太远了,所以它到地球上同一地点的距离直射和斜射时的差距可以忽略不计。不管是直射还是斜射,人眼看太阳都应该差不多是一样大的。那么为什么早晨看起来要大呢?因为早晨天空中水汽雾气较重,太阳光经过散射,这时人眼看太阳就好像大了。这个道理在春秋时是不可能被解释清楚的。
一个人要想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很难的。每天试问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真的是自己“知道的”吗?有多少人每天都在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呀!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做到“知道什么说什么”,那么对于事业和学习将是大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