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单位 三 窝里斗揭秘(1)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第五章 单位 三 窝里斗揭秘 1

    传统节目

    然而,真正的“死水”是没有的。

    道理很简单,就因为生命在于运动,物质也只存在于运动之中。所以,一潭死水,只不过水面的平静掩盖着水底的波澜。自我封闭的单位,既然不能向外运动,便只好向内运动;既然不能向外用力,便只好向内使劲。

    这就形成了“窝里斗”,文雅的说法叫“内讧”。

    窝里斗是中国历史的传统节目。从《春秋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开始,就一直上演得轰轰烈烈。郑伯即郑庄公,武公之子;段即共叔段,庄公之弟。段仗着老娘偏心疼爱他,便不把当国君的哥哥放在眼里,反倒闹独立,搞分裂,想取而代之,结果被庄公一鼓荡平。《春秋左传》拿这件事做开场锣鼓,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颇有戏剧性。因为一部中国史,除数得清的几次抵御异族外敌入侵外,差不多就是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内部斗争史”。东周的“问鼎”,楚汉的“逐鹿”,三国的“征战”,魏晋的“逼宫”,晚唐的“割据”,五代的“易主”,宋太祖的“陈桥兵变”,明成祖的“南下清君”,还有雍正爷的“屠兄残弟”。子篡父,臣弑君,嫡庶夺位,兄弟相残,朋友反目,不亦乐乎。与此相反,从公元前1595年赫梯灭古巴比伦,公元前十二世纪多利安人南下灭迈锡尼始,到公元十一至十三世纪十字军东征,再到后来的殖民战争,一部西方史,则可以说是西方人的“对外征服史”。难怪有人说西方文化的象征物是“十字架”,四面出击搞扩张;_中国文化的象征物是“太极图”,阴阳两极窝里斗。

    自家窝里斗不说,还要把外人、外族扯进来掺和。公元前639年,周襄王因劝阻郑国伐滑一事在郑人那里丢了面子,一怒之下,首先想到的便是借狄族的武装去讨伐郑国。襄王此举,便正是二千多年后清政府所谓“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滥觞了。所以鲁国的大夫季孙为了防止鲁国国君“引外援而除内患”,便要先下手为强,胡乱找了个借口要去攻打颛臾(鲁的附庸国)。而孔子听说后则不无讽刺地说,依我看,季孙先生的忧患,恐怕不在颛臾,而在宫中当门的小墙(萧墙)里面吧?到底是“圣人”啊!“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国如此,家亦然。一部《红楼梦》,亦无妨看作贾氏家族窝里斗的“内部斗争史”。又是“毒设相思局”,又是“抄检大观同”,又是“愚妾争闲气”,又是“刁奴蓄险心”。主子和主子斗,奴才和奴才争。装神弄鬼,以假乱真,落井下石,借刀杀人,兵书上的种种计谋,在这里都有“用武之地”。无论是伶牙俐嘴却工于心计的凤姐,还是同样口角锋芒却性情爽利的晴雯,背后都遭人暗算,而她们自己又何尝不算计别人。就连一个极不起眼的粗使、r头四儿,只因宝玉对她好,众人怕“夺了地位”,竟把一句玩笑话当作大罪名,打了“小报告”到王夫人处,结果被撵了出门。就连一个小小的厨房,也要上演一出“改朝换代”、“抢班夺权”的闹剧,结果是“一枕黄粱”,卷包而去。大观同温柔富贵乡里,真是步步风险,实不亚于江湖。“主子”们同然作威作福,握有生杀予夺之权,“奴才”们也未必就是“省油的灯”。第五十五回平儿对那些仆妇们说:“你们素日那眼里没人、心术利害,我这几年难道不知道!二奶奶要是略差一点儿的,早叫你们这些奶奶们治倒了。饶这么着,得一点空儿,还要难他一难!好几次没落了你们的口声。众人都说他利害,你们都怕他,唯我知道他心里也就不算不怕你们的”,倒也至少有一半是实话。同样的,“主流派”(王夫人、王熙凤等)固然风光占尽、飞扬跋扈,“非主流派”(邢夫人、赵姨娘等)也不甘下风,时时都在窥测风向,制造事端,以求一逞。总之,主仆、嫡庶、父子、兄弟、姑嫂、妯娌之间互相猜忌、欺诈、仇恨、争夺、陷害甚至残害,端的称得上是“窝里斗”之“大观”。可惜这里无暇细审,只好留待将来另书专论。

    经典手法

    窝里斗作为“传统节目”,不但其历史十分悠久,而且其手法也大多是祖宗嫡传,以后又经发明创造,补充修正,早已五花八门。无从细说。不过,总其大端,最为“经典”的,大约有以下几条:

    一日“拉帮结派”,俗称“抱团儿”。大至国家,有各种政治派别和势力集团,如三国时代曹魏集团、刘汉集团和孙吴集团;小至单位、家族,也会因身份、地位、年龄、资历、出身、籍贯、气质、性格等等各种因素形成各种派系,结成各类团伙,其中最起作用的又主要是利害关系。所以这些派系和团伙又会时时发生变化,既有人加入,又有人叛离,但“抱团儿”则是永远必需的。因为个人很渺小,必须依靠集体力量。独木难支,孤掌难鸣,任何孤家寡人在这种斗争中总难免败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连皇帝都要有心腹亲信,何况他人?所以非得抱团儿不可。既然抱了团,就要有“团伙意识”。所以中国人一事当前,往往不问是非,只问亲疏,不是站在这一边,便是站在那一边,自觉对维护本帮本派的利益。谁不这么做,就是“吃里扒外”,从此没法做人。

    二日“飞短流长”,俗称“倒闲话”。“抱团儿”是窝里斗的先决条件,“倒闲话”则是窝里斗的主要手段。这种斗争,虽然谈不上是推翻一个阶级、夺取一个政权,但同样也要先造舆论,然后才好实施打击的。然而,它又毕竟是“窝里斗”,表面上的“一团和气”还得加以维护,因此不能公开“鼓噪”,只能背后“嘀咕”,于是“舆论”便变成了“闲话”。闲话也者,闲言碎语之谓也,无非是些鸡零狗碎,鸡毛蒜皮,捕风捉影,指桑骂槐,上不得台面,杀伤力却不小。弄大了,能置人于死地;再不济,也能让人心烦意乱,不得安宁。所以窝里斗的老手,鲜有不使用这一招数者。这一点,本书第九章有详尽论述。

    三日“吹毛求疵”,俗称“找岔子”。“瓜无滚圆,人无十全”,谁还没个三差两错?但既然人生即表演,那么,任何人一上“台”,扮演了某种社会角色,便务求完美无缺,一投手,一抬足,吐字行腔,都要“字正腔圆”,否则“看客”就不满意,就要“喝倒彩”。站着说话腰不疼,“挑毛病”总要比“做事情”来得容易。大家既有此权利,又不花什么力气,那就“不说白不说”。“天高皇帝远”,中央的事咱管不着,本单位的事则尽可说长道短,指手画脚。有此心理基础,内讧专家们便可拿着放大镜,到鸡蛋里面去挑骨头。一旦发现“问题”,便大加攻击,小题大做,无限上纲,完全不必担心没人响应。

    四日“无事生非”,俗称“造乱子”。也就是制造事端,乱中夺权。因为“窝里斗”是自己人斗自己人,如果一个群体,一个单位,大家都相安无事,按部就班,也就想斗也斗不起来。发生争斗之时,往往是群体和单位有“事”之日,比方说领导班子换届,或者评职称升工资提干部,总之,现行秩序和地位发生变化的时候。每到这时,单位上便热闹非凡,像开了锅似的,沸沸扬扬。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便只好制造事端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乱子都是人造的。单位一乱,原来的平衡就被打破了。“一潭死水”变成了“一洼混水”,心怀鬼胎者便可“浑水摸鱼”。当然,这一手法,只有“高手”可用。如果像邢夫人那样“没头没脑”,赵姨娘那样“颠三倒四”,也要来找岔子、造乱子、搞名堂,便只会自讨没趣。所以,像他们这样“心内没成算”的人,最好不要来凑热闹,——但偏又这等人最不安分。

    窝里斗的方法和程序,大体如此。一个“有志于此”的人,只要勾结些不三不四的朋党,散布些不明不白的闲话,寻找些不疼不痒的岔子,然后不依不饶地闹下去,准能制造些不大不小的乱子来。即便不能置人于死地,也能弄得他不死不活。

    几大特点

    所以,窝里斗又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日“阴”,即“不公开”。在公开场合,大家都是好同志,好朋友,好兄弟,笑容满面,一团和气,背地里则咬牙切齿,磨刀霍霍,甚至使坏弄鬼,放暗箭,打冷枪。总之,“当面说好话,背地使绊子”;“当面叫哥哥,背后摸家伙”;“当面握手,背后踢脚”;“当面是人,背后是鬼”。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是“窝里斗”。既然是“一家子”,就该团结、和睦,不能“当面锣对面鼓”地公开叫板。谁要是公开翻脸,便等于和大家作对,那可就“对不起”了。这个风险,谁也担不起。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一般都不会撕破了脸来对着干。何况,依面子原则,原本就面对面时要“做人”,背靠背时不妨“捣鬼”的。只要面子上过得去,大家也都不好翻脸。至于背后是人是鬼,只有鬼知道,何妨鬼鬼祟祟?再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背地里捣鬼,杀伤力更强,何乐不为?

    二日“软”,即“不硬来”。这和阴是配套的。阴则柔,柔则软。窝里斗既然不能公开,当然也不能硬来。硬来难免有“敌对”之嫌。何况“当面”和“硬来’’都让人警觉,——既让当事人警觉,又让旁观者警觉,“鬼”就不好搞了。如果用软刀子、软功夫,便不难在不知不觉中杀伤对方,即便发觉了也难以还手。因为如果是棍子打来,你还可以去挡住那根棍子,或把棍子打断;如果是阴风吹来,污水泼来,你用什么去对付这软东西?

    三日“小”,即“不起眼”。比方说,做小动作,打小报告,闹小纠纷,制造小摩擦等等。这就很不好对付。第一,不容易发现;第二,不大好还手。因为那些名堂实在太小。如果去认真对付,既不值得,别人也会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和你关系不好的人会说:“屁大一点小事,闹什么闹?太没涵养!“和你关系好的人则会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还是不要因小失大。”但是,事有大小,是非却不因事小就不是是非。小麻烦也是麻烦,小纠纷也是纠纷。它们对人心理、情绪上的刺激,也不可“小看”。更何况,小东西多了,也能闹出大事情。比如蚊子虽小,但如果成群结队,也能把人咬死。所以,小动作,小报告,小纠纷,小摩擦,也能置人于死地。然而毕竟是“小”,至少不好一开始就“小题大做”的。结果是,你还手也窝囊,不还手也窝囊。

    四日“粘”,即“无休止”。这也是“内部斗争”的特点。外部斗争,敌我分明,胜负分明,一是一,二是二。一仗打完,要么胜,要么负,要么和,总归有个了结。窝里斗则不然。因为它首先就不承认有什么斗争,自然也就无胜负可言。再说,即便一方胜了,另一方负了,也还得在一起过日子,那负方岂有不设法报复之理?于是便拉拉扯扯,粘粘乎乎,没完没了。

    这就实在可怕。因为如果不阴,便可“当面还手”;不软,便可“毅然动手”;不小,便可“大打出手”;不粘,便可“及时住手”。现在可好,还手找不到对象,动手下不了决心,打又打不得,收又收不住,岂非只有受其折磨?

    所以,窝里斗的结果也只有两个:一是把人变成“两面派”,二是把人逼成“精神病”。至少,也能让人意志消沉,心胸狭窄。不信我们去看那些窝里斗最严重的单位,多半没有什么业绩和成就;那些热衷于窝里斗的人,也多半没有什么眼界和水平。正因为没有什么眼界和水平,这才不把眼光看着“外面的世界”,只管盯着“家里的是非”。结果自然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在单位、家族里争权夺利、争风吃醋很拿手,到了外面,或见了外人,便头也抬不起,话也说不出,屁都放不出一个来。

    事实上,热衷于窝里斗的,无非两类角色。一类是野心勃勃,老想着整倒别人,好让自己上台来逞能或者过官瘾。另一类则是心怀不满,唯恐天下不乱,巴不得别人出事,以便伺机报复,或发泄怨气、看笑话。这两类人有时又是同一类。他们多半是奴才,或准奴才,或主子身份奴才心理,大多人格卑下,品质粗俗,心理阴暗,男如太监,女似姨娘。如太监,故阴;似姨娘,故小。又小又阴,故遭人鄙薄;遭人鄙薄,故报复心切;报复心切,故不择手段;然而毕竟能力有限,能量甚小,能耐不多,狗肉包子上不了席,叱咤风云是不可能的,故热衷于窝里斗。不信你去看看你的身边人身边事,是不是这样?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