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0章 威震湘江
最新网址:www.biquwenx.net
此次试枪,李致远重点关注的主要是新改进过的自生火铳,也即燧发枪。大明最早的自生火铳可能是毕懋康参考西洋人的火器改制而成的,其具体制造、使用方法及威力在《军器图说》中的图文记载都比较简略。
再加上朝廷并未将其装备到军中,懂得制造的工匠甚少,现在若是让从未制造过的工匠按书上所说来制造其实很有难度。
好在毕安民跟随其祖父多年,深得其真传,有他的指导,再加上那些技艺高超的工匠又为李致远给予的金钱、物资奖励所激发,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相互配合,不断改进性能,完善缺陷,才终有了今天这一批新式火枪。
另外,其中来自于南京兵仗局的几位工匠,此前也曾见过不少西方人的火器,对更先进的西方自生火铳耳闻目睹良久,他们在这一行干了大半辈子,手艺是有的,只是之前没有条件研究仿制。
如今有李致远这个重视火器和工匠的好东家,物料管够,也绝不让人白干活,更从不克扣工钱,并按成品的质量和数量发给工钱,这使得他们终于能沉下心来,凭技术和手艺吃饭,同时也一展所长。
实际上毕懋康最早研制的自生火铳相比后世真正的燧发枪还有很大的差距,它的构造和性能与以前的鲁密铳、鸟铳并无太大差异。
毕氏燧发枪主要是改进了发火装置,即将使用了几百多年的火绳点火法,改进为燧石打火,使得其能在较为恶劣的天气下使用。
不知是不是参考了西洋人的经验,毕懋康的燧发枪从一开始就是击发式打火,并未经过西方转轮式打火这个阶段。
而根据工匠们的先期测试,击发式燧发枪的枪机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起来也较为方便,而且成本相对较低,便于大量生产。
目前的主要缺点在于击发式燧发枪的机械结构仍类似于后期的火绳枪,必须采用更强力的击锤弹簧以保证提供足够的撞击力度,因此它的扳机力和扳动击锤都要比火绳枪来得费力,精度可能还略有降低。
但相比于之前的火绳点火,仅仅需要几小块打磨好的燧石片的燧发枪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再也不用担心被潮湿的天气弄熄火绳而无法击发;再也不用担心夜晚燃烧火绳的光和火绳独特的气味而暴露目标。
很显然,这一批燧发枪都是前装滑膛枪,即枪膛内不带有直线和螺旋线等形式的膛线、火药和弹丸从枪口直接加入且弹丸比枪口略小一些的火枪,这在历史也只属于早期燧发枪。
相较于先前的鸟铳、鲁密铳等火绳枪,早期燧发枪的射程提高并不明显,主要是射速和点火率有极大的提高。
据毕安民报称,自生火铳射程最远能达到五六七十丈(一两百米),而在三十丈(百米)以内威力较大,对敌方都有足够的杀伤力,这其实跟质量最优良的鲁密铳也差不了多少。
但自生火铳的点火率能达到八成以上,远甚于火绳枪的五成,另外,射速也有了成倍的提高,对于操作熟练的士兵,以前发射一发的时间,现在或能发射两发。
此前,李致远还将自己仅有的一点火枪历史常识告知了制造局的技术工匠,提醒他们或可以把弹丸和一定量的火药一同装入纸质弹壳内,即制成历史上的定装纸壳子弹。
因为若是完全依靠士兵临场加火药然后再装入弹丸,操作缓慢而且每次的装药量不确定,因而射击效果也不稳定。
而定量装药无非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这可以使燧发枪的射速进一步增加。
定装纸壳子弹使用时只需用牙把弹筒咬开,把里面的火药倒一部分到发火池里,再把剩下的火药和弹丸用通条塞到枪管里就行了。
很显然,使用这种纸壳子弹的火枪兵,射速可以大大提高,这使得他们能够打出足够密集的弹雨,即使面对骑兵的冲锋也不再是软弱无力的了。
其实大明工匠们并不坐井观天、不思进取,他们也在不断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就在崇祯初年,南北两京的兵仗局还在不断仿制西方的先进火器,时刻紧跟着西方的步伐,还没少派人去澳门向佛郎机人学习火器、火炮的制造、使用技术。
而这时候的欧洲也已经有了定装纸壳子弹,这并不是多高端的技术,在李致远的提醒下,又参考现在佛郎机等西番的经验,很快便制成了定装纸壳子弹。
在这个时代,由于加工技术有限,火器制造基本上是完全依靠人力,李致远现在没办法指望工匠们一步登天地制造出多么高精尖的火器,只能借鉴后世经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发挥出燧发枪的优势。
而且李致远也并不懂多少枪械知识,他只知道一些最基本的火器发展的历史常识。
譬如知道火绳、燧发、前装、后装、膛线等等火枪发展历程,知道正确的研究、发展方向,但实际上就这一点优势就足以让他的火器制造局大踏步地快速向前发展。
因为李致远本人就相当于现代的一个产品经理,只提供思路和要求,而具体如何实现,则是诸多工匠的事情。
他站在后世无数巨人的肩膀上,能提出大量超越这个时代的“创意”和“想法”,让工匠们按照他的设想理念来制造合适地产品,避免了“点错科技树”。
而少走弯路,即是走了捷径。
也不要低估了这个时代工匠们的技术和手艺,虽然没有自动化的机械、车床等工业时代的设备,任何产品的制造都基本靠人力。
但有些工匠还真当得起“巧夺天工”的赞誉,造出的某些产品让李致远一个现代人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只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扶持,他们能造出堪比工业化时代的优良产品,只是效率极为底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好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不仅人力不值钱,连人命都不值钱,李致远作为战时巡抚,也能够集合足够多的人力,一定规模的生产并不成问题。
当然,他也在尽量以机械代替人力,弄蒸汽机还不太现实,但是学习西方的经验,以水车作为动力代替部分人力还是可以的。
例如以水车为动力的机械配制火药,主要应用于火药捣磨,即以水车的动力传动捣磨机,将捣磨机下方的火药碾碎,制成更好的圆粒火药。
相比国内的传统碾药木槽制成的火药,西方的这种机械造火药要优良的多。
前不久,李致远即已命人改进制药坊,力图提高火药质量。
这时,李致远接过士兵递来的一杆自生火铳,掂了掂轻重,颠过来倒过去地反复查看了一番才对毕安民问道:“这枪的技术规格如何?”
李致远已经反复强调过标准化生产,严格制定火枪的技术规格,现在制造局也已经习惯这种方式,制造方式不再向以前那样粗放。
毕安民忙从袖中拿出一张纸,略看了看,便道:“此枪全长五尺二分,重九斤五两一钱,口径六分四厘。”(注:明一木工尺合今31.1厘米,一尺等于十寸,一寸等于十分;明一斤合今596.8克,一斤等于16两,一两等于十钱,一钱等于十分)
“至于弹药,首先这火药是制药坊自己最新制成的上等火药,绝不像先前那些劣质货色,其次则采用咱们所制定的定装纸壳子弹,其中弹丸重八钱六分,每丸配火药五钱九……”
其实李致远现在所测试的这批自生火铳相较之前明军通用的鸟铳也已经改进了许多,而其中最大的改进就是增大了原先的药室,这意味着可以填装更多火药,威力也将更大。
原先典型的明军鸟铳装药仅为3钱,也就是仅仅11克左右的黑火药左右,这远远低于同时期倭国和西洋诸国的火枪。
以这种威力的火枪去迎战关外的建虏,又怎么破得了对方的棉甲盾车呢?
有鉴于此,按照李致远专克建虏骑兵盾甲的要求,制造局对新式自生火铳做了较大的改进。
首先是药室足足增大了近一倍,与此同时,铳管等其他部件也要相应作出改进,以承受更大的压力。
当然这造价也是大幅增长,研制及制造时间也有所延长,所以才拖到今天才给李致远验收。
好在先前检测人员已经反复测试并督促工匠们改进过,现在不过是给李致远最后验收,若李致远觉得合适,即可以和鸟铳一起立即大规模生产。
再加上李致远并不太懂具体的技术标准,是以他现在也不是很在意毕安民的汇报,不过是听听而已。
听着听着,李致远忽地记起一事,随口问道:“之前我所说的游标卡尺,制造局可曾造出来,要是没那玩意,你们怎么测得精准?”
毕安民闻言,忍不住一拍大腿,赞道:“说起这个我就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李大哥你简直是天纵奇才啊!”
“我们制造局上下那么多能工巧匠,但凡知道这事的,就没有不称赞李大哥是天才的!”
在一旁观看试枪的张煌言也好奇道:“哦?李兄发明的这个‘游标卡尺’到底是何神物,竟让毕兄弟和一干巧匠也如此佩服?”
只听毕安民吹嘘道:“李大哥所发明的‘游标卡尺’乃是一极其精密的测量工具,而且原理十分巧妙,我实在是不知道李大哥是怎么想出来的,他简直是再世鲁班!”
见张煌言被吸引,于是毕安民继续道:“而且我听说虽然在新莽时期就有类似的铜卡尺,但却没有李大哥所设计的那堪称神来之笔的游标,是以测量精度远不如这‘游标卡尺’。”
“张大哥,我现在这么说你肯定想象不到那‘游标卡尺’究竟有多神奇精妙,等回头我给你看看实物,再演示一番,你就明白了!”
这可引起张煌言的好奇心了,正欲再问,不料李致远却“厚颜无耻”地大笑道:“哈哈,我可不敢和鲁班相提并论,不过是灵机一动想出来的主意罢了,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暂且不说那游标卡尺了,咱们先来试试这新枪!”
李致远拿好枪,又接过士兵递来的弹药,有些兴奋又有些期待地对毕安民道:“现在你做发令官,我来当士兵,你指挥,我发射。”
“看看这把枪到底如何,是不是真如你们宣称的那样,能轻易穿胸破甲、无坚不摧!”
“那是自然,我保证待会枪声一响,必能威震湘江两岸!其后再震慑九州四海也不是不可能!”话虽如此,可毕安民仍有几分紧张,他收敛了玩笑之意,正经起来,先是拱手答应李致远一声,然后上前吩咐前方闲杂人等一律让开。
清场之后,毕安民回到李致远身边,朝其点了点头,示意可以开始了。
李致远遂举枪准备,只见他前方约五十步(一步合五尺,约七八十米远)外有一高七尺、阔一丈二尺仿建虏常用棉甲所制的巨幅棉甲,其后还挂着几床沾了水的巨幅棉被。
棉甲及棉被都固定在几根木桩上,并完全展开,因为这个时代的火枪要发挥出它的作用,主要是靠射出的弹丸速度(动能)以及齐射时连续不断的弹雨,而不是单兵的射击精度,是以现在主要测试火枪的威力。
这时,李致远已准备妥当,只听毕安民大声道:“预备~”
李致远这时早已举枪,摆好了装填姿势。
毕安民道:“拉锁头!”
李致远依言将锁头往后拉,打开了药池盖子,等待指挥官下一步命令。
“取出子弹,倒药入池~”
李致远将纸壳弹咬破,将纸壳弹的火药倒入药池,闭合药池盖子,然后等待命令。
“装药入管~”
李致远遂将纸壳弹内剩余的火药倒入枪管,并等待命令。
“装弹~”
倒入纸壳弹内剩余的火药后,铅弹还在纸壳弹内包着,不用管,李致远直接把子弹连着纸壳塞入枪管,继续待命。
“取出通条~”
李致远将通条从枪管下面部位取出。
“插入通条~”
李致远将通条插入枪管内,来回抽插。
“取出通条”
李致远将通条取出,插入枪摆通条的地方,也就是枪管下面的一个塞入口。
“全体枪上肩~”
这时候只有李致远一个人,他将枪举至肩前,往后再拉了一次锁头。
“瞄准~”
李致远眯着眼睛,已经对准了前方那张巨幅棉甲。
“全体射击!”
李致远屏气凝神,绷紧全身肌肉,稳住身子,并用力扣动扳机,只听“砰”地一声巨响响起,一阵白烟升腾,弹丸疾驰射出,少顷,便又有一声闷响传来,是射中了!
————————————————————————————
崇祯十七年三月初四日